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民间文化,关注民族起源,探索文明脉络,企求华夏哲思。进入民俗学论坛,深感三生有幸。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gsmxzrp571@163.com,QQ:752946184
关于做学问的点滴思考之八——地方历史文化中的点、面、层
查看( 323 ) /
评论( 3 )
相关阅读:
- 借中秋节为主站六千万次庆典活动的顺口溜 (张润平, 2014-9-08)
- 岷县二郎山花儿精选009 (张润平, 2014-9-10)
- 【李修建】为民众立言——“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研讨会”纪要 (边缘人, 2014-9-11)
- 甘肃省天水市玉泉观采访 (张润平, 2014-9-13)
- 二郎山花儿精选010 (张润平, 2014-9-13)
- 二郎山花儿精选011 (张润平, 2014-9-13)
- 二郎山花儿精选012 (张润平, 2014-9-13)
- 二郎山花儿精选013 (张润平, 2014-9-13)
- 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 (宁锐, 2014-9-18)
- 人民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 (宁锐, 2014-10-01)
-
张润平 发布于2014-10-08 08:51:27
-
多年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些经验,供坛内好友参考。
起初的调查只是着眼于点的细致与周祥,结果越搞越糊涂,后来放在一个大的面上去调查,其文化事项越加清楚了。但还是不能透彻,就着手层的发掘,结果发现有些文化层非常丰厚,这样才逐渐把事物的本来面目弄得一清二楚了。
还有,就是任何一种文化事项他都有个来龙去脉,从哪儿来又到了哪儿去,去了再没来,还是来了再没去,这些都要搞清楚。
如此这般,就得出了如上体会。
-
蜀国布衣发布于2014-10-10 10:28:48
-
有所感悟
看过之后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透彻,希望能结合您的田野实例说明,感谢
-
张润平 发布于2014-10-10 23:40:39
-
谢谢!抽空再说。

张润平,男,1963年出生,汉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羌藏历史、民间文学、民间信仰、藏传佛教、马家窑文化等。出版专著《西天佛子源流录文献与初步研究》《岷县历史文化与民俗散论》《岷县青苗会研究》《洮岷花儿》《花儿暨西北史地探研》,编著《人文岷州》《岷县史话》《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岷州宝卷集成》等,《民族研究》《中国藏学》《丝绸之路》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
我的栏目
标题搜索
日历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29 | 30 | 31 |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16761
- 日志数: 292
- 图片数: 8
- 文件数: 2
- 建立时间: 2009-12-19
- 更新时间: 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