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届屯堡文化高峰论坛暨传承、保护与利用研讨会”随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1-16 16:39:14 / 个人分类:文化遗产

     

       在安顺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以安顺市屯堡文化管理处牵头主办的“首届屯堡文化高峰论坛暨保护、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胜利闭幕了,这次盛会,邀请了来之中国民史、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民俗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各级政界领导相聚一堂,共同针对安顺屯堡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了研讨。
      三天的时间,在主委会的精心安排下,11号是报道,12号是考察采风,13号是论坛。几天来,不管是采风还是研讨,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最佳的学习机会,是一个结识朋友的机缘。

     脉络,是此次屯堡文化高峰论坛的一个关键词,从彭兆荣教授主题发言开始强调到论坛结束,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都谈及这个问题。大家共同认为,要真正搞明白屯堡文化的脉络不是单一学科就能做到的,有活态的,如语言、习俗、信仰等,也有固态的,如文献、保存下来的古迹等,还有固态与活态的联系等等,比如,最早引发屯堡的受关注的地戏、凤阳汉装等,这些都需要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史、艺术等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谈及屯堡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在没有完全能证明的情况下,不能不负责任的盲目给屯堡文化或者其中的一个元素妄下定论,否则不知道怎么去保护,在利用的时候更是有意无意改变了它的命运。确实,要说屯堡文化,真的没办法解释,只有找到脉络,才能给外人介绍和解读,这便是彭教授所说的生与养的制度关系。如何保护?要保护什么?徐教授说: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明白,那就不能更好的利用,定位能不能高一点?
     近年来,地戏的命运正是最好的证明。一般的观众看地戏看的是什么?估计这个问题发出也没有几个人能全面回答。以前全民参与的具体活动为何变成了几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的事?这即是屯堡人在社会发展趋势下传承断代的原因。如何找到地戏的脉络,我想,如果搞清楚地戏唱腔唱词的来源、祭祀功能与屯堡人民俗的关联、面具的历史等就不难更深层次认知和了解屯堡地戏,而怎么去保护?说到底还是要保护人,历史文献+(演出、雕匠)传承人+现有证据(符号)+考古+传统跳神=地戏脉络。


12

12

16

16

22

22

分享到:

TAG: 安顺市委 考古学 民俗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