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车锡伦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33385583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自序”“目錄”“后記”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07 16:27:40 / 个人分类:宝卷研究

 

自序

  中国宝卷是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间教派[1])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仪轨演唱的一种说唱文本,演唱宝卷称作“宣卷”(或做“讲经”、“念卷”)。宝卷及其演唱活动,既是古老的,也是现实的,在中国民间文化史上,已经延续发展了近800年。

  宝卷渊源于佛教的俗讲,产生于宋元时期。它是佛教僧侣用忏法的形式讲经说法、悟俗化众的宗教宣传形式,在民间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活动中演唱。明代正德以后,各新兴民间教派均以宝卷的形式编写布道书,宣卷又成为这些民间教派信徒的宗教活动。明末清初,宣卷发展为广大民众参与的民间信仰、教化、娱乐活动,在南北各地流传,至今在江浙吴方言区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某些农村中仍在演唱。从现存的宝卷文本看,宗教宝卷的内容主要是宣传教理,并伴随信徒的信仰活动,唱述修持仪轨,是宗教经卷,不是文学作品;民间宝卷则主要是演唱文学故事,宣扬因果,倡导劝善。在內容和说唱形式方面,早期的佛教宝卷、明清的教派宝卷和清及近现代的民间宝卷,既有继承性,也有发展变化。

  由于宝卷历史发展和内容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宝卷成为研究宋元以来的宗教(特别是各种民间教派)的重要文献;同时宣卷和宝卷又被视为一种民间演唱文艺和说唱文学体裁,纳入中国俗文学史(民间文学史)和说唱艺术史的研究范围。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现代学者便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宝卷进行了研究。

  研究角度的不同,形成了对宝卷范围认识的模糊和差异。对宗教史的研究来说,宋元以来各种形式的世俗化民间佛教经卷及民间教派(研究者或称为“民间秘密宗教”)的经卷,都是研究这一时期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及各种民间教派的教义和发展的重要文献,没有必要对它们在形式上再作严格的划分。因此,有的宗教学者便把宋元以来各种形式的民间教派经卷一律视为“宝卷”,尽管它们形式不一,有的且不以“宝卷”为名,如明代正德以前各种民间宗教的经卷和清末及近现代民间宗教家编制的各种形式的“坛训”(有的研究者称作“鸾书宝卷”),等。

  笔者是把宝卷作为一种历史的民俗文化现象和说唱形式进行研究的。一方面,在探讨宝卷的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宝卷的演唱形态等问题时,必须注意它同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的关系,阐明其信仰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视宣卷和宝卷为一种民间演唱文艺和说唱文学形式,探讨它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它同其他民间演唱文艺的关系。研究的对象,侧重于文学宝卷;研究的内容,侧重于宝卷演唱形态和演唱形式的历史演变。因此,对于宋元以来游离于宝卷形式发展传统之外、不以宝卷名的宗教经卷,不纳入研究的范围。但清及近现代民间做会宣卷中演唱的仪式歌和“小卷”,是构成民间宣卷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也纳入研究范围。

  从1982年起,笔者开始研究中国宝卷,是从宝卷文献的整理和当代民间宝卷演唱活动的田野调查入手的。作为宝卷文献整理的成果,就是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编著的《中国宝卷总目》,已经出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初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修订本)。近年来各地收藏的宝卷又陆续有新的发现,该书在仍在修订补充中。

  1996年夏,笔者以“中国宝卷研究”申请列入国家“九五”社科规划(96AZW020)。研究计划分为三部分:宝卷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当代宝卷演唱活动的田野调查和整理历年读宝卷的笔记“宝卷漫录”。本书即按该计划,系统整理20多年来的宝卷研究成果,全书分作五编:

  第一编“中国宝卷概述”,《宝卷概论》是对宝卷历史发展过程、分类等的简单介绍。由于一般研究者多是留意于清及近现代的民间宝卷,所以又着重介绍了民间宝卷的信仰特征和教化娱乐作用。《宝卷文献的几个问题》是笔者在整理和研究宝卷文献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体会,供深入研究宝卷者参考。

  第二编“中国宝卷的历史发展”,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它分阶段探讨宝卷的渊源和形成、早期的佛教宝卷、明清的教派宝卷和清及近现代各地区民间宣卷(念卷)和宝卷的发展过程,它们同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的关系,它们的演唱形态及同各个时期民间演唱文艺的关系,以及当代遗存的民间宣卷(念卷)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等问题。笔者所依据的材料,除了历史文献外,同时也结合多年来在各地田野调查所得的材料。据笔者考察,现在留存的清及近现代北方民间宝卷文本虽有二百余种(版本不计),但是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包括时贤的调查)所提供的材料,尚难清楚说明这一地区民间念卷活动和宝卷的历史发展。由于缺少实证,只能作简单的介绍。80年代甘肃河西地区念卷和宝卷的发现,曾被研究者视为“敦煌变文的活化石”,笔者不同意这个推论。《明清民间教派和教派宝卷(经卷)在甘肃地区的流传》一章,目的在于论证河西地区的宝卷与内地宝卷发展同源同流的关系。

  第三编“田野调查研究报告”,是笔者20多年来调查各地民间宣卷和宝卷已经整理出来的调查研究报告。笔者在开始进行这类调查时,没有经费支援,都是在业余时间,顺便断断续续地进行。调查的地区,主要是江浙吴方言区,选点作了普查;后来得到一点研究经费,曾到河北、山西作过调查。其中对江苏靖江做会讲经的调查用力最多,自1987年起,一直作跟纵调查。笔者写这类田野调查报告,坚持一个原则:凡没有调查清楚的事项,概不写入报告。由于难以深入全面地作调查,至今有些报告没有整理出来;写出的有些“报告”,更像调查笔记和结合历史文献做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编“专题研究”,《东岳泰山女神——泰山老奶奶》和《江南民间信仰的刘猛将》是关于“泰山老奶奶”和“刘猛将”两位民间信仰神的调研论文。两位神君是有些教派宝卷和民间宝卷描写的对象;他们不仅在中国北方和江南有广泛的民间信仰基础,也曾对国家的政治起过微妙的作用。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对他们发生了兴趣,因此顺便进行了调查和文献的研究,觉得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宝卷发展的历史。《金山宝卷和白蛇传故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写于80年代中期,是同时贤讨论的文章,涉及宝卷和白蛇传故事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五编“宝卷漫录”,是笔者读宝卷的笔记。笔者在学习宝卷之始,因为许多宝卷难得一见,便仿照前辈关德栋先生的《宝卷漫录》(载《曲艺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再版)体例,每读宝卷,均随手做笔记。这些笔记,除了记录宝卷的版本、内容(故事)、考订教派宝卷的宗教归属和编者外,也记录一些有关宝卷历史发展和可做进一步研究(如与其他民间演唱文艺的关系)的资料及个人的心得。这类笔记的体制散漫无定例,关先生把它们称之为“漫录”。笔者写的这类笔记,整理出来的近百篇,选入本书27篇。涉及的宝卷多是一般读者难得一见的孤本、珍本。有些笔记的内容已在本书有关章节中提到,它们可以作为补充说明;许多问题没有写入,意在提供研究者参考,开拓宝卷研究的空间。本书在有些专题文章后面附录了一些资料或作补充说明,也是同样目的。比如,笔者读明清教派宝卷,都将它们演唱小曲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些笔记便集合为本书《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一章附录一、二所载60种宝卷演唱的小曲曲目。研究者结合相关文献,将它们同曲家审定的南北曲及明清时兴小曲作比较,可作专门研究的课题

  本书末附《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一文,写于2001年,按时代顺序介绍前辈和时人(包括笔者)研究宝卷的成果,“结语”对宝卷研究中的问题和展望提出了建议。它介绍的主要是宝卷作为民俗文化现象的研究成果。笔者见闻有限,时贤可以作补充。另“附录”五件:

  (一)已故前辈关德栋教授为拙著《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他》所作的“序言”,录此以为纪念。

  (二)“车锡伦宝卷研究论文目录”,其中许多是本书有关章节最初作为单篇论文的发表处,收入本书已经做了系统的整理和重写,如果有意考察笔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过程,可以找这些文章来对读;其他是笔者认为仍可有点参考价值的文章。

  (三)“主要参考文献”,为节省篇幅,只录本书引见的文献;引见的宝卷归入“主题索引”。

  (四)“插图目录”,分“书前版图”和“正文插图”两部分,分别编号,共162幅,除了宝卷演唱活动的照片外,大部分是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宝卷的书影或复制件。

  (五)“主题索引”,主要是本书提及的有关各种民俗文化事象的名词术语和宝卷等,便于读者检索使用本书。

  中国宝卷研究是一个涉及问题相当多的跨学科的研究课题。笔者对中国宝卷的历史发展过程诸问题的研究,遵循的方法是“实证”。所依据的资料,一是来自历史文献,二是来自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前辈和时贤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更多是对前人未曾涉及的问题作了探讨。笔者的系统研究,期望能为研究中国宝卷和民间文化史的学者提供参考和方便,同时也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

  笔者的研究,也借鉴了前辈和时贤的研究成果。凡是直接引用(或使用)前人经过认真论证得出的结论性见解和田野调查所得的资料,都在相关处作了说明。个别章节在最初写作和作为单篇论文发表时曾与友人合作,也在相关处注明。

  如前辈所言,对历史文化现象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它们“是什么”,然后始可进入“为什么”的探讨。总结笔者20多年来的宝卷研究成果,大致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深入地探讨,期待于后来者。笔者在《中国宝卷总目》初版“前言”中曾提出:“中国宝卷是至今未被充分发掘、整理、研究的一大宗民间文献”。希望年轻的学者认真投入中国宝卷的研究,在笔者所搭起的这个平台上,将宝卷研究的水平提高一步。

  另外,想顺便说明,近年来常见某些年轻学者的文章,特别是有的博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或引用)笔者经过论证得出的结论,而不说明出处,希望他们的导师们能教导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另外,也常见有人以笔者所“说”云云,作为某种“结论”的根据,请以笔者正式发表的文章为准。

  2008年4月12日修订于北京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中国宝卷概述

  第一节 宝卷概论

  一、宝卷的渊源和发展过程

  二、宝卷的分类

  三、民间宝卷的信仰特征及其教化、娱乐作用

  (一)民间宝卷中的神鬼体系和信仰特征

  (二)民间宝卷的教化作用和故事模式

  (三)民间宝卷的娱乐功能

  四、现代民间宝卷的衰微

  第二节 宝卷文献的几个问题

  一、宝卷名称和命名方式

  二、宝卷的版本、流通和作者

  三、宝卷的收藏

  四、宝卷文献的编目和整理

  第二编 中国宝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宝卷的渊源

  一、前言

  二、佛教俗讲是宝卷渊源

  三、宝卷与南宋瓦子中的“说经”等无关

  四、宋代佛教僧侣为世俗信徒做的各种法会道场孕育了宝卷

  第二节 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

  一、前言

  二、“金刚道场”——《金刚科仪(宝卷)》

  三、“盂兰道场”——《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

  四、“西游道场”——《佛门西游慈悲道场宝卷》

  五、结论:

  (一)宝卷产生的时间、名义和宗教文化背景

  (二)宝卷形成期的演唱形态

  (三)形成期的宝卷与佛教的忏法和俗讲

  第三节 明代的佛教宝卷

  一、前言

  二、明代佛教宝卷钩沉

  三、演释佛教经典、教理的宝卷

  (一)《大乘金刚宝卷》

  (二)《佛说阿弥陀经宝卷》

  (三)《念佛三昧径路修行西资宝卷》

  (四)《佛门取经道场·科书卷》

  四、佛菩萨成道故事宝卷

  (一)《香山宝卷》

  (二)《雪山宝卷》

  (三)《五祖黄梅宝卷》

  五、民众修行故事宝卷

  (一)《黄氏女卷》

  (二)《刘香女宝卷》

  (三)《王文宝卷》和《红罗宝卷》

  六、明代民间的佛教宝卷演唱活动

  七、明代佛教宝卷的发展

  (一)说唱因缘的宝卷占了大多数,演释经典教理的宝卷做了荐度亡灵的仪式文

  (二)演唱宝卷者除了民间的僧尼,又出现“倚称佛教”的“道人”

  (三)宝卷演唱仪式和文本形式都趋于简单化

  八、结语

  第四节 明清民间教派宝卷的发展、形式和演唱形态

  一、明清民间教派和教派宝卷

  二、教派宝卷的三种形式

  三、教派宣卷和宝卷的“开卷”、“结经”仪式

  四、教派宝卷的结构形式

  五、教派宝卷中的诗赞

  六、结语

  第五节 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

  一、前言

  二、教派宝卷中的小曲曲调

  三、教派宝卷中小曲的组曲形式

  四、教派宝卷小曲的来源及其影响

  (一)教派宝卷中小曲的来源

  (二)教派宝卷中小曲的传播和影响

  五、结语

  附录一:52部明清宝卷中的小曲

  附录二:8部明清宝卷中的小曲

  附录三:冀中农村“音乐会”抄传曲本曲牌目

  附录四:柳子戏唱腔中的明清小曲曲调

  附录五:山东琴书《白蛇传》所唱小曲曲调

  第六节 江浙吴方言区的民间宣卷和宝卷

  一、前言

  二、吴方言区民间宣卷的形成

  三、近现代吴方言区民间宣卷的发展

  四、吴方言区民间宣卷与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

  五、吴方言区民间流传和演唱的宝卷

  六、当代吴方言区民间宣卷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附录:民国常熟抄本《滑稽小偈》

  第七节 清及近现代北方的民间念卷和宝卷

  一、前言

  二、明末民间教团人士编的两部文学故事宝卷

  三、清代北方民间的抄本宝卷

  四、北方民间宝卷形式的发展

  五、近现代北方民间宝卷的流传和念卷活动

  六、余言

  附录一:山西流传民间宝卷目

  附录二:甘肃河西地区流传抄本民间宝卷目

  第八节 明清民间教派和教派宝卷(经卷)在甘肃地区的流传

  一、前言

  二、明末民间教派宝卷传入甘肃

  三、清及近现代甘肃地区的民间教派和宝卷(经卷)

  四、结语:河西民间宝卷与内地宝卷同源同流的关系

  附录:清康熙刊本《敕封平天仙姑宝卷》简介

  第三编 田野调查研究报告

  第一节 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

  一、靖江做会讲经的来源

  二、讲经艺人——“佛头”

  三、“做会”

  (一)各种名目的“会”和做会的目的

  (二)做“家会”的场所和准备

  (三)做会的过程

  (四)“明路会”和“庚申会”

  四、“讲经”的形式

  五、讲经宝卷的特点

  六、做会讲经的现状、改革和发掘整理问题

  附录一:“圣卷”开讲前演唱的《报三友四恩》(陆爱华演唱记录本整理稿)

  附录二:关于靖江做会讲经和宝卷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江苏靖江做会讲经的“醮殿”仪式

  一、“醮殿”概述

  二、“醮殿”的过程

  (一)“报祖”

  (二)“请王”

  三、《十王宝卷》中穿插演唱的故事

  四、几个问题的说明

  第三节 江苏靖江做会讲经的“破血湖”仪式

  一、“破血湖”概述

  二、“破血湖”仪式的过程和内容

  (一)请佛

  (二)唱《血湖宝卷》

  (三)忏破血湖池地狱

  三、靖江破血湖的来源和教化作用

  (一)血湖信仰和靖江“破血湖”的来源

  (二)破血湖的教化作用

  附录:苏州地区民间的“缴血湖”简介

  第四节 江苏苏州的民间宣卷和宝卷

  ——兼谈民间宝卷的发掘、整理和出版

  一、苏州宣卷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苏州“同里宣卷”的班社、传承人和流传地区

  三、苏州地区的民间宣卷艺人

  四、对民间宝卷发掘、整理和出版的建议

  附录:浙江嘉善大舜乡的民间宣卷

  (一)“木鱼宣卷”和“丝弦宣卷

  (二)大舜乡的三个宣卷班

  第五节 江苏张家港港口镇的“做会讲经”

  一、简介

  二、一次荐亡法会的报告

  (一)灵堂布置

  (二)仪式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附录一:讲经唱腔[平调](张吟咏唱、车锡伦记谱)

  附录二:用于荐亡法会的《解结散花》(抄本)

  附录三:江苏常熟的“做会讲经”和宝卷简目

  (一)常熟“做会讲经”流传的区域和特点

  (二)常熟宝卷简目

  附录四:田野调查不能胡编乱造

  第六节 山西介休的念卷和宝卷

  附录:民间传说改编的《敕封空王古佛宝卷》简介

  第四编 专题研究

  第一节 东岳泰山女神——泰山老奶奶

  一、原始神话中的泰山女神和宋真宗的“天书”、“封禅”闹剧

  二、明清民间教派宝卷中的泰山女神

  三、配祀泰山女神的“九莲菩萨”、“智上菩萨”

  四、对泰山女神的“争夺”和“泰山之争”

  五、结语

  第二节 江南民间信仰的刘猛将

  一、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刘猛将及其原型

  二、清政府列入祀典的“刘猛将军”

  三、民间祭祀刘猛将的活动

  四、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刘猛将

  五、《猛将神歌》和《猛将宝卷》

  六、余论

  第三节 《金山宝卷》和白蛇传故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抄本《金山宝卷》的时代

  二、《金山宝卷》的“价值”

  三、《金山宝卷》与“农民起义”

  四、白蛇“吞汤圆”和“报恩”问题

  第五编 宝卷漫录

  一、《目犍连尊者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

  二、《目连宝卷》

  三、《佛说二十四孝贤良宝卷》

  四、《佛说皇极结果宝卷》

  五、《佛说杨氏鬼绣红罗化仙哥宝卷》

  六、《结经》

  七、《佛说王忠庆大失散手巾宝卷》

  八、《福国镇宅灵应灶王宝卷》

  九、《承天效法后土皇帝道源度生宝卷》

  十、《三世修道黄氏宝卷》

  十一、《观音济度本愿真经》

  十二、《南雁圣传仙姑宝卷》

  十三、《醒心宝卷》

  十四、《珊瑚宝卷》

  十五、《金龙扇宝卷》

  十六、《丝绦宝卷》

  十七、《何文秀宝卷》

  十八、《小猪卷》

  十九、《销释孟姜忠烈贞节贤良宝卷》

  二十、《长城宝卷》

  二十一、《孟姜女卷》

  二十二、《孟姜仙女宝卷》

  二十三、《南瓜宝卷》

  二十四、《哭长城宝卷》

  二十五、明王海潮的《五经会解》

  二十六、《古今宝卷汇编》

  二十七、《玛瑙经房丛书》和《慧空经房丛书》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一、前言

  二、现代开拓者的宝卷研究

  三、50至60年代的宝卷研究

  四、70年代后的宝卷研究

  五、结语:宝卷研究中的问题、展望和“宝卷学”

  附录:

  一、关德栋《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他》序

  二、车锡伦宝卷研究论文目录

  三、主要参考文献

  四、本书插图目录

  五、主题索引

 

后记

  我研究中国宝卷,最初得自前辈郑振铎先生(1898-1958)《中国俗文学史》和本师赵 景深先生(1902-1985)的启示。景深先生常说:他是得到郑先生的启示和指导,才走上了中国俗文学史的研究道路。郑先生在1958年便不幸逝世,我无缘直接受教,但郑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一直是我的必读书。一部已经翻破了,又去找来一部。

  1955年我考进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入校之初,便对 景深先生教的“民间文学”课(当时称“中国人民口头创作”)特感兴趣,此后便追随先生学习中国民间文学。1960年本科五年毕业后,经先生力荐,我进入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班继续学习。除了随朱东润、蒋天枢、王运熙、鲍正鹄、王欣夫等导师学习古代文学系列专题和版本目录学,随蒋孔阳老师学习美学课外,我先是跟 景深先生学习中国俗文学(民间文学)史,接着又奉命专修中国戏曲史。那时,每周到 景深先生淮海路四明里家中(现在那个地方已经拆迁)上课,常在二楼书房环壁的书架上找书,东壁书架最下层角落里放的是宝卷。先生向我们讲到宝卷,但那个时候研究宝卷不合时宜。1964年4月底,由朱东润先生主持,我的毕业论文《南戏“拜月亭”研究》通过答辩正式毕业,离开复旦,到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汉语文专业教书。

  如今回忆起来,我在复旦中文系本科和研究生班读书时(1955-1964)是很幸运的。那时中文系的讲坛上群星灿烂,老一辈学者都六十岁左右,朱东润(1896-1988)、王欣夫(1901-1966)、蒋天枢(1903-1988)、刘大杰(1904-1977)、赵宋庆(?—1965)和语言学家吴文祺(1901-1991)、张世禄(1902-1991)等教授,都在教学一线;鲍正鹄(1917-2004)、胡裕树(1918—2001)、蒋孔阳(1923——1999)、濮之珍(1922—)、王运熙(1926—)等老师正在盛年;也有许多年轻的后起之秀,如潘旭澜、章培恒等老师。我得亲聆诸位老师的教导;诸位老师言传身教,不仅传授给我们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教给我们做学问的文德和方法。我离开复旦多年后,老师们还关心我。1981年,我在扬州筹编戏曲曲艺史不定期论丛《曲苑》,朱东润先生欣为题签,并予鼓励;1985年,先生书宋晁冲之诗勉励:“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静夜读书,每对先生的法书,便精神一振。

  1979年我调到山东大学任教, 景深先生便将我推荐给前辈关德栋先生(1920-2005)。1981年我离开山大,奉命到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为前辈任半塘先生(1897-1991)建立词曲研究室。临行,关先生嘱我注意与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有关的讲唱文学,比如苏北地区流行的“道情”和世俗和尚们演唱的“散花”。在山大时,关先生便有集合同道,编纂《中国讲唱文学丛钞》的计划。1982年我按照关先生的意见,拟出《中国讲唱文学丛钞》第一辑10种的计划和编辑体例,同时承担《宝卷丛钞》和《道情丛钞》的编纂。这一计划虽然后来因出版方的原因而放弃,但我对宝卷的研究也由此开始。此后,关先生对我的宝卷研究,一直给予关心和鼓励。

  我当时决定研究中国宝卷,一是出于对民间信仰问题的关注,二是考虑开拓“民间文学”的研究领域。在80年代初,宝卷研究仍是一个“冷门”,也遇到许多敏感的问题。我在业余从事这项研究,没有经费支持,困难重重。但是,20多年来,我得到过国内外许多前辈学者和友人的支持。

  1984年,前辈李世瑜先生知道我在系统整理宝卷文献,便鼓励我不要受他的著作《宝卷综录》(上海中华书局,1961)的束缚(我原来计划编一本《宝卷综录续编》),编出一本完整的“宝卷总目”来,并把他搜集的几份手抄宝卷目赠给我。

  大概在1986年,日本研究中国宝卷和俗文学的著名学者泽田瑞穗先生知道我研究宝卷,亲笔题签将他的著作《增补宝卷の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75)托友人赠给我,那时我才发表过几篇读宝卷的笔记。此后,在1996年,我拜托年轻的朋友大部理惠君(时为日本外国语大学博士院生),请求翻译先生著作中的部分内容,供中国研究者参考。泽田先生很快授权同意,这就是与友人佟金铭教授合译发表在《曲艺讲坛》第3期(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1997)上的《宝卷的系统和变迁》。

  1990年后,关德栋先生介绍我我去拜见前辈周绍良先生(1917-2005),周先生对我研究宝卷有求必应。我最初读到的几本孤本宝卷,都是他提供的。1998年我的《中国宝卷总目》在中国台湾出版后,周先生和友人程毅中、白化文先生便主动推荐此书在内地出版修订本,周先生并赐序鼓励。友人刘魁立、刘锡诚、陈平原等先生,在关键时刻都曾给我以鼓励和支持。

  友人马西沙、韩秉方先生在1994年将他们的著作《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赠给我,他们的研究对我启发尤大。我对明清民间教派宝卷的研究,多借鉴他们和时贤的研究成果。研究民间宗教的年轻朋友宋军先生不仅让我看他收藏的卷子,还将他一本稀见宝卷打印出来,供我参考。

  台湾大学曾永义先生在1996年邀请我参加他主持的“中国文学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在会议上我发表了论文《中国宝卷的发展、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这是第一篇系统介绍我对中国宝卷研究所得的专题论文。我同曾先生是1991年在扬州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散曲研讨会”上认识的,近20年来,曾先生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对我的生活也多关照。上个世纪90年代我的研究成果没有能力“协作”出版,曾先生先后推荐在台湾出版了我的《俗文学丛考》(学海出版社,1995)、《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学海出版社,1997)、《中国宝卷总目》(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台湾研究民间宗教的年轻朋友王见川、李世伟等先生,对我的宝卷研究也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李世伟先生2002年任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代所长,极力推荐我的《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他》一书收入该所《民俗文化丛书》,得以出版(学生书局,2002)。

  多年来我在各地从事宝卷田野调查,没有经费支援,多赖各地佛头(宣卷先生)和他们的“斋主”以及各地文化界的某些朋友们热心帮助,提供方便。我同许多佛头成为朋友,如江苏靖江的赵松群、陆爱华先生,苏州的金文胤先生,有时我就吃住在他们和他们的斋主家中。

  在我研究宝卷的过程中,我还得到过众多海内外朋友们的支援和鼓励,恕我难以一一列名。谨向所有支持、鼓励我研究宝卷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多年来也有许多海内外学者来我处(或通信)讨论宝卷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开拓了我的思路。他们赠送的许多有新见的研究成果,使我感到此道不孤,后继有人。

  1996年我的宝卷研究始被批准列入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批准号AZW020),得到一點经费资助,这些经费使我在1997年按章奉命退休以后,能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作为国家课题,本书早已完成。我无力“协作”,出版一直拖下来;自然,这也给我不断修订的机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何林夏先生、雷回兴女士亲临寒舍,决定按照我的要求出版这本书。山西大学尚丽新教授、世新大学丁肇琴教授和她的学生陈冠豪等同学、泰山学院的周郢教授、常熟文化局的叶黎侬先生等,许多年轻朋友帮我校对本书的引文,特别是尚丽新教授审阅本书全部校样,并提出许多修改的建议。这些年轻的朋友的帮助,使本书减少了许多疏漏和文字错误,深致感谢!

  虹桥退士泰安车锡伦

  2009年3月12日修订于京华客居

  《中國寶卷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2月出版,小16開,特精裝,書前有彩色插圖32頁,正文720余頁。定價238元。網上有折扣書。

  [1] 道教徒编写的宝卷很少。


TAG: 宝卷 宝卷研究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车锡伦

车锡伦

车锡伦,山东泰安人。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史教学和俗文学史、民俗学研究。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5911
  • 日志数: 106
  • 图片数: 1
  • 文件数: 2
  • 书签数: 2
  • 建立时间: 2010-01-19
  • 更新时间: 2014-04-2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