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的节日改革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29 23:50:26

  老妖很同意关于中国节日回归传统的观点,也赞成将中国几个传统的节日变为法定休假节日意见。不过,赞同的原因,与一些专家略有不同。

   今天政府主导的节日时间的调整问题,基本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即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和谐节日方案的问题。老妖对此没有任何研究,这篇小文,主要是从节日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节日文化的看法。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有体系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每一个节日也有其各自的发源、发展合演变乃至繁荣和消亡的过程。有的节日本来是区域性的,比如端午节就是起源与古荆楚地区的一个节日(但最初和屈原并无直接的关系),后来成为全国性的一个节日。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月三日的流水曲觞修剘之会,当年何等普及和隆重,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现在简直无迹可寻了,其中也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唐宋时期又有一些新的节日出现,比如元宵节,后世又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则和其节日娱乐的活动内容有关。因此,华北地区端午节节日气氛不是很浓厚,而南方如湖北、湖南,端午节的气氛就很浓厚,因为这本来就是区域性节日。

   不过,中国传统节日,其实是与农业活动的节奏相一致的,它们的特点是:1以家族为基本活动单位,宗族色彩浓厚;2多于农闲或丰收季节举行,农业色彩浓厚;3信仰活动较少,宗教色彩淡薄;4 以世俗饮食娱乐为主,较少狂欢色彩。因此,传统节日的意义,除了祈求丰收外,主要是中国农民农隙间的一种休息,同时,也是对终年劳碌的农民的一种规律性的调节。因此,节日的分布在时间上还具有一种均匀的特点,即每隔一定的时间段,就会有一个节日。比如,按照四季的顺序,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一下几种:春天: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夏天:端午节;秋天:七夕、盂兰盆(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冬至、腊八、小年、除夕。也就是说,由于文化和人们自身的需求和选择,中国传统节日形成了一个看似天然的自足系统。这就给中国古代的人们,提供一个有规律的放松身心的节日时间表。我们很难想象,一年只有一个节日,或者所有的节日都集中于十天半个月以内,那样的话,长期处于单调的工作劳动状态,人们非疯了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节日也是人类自身的一种需求。

   不过,节日一旦形成,就会生发出超越其原出创始的意义,而具有拢纳全民参与的文化魅力。因此,中国古代士农工商都可以分享传统节日的快乐和文化氛围,而且,精英士人,官僚士夫,富商大贾们,因为文化和经济的优势,他们的节日过得更加丰富多彩,花样繁多。事实上,我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也大多是从中国古代士人的诗词歌赋或他们笔下的“岁时记”著作中了解到的。但是,经济并不是衡量节日幸福感和快乐感的唯一因素,因过大年而获得一条红头绳的喜儿的节日愉悦,并不比黄世仁家张灯结彩的节日感觉逊色。

   当然,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除春节以外,传统的节日都不是法定节日,而只是作为一种习惯节日继续留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虽然没有合法的地位,但却占据文化的正统,因此在中国人心目中地位并未弱化。在强调传统文化的今天,它们被拿出来重新加以合法性可能的讨论,自有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在内,也是自然合理的事情。

   现在的争论是,传统节日是不是要取代一些“政治性”节日,而恢复其法定节日的地位,并被赋予一定天数的休假时间。老妖并不反对这种动议,也很乐观其成。但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一下也会发现,现在的法定节日,如一·一,五·一、十·一,与现在法定的休假节日春节一起,恰好也构成了一个时间均匀的节日系统。普通民众利用这些节日休息,休闲或旅游,也没有文化意义上的不适的感觉。因此,就节日的实质功能说,传统节日和现行的法定节日,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回归传统,和走向民间的命题,也正式从这个意义上生发出来的。

   从“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的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知,也如一些专家所说,它还有利于消除城乡的差别和文化隔阂,也能够让我们日常所过的节日,具有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这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现行的黄金周节日也没有实行多久,现在加以改革,虽说不上是恰逢其时,但终归于时未晚,对人们生活习惯的冲击也不会太大,还来得及。

   
分享到:

TAG: 改革 节日 中国

施爱东博客 引用 删除 施爱东   /   2009-01-30 14:31:17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