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车锡伦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33385583

抄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9-06 05:45:31 / 个人分类:杂谈

抄书

车锡伦

  古人读书,先要抄书。印刷书籍是唐宋以后的事;即使有了印刷的书,限于条件,许多人仍要抄书。明初大儒宋濂(1310-1381)成名之后,著文勉励同乡后学马生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属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即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少逾越。(《送东阳马生序》)

  文中说因家贫,只能向人家借书、抄书,虽天寒手指冻僵也不停,以便按时还书,取信于人。就这样,他得以“遍观群书”。

  读书人抄书,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因此也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于是,抄书又成了读书的一种方式和功夫。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朱东润先生在无锡国专任职。他的儿子君遂想去国专读书。朱先生说,要经过“考试”,通过了才可以去。考试的方式是,取1200字稿纸一张,把当日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抄下来,不许涂改一字。君遂应试,第一张稿纸抄写未几一半,便出现错字,只好重抄。连抄了三张稿纸,才达到要求。

  朱先生等老一代专家学者,大概都曾有抄书的功夫,所以也要求学生抄书。笔者在复旦中文系跟蒋天枢先生学《楚辞》,先生布置的作业是将《楚辞》白文抄一遍。后来在研究班,朱东润先生又让大家用毛笔抄许慎《说文解字》。笔者至今能认识几个小篆,便得力于那时将《说文》小篆字头认真抄了一遍。前几年,一位学生研究文字训诂,偶来寒舍聊天,说:许慎《说文》已经读了近十遍,未有所获。笔者建议他认真去抄一遍看看。不久,他便兴冲冲地来说:尚未抄完,已经发现许多问题,想写出来。笔者建议他,可以先写点笔记,整本抄完了再考虑写文章。

  中国文字作为记录、传播语言的工具,数千年来几经变化。最初是用刀、钻,刻画在乌龟壳、牛骨头上,后来又刻、铸在石头、铜器上。后来有了毛笔,写在帛、纸上。纸、笔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已经用了两千多年,也连带形成了人们读书和思维的一套习惯,并形成了中国汉字的书法、金石艺术。现在有了电脑,有了数位化的电子书,人们学习知识是否就可以丢掉纸笔,一键下去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恐怕未必。

  报载,时下的文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惯用电脑,已不习惯用纸笔写字,写起来也错别字连篇。想来,不仅不会去抄书,大概也懒得动笔了。听年轻朋友讲,现在用电脑查找资料,“复制”、“粘贴”,拼拼凑凑,勾勾画画,几十万字的“书”,十天半月也能“写”起来。

  (1997写,2005修改)


TAG: 读书人 杂谈 抄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车锡伦

车锡伦

车锡伦,山东泰安人。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史教学和俗文学史、民俗学研究。

日历

« 2024-10-11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957
  • 日志数: 106
  • 图片数: 1
  • 文件数: 2
  • 书签数: 2
  • 建立时间: 2010-01-19
  • 更新时间: 2014-04-2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