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民间文化,关注民族起源,探索文明脉络,企求华夏哲思。进入民俗学论坛,深感三生有幸。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gsmxzrp571@163.com,QQ:752946184

关于对秦长城西首起地在岷县被否定问题的检讨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2-03-11 19:58:06

关于对秦长城西首起地岷县被否定问题的检讨

张润平

 

摘要:秦长城西首起于甘肃岷县,历代文献均从各自时代角度进行充分严肃记载,现当代专事秦长城研究的王国良、张维华、顾颉刚、谭其骧、徐卫民、史党社等学者均对历代文献记载秦长城西首起地在岷县给予了肯定。但受到时疑古风潮等因素影响,2005年出版的《西北通史》直接否定岷县秦长城的存在;2012国家文物局对各省及自治区长城认定的批复中缺失秦长城甘肃段;2020年第七版《辞海》新增加词条“秦长城遗址”同样未指出岷县秦长城遗址的存在。长城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名录,秦始皇万里长城享誉世界,可是其西首起地至今含混不清,问题的核心在于岷县秦长城遗址没有被文物行政部门认定。那么,是岷县遗址真的无迹探寻,还是认定标准及方法存在问题,抑或是压根就没有去认真探寻过?根据笔者2019年至2020年的考察,遗址不仅醒目可见,整个秦长城西首起地的布局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通过文献梳理与考古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本文对这一学术公案的来龙去脉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秦长城;西首起地;岷县遗址;检讨

 

秦长城是人类史上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对后世历代王朝以及世界各国的长城建筑具有深远的引领性和启示性,是中国历代史家关注的重大话题。因此,对秦长城西首起地的录不可谓不丰赡严谨。然而,2012年国家文物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长城认定的批复中,秦长城甘肃段整体缺失。2020年第七版《辞海》“长城”“秦长城遗址”词条在表述上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难道《史记》《汉书》《后汉书》《水经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通典》《括地志》《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资治通鉴》《方舆胜览》《读史方舆纪要》等记载秦长城西首起于临洮(今岷县)全错?这显然是不对的。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做一番追根溯源的探讨,以期唤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27年就完稿、1933年出版的《中国长城沿革考》中,作者王国良先生明确判断:

 

至于西头,诸说都说起于临洮,《括地志》且特指明起岷州——今岷县——西十二里;是秦长城西起于今甘肃岷县,自无疑虑。……然则秦长城西起于今甘肃岷县,东行经狄道固原隆德等地,包六盘山而北走,再东经环县而入陕西境,东过绥德,渡黄河,历山西河北境,到山海关转向东北,横贯辽宁南部平壤县南可无疑了。以上,叙述秦长城的起讫。……总之,秦筑长城,上承燕赵之旧,下立历代北防之基,工程之大,在古代实算首屈一指!近之苏彝士巴拿马诸工程,或可同他抗衡,余则望尘莫及了!

 

成稿于1963年出版于1979年的《中国长城建置考》,作者张维华先生也明确判断:

 

综上所述,秦昭王时所筑之长城,其所在方位,大体可寻出矣。首起于今甘肃岷县之西南,北行,经临洮、渭源之境,直达皋兰。再由皋兰东行,越陇山,入固原县境。复东北行,入合水县与环县之境。自此再东北行,入今陕西之鄜县境。再东北,经延安县而入绥德县境。再东行,达于黄河西岸而止。

至其内边,在西北部者有二:一为自今兰州东至包头,沿河而置之一边;一为因秦昭王时之长城而缮治者,起自今甘肃之岷县,东至今陕西绥德之东北达于黄河。……此即始皇时长城之大概也。

 

从这里可看出,战国秦长城与万里长城的西首起地均在岷县并不是问题。但今天为什么还要作为问题来讨论?原因在于岷县秦长城遗址没有得到国家文物行政部门的认定,由此社会认识与历史事实存在矛盾的负面影响,例如2005年出版的《西北通史》对战国秦长城西首起地的认识为:

 

秦汉临洮、狄道均城临洮水,既然今岷县无长城遗址,而今临洮所存长城遗址虽时断时续,一直可以向东北追溯,则长城起始点的临洮,不在今岷县,而在古狄道,即今之临洮县无疑。

 

对万里长城西首起地的认识为:

 

蒙恬于三十二年略取河南地后,立即“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城河上为塞”或“因河为塞”的起点即“榆中”,榆中,在今甘肃兰州市境黄河南岸。 从榆中沿黄河而下至阴山,充分利用了黄河天险,在津渡处筑航城设县,修筑了34(44)座县城,派兵戍守。

 

2011年出版的《甘肃关隘史》对秦长城的认识为:

 

为区别于后来秦始皇时修筑的长城,通常把秦昭王时期所修的这段长城称作秦战国长城。该长城西起今甘肃临洮,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过宁夏又经镇原、环县、华池进入陕北后达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托克托县黄河对岸,全长约1250公里,在甘肃境内历八县,达800多公里。……秦统一全国后,其边界又向西北扩展,故甘肃境内以前所修战国长城就多在秦境以内,遂失去了原来的军事防御意义,便日渐废置。

 

《辞海》(第七版)“秦长城遗址”条为:

 

秦始皇在北境修筑拒匈奴的军事防御线遗址。位于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辽宁等省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命大将蒙恬率30万众北逐匈奴,筑长城,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据调查,长城首起甘肃临洮,当经兰州北上,傍黄河至内蒙古临河,自临河以东进入狼山,过固阳后直插大青山北麓。比筑于大青山南麓的战国赵长城北移50余千米。长城继续东延,经卓资、察右中旗、察右前旗、丰镇、兴和、怀安、尚义、万全、张北、崇礼、沽源、赤城、丰宁、围场、赤峰、敖汉、奈曼、库伦,至辽宁阜新,据记载和考古迹象,可抵达朝鲜半岛,全长5000余千米。该长城大多数地段是利用和修缮了原秦昭王长城、赵北长城和燕北外长城。墙体有夯土筑、石砌或土石混砌,残宽2~5米,残高0.3~6米。在长城沿线设有烽燧和障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条为:

 

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长城始见记载。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防御匈奴南侵,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至今犹有遗迹残存。


    这样的自相矛盾是不应该在《辞海》中出现的。“秦长城遗址”是本次新增加的一个词条,显然,撰写者并没有参照“长城”词条。

由此可见对秦长城遗址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重新认定意义非凡,极其必要。 

二、事实的陈述

(一)历史文献

1.《史记》 

 

(秦王)八年(前239),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此段文字说明有可能秦国在此时在岷县就开始了长城的筑。充边的目的就是边防的建设。如是充军的话就不在临洮,而是东部的军中了因为秦国是有这个传统的。早在秦文公四年(762),即“占曰吉,即营邑之”。“营邑”就是构筑长城的最基本形制“关城”类。

 

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这是秦初定天下的版图,也是制定秦长城修筑框架的基本参数。而西面的“临洮”是实指,是边关地带,“羌中”是泛指,是对边关区域以西羌人聚居区的泛称,也即岷县以西广袤的草原湿地游牧地带。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

 

这段文字说明秦国修筑长城是有传统的,早期即如此,每攻下一个地方,就建城,派军队坚守险塞。那么在其统一全国后,面对北方匈奴的骚扰,修筑长城自然就是秦始皇首要的选项。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在《蒙恬列传》与《匈奴列传》二文中分别记录同一事件,这本身就说明事件的重大和证据的确凿。

2. 《汉书》   

 

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沿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这一段记载与《史记》基本相同但它绝不是对《史记》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这一事件的再次肯定。因为长城在汉武帝后期继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汉朝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建设。

 

……起塞以来百有余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

 

这一段正说明秦长城当时的形制并不都是用土来夯筑,还有其它更多形制。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在《汉书·西域传》中再次出现长城“西不过临洮”,说明长城西部的建筑就在临洮,是“界”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再次说明岷县秦长城必然存在的历史事实。

3. 《后汉书》 

 

至于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景帝时,研种留何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何等于狄道、安故,至临洮、氐道、羌道县。

 


TAG: 检讨 岷县 秦长城遗址 西首起地 遗产辑刊 张润平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22-03-12 09:55:38
无法发全文,请看原刊《遗产》第五辑集刊。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张润平

张润平

张润平,男,1963年出生,汉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羌藏历史、民间文学、民间信仰、藏传佛教、马家窑文化等。出版专著《西天佛子源流录文献与初步研究》《岷县历史文化与民俗散论》《岷县青苗会研究》《洮岷花儿》《花儿暨西北史地探研》,编著《人文岷州》《岷县史话》《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岷州宝卷集成》等,《民族研究》《中国藏学》《丝绸之路》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81482
  • 日志数: 301
  • 图片数: 8
  • 文件数: 2
  • 建立时间: 2009-12-19
  • 更新时间: 2024-01-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