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民间文化,关注民族起源,探索文明脉络,企求华夏哲思。进入民俗学论坛,深感三生有幸。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gsmxzrp571@163.com,QQ:752946184

中国民俗学能否为重塑中华民族自信力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9-07 10:36:04

查看( 314 ) / 评论( 9 )
  

中国民俗能否为重塑中华民族自信力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自信力就开始被一点一点损毁着,直至甲午战争,可以说是彻底摧毁掉了中国人的自信力。从此开始,中国人尤其是些精英阶层,比如鲁迅、胡适等等“超级领袖”以及当时占绝大多数时代风云人物,义无反顾地迈向了无视民族尊严、国家尊严,数典忘祖、认贼作父、拜盗为师、以匪为兄、以敌为友的丧权辱国的不归路。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仅仅是瘦骨嶙峋的双腿,中国人民的脊梁并没有挺立起来,中国人民的灵魂并没有挺立起来。因为养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昌盛发达的伟大的传统文化没有站立起来,因为支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昌盛发达成为全人类最为优秀和杰出的传统文化没有站立起来,因为不仅支撑和养育中华民族,她还支撑养育了整个东南亚人民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昌盛发达的儒家文化没有站立起来。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君子是无法面对强盗和土匪的。中国有句警言:“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中华民族包括儒家文化圈的东南亚各国及地区人民所遭遇的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君子无法面对强盗和土匪的历史,就是“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的历史。但是,当他人个个都是强盗和土匪的时候,为了生存,我们也个个去成为强盗和土匪。这样也似乎很合理。事实上,这些年的社会发展正是沿着这一方向洪流着,因此非常恶浊。这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而是一种恶流。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应该是从善如流、见贤思齐、美美与共、和合亲友、尊重差异、互帮互助的社会。可是百多年来,以法西斯德国、日本,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及伊斯兰圣战组织等等,给这个人类造成了多大的动乱与伤亡与破坏,只有受害者心里最清楚。这种局面必须要改正过来。怎么改正?倡导从善如流、见贤思齐、美美与共、和合亲友、尊重差异、互帮互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好在中国又出了个习近平,他是中华民族的觉悟者,他正在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回归路。他对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有了非常系统的阐述。我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丝曙光,这让我非常激动和感恩。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会得到全面复兴,那时,中国人民的脊梁才会真正挺立起来,中国人民的灵魂才会真正挺立起来。那时候,中国人民才算真正的站立了起来。中国人民真正站立了起来,人类社会的安定与祥和就得到了真正的彻底的保障。

一百多年来,直至今天,中国人民还处在不断的屈辱中。201593日的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面对屈辱历史的一种国家性的觉醒。这一觉醒尽管姗姗来迟,但毕竟到来了。这对于中华民族长久发展来说,无疑是种幸事。不然沉醉于发展经济的“温水煮青蛙”的麻痹中,到时候,类似二战时期日本人的侵略者再次打进来,我们的执政者和军事家都躺在贪腐的酱缸中,去泡妞和包小三了,就真的没有丝毫还击之力了。这还要感谢当代日本政府激进的屡屡刺激和挑衅,是日本政府及国民激醒了我们的政府与国民。感谢这样的敌人尽管是违心的,但我还得真诚的表达出来。

中国人现在非常需要重塑自信力,最给力的办法就是让曾经摧毁掉中国人自信力的侵略者下跪认错认罪。对此,日本人认识得极其清楚,他们认识到一旦完全彻底认罪认错,这对重塑中国人自信力极其关键,甚至不可或缺。正因此日本人是绝对不可能如德国人那样下跪认罪的。日本太了解中国人了。

那么中国人的自信力就不重塑了?不,一定要重塑。怎么重塑?唯一的办法就是高扬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就想到了中国民俗学。我们最常见的学术成果——论文或专著,十有八九是拿国外的理论来诠释中国的各种各样民俗事项,而很少用中国的理论如《易经》、《礼记》、《论语》、《老子》、苯教理论、萨满理论、中国的命理学、宇宙学、天文学等等来诠释中国以至国外的各种各样民俗事项,特别是民间信仰。中国民俗学以至人类学、社会学能否这样做到?


TAG: 民俗学 张润平 中华民族 自信力 重塑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5-09-07 21:27:56

大耳朵的个人空间 大耳朵 发布于2015-09-07 22:03:45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外国理论挖掘属于自己的遗产,而且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学术思路也不失为好方法。当前,我们借鉴理论,感觉更像是在补课,以往在封闭的意识形态下我国民俗学界有许多空白领域,促成出现了当前的国外理论热潮。还有,目前学界也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的民俗大家所探索出来的道路了,可是除了钟老外,我们对于大多中国民俗学者的贡献还未做到充分认识,许多研究角度和方向,往往伴随着其人的离世而搁置不前了,深度挖掘往往不够便停止了。比如集成的出版,却成为了束之高阁的资料,很可惜啊。其实,民俗学的人手不够是个大问题,这也不仅仅是中国民俗学界的问题了。我们不能限于国内外分别过重的怪圈,自信力的来源和培养也不仅仅只限于自身,他山之石也可以辅助。
circle的个人空间 circle 发布于2015-09-07 23:53:50
放下期待,才会有意外之喜。
崔浩数星星发布于2015-09-09 14:55:18
怎么歪倒当今政治人物身上了?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英古阿格 发布于2015-09-11 18:03:09
于心戚戚焉!
曾有幸民俗空间 曾有幸 发布于2015-09-11 22:06:17

中国文化早被侵略文化、经济文化新陈代谢掉了。
“好在中国又出了个……”这颂歌唱的 。文化商业化,做到以文养文,现实中只能是产生奴才文化,能重塑公众自信力?
小猫咪发布于2015-09-18 01:32:52
客观来讲,由于政治的需要,民俗遇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不过回过头看,中国人似乎永远在等待机会,因为多年来的革命传统一直都是机会主义的,但是治国理政除了把握机会,还需面对“新常态”,因此民俗发展也一样,如果寄希望于领导人一时的引领,可能最后失望越大。因此中国民俗学多年来提倡的让民俗回归常态,回归日常的政治构想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民俗观念,民俗复兴意义不用多说,而且只要领导人提倡传统文化,很多人,包括学术界都会努力抓住这个机会的,但是高潮兴奋之余,可能民俗也有更多“新常态“挑战,这个挑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背景就是技术时代,信息时代下的世俗化浪潮,换句话说,就是人心不古。进而,民俗学学科无论采取何种理论走向和发展策略,都不能足以证明或左右”中国人“这个庞大的群体的心理走向。当然,利用民俗或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或中国人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利用去西方化的理论阐释策略,都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毕竟今天民众的生活方式是超越民族国家的,西方人更对东方文化感兴趣,东方人也在更加努力追随西方文化,美国人大部分都开日本车,但也不影响他们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东方与西方相互建构,也相互消费,纵观国际,文化研究相关学科的学术理论发展都遇到瓶颈,不可能再像二十世纪那个黄金时代,所以中国的问题很多时候与世界各国的问题一样,中国人的自信力不比别国好,可能也不一定很差,而建构国家认同,建构地方认同无论利用民俗或是其他资源,其目的就是潜在地反抗今天无处不在的”相互侵入“,但即使这样,流动依然绝对的,而中心依然是相对的,如何在绝对的流动性中寻找每个人,每个个体,每个群体或每个国家安身立命的那个”中心“,确实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命题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5-09-18 09:13:11
回复 8# 的帖子
说道我的心上去了。谢谢!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5-09-18 09:24:17
回复 3#、4#、5#、6#、8# 的帖子,欢迎各位光临。
看到论坛的冷清,才发了此片言只语,零碎杂凑,随感而录,这是真实本意。可自己又很忙,无暇一一对质。还请大家见谅!
我来说两句

(可选)

张润平

张润平

张润平,男,1963年出生,汉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羌藏历史、民间文学、民间信仰、藏传佛教、马家窑文化等。出版专著《西天佛子源流录文献与初步研究》《岷县历史文化与民俗散论》《岷县青苗会研究》《洮岷花儿》《花儿暨西北史地探研》,编著《人文岷州》《岷县史话》《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岷州宝卷集成》等,《民族研究》《中国藏学》《丝绸之路》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81480
  • 日志数: 301
  • 图片数: 8
  • 文件数: 2
  • 建立时间: 2009-12-19
  • 更新时间: 2024-01-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