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官屯的面具雕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24 01:01:17 / 个人分类:雕刻艺术

周官屯的面具雕刻


/秦发忠


 

 贵州安顺东面约50公里处,有一个400多户的屯堡村寨叫做周官屯,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美,气候宜人。凤阳汉装大袖子、尖尖鞋,错综复杂的屯堡石头巷,原始古朴的地戏文化,这些六百多年前的明代遗风是屯堡周官固有的文化标志,不过,这些都不足为奇,让人叹为观止的更是这个村的面具雕刻,整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雕刻面具,都做面具雕刻,这在中国大地上是极其罕见的。周官雕刻的面具除了演出使用的道具外,更多的是家居饰品,旅游工艺品,雕刻内容之广泛,面具造型之繁多,工艺之精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面具雕刻之乡、中国傩雕之乡。

 

继承传统 创新发展

 

周官的面具雕刻源于明代,周官人世世代代传承至今。从“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到现在,这门手艺活已经传存了近700历史,可是,有关的记载几乎没有,只有《贵州通志》记载有“胡武公”的名字,能够追寻到的也只是流传在民间的“二十四把小雕凿”的民间故事在后人的意念和印象中传说:清朝时期要数二窝老者、胡五公(原名胡开青)、胡志厢最为有名,实际上在此之前他们的祖辈胡朝佐就已经会雕刻。进入民国时期,胡氏艺人传有:胡少南、胡继先、胡玉文,当时胡氏雕刻工艺绝不外传,在其家族中也是传男不传女。

胡氏雕刻工艺第一个外传秦朝安,相继秦朝安又传给胡永发、秦发忠、秦廷达等;胡少南传给周祖本、胡永兴;胡玉文传给胡永辉,胡继先传给胡永奇。

也许有人会问既是此工艺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又为何会传给外姓秦朝安?其实不然,秦朝安青年时期曾上胡志厢家门招其女(胡细妹),因此才受胡五公、胡志厢真传。但天有不作之合,胡细妹因病去逝,秦朝安又回到秦氏家族,从而打破了胡姓关门点灯雕刻不外泄的传统。

面具雕刻的民间艺人,较为有名的还有跟胡五公同期西屯的齐二;跟胡少南、秦朝安同期旧州的黄炳荣,双堡的吴少怀;跟周祖本同期的东屯湖坝坡的罗建章、周官的胡永发、胡永辉、胡永兴,安顺城里的王钦廉。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周祖本、胡永发、罗建章和王钦廉外,这些有名的雕匠已不在人世。他们用尽自己的一身不记得失,没有什么名份却默默传承着奉献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秦朝安打破了世俗观念,将雕刻技艺开放发扬,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姓氏,相互学习,相互探讨,营造了一个互进的良好氛围。改革开放后,周官雕刻的木雕面具打破闭门造车的僵局,从单一的道具用途转化为市场商品,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认可,给这门艺术创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整个周官屯胡、秦、周、杨、鲍、李、金、凌等姓的很多年轻人都学会了这门独特的传统雕刻技能。到目前为止,周官屯就有四百余人学会了木雕技艺,并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出尖拔萃的年轻艺人,如秦廷兴、秦发忠、秦发胜、胡文学、胡永红、胡科志、胡发云、胡满成、周祖高、周明、鲍坤、鲍三龙、洪贵友,杨安贵、杨天长、金国中、金国华等。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周官的传统雕刻后继有人,民间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面具特点 文化精髓

 

周官的木雕面具既抽象又写实,既粗犷又细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头盔祥龙云彩、星宿鲜明、层次突出,人物面相比列合适,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把外界艺术学为己有,在进行大胆的创新的同时能把握其文化根本,能不变应万变。雕刻的地戏面具文武将一目了然,战盔的武将标志,威严的气势凌人,官帽的文将写实,让人一看便知;正将色纯面善,可亲可近、反(番)将的凶悍狰狞、色杂,是周官艺人善恶分明,辨别是非的心灵写照;少将的眉清目秀、箭眉色纯、红润刚烈,女将的线眉、凤眼、樱桃小嘴、凤花盔头,老将的皱纹焰眉、断鼻色暗、长长胡须,把传统的“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根线,老将烈如焰。”表现得尽善尽美;头盔有:平盔、尖盔、丞相盔、龙盔,龙凤盔、顶帽盔,盔上装饰有:抱箍龙、戏珠龙、盘龙,图案多有:龙凤呈祥、双凤朝阳、凤穿牡丹、白虎星、青龙星、大鹏星等;牙齿有:天包地、地包天、上咬牙、下咬牙、咪咪牙;嘴分:歪嘴、蛮嘴、撮撮嘴、樱桃嘴、凶悍嘴、鸡嘴等;眼睛分:秋秋眼、眨巴眼、鼓眼、凤眼、虎眼等,还有浪漫而神秘的照妖镜,这些无不是每个地戏面具的典型标识,剧中人物的象征。每个戏曲人物的喜怒哀乐就这样被周官雕匠手里的刻刀表现得活灵活现。

 

精益求精 顺应潮流

 

由于周官艺人的聪明好学,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外来艺术并创新发展,精益求精,现在周官雕刻的面具也不再是传统的道具,而是文化、艺术、戏曲等学科的综合载体,是品味与赏美,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新时代文化产物。如埃及面具、欧洲面具、西藏面具、活口面具、日本面具等是周官艺人引进的绝伦艺术,傩柱、傩匾、生肖面具、地戏笔筒、地戏柱等即是周官艺人的精典创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祖国的日月强盛,国家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政策相继出台,周官的面具雕刻已经不拘一格,民间艺人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不断摸索和创新,如今,周官艺人雕刻的面具正在从脸上摘下,走上墙壁,从祭祀道具转化为艺术珍藏,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出神柜,走进殿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周官人民的骄傲,是中华儿女的自豪!

 

 


TAG: 传统 雕刻 面具 民间艺人 周官 文化精髓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