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傩雕与民族旅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3-05 22:02:33 / 个人分类:屯堡地戏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傩雕与民族旅游

               一一以屯堡傩雕艺术博物馆为例

秦发忠

 

    摘要:面具是傩文化的载体,傩雕是中国汉民族最为传统的民间技艺之一,作为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记录下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当今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那么,在当下,旅游业正在迅猛发展,傩雕将会对未来安顺汉民族的屯堡乡村旅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以传承实践为基础,凭着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自主修建中国首座屯堡傩雕艺术博物馆,意在寄望于通过此举来架构世界了解和研究屯堡文化、傩雕文化的一个空间和桥梁,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安顺屯堡,从而促进屯堡乡村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傩雕、民族旅游、屯堡乡村旅游

    

一、中国屯堡傩雕文化艺术博物馆的建设理念

 

一座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民族的一部史书,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兴衰,融汇的不仅是物质文明,也包含厚重的文化精神文明。

傩文化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各种民俗事项,从民族区域来划分,几乎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只是称呼和叫法不同而已。从种类上来讲,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有民傩、撮泰吉、巫傩、地戏、阳戏。从祭祀仪式上研究,所有的傩戏都是以祈求庇护为核心,以驱鬼逐疫,招财纳祥为目的,从而达到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安康、四季发财。

600多年前(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平息云南边陲之乱,任命傅友德为大将军,调集几十万军队南征云南,通过两度征讨,即“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形成了具有世界唯一性的汉民族文化。六百多年来的传承、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屯堡人遵循着祖制,恪守着明朝的文化,保留着明代的遗风习俗,屯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戏曲、传统手工、饮食、服饰、建筑等文化景象,储藏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通过近十年来的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屯堡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热文化。在所有的屯堡文化板块中,能看得见摸得着,或者说最早被外界一看就能锁定为屯堡文化的标识符号有建筑、地戏、服饰,之所以如此的定位,也不是随便架构,而是结合它的历史、影响和人们的认知度来确定的。

安顺屯堡地戏作为傩文化的一个种类和分支,承载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而傩雕作为汉民族屯堡的一门古老传统技艺,以木为纸,以凿为笔,雕刻着历史,雕创着未来。

    随着社会发展,傩雕文化的传承,历经600多年历史洗礼,几经沧桑,传承不仅面临危机,很多厚重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富有象征底蕴的文化符号在传承中不断消亡。作为一个热衷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坚守者和追逐者,作为傩雕技艺的传承者,挖掘、保护和弘扬傩雕文化是责任,更是担当。为了更好地有效传承和弘扬傩雕文化艺术,把自己在调查研究中的文化元素、在传承实践过程中的见闻及感受分享给人类,构建一个与外界联络的窗口和平台,与世界友人和专家学者交流的空间,修建一个融汇自己对文化的传承、认知、研究、传播为一体的藏馆,“以傩会友,以艺传情”,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屯堡傩雕艺术博物馆的建设设计理念主要展现傩和屯堡两大块文化。围绕着屯堡文化和傩雕文化内涵去设计,通过民俗故事来诠释汉民族的屯堡文化历史,一个窗户、一扇门,一个文化板块,做到大故事里有小故事,小故事里有精华,在文化中融合艺术,用艺术来表达文化,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让文化与艺术共融。

    外观来讲,在可视范围的视线里,步入眼囧的是具有地方文化表示的建筑标志。在大的文化意境中选定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并结合藏馆的建筑构造需要在细节上来展现每一个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在选择定位文化符号及文化内涵的时间,认知和了解屯堡的建筑民俗是一个关键,一般来说,屯堡人的房子讲究的是一个向子问题,类似于古代朝廷的礼仪制度。右边为“大手”,左边为“小手”。

进门的两侧是两个窗户,以屯堡文化为中心,傩文化为辅。走近藏馆,大门的左右是两个窗户两个窗户不是单一独立,而是一个整体,左龙右凤,意为龙凤呈祥,龙凤周围是祥云环绕,祥云一则是代表着祖辈,一则是代表好的政策,全图吉祥意境。左上中部是屯堡人春耕在云贵高原黔中腹地,在山水之间,屯堡人勤劳耕种,诠释着屯堡人勤耕耘的美德,同时,表达屯堡人的心声,生在偏僻的高原深洼,只有通过刻苦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才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隐意为“世上唯有读书高”。左上右图和右上右图为暗八仙,一方面流露出屯堡人是一个“三教合一”的信仰族群,另一方面则隐意为,所有的工作都要持之以恒的付出,慢慢修为,才能成正果,正如,修建这个藏馆是笔者多年来的辛勤汗水。左中部主要展现傩文化,主要考虑的是在傩文化这个大的文化圈内,屯堡的地戏属于傩文化的范畴从屯堡区域内而言,地戏文化是屯堡人的文化,因此,以安顺的地戏面具为中心,辐射出全国各民族区域的傩文化。

    在选择傩面具人物代表的时间,地戏主要侧重展现文将、老武将、少将、女将代表。为辅的傩文化选择了渔翁、秦僮、太婆、土地、开山、关公典型的傩堂戏代表人物。

    地戏是屯堡的主要标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屯堡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是地戏走出国门以后,引来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我们知道,不管是行内的文化学者还是观看地戏演义的观众,势必会问,这是什么文化,属于哪里的民族特有的文化事项。如此,在专家学者的研究调查下,屯堡这个封闭的大明遗风族群才慢慢浮出水面,所以,笔者认为,是因为有了地戏文化,才有今天的安顺屯堡。第三幅是一个屯堡姑娘,主要以服饰来体现屯堡。第四幅是牧童,第五幅是鱼闹莲花,第六幅是麒麟,都是最为传统的吉祥图,意为,今天的屯堡人已经过上了富裕的幸福生活,这些喜事和幸福的到来,是勤劳耕种的结果,是党的政策普照。右上左图是凤凰,右上中图是读书,隐意为,古往今来,农村人要想走出去,有所出息,只有通过苦读,功名成就后才能走出大山沟,在诠释“世间唯有读书高”的真理外,教育后人要多学习,多学知识才能更加明白事理。右下图一是“马放南山”的意境,同时与右下图二呼应,表达牛马成群,鸡鸭鹅鸭满池塘的田园美景。右下图三、四、五六分别是春夏秋冬的写照。春天的兰花开了,象征着人们生活富裕了,曾经的野草成了今天人们享受生活的追求。夏天里,人们正在合理游泳,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凉爽,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鸟兽的和谐。秋天来了,农民朋友又该忙碌了,风调雨顺的收获季节,忙也好,累也罢,已经完全被丰收的喜悦所取代。冬天来了,凝冻了,水滴顺着屯堡的石板吊坠,凝勾形成各种各样的磨牙棒,屋檐下的腊梅不畏严寒,依然迎寒绽放,象征着屯堡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

    大门是标志,也是关键,中梁砥柱,马虎不得,不仅要严谨,在遵行传统的基础上更要有底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运用,更是表达对文化的尊重和未来的美好期盼。当然,首先考虑的是“方便”,大门要能分能合,不影响全局,也不制约人多进出。

    按照传统,屯堡的大门有两扇,旁边是木制窗户,外面设有幺门。结合传统,笔者把大门分成四道,保持原有的传统,只是为了不影响进出,把两边的做成两扇门,设有门套,再做小门,从而达到复原传统屯堡建筑的大门外观结构。

    底蕴上,屯堡人希望亲人平安、如意、吉祥。门头右图为五福临门,代表着屯堡人追求的健康、长寿、如意吉祥、无病无苦,儿孙满堂。中图为姜太公钓鱼,做到凡事心中有数,无事享享清福,迎接志同道合的来访客人,真正做到做好以傩会友,以艺传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文化大餐。左图为骏马图,意为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持之以恒,用心追逐,同时也寄未来的文化传承保护会得到更大的重视和发展,寄望自己从事的非遗传承发展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成功 

左耳门上图为鱼跃龙门,下图为花瓶,象征着平安与健康,幸福美满。右耳门上图为青松仙鹤图,意为欢迎每一个来访的朋友,右耳门下图为祥和,幸福之上,喜事连绵。左耳门和右耳门相互对称,相互呼应,整体体现出平安与健康,如意与吉祥。左大门上图为秦琼将军,中图为金童送喜,下图为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动天》、《恣蚊饱血》。右大门上图为尉迟恭将军,中图为玉女下凡,下图为二十四孝中的《刻木事亲》、《弃官寻母》。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时代下慢慢被现代文化所取代。母亲的十月艰辛怀胎,“家”的真正含义等,这些最为根本的传统,现代人已经几乎模糊了。笔者用心设计,构思、雕制着每一个细节,这便是我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追逐的意境,应该说,也是笔者对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固执理解和坚信!

藏馆内,将从历史文献、剧本、傩雕作品、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布设。从历史文献让游客了解傩雕面具储藏的厚重文化,从不同地域民族中的面具文化来认知傩文化的分布,从各个时期流派风格的傩雕面具来了解符号隐意和特点,从多媒体展示的各区域原生态演出来了解个区域民族的分布、演出剧目和艺术特点及祭祀仪式等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通过游客参观了藏馆之后,了解了每个面具后面的文化底蕴之后,还能购买富有象征意义的傩雕文化产品作为此行的旅游纪念品,从而促进傩雕文化产业的发展。民间艺人的手工傩雕作品出售后,有了经济收入,就会增强他们对传统傩雕技艺的传承热情和自信心,从而推动傩雕文化的传承发展。

    这样的构想和设计,不仅表达屯堡人对健康幸福的美好祈求,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祖辈的遗训,忽视了做人的道德标准,因此,让人们懂得忠孝仁义之理,明白尊老爱幼,继承祖辈的传统美德。

   从适用功能上来讲,第一层是面具博物馆,主要展示以安顺屯堡地戏为主的傩文化史料、剧本、老面具、服饰等,第二层是学术汇报厅,为研究屯堡文化和傩文化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平台,第三层是休息厅,第四层是学术交流暨创作间,为美术爱好者和专家学者提供创作空间。    

二、屯堡乡村旅游

    600多年前朱元璋为平息边陲之乱,任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调集三十万大军南征云南,第一次平定之后,大军反都,随后当地的土著少数民族有生战事,朝廷不得不再派军队进行平乱,由于军队的供给问题,又考虑大军撤回之后再生战乱,为避免百姓受战乱之苦,使一方安居乐业,朱元璋采取了“屯田”制度,正南大军只留少数官兵驻扎城市,其余官兵下放到农间开垦栽种,朝廷提供良种和马匹,并从江南、中原各地南迁移民,准许官兵家眷入黔,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受自然环境、交通等因素影响,600多年过去了,大明遗风的古韵依然在屯堡这个汉民族区域内保持着传统的民风习俗。

2004年,国务院出台非遗法,2005年安顺屯堡地戏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首届黄果树瀑布艺术节召开,同期举行了首届屯堡文化学术研讨会,屯堡文化首度进入了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范畴。2005年,在安顺学院成立了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从此,屯堡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正式成立。2006年“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成功举办,为挖掘民间传统技艺和人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民间艺人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提升了傩雕作品的知名度,赛会不仅使得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也真正做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2007年,首个屯堡文化周成功举办,保护和弘扬了屯堡文化。2009年屯堡文化再次升级,贵州屯堡文化研究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把各屯堡村寨的地方民俗专家、全国大专艺术院校研究屯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商屯堡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大计,从而也构建了民间艺人和大专艺术院校的互动往来,一方面艺术院校聘请间艺人到学校讲课,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文化,也培养了接班人,另一方面,民间艺人可以跟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近距离产生互动,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使民间艺人懂得了市场反哺文化的道理,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和效果,有力助推了傩雕文化的传承发展。每年举办一次年会,搭建了研究平台,使得屯堡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利用,为屯堡文化的保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安顺市委政府主办,举办了首届屯堡文化高峰论坛会,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后来屯堡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由于张艺谋拍摄的《千里走单骑》,把安顺的地戏说成是云南的文化,误导了观众,安顺市文化局讨要说法,引出了中国第一个非遗官司,虽然最终以败诉收场,但是,为宣传屯堡地戏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年,由安顺市委市政府主办,举办了首届中国屯堡地戏大赛。此后,由有地戏的县区轮流举办,旨在弘扬和保护安顺屯堡地戏文化。为了城镇化建设,贵州全省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2014年,全省小城镇建设观摩会在古镇旧州举

办。2015年,贵州省第十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安顺西秀区云峰屯堡召开,安顺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龙宫举办,再次奏响了安顺屯堡旅游新旋律。2015年底,市委市政府为了发展屯堡旅游,为号召屯堡人参与到彰显文化内涵的队伍中,让外界了解屯堡,走进屯堡,推出了“屯堡文化汇”系列活动。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民族村寨广泛兴起,不仅受到人们喜爱,成为一些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有效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给民族旅游创造一个有生空间,给屯堡人架构了一个彰显文化内涵的场所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既是人们旅游度假的一种空间选择,也是人们的一种审美活动和文化体验,老百姓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找到了吃饭的饭碗,游客在饱享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秀丽的自然景色、独特的环境特征的乡村。

安顺市西秀区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广大屯堡乡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屯堡傩雕更是安顺的一张绚丽文化名片,傩雕艺术作为安顺屯堡对外展示的重要标识符号。全区有地戏队伍一百多堂,金戈铁马的地戏文化是傩文化的一个分支,傩雕艺术作为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带人回归到自然乡土文化的氛围之中,如今,曾经被喻为牛鬼蛇神的傩雕已然成为民族乡村旅游主要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吸引海内外的嘉朋,傩雕产业助推着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传承好傩雕技艺彰显好屯堡文化内涵,发挥其在屯堡乡村旅游的作用,对于提升全区乃至全市乡村旅游的水平,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色是乡村旅游的招牌也是生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村文化中蕴涵着许多不同于城市文化的元素,这成为乡村旅游重要的吸引力。2014918日的贵州省小城镇建设观摩会促就了旧州古镇的城镇化建设;201579日在西秀区举办的贵州省第十届旅游发展大会便是乡村旅游的开门红,旧州古镇“五月二十八”引来游客达几万人。

旅游者到达乡村,在追求体验清新宁静的乡村环境的同时,也在追求对不同于城市文化的乡村文化的体验。自然体验与文化体验构成了人们旅游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随着旅游活动本身的发展,人们更重视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人们越来越把乡村旅游当作一段心灵的旅程,很多家长把乡村旅游作为孩子们了解文化,感受风土人情的旅程,而不是把乡村旅游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游览层面,也不是把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简单地等同于“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的农村生活体验,而是注重从乡村旅游中获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信息,注重乡村自然表象下的文化底蕴和对乡村文化的深切体验。因此,屯堡文化、傩文化屯堡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拥有地戏文化的乡村把傩文化作为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卖点”,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屯堡乡村孕育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地方文化,有富有特色的乡村劳作和生活方式、婚俗习惯、传统节日活动

屯堡傩雕独具特色,是农村乡民认知和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承载着佛教、道教、儒家的传承代谢,有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新农村的文化景象和文化风貌等。将乡村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乡村文化的特色,才能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在旅游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傩雕作品不仅只是一个旅游商品,更是屯堡的文化代言,游客不仅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造型傩雕艺术品,还能饱享一次又一次傩文化大餐,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件木雕工艺品,还有屯堡人的热情和悠久的屯堡历史人文文化,当然,如果感兴趣还能坐下来舞弄一番,体验一下傩雕的制作。

 

三、屯堡傩雕艺术博物馆对本地民族旅游的影响

 

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傩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山清水秀,安顺市内最宽最大河流美丽的邢江河环绕流过,成就了“黔中小江南”的美誉。

笔者为了带领家乡人传承发展致富,2007年元月17日,组织成立了傩雕协会,协会成立的目的是统一傩雕商标,统一市场,壮大传承队伍。协会成立后,采取“协会+合作社+企业+艺人”的发展模式,鼓励民间艺人自主创业,做大做强傩雕文化产业,让傩雕成为安顺的名片,让傩雕文化艺术成为屯堡旅游的代言,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七年过去之后,事实证明笔者当初的有些想法还是天真,梦想很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傩雕协会成立之初,发展势头较为良好,作为民间组织为各级政府承担和分忧了不同的工作,就连人民日报都刊登庆祝成立。前期的设想不尽人意,作为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具有不可退却的责任,但也不是全然的,毕竟协会只是一个民间组织,由于民间艺人受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看法和努力的方向不尽相同。再言,民间组织的工作经费等因素,在现行体制下的民间组织没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做不好无人问津,做好了,考察的、调研的、采访的、检查的各级单位和部门很多,长期超负荷的接待和各种会议差旅费接待经费不是一个民间组织所能承受的。最终只能是顺其自然,落了个名存实亡的结局。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传承家乡的文化艺术,为了延续当初带来大伙发展的梦想,不得不开辟新的传承发展路径。于是,在万般艰难的困境下,因地制宜,于2013年开始自主投资新建中国首个傩雕文化艺术馆。

在多年的传承实践中,笔者始终明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始终不能丢。要整合现有资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唯有自己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同时,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中央、省市区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下,安顺市刘官乡周官村具有世界唯一的傩雕文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秀区区委书记郭伟谊几度到刘官乡调研,强调“要利用好傩文化,借助‘中国(傩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安顺市文联主席多次呼吁和强调“傩雕文化艺术博物馆、传习馆融入到安顺的屯堡乡村文化旅游中,彰显好屯堡文化内涵,从而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饮食、住宿等产业,作安顺艺术名家,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敢于担当使命,回报上级党委政府,回报社会”安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嫚部长、廖晓龙市长率队来调研,调研组强调:文化产品的设计要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反映时代特色结合起来,把讲好作品故事与传递正能量结合起来,把产品创新创意与群众需求结合起来,使作品有生命力,有市场。但是,县官不如现管,脱节的链条是不能拖动车轮运转的。

艺术博物馆修建完后,将是本地文化旅游的一面旗帜,是屯堡和傩文化的一个代言。通过藏馆内的物件来进一步阐释屯堡文化和傩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分布。让本地的中小学生来观摩,来体验,在走进屯堡之于能了解文化的出处,亲自动手体验面具艺术的制作流程,初步认识和掌握傩雕技法。                                                 

现博物馆建完后,接下来将精心策划和筹备,举行开馆仪式,邀请各研究学科的专家学者、合作商、文化部门、旅行社等机构参加,共同探讨傩雕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以此链接外界,努力让现有的屯堡傩雕文化艺术博物馆、传习馆成为安顺屯堡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研究可操作的对比性平台

分享到: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62825
  • 日志数: 459
  • 图片数: 34
  • 文件数: 3
  • 建立时间: 2009-01-21
  • 更新时间: 2024-02-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