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京剧言派艺术的中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08 22:45:05

      言菊朋(1890-1942) ,蒙古族。幼年就学于清末的陆军贵胄学堂,满业后曾在清末的理藩院即民国以后的蒙藏院任职,因喜京剧,1916年起常出入言乐社、春阳友会借台唱戏,与梨园界广有交往,同时向京剧名家钱金福、王长林学身段练武功,向著名谭派名票红豆馆主(溥侗)和名琴师陈彦衡学习演唱,又得到京剧大师杨小楼等的指点。他初学谭派,广获好评,被誉为谭派名票。1923年,梅兰芳邀言菊朋同到上海演出,蒙藏院以“请假唱戏,不成体统”为名将其革职,言菊朋遂正式下海。大约在四十岁的时候,他的嗓音发生变化,谭派特有的高亮醇厚渐失,他便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精巧细腻、跌宕婉约的行腔风格,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世称言派。
        言菊朋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谙熟音韵声律,他对声腔的驾驭和理解远非一般艺人所能比。他认为音韵、腔调是老生演唱的重点,主张“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念白力求字音准,句读清,以求韵味醇厚,表现在舞台上呈独树一帜的洒脱和清逸。言菊朋常演的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骂王朗》、《贺后骂殿》、《武家坡》、《汾河湾》、《战太平》、《卖马》、《上天台》等,其中《让徐州》、《卧龙吊孝》、《贺后骂殿》和《上天台》四剧,为公认的言派名剧。
        言派艺术唱腔优美,但学习难度很大,故传人很少。言菊朋自己得儿子言少朋,根据当时梨园行易子而教的惯例,也没有继承乃父的艺术,而是拜了马连良为师,是马派艺术的杰出传人。言菊朋于1942年病逝后,有长达17 年的时间,言派艺术因后继无人而几乎濒于广陵曲散的境地。直到1959年,言派才得以中兴。这就要归功于当时青岛市京剧团的领衔主演言少朋和他的夫人张少楼,这对伉俪都是老生行当。言少朋是马连良的得意弟子、优秀的马派老生;张少楼在与言少朋结婚前就拜了言菊朋为师。1959年5月,当时由言少朋领衔的青岛市京剧团到北京演出,主要剧目就是言少朋、张少楼夫妇分别主演的马派的《群英会·借东风》和余派的《搜孤救孤》等戏。剧团抵京后,言少朋和张少楼等人便拜访了时任中国戏曲研究院著名剧作家马少波。马少波对言少朋说:“你是言菊朋的儿子,言派艺术是有很高成就的。现在言派已经中断了,连他的儿子都不唱了,却唱马派!”言少朋答道:“其实,我也想唱我们言门本派,只是怕老师马连良先生不高兴。”马少波当即表示由他出面与马连良联系。他对马连良说:“你的马派艺术传人很多,非常兴旺。可现今言派后继无人,这一次少朋来,我建议他和少楼唱言派戏,这样比较好。”马连良表示非常赞成,并要亲自去“把场”(即在现场指导演出)。就这样,马少波提议言少朋演《卧龙吊孝》,张少楼演《让徐州》。马连良还主动把自己崭新的银灰色鹤氅借给言少朋演《卧龙吊孝》的诸葛亮。
        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的当晚,梅兰芳、马连良等都来看戏。后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都相继观看。周恩来看后说:“过去言派之所以几乎失传,是与唱法比较难学、后学者知难而退有关的。难学,往往是由于艺术上有高深的成就。越是难学越要学,学到手,学到家,继承他,发展他。” 从此,言派就以言少朋、张少楼为主将,又精心排演了言派的《战北原》《文昭关》等。还陆续培养了毕英琦、任德川等言派传人,言派也就兴旺起来了。一时间,许多大城市争先恐后地邀请青岛市京剧团来演言派戏。后来,言少朋和张少楼离开青岛调到上海戏校,因身体不好就以教学为主。
        1984年言少朋病逝后,言少朋之子言兴朋继承祖业,卓然有成,其常演的《打金砖》、《曹操与杨修》和《曹雪芹》等剧,深受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不过,言兴朋现已与其母张少楼客居美国,很少在国内露演了。现在比较优秀的言派老生当数青岛市京剧院的任德川(现已退休,居于济南),还有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的刘勉宗等人。言派艺术又面临着青黄不接,缺乏优秀传人的危险了。

TAG: 京剧 青岛 艺术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