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民间文化,关注民族起源,探索文明脉络,企求华夏哲思。进入民俗学论坛,深感三生有幸。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gsmxzrp571@163.com,QQ:752946184

民俗里的道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2-21 17:19:12

 ——读张润平《岷县历史文化和民俗散论》浅见


定西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2月17日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李广平


  多年前,有个俄国的无神论学者,他在某会场向人们讲上帝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上帝挑战:“上帝,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静地等候了几分钟,当然上帝没有下来杀死他。他便左顾右盼地向听众说:“你们都看见了,上帝根本不存在!”

  怎知有一位妇人,头上裹着一条盘巾,站起来对他说:“先生,你的理论很高明,你是个饱学之士。我只是一个农村妇人,不能向你反驳,只想请你回答我心中的一个问题:我信奉耶稣多年以来,心中有了主的救恩,十分快乐;我更爱读《圣经》,越读越有味,我心中充满耶稣给我的安慰;因为信奉耶稣,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请问:假如我死时发现上帝根本不存在,耶稣不是上帝的儿子,《圣经》全不可靠,我这一辈子信奉耶稣,损失了什么?”

  全场寂静无声,听众也很同意妇人的推理,连学者都惊叹好单纯的逻辑,想了好一会儿,他低声回答:“女士,我想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

  农村妇人又向学者说道:“谢谢你这么好的回答。我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当你死的时候,假如你发现果真有上帝,《圣经》是千真万确的,耶稣果然是神的儿子,也有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我想请问,你损失了什么?”学者想了许久,竟无言以对。(佚名故事《你损失了什么》)

  读完张润平《岷县历史文化和民俗散论》一书,我便想起了这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这已经是一个终极价值的拷问了。关乎着一个生命对自己存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而张润平在对流传在古老岷州乡里的青苗会、湫神信仰和藏传佛教的潜心研究中,自然而然地便触及到了这样一个在人生生命里终极追问的问题。

  生活甘肃南部穷乡僻壤里的世世代代的纯朴乡民,他们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间自由地繁衍生息,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和觉悟,但是他们凭借着对天地神灵和自然山水的敬畏和感恩,及一颗人之为人的善良心愿,建立和承传着一套完备的丰富的自然信仰的体系和传统。而就是这样一种道发自然的民间信仰,支撑和维系着一方土地和生民的道德防线和社会安宁。一个社会的安定靠的是什么?不是强大的军队,而是高尚的道德。

  张润平在对月露滩青苗会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其中独特的一个特征:高尚的道德性。“它对高尚的道德性要求非常高。一是水头也即老爷、锣客、伞客的当选,没有高尚的道德,在乡里缺乏相当的人气,是当选不上的。二是各分会会长的当选也是以高尚的道德作为首选标准的。因为会长要求不贪污挪用广大群众交来的会费,若有个别群众因种种特殊原因未能交上会费,缺额部分还得由会长垫支。没有高尚的道德就不能胜任会长之职。三是尤其是水头,一旦当选,就要在一年的任职之内,全身心地时时为延川五大会百姓着想,时时为他们祈福,对有些特殊困难户都要尽可能给予真诚的帮助。”(《浅谈庙会文化的当代意义》)而这种高尚的道德性来源于何处呢?它就来源于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这也诚如张润平所总结的:“只要有人类在,对神灵的信仰就不会终止。人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组合体,但人的本质属性确实还是精神性的。这是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人类的精神是神圣的,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正因为它的驱动和启迪,使人类数千年来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财富。物质财富的极致就是精神财富。人类所有活动行为的终结,都归于精神的需求。”(《浅谈庙会文化的当代意义》)而正就是民俗庙会里的道德性,它约束和维系了一方民众的道德和一方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翻开漫长的人类历史,还没有发现哪个民族是纯粹的无信仰无神论的民族。有哲人说:“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因为没有信仰就没有行为和道德的约束,一个在个体行为和道德上失去任何规范和约束的民族就会丧失理性,无恶不作,坠入魔道,甚至会导致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崩溃,导致深重的人间灾难。而文革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人间灾难,民族灾难。其流毒蔓延至今。没有了对神的信仰,社会道德水准就会下滑到可怕的地步。近年来出现的毒米毒油毒茶毒奶粉等等,早已超过“再缺德也不能下毒”这个传统的道德禁忌了。更甚者,宣扬同性恋、性解放,致使社会道德几近崩溃,人心丧乱,人伦尽丧,人何以为人?没有诚信和信仰的社会,人人为敌,如何拥有幸福?“我们当代人对自身的认识、对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未必就比古代人高明、智慧、正确、深刻、透彻。我们应该清醒地谦虚地承认,我们的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而且还在不时地干着一些比起古代人来说非常的傻事、蠢事,比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等等。以至在今天,还有更多的城市和乡镇,又在做着毁灭悠久的文明历史,彻底破坏我们美好家园的傻事、蠢事。”(《浅谈庙会文化的当代意义》)联合国曾经用世界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进行了一项调查,即调查最近400多年间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神,结果信神的科学家占92.4%,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巨人,从哥白尼、笛卡尔、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等,他们均认为世界是神的杰作,正待科学家们去发现证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拥有健康的灵魂比拥有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至少前者是前提。

  “神是大地唯一的尺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人是万物之灵,他的灵魂需要寻找一个纯净的归宿。而对神和佛的信仰,则是人类给自己空虚、迷茫而充满苦难的心灵找到的唯一的一片净土,一片安放圣洁灵魂的处所。在这片净土上,没有欺诈、没有谎言、没有暴力、没有奸邪、没有瘟疫、没有黑暗——在这片净土上,只有宁静祥和、只有善良慈爱、只有谦逊宽忍、只有真诚守信、只有仁义良知——而历史的诸多事例已经证实,一切正信是不可以被摧毁的,谁要想摧毁一个正信,就是在毁灭人类的道德和良知。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说:“作为万物法则的神,必然是善的。”(《哲学的慰籍》)在这个意义上说,毁灭神就是毁灭善,敬仰神也就是在敬仰人内心的善。“神与幸福都是至高的善,因此,拥有至高神性者必然也是拥有至上幸福者。”“既然人获得幸福就会感到快乐,而幸福又是神性,那么显然可以看出,人们变得快乐是因为获得了神性,变得公正是因为获得了正义,变得聪明是因为获得了智慧。”(《哲学的慰籍》)历史上末代吐蕃王朗达玛灭佛兴本,最终佛没有被灭掉,却导致了一个强大的吐蕃王朝在瞬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如此失去理性的疯狂,令后人和历史学家们唏嘘不已。

  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那些善良的乡民,用自己生生不息的生命和信仰,印证着信仰的力量。“精神无形无质,没有构建极易流散。精神构建又不能成为社会事功的暂时附从,而应该是一座独立的圣殿。只有在圣殿中,善良才能保持自己生生不息、弥久弥新的地位。”(《余秋雨《霜冷长河》)而人类道德沦丧的根源在于没有信仰。如果这世上没有神可以信,那么这个世上就将不再有任何生命值得你去相信了。

  张润平经过多年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岷州大地的山山水水、沟沟凹凹,深入民间乡野,对民俗、民风的考察、研究、搜集、整理和创作,凭借着自身丰厚的传统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功底,为我们挖掘、整理、记录和保存下了人类心灵发展史上一方神圣的、丰富而厚重的精神宝藏。他一层一层地为我们拔开历史的尘埃和迷雾,还原历史的真实和先民的智慧,让后来的人,对天地万物,乃至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心存敬畏。呵护它们,就是呵护我们自己美丽的家园,就是呵护我们自己善良的灵魂。

  书中《以岷县为例谈民间信仰对林木植被保护的意义》一文,选题独到,意义深刻,值得我们现代人去玩味和深思。究竟是古人愚昧还是我们无知;究竟是古人智慧还是我们聪明;究竟是古人落后还是我们愚蠢。历史给后人提供的经验和例证是足够多的了,但是谁又会反思和引之为鉴呢?

  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树,即是一个庭院,又是一个乡村和城市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历史给我们人类留下的活化石和活文物。我在很多乡村和城市都见过一些苍翠傲然的古槐、古杨、和古榆树等,它们枝繁叶茂,浓荫遮天,或耸立于古老的庭院,或耸立于车水马龙的道旁,或耸立于寂静安闲的村口,让一个匆匆的过路人在不经意间惊叹时间的绵绵无际,生命的坚韧挺拔,历史的云烟飘渺,个体的微小虚妄。古树是一种象征,又是一种启示。它带给我们早晨的宁静,傍晚的祥和,生活灿烂盎然,生命蓬勃兴旺。但是在森林植被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古树已成为一种稀有。而张润平的这篇《以岷县为例谈民间信仰对林木植被保护的意义》一文,便是在认证和呼唤一种古已有之但更行之有效的对林木植被的保护措施,更是对人越来越薄弱的道义和良知的一种呵护和维修。也是对人性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有一侧当代真实的事例,可以给我们提供无限的启迪和警示:古树“出汗”,即为晴,古树“没汗”,为阴雨。数百年来,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峡峪河村的村民就是凭着这棵古树的“天气预报”,决定他们农事的。这株稀奇的古树,已被当地林业部门列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册。

  位于该村凡家坡的这株古树,古树围径5.58米,高约21米多,树冠冠幅覆盖半亩多地。

  据该村五组组长王成国介绍,过去村里没广播电视,村民每天需靠看这株古树来辨阴晴。如果大清早,树皮上有大颗大颗的露珠,表明当天一定是晴天;如果树皮上不见露珠,则表明当天会是阴雨天。因其“预报”灵验、从未耽误农事。当地村民因此尊其为“神树”。

  经保康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戴振伦鉴定,其古树学名为黄连木,是漆树科黄连木属的落叶大乔木。按其胸围推算,树龄至少700年以上。

  2008年,省林业厅专家曾对此黄连木古树进行实地考察,并发现80多棵同类古树,但惟独这一棵树能成为“晴雨表”,至于个中原因,还有待探究。(中国园林网2012年4月22日消息)这不仅是树给人的启示,其实这是天地万物给人的启示和暗语。是人的妄为遮掩了人的智慧,反而使人距离真理越来越遥远了。在真理和智慧的崎岖险路上南辕北辙的现代人,终将自食其恶果。大自然的奥秘对人类来说可能永远是解不开的一个谜。古人遵循天道而行,就是一种理性和智慧的表现。天道即是更宏观的一种道德。人如果失去道德,不仅毁坏的是人自身,更会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终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毁灭人类自己。这已经是当今世界一个引起全球关注的话题了。

  张润平在这篇《以岷县为例谈民间信仰对林木植被保护的意义》的文章里为我们作了十分经典的总结:“保护树木,尤其是古树,不仅仅是人类生态平衡的需要、生存环境的需要,更是保护我们文化脉络、历史脉络、人居脉络的需要。古树是一隅庭院、一片村落、一座城市的文脉、仙脉。砍掉它,寓次在这里的族群或者机构或者个体,就是赤裸裸的没有教养的流氓了。而我们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东西南北,不论五湖四海,不论高低贵贱,如果都能够自觉的在有生之年淳朴自然地去呵护寓次环境中的每一棵树木,特别是树龄比我们自身、父母以至祖辈年龄还要高大的树木,怀有一颗崇敬之心,而进行百般呵护,那我们也就呵护住了寓次在这隅庭院、这片村落、这座城市的文脉、仙脉,我们也就成了这隅庭院、这片村落、这座城市悠久文明的组成部分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财富有多少、寿数有多高、官阶有多大,对于古老的庭院、村落、城市来说,永远是一个寓次者,永远是一个匆匆过客,真正的主人,是长久生生不息在这里的生物体、建筑群、富有文化品位的历史和富有历史品位的文化。有了这些悠久圣物的存在,才能说明这隅庭院、这片村落、这座城市的悠久和神圣,也才能提升曾经在此环境中寓次过的匆匆过客的品位和价值。”但看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岷州大地,还有几棵让我们值得仰望、赞叹、沉思和呵护的古树圣物呢?谁还能衔接和承传这已中断了的文化脉络、历史脉络、人居脉络呢?

  张润平即是一位研究者,也是一位保护者,更是一位传承者,他已将自己多彩多姿的精神世界融入了浩大的历史长河。


分享到:

TAG: 道德 民俗 书评 张润平

刘晓峰空间 引用 删除 刘晓峰   /   2013-07-06 22:28:19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张润平

张润平

张润平,男,1963年出生,汉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羌藏历史、民间文学、民间信仰、藏传佛教、马家窑文化等。出版专著《西天佛子源流录文献与初步研究》《岷县历史文化与民俗散论》《岷县青苗会研究》《洮岷花儿》《花儿暨西北史地探研》,编著《人文岷州》《岷县史话》《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岷州宝卷集成》等,《民族研究》《中国藏学》《丝绸之路》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12-02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86378
  • 日志数: 301
  • 图片数: 8
  • 文件数: 2
  • 建立时间: 2009-12-19
  • 更新时间: 2024-01-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