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明化符号的风水:以明清时期泉州丁氏的文化变迁为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9 03:51:05

该文是收入中德马普小组"工匠与民间文化"论文集的一个文章.

 

作为文明化符号风水

以明清时期泉州丁氏家族的文化变迁为例

 

陈进国[1]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经敏锐地指出,古代文明社会主要借助一些“古老的、根本的文化概念”来某种民族超族群”的共同意识,比如书写文化与宗教-经典神秘主义等级主义世界观及其中心边缘秩序体,及宿命主义的历史时间观[2]传统中国社会中中华或华夏文明共同体,主要是通过一种等级主义的天下观来有效维持着,如道气相贯、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感应)的宇宙观念,整体主义的秩序观和重视夷夏之辨的文化观等等《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因此,“天下观之下涵盖的“世界体系”毋宁说是文化主义进路的,是以天地神人的关系作为理解文明的内在背景的,并非主要以“种族族群”的区分和疆域化为基础有教无类”更是表达了天下的世界认识。[3]中国传统的风水知识、观念本身就包含着一套对“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等宇宙观念的诠释系统(如“堪舆”一辞),其实就是华夏文明符号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华夏文明演进的一个关键的文化符号象征。

宋元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发达,福建沿海地区如泉州曾聚集了大量的阿拉伯后裔,他们和汉人大量通婚,形成了泉州后来的回人群体,其中以晋江陈埭的丁氏最为有名。他们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最初尽管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祖先崇拜观念也比较淡薄等,但随着时代和周边环境的变迁而逐渐“入乡随俗”,与汉人群体一样形成一些“超族群”或跨种族的共同意识,如抄仿汉人的族谱,确立木本水源、明昭穆序尊卑的修谱理念,建立制度化的宗族组织等,特别是有效地吸收了汉人的风水知识和观念体系,积极参与祖墓风水的投资和维护活动,以强化家族的共同体观念明清时期陈埭丁氏家族自觉的文化变迁,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体系中“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智慧与魅力。



[1]陈进国,历史学博士,宗教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2]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世纪集团,2003年,35-36

[3]参见王铭铭:《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文化纵横》,200812期。


分享到:

TAG: 丁氏 风水 符号 泉州 文明化

Kahin的小荷塘 引用 删除 hebin   /   2010-06-01 20:11:48
进国博士你好。久违了,我是何彬。初次进入你的园地,很有惊喜感。保持联系吧:hebin@tmu.ac.jp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3-03-26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99525
  • 日志数: 80
  • 图片数: 6
  • 建立时间: 2009-12-31
  • 更新时间: 2012-02-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