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跳神之“神”与驱鬼之“鬼”的文化解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3-07-14 09:43:56
/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
曾经我撰写了有关地戏的文化溯源相关随笔文章,解读了“地戏与跳神”的关系,也浅析了“鬼”在老百姓心中的泛指。今天,就再次针对跳神之“神”与驱鬼之“鬼”作出个人理解和诠释,希望有助于大家正确理解和明白什么是神,什么是鬼。正确认识中国傩和傩文化。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搞明白地戏传承演绎的根本目的,那就是地戏文化的教化功能,即弘扬正与反、忠与奸、美与丑的传统,区别好与坏、善与恶的认知,划分鬼与神的界线。
“跳神”是地戏的古老称谓,是地方俗语,正如江西“跳大傩”和北方“跳大神”一样的民俗。跳神,就是举行“架马敬神”、“开光请神”、“开箱请神”、“参庙请神”、“开财门请神”、“封箱送神”这样的祭祀仪式。神为正,鬼为邪,病为恶,食为天,民重安康,以求正义,心病,有神除之,故有傩举。这是2013年我用“神农尝百草”的理念来诠释和总结的傩的文化精髓。
正与反的区别与较量,正是神与鬼的战争,神与反的较量。应该说地戏文化学科包含了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戏剧学、人类学、民族学等文化综合学科,它的研究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去探析,均有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但是,仅从一个学科去探析研究就会导致观点有些偏颇。以至于出现诸如“地戏是跳神,傩戏是跳鬼”;“地戏是弘扬忠义仁勇、傩戏是封建迷信的鬼神之说”等这样的伪理论和伪学说。
从剧本内容而言,通过颂扬英雄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来权衡正与反归宿、好与坏的结果,教化人民从上从善做人。如果仅是一些本土专家理解的,地戏跳演的是英雄,把英雄当成神来敬奉,所以请神实际就是供英雄、颂英雄、请英雄,那么,地戏的文化价值观就会大打折扣。
从地戏演出流流程来看,一堂地戏面具制作完后,地戏队伍来接,要请雕匠代表鲁班仙师来给面具要举行厚重的“开光请神”仪式,供桌上摆放的地戏面具只有正面人物和喜庆的和尚、太婆等面具,绝对没有反面角色代表的人物面具,诠释的文化意境即是不好的、丑恶的、反面的上不了台面,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和敬畏。同样,地戏每次演出结束后,寨中偕老组织“封箱送神”仪式,口述史念到“天神归天,地神归地,各位神灵,各回其位”,把面具放入神柜的时候,要把反面角色放在下面,把正面历史英雄放在上面,体现的就是“邪不压正”的传统美德。
地戏开始演出前,举行“扫开场”仪式,土地和和尚来扫开场(扫开场来扫开场,扫开日月见天光,扫个大场卖牛马,扫个小肠卖刀枪......)然后手把手搭肩并念到:“和合二神仙,两手把住肩,有人侍奉我,金银万万千”。扫开场后两小童出场奉请元帅下校场,然后剧本内容才正式开始。所以地戏不是只是剧本内容的演绎,还有更深的文化意境在里面。
简而言之,跳神就是虔诚地供奉神灵,请求神灵庇护,从而达到驱赶病灾、驱逐邪恶、鬼怪和消除不好的坏习惯,从而确保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吉祥如意、幸福祥和。所以,跳神的“神”是指所有的神灵,正气的神祇,跳神就是通过演艺古代历史的英雄来教化人们从上从善,是扬善弃恶,学好不学坏的现实教科书。
而驱鬼的“鬼”,本土的专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结合世俗的理解视野认为鬼就是单指人死后的魂,人死如泥,哪来的魂魄,因此说是封建迷信。实际上,鬼泛指的一切不好的东西,包括邪恶、鬼怪、妖魔、病灾,乃至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我个人主义的强词夺理,建议大家去查字典,尤其是现代汉语小词典。里面对鬼字的解释均含括我理解的意境。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