经钟宜老师授权,本空间(从新浪博客搬家至此)将陆续转发《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全书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将汇集互联网上有关钟敬文教授的文章、论文和相关媒体报道等图文信息……欢迎大家访问和供稿! 如您愿意提供相关信息,请以站内短消息联系本博,我们将不胜感激!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从秋天走向春天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27 12:50:14 / 个人分类:怀念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从秋天走向春天
作者:董晓萍

求学网 2011-09-25 21:59:44    来源:北京考试报

       秋天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科的季节。62年前的秋季,钟敬文先生在北师大正式开课。多年来,北师大成为我国高校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两门学科的发源地。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民俗学专业骨干,乃至来自世界不少国家的学者和留学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秋季有时也肃杀寂冷,本专业也曾学科关门,教师转行,在国家的坎坷中坎坷,但科学的春天一旦到来,这个学科就显示了它的充沛活力。从1986年至今,北师大本专业连续成为国家重点学科、“985”、“211”项目建设单位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学科,这些都是春天的标志。


  秋天是钟敬文先生晚年的季节。他是最老实的人,然而20世纪50年代后期却成为他人生的深秋,他被错划为右派。但伟大的学者是能把秋天变成春天的人,他正是在这期间撰写了晚清民间文艺学史的系列论文,奠定了历史民俗学的基础。他恢复工作时已到了人生的晚秋,积攒了一辈子的学问都要写出来,但当他看到祖国民俗学事业青黄不接的危机时,决定放弃个人写作计划,培养后继人才。他当时说的一句秋天的名言就是“我愿做培花的泥土”。从此,北师大的这个学科没有假期,没有节假日,甚至连个人享乐都被钟老凝固了,全员跟着钟老与时间赛跑。所谓“老吾老”也好,“幼吾幼”也好,这些古老的秋天的道理都被写进春天里。可以说,正是钟老等学者的终生奋斗,中国民间文化的野火野味才变成了可与唐诗宋词媲美的另一种文化遗产


  秋天是我入室钟老门下的季节。26年前的一个秋季,我在国务院第二招待所第一次见到钟老。第二年的秋天,83岁的钟老竟然在北师大门口接我入学,从此那个秋天就像刀子一样刻在我的记忆里。钟老教我明白了至少两个道理,一个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做好中国学问。他说:“辜鸿铭、胡适、季羡林都是留洋的,回来都做中国学问,终成大器”。世界眼光,立足中国,这其中的含义是相当深刻的。近年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世所瞩目,但中国也首次面临一些文化问题。在中国人自己和世界都有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需求的今天,钟老的这段教导让人回味无穷。钟老还要求弟子做倒过来的唐僧,不只是从西天取经,还要向西天送经,这对在祖国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后学也是至为关键的。钟老让我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如何享受秋天的果实。秋天有硕果累累的华贵,也有果满枝头的压力,还有成就过往的寂寞。所有往昔的学科辉煌和前人成就其实都有自己应有的历史位置。它们可以给后学某种荣誉感,但那是集体的荣誉感,而不是个人的专利。后学要懂得如何享受,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秋天也是同时产生浮华和寂寞的,要抛弃浮华,接受寂寞,就好比秋天要横扫金黄的落叶,才有可能走进春天。钟老有一首《秋兰颂》写道:“你生长在深林幽谷,从不艳羡豪家的园亭。霜天里,你吐出碧绿的花;那格调,可许花王们争胜?”此诗写于我入学当年的秋季,诗中尽是把秋天转化为春天的真谛。


  从秋天走向春天的时光隧道是暑假。以我多年带研究生的经验,凡是在暑假里出成果的研究生都是成功毕业者。他们以踏实的现在,投资潇洒的未来。暑假正是战鼓隆隆的季节,暑假的魅力就在于它有挥汗如雨的寂寞,也有关在桑拿房中的高产,还有思想和写作技术的收获。这种暑假给人迎秋的成就感,也给人探春的自信。今年本所办了一个特殊的展览,题目就叫“我的暑假与我的未来”。这样去呼吸秋天,春天也就不远了。 

 


分享到:

TAG: 北师大 民俗学 钟敬文

沙野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沙野   /   2011-12-28 00:07:09
5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1-12-27 17:08:12
你生长在深林幽谷,从不艳羡豪家的园亭。霜天里,你吐出碧绿的花;那格调,可许花王们争胜?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