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具人”的梦想(续篇)2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2-12-23 10:13:02 / 个人分类:社会漫谈

作者:杨梦


第五章 重生建馆

 

就在他反刍喜悦之时,命运给他致命一击。

2006年,在多方引荐下,一外来投资商与秦发忠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安顺一处产业园内办厂。一心想扩大产业的秦发忠毫不犹豫,信心满满地带着67个工人进城驻扎,准备大干一番。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合作进行到一半,对方毁约。7个月,67个工人每天光就吃饭住宿,就花光了他这些年来的所有积蓄,一夜之间,秦发忠倾家荡产。

这一击,对秦发忠而言,是致命的。

一夜之间,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妻子看着一下子老了十岁的秦发忠,不知背着哭了多少回。她没有更多、更好的语言安慰自己的丈夫。只是默默地陪伴着,操持家务,管好孩子。

秦发忠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当他推门而出的瞬间,一缕阳光直愣愣地照射过来,刺得他眼睛发疼,他下意识地把眼睛闭上。三秒之后,他又将眼睛睁开,他同样直愣愣地盯着太阳,似乎跟那一缕让他有疼感的阳光较上了劲,几乎要把眼睛盯出血来,恨不得把太阳盯个窟窿

他顷刻间明白,商场如同森林,只有跑得快的羚羊才能活下来,跑得慢的羚羊,只能被狮子吃进肚子里。这次,他就差一点成了狮子的饱餐。血的教训,让他警醒,他对着阳光发誓——要做那只跑得快的羚羊。他坚信,没有人能永远春天,也没有人能永远冬天。属于他的冬天,总会熬过去。

天无绝人之路。

2006年,秦发忠有幸结识湖南星大新集团的总裁伍星星。秦发忠善良淳朴的性格、炉火纯青的技艺让对方非常赏识。当时,星大新集团投资13个亿,在张家界大庸府城建5个非遗馆,伍总载就将非遗馆的设计、文物收购及装饰作品的雕刻交给秦发忠来做。接着,他又接下贵阳森林公园里贵州地园版图设计及石头之间立体雕刻的大单生意。

两单生意做完,秦发忠慢慢起死回生。

2008年,正当他重拾信心之时,命运的鞭子却再一次抽向他。

那年,他女儿正好读四年级,放学回家后,见父母都各自在忙,就主动做饭。她笨手笨脚地把米淘放在电饭锅里,却不知道放多少水,古着三四放了一点。饭是煮熟了,硬得一颗一颗的,咀嚼时能听到米饭碰撞牙齿的声音。秦发忠不想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就硬撑着吃了两碗。当晚,就胃出血,上吐下泄,吐了洗脸盆整整两盆血。在安顺302医院抢救三天三夜,才算捡回一条命。

秦发忠在医院住了20多天才出院,出院后,因身体太虚,走不起路,就在家静养。

静养那段时间,却给了秦发忠足够的思考空间。

他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倒是感恩老天对他的眷顾。在他走投无路之时,总有贵人相助。在命悬一线时,能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

说来也怪,那段时间,他脑海里经常闪现儿时挤在人堆里看地戏的热闹场面。而那般热闹场面,似乎只是儿时珍贵的记忆。如今的村寨,早已没有当年的热闹。而当年那些生龙活虎的艺人,已经风烛残年。他们烂熟于心的地戏全本也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秦发忠想到这里,心像被什么坚硬的东西猛撞了一下,心底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响起:“你是地戏和傩雕的痴迷者,但你更是面具守土人,你有责任像医生抢救你生命一样,去挽救那些即将被带进黄土的戏本。

于是,建一个傩文化博物馆的念头萌发。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他要立刻行动起来,竭尽全力,去留住那些即将消逝的历史

在建馆之前,他要做的,就是再次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戏本。

等身体稍微恢复一些,秦发忠又开始走村串寨,无论天晴下雨,他都在路上奔走。有时下雨,遇到土路,摩托车车轮经常被泥巴抱死,他就走一步,推一步,每前行一步,都非常吃力,越吃力,他就越坚定地朝前挪动着脚步,风霜雨雪,无法阻挡。

秦发忠说:“只有深层次地走进田野,将地戏的组织形式、唱本、脸子(面具)、服饰、锣鼓、唱腔、动发掘,进一步了解、吃透,进行综合性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好地戏的文化内涵,才能向外讲好我们自己的屯堡文化故事

经过一段时间不辞辛苦的奔走,油印本、手抄本的戏本,秦发忠收集了不少,为下一步的研究,收集了不少素材,这其间的酸甜苦辣,无须赘述。

2010年,欠账还清。

秦发忠要让那些堆成小山的戏本、堆成大山的傩雕有所归属。

建馆,在他看来,迫在眉睫。

2013年3月20日,正值春天。此时的刘官乡放眼望去,繁花似锦,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响起,原定2015年修建的博物馆正式动工,比计划提前了整整两年。

看着正在作业的挖掘机,秦发忠的表情看上去是那么平静,就在他平静的表情下,内心却在起伏中加速狂跳:

也许如苍鹰敛翅俯冲。

也许如崖柏挺立绝壁。

也许如狂雪拍打山风。

也许如巨风卷起波涛。

2015年,博物馆主体建完,整整花费200多万。秦发忠不仅把略有的积蓄用完,还欠下了新的68万债务。

不少人对秦发忠说,你有钱,好好揣在荷包头捂着,不行呀,非要瞎折腾,非把自己迫入绝境。这下好喽,弄得上不上,下不下的。

妻子见旁人说风凉话,装修的钱也无着落,也长时间生闷气,不理睬他。他只有自己硬撑着。他明白,再难,也必须撑下去,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呀!

这世界就是这样,落井下石的人不少,雪中送炭的人难得。

每当他内心苦楚之时,他从不与人述说。他知道,任何的述说都无济于事。他只有呆呆地站在半成型的博物馆前,盯着对面的山头眺望,他的目光,一程比一程远,一次比一次回落得慢。他就像一棵树立在院中,每一次沉默的眺望,背后都有一片森林的呐喊:

真正的穷,是思想上的寸草不生、精神上的冰天雪地,是内心的荒凉、斗志全无。

而此刻,他只有克服万难、蹒跚前行。

他坚信,不管东西南北风怎么吹,总能吹到他面前来。

天无绝人之路。安顺市西秀区文化局在了解秦发忠的境况后,补贴了5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整个博物馆的装修上,秦发忠是花了大力气,费了大心思的。

从门到窗子,都各具特色。

秦发忠说,一座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民族的一部史书,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兴衰,融汇的不仅是物质文明,也包含厚重的文化精神文明。

据秦发忠介绍,一个窗子就是一个文化板块,一扇窗户就是一个故事。

从外观来讲,在可视范围的视线里,映入眼帘的是具有地方文化的建筑标志。在大的文化意境中选定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并结合博物馆馆的建筑构造,在细节上展现每一个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

大门是标志,也是关键。

中梁砥柱,在遵行传统的基础上更要有底蕴。除了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更是表达对文化的尊重和未来的美好期盼。

按照传统,屯堡的大门有两扇,旁边是木制窗户,外面设有幺门。结合传统,秦发忠把大门分成四道,保持原有的传统,只是为了不影响进出,把两边的做成两扇门,设有门套,再做小门,从而达到复原传统屯堡建筑的大门外观结构。

左耳门上图为鱼跃龙门,下图为花瓶,象征着平安与健康,幸福美满。右耳门上图为青松仙鹤图,意为欢迎每一个来访的朋友,右耳门下图为祥和,幸福之上,喜事连绵。左耳门和右耳门相互对称,相互呼应,整体体现出平安与健康,如意与吉祥。左大门上图为秦琼将军,中图为金童送喜,下图为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动天》、《恣蚊饱血》。右大门上图为尉迟恭将军,中图为玉女下凡,下图为二十四孝中的《刻木事亲》、《弃官寻母》。

他用心设计,构思、雕制着每一个细节,呈现出他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追逐的执着,更呈现出他对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坚定!

进门的两侧是两个窗户,以屯堡文化为中心,傩文化为辅。走进馆内,大门的左右是两个窗户,两个窗户不是单一独立,而是一个整体,左龙右凤,意为龙凤呈祥,龙凤周围是祥云环绕,祥云一则是代表着祖辈,一则是代表好的政策,全图吉祥意境。左上中部是屯堡人春耕,诠释屯堡人勤耕耘的美德。同时,表达屯堡人的心声,生在偏僻的高原深洼,只有通过刻苦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隐意:“世上唯有读书高”。左上右图和右上右图为暗八仙,一方面,流露出屯堡人是一个“三教合一”的信仰族群,另一方面,则隐意为,所有工作都要持之以恒的付出,慢慢修为,才能成正果。正如,这个博物馆的修建,凝聚着秦发忠毕生的心血。

第三幅是一个屯堡姑娘,主要以服饰来体现屯堡。第四幅是牧童,第五幅是鱼闹莲花,第六幅是麒麟,都是最为传统的吉祥图,意为今天的屯堡人已经过上了富裕的幸福生活,这些喜事和幸福的到来,是勤劳耕种的结果,是党的政策普照。

右上左图是凤凰,右上中图是读书,隐意为,古往今来,农村人要想走出去,有出息,只有通过苦读,功名成就后才能走出大山沟,教育后人要多学习,多学知识才能更加明白事理。右下图一是“马放南山”的意境,同时与右下图二呼应,表达牛马成群,鸡鸭鹅鸭满池塘的田园美景。

右下图三、四、五六分别是春夏秋冬的写照。春天的兰花开了,象征着人们生活富裕了,曾经的野草成了今天人们享受生活的追求。夏天里,人们正在合理游泳,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凉爽,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鸟兽的和谐。秋天来了,农民朋友又该忙碌了,风调雨顺的收获季节,忙也好,累也罢,已经完全被丰收的喜悦所取代。冬天来了,凝冻了,水滴顺着屯堡的石板吊坠,凝勾形成各种各样的磨牙棒,屋檐下的腊梅不畏严寒,依然迎寒绽放,象征着屯堡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

馆内,从历史文献、剧本、傩雕作品、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布设。从历史文献让游客了解傩雕面具储藏的厚重文化,从不同地域民族中的面具文化,认知傩文化的分布,从各个时期流派风格的傩雕面具,了解符号隐意和特点,从多媒体展示的各区域原生态演出,了解个区域民族的分布、演出剧目和艺术特点及祭祀仪式等文化内涵。

2016年4月,历时3年,博物馆建成。

挂牌那天,乡里的书记、乡长,区文化局的领导,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祝贺,贵州民大等单位发来贺信,秦发忠及他的博物馆,被掌声和鲜花簇拥着。

看着一座占地1300平米的博物馆建成,再看着前来祝贺的领导及嘉宾。尽管倾尽所有,负债累累,但秦发忠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面对我的采访,秦发忠脸上依有一抹笑意荡开。他坦言,第一个梦想的实现,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和开心。他接着说:“傩雕文化的传承,历经600多年历史洗礼,传承不仅面临危机,很多厚重的文化,特别是富有象征底蕴的文化符号在传承中不断消亡。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傩雕文化,才修建这样一个融汇自己对文化传承、认知、研究、传播为一体的博物馆。”

博物馆挂牌之后,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每逢节假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数每年剧增。

对于家乡文化,秦发忠有一份执着的情怀。

他说:“作为一个安顺屯堡人,一个文化爱好工作者,一个傩雕文化传承人,别的我不敢说,就屯堡文化、中国傩文化、地戏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我一直用心在做,每一次接待客人,介绍和讲解安顺的文化故事,我一直用情在讲。”

 编者话:一傩一世界,一面一情怀,作为一个安顺屯堡人,一个文化爱好工作者,一个傩雕文化传承人,别的我不敢说,就屯堡文化、中国傩文化、地戏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我一直用心在做,每一次接待客人,介绍和讲解安顺的文化故事,我一直用情在讲,如今,想到每天都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客人到访我的傩雕文化博物馆,来参观,来交流,来听我讲安顺屯堡和傩的文化故事,传承路上又那么多贵人相助,我并不孤单。更有杨老师这样的文化知己做坚强的后盾,比起前面的那些苦,我算是欣慰的,也是幸福的!

《未完,待续!》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