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水的民间歌谣搜集实践与研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01 11:09:45 / 天气: 晴朗 / 心情: 平静

张清水,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青山村路下楼人。乳名景优,字钦,号愚民。笔名轶帆、油槌、鱼迅、青水、C·F·P。生于1902年,卒于1944年,享年42岁。张清水一生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著作甚丰,与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名人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江绍原、罗香林、钟敬文、林兰、容肇祖等交往频繁,是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比较活跃的民间文学家。这里仅就他的民间歌谣搜集实践理论主张稍作阐述。

 

一、记录、整理了一定数量的民间歌谣作品

   在张清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作品。但他到底搜集了多少民间歌谣,搜集了哪些地方的民间歌谣?因其所搜集整理的《翁源歌谣甲集》、《雄城情歌三百首》书稿丢失而未能出版[1]、《翁源歌谣》民俗学会决定出版而又未见出版[2]、《翁源儿歌》[3]、《翁源民歌[4]已经编选而未见印行、《月光儿歌》拟与娄子匡合编而未见付梓[4];加之他当时曾向全国许多报刊投稿,官世科在他的《太阳和月亮》的序中说他“厦门、汕头、揭阳、陆丰、广州、香港、杭州、南京、绍兴、漳州、福州、宁波,各地已停版或未停刊的民俗周刊、旬刊、月刊,无往而不有他的记述”,而这些报刊现在又很难一一得见,因此,我们难以作出准确的估量。这里,只能就现在所能检索到的有关报刊,进行一个大致的胪列(附录在有关文章中的不单独列出),这虽不完全而准确,但却可以借此而窥知他在这方面的成绩。

     依据现在所能检索到的他所发表的歌谣作品,我们可知张清水搜集整理、发表的民间歌谣的数量在当时是比较可观的,成绩也是比较突出的。其所发表的作品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儿歌,即民间童谣。如《民俗》第48期上的《翁源儿歌》13首、《民俗》第66期上的《翁源儿歌》17首、《民俗》第74期上的《翁源儿歌》22首、《民俗》第82期上的《翁源儿歌》18首、《民俗》第91期上的《翁源儿歌》17首、《民俗》第110期的上《翁源儿歌》10首、《歌谣》217期上的《广东儿歌》4首。第二种是山歌,这里的山歌,特指民间情歌。如1927年春初《新时代》上的《翁源山歌》10多首、《民俗》64期上的《翁源山歌一脔》40首、《民俗》第75期上的《翁源山歌》14首、《歌谣》228期上的《广东歌谣》4首。第三种是习俗歌谣,即在有关习俗仪式上演唱的歌谣。如第105106期上与经才合辑的《舞牛歌》2首、《歌谣》228期上的《广东歌谣》之二。第四种是其他歌谣,即与前三种内容不一致的歌谣。如《歌谣》228期上的《广东歌谣》之一、三、四。   

   二、探讨、研究了歌谣的有关问题

   张清水除搜集整理、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歌谣外,还对歌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具体表现在:

1. 关于民间歌谣的分类问题

有关民间歌谣的分类问题,北京大学的《歌谣》曾针对当时人们认识不一致的现象,发表系列文章进行讨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廓清了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但是具体人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类时,仍会有不确切的情况发生。张清水虽没有有关民间歌谣分类问题的专论,但他在对有关“歌谣集”的评介中却表明了自己的分类主张。

张清水认为:第一,从体裁上分,谚语、谜语不应该是歌谣。谚语、谜语不是歌谣,现在看来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但在当时,将谚语、谜语与歌谣相混的情况比较普遍。像娄子匡的《绍兴歌谣》有“连谚语、农谚……都一气收入书中了”的弊端,如55首、59首、63首、75首、79首、82首、87首均为农谚,54首、56首、57首、64首、66首、69首是谚语[5];《梅县童谣》有将谚语、谜语编为童谣的缺点,如《和尚抬水食》、《东弓晴》是谚语,《白翼子》是谜语[6];《吴歌乙集》有将谚语编为歌谣的毛病,如40首《命里穷》,张清水认为“这种命运说的哲理,如何可以走到儿歌,可以使儿童完全理解的唱上口”,实在令人“有点怀疑”。这首歌,他“疑是吴中的谚语”[7]。第二,从内容上分,童谣应是表现儿童生活的。像《梅县童谣》的《斗斗啄》则是年轻男子外出时唱的“散心怀调女子”的歌、《前世无修》则是女子唱的“所嫁非人”歌,其所反映的内容都不适合童谣反映的内容[6]。《吴歌乙集》中的“8首《拍拍胸》,倒像‘压惊禳病歌’,不知如何能使儿童唱上口?”[7]。第三,从族群上分,不同族群的民歌应具有不同族群的特点,应仔细辨别,不得混淆。像“一笑千金难买,/行来步步莲生,/脸视桃花眉视柳,/活语最分明。”因“句子长短不齐,工整得很,句法也不像山歌,其非粤东山歌,盖可大胆的决定。”[8]第四,从演唱者性别分,应明确性别角色。第五,从起句母题上分,应明确母题类别。他认为《蛋歌》“各首上下的编辑上,不论从内容的性质来编,从唱者的性别来编,拟或从起句的母题来编,都有些不妥之处。”[9]都是应该避免和改正的。

2.关于民间歌谣的内容问题

民间歌谣的内容具体而繁复,张清水对民间歌谣内容的总结主要体现在他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歌谣和对有关“歌谣集”的有关评论中。他认为:民间歌谣的内容可运用概类、具体的点评方式进行总结或概括。所谓概类式点评概括,即是将相同内容的歌谣集中在一起进行总结。如《绍兴歌谣》的5132031首,“是些特殊嘲弄人们的歌谣。”43首,是数字歌谣,……这是顺序数下去的。……20,也是数字的歌谣,……虽把数字夹在中间,亦是顺序的数字歌谣。76首同此。8594,也是二首数字歌谣。25首,也是数字歌谣,不过篇幅较长,是顺序从‘一’数到‘十’,再从‘十’倒数到‘一’吧。”6171首,是游戏歌谣。”[5]《蛋歌》的232415首,“是描写男女双方思慕系念之苦闷的。”1246首,写恋人对对方的体贴;329首,写恋人的不得相见与难得一见的欢快;638首,写男女希望能联结成双;4244首,写妓女的罪恶与人世间的现状[9]。《吴歌乙集》345各首,是同一起句的歌谣,活写几个小孩子摇船到外婆家(或其他地方)去的情形[7]。所谓具体的点评概括,即是对具体的某一首歌谣进行概括。如《蛋歌》的9首,写痴情的男子,见到恋人就病情好转;51首,写求神庇佑能与情人相见;19首,写好梦不长;18首,写别离后的忧思愁绪;45首,写不忍别离与幻想再相会的忧衷;14首,写勿恋他人;20首,写勿轻信别人的闲言;50首,劝情人勿过番和当差。《吴歌乙集》的1首,写孩子放纸的;38首,写孩子们的装束、行动和吃的东西;24首,写孩子找东西吃而跌倒;17首,写舅母为孩子最亲爱的人;15首,写孩子出外闲逛吃喝的景况;31首,写带弟弟进城;9首,写与侄儿的逗乐;11首,写姊妹多。《绍兴歌谣》的33首,“特异的相人歌谣”;“45,是首九九歌谣”;“42首,是禳病压灾的医事歌谣。”

3.   关于滑稽歌谣的问题

滑稽歌谣,即嘲讽人的歌谣,多嘲讽人的生理和性格缺陷,是民间歌谣中的一种,张清水对此也有所关注。他认为:第一,滑稽歌谣在民间歌谣中大量存在。如《梅县童歌》中有《莫叫》、《虾公须茂茂》、《汝过高》、《瘌痢歌》、《捶汝一拳头》、《长短火钳钝刀麻》、《狗麻蛇》、《瞎目先生》、《自愿壁背听》、《斑之麻》、《光荡头颅》、《阿二子》、《雷公叫》、《老滴啄》、《人也鬼》、《年卅晡》等。《吴歌乙集》中《阿梅嫁家公》、《瘌痢瘌得强横》、《眯趣眼》、《麻子麻鼻头》、《瘌痢瘌》、《瞎子瞎连牵》、《小辫子》《邬老老》、《先生先》、《黄先生》、《囡囡弟弟》、《笑话笑话》等。第二,滑稽歌谣具有认识价值。如《梅县童歌》中的滑稽歌谣表明“客人傍山而居,山清水秀,刻苦耐劳之下,生活是不觉得怎样难过的。”“这些滑稽歌谣的大量发见,就是个最好的证明。”[6]“这种滑稽的讥笑歌,随处都有,但尤以‘吴歌’为多,或许是因为吴人殷富,孩子们比较的闲着寻玩吧?”[7]“嘲弄人的歌谣,在特殊的时候唱出来时,是多么有趣的。”第三,滑稽歌谣具有自然的生成条件,即滑稽歌谣的生成是民间百姓的智慧的体现,他认为“老百姓们、孩子们,老是擅长于嘲弄人,……要皆破口乱诌,杂然成趣。”[5]“孩儿的天才真不错,他们诌成的,有时毕真毕肖,使我们不能更改个字。”[7]第四,滑稽歌谣具有研究价值,如“这些滑稽突梯的歌谣,俱以挖苦人、揶揄人为依据,这尤是特色,正待我们去研究与探讨”[6]

4. 关于民间情歌的问题

   民间情歌是民间歌谣中最为丰富,也最有价值的一种,张清水对民间情歌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钟敬文的《蛋歌》和《客音情歌集》的评价上。在对《蛋歌》的评价中,他从“蛋歌”内容方面肯定了民间情歌的价值,他认为:“蛋歌,多是歌咏男女之私的情歌,道其他闲事的,十不一见,这与诗经中的‘国风’、‘郑风’同,与客音山歌,亦无不同。歌咏恋爱的情歌,多是异常真挚,恒令人欢喜阅读到手不释卷。读了情歌,每能煽起读者的热诚,使我感到沁心的欢畅或凄酸的苦楚。盖在人世间,除非是人类减灭了,不,男女的性爱,是有永久不灭性的,同样,歌咏男女性爱的恋歌,也一样有无限悠久的不灭性。‘诗经’之能够留传久远为人所争诵,或即为此。然而我们觉得流传民间的山野情歌,比谁任古今中外诗人所写的情诗所作的情歌好得多,这无他,因为文士的情诗,是用文字写的,颇受拘谨,时有改窜之处;而民间情歌,是用口语说的,大胆地随口唱出,一点都不害怕,一点都不掩饰或改作,表情异常真挚吧。世有以死的情歌、活的情歌,于文士所作的情歌与民间情歌,倒是公平的判语。这册‘蛋歌’,自然是活的情歌,有悠久之生命,值得吾人欣赏的。”[9]在对《客音情歌集》的评价中,他从艺术特色方面肯定了民间情歌的价值,他认为:“客音情歌,喜用显比、隐比、双关等表现法,多么婉转而又嘹亮,缠绵而又清脆,很少质朴率真的陈述,唱起来,音调柔扬美妙,低昂顿挫。”[8]客家情歌的起兴,有三种表现方式:有“借物以起兴”的、有“首两句与下两句不相关联”的、有“与全首的歌意有些关联”的。客家情歌的“双关语,是歌谣的特殊表现法,最有趣味,也最有价值。”客家情歌中的“虚拟的恋物情歌”,更加具有“神韵而耐人寻味”。客家情歌中的追问句式,更加深刻而真挚[8]

5.关于民间歌谣中的风俗内容

民间歌谣中蕴含着丰富的风俗内容,张清水因要研究啖槟榔的风俗,故而“从歌谣中去找寻啖槟榔风俗的痕迹”。他通过对有关歌谣的考索,确立了啖槟榔风俗的地方有梅县、肇庆、顺德、广州、八闽、江苏、翁源等,如从黄公度的《人境庐诗草》可知“梅县,也有啖槟榔的风俗。……槟榔之味,得与‘香椽’、‘莲’比拟,而且更居‘枣子’之上,梅县日前之嗜啖‘槟榔’,就此可见一般。”从周鼎培的《端州的古迹和民歌》及鸿均的《广州童歌》中的儿歌可知肇庆、广州两地都有啖槟榔的风俗,从肩雄的《顺德儿歌》及《对答咸水歌》中,可知顺德、广州蛋民也有啖槟榔的风俗[10]。并且“不独《广州儿歌》有吟咏啖槟榔的儿歌,就是《闽歌甲集》也有一首(第九首)……。形式与广州、顺德、肇庆等处的儿歌相似。八闽从前有啖槟榔的风俗,总算已找出证据来了。”“江苏有没有啖槟榔的风俗,以前我是不知道的,现从顾颉刚的《闽歌甲集序》中又看见江苏也是同样的风俗了。因为《吴歌甲集》十三首,就是形式与闽粤相同而且吟咏啖槟榔的一首儿歌。”[12]翁源的民间“情歌中,也有些谈到啖槟榔风俗的”[11]。而且从歌谣中还确立了这些地方啖槟榔的时间。如肇庆是年卅晚、娶亲时,“……肇庆人从前啖槟榔的时候有二,一个在卅晚,一个在娶亲的时候”。广州是年卅晚,“广州人……也是在年卅晚吃,也是为的槟榔香。”[10]八闽“啖槟榔的时候,在老百姓们视为极尊重的旧历年关,其俗与广州各地也是一样。”江苏的“时间也是不约而同的是‘年卅夜’”[12]。翁源是娶亲时,如翁源“闹房,要新娘捧些槟榔、茶烟,给大家吃。闹房时,宾客要先‘说四句’才准进门。进房后一举一动,也要说。因为所说的都是四句,故名为‘说四句’,其中有许多与啖槟榔有关……。”[11]

6. 关于歌谣的作用问题

关于歌谣的作用,张清水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歌谣的认识作用。这种认识作用有的是某种类型的歌谣提供的,如《梅县童谣》中,“满孕着‘客人’的思想、信仰、生活方式,可给研究客人文教的人一个绝大帮助”[6]。“我们从《吴歌乙集》中,可以想像到吴中孩子们的活泼、伶俐,可以看到吴中孩儿们的一切率真的动作。”[7]“蛋歌,又名咸水歌,是蛋家民族的一点心声,表现上虽过于率直或秽鄙,很少婉转缠绵之致,但却异常的真切而又谐美,倒值得喜欢文学的人们去细心研究和欣赏的。”[8]有的是某首具体的歌谣所提供的,如《吴歌乙集》的《乌鹊窠》,“竟有十姊妹,真是漪与盛哉了。我翁源的儿歌,也有说到姊妹之多的,但至多不过七个,这大约是吴中富庶,娶姨太太的较多吧。不,就是吴人生育强于粤人。”[7]“舞牛歌,不独仅足以快观者之心也,就与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男子、女子、役仆、耕事以及一切的社会现状,无不充分的表现出来——,至少,也可见其端倪——以给一切的人们羡赏、赞叹、研究之用。”[13]其二是歌谣的抚慰作用。即对人的一种安慰作用、一种精神暗示作用。如“医事歌谣之不能医病,夫谁而知之,但老百姓们老是照例奉行着,这是由于他们的神秘的迷信心理。”[12]

7. 关于歌谣的整理问题

科学地整理民间歌谣,关键在于对字词音义及相关风俗、人文地理的准确注释,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易事,需要不断的总结与讨论。对于歌谣整理,张清水认为:第一,注释首先要注释不懂的。如《梅县童谣》《驳古盘》中的“驳古盘”、《光荡头颅》中的“多岛多”等没有注释是不应该的。第二,还要注释自己懂的而别人不懂的,即“非外人所知或是解释不同于他各部族的语系的”。如《梅县童谣》《阿鹊子》中的“打盘车”、《细妹子》中的“又过浑”等因编者自己知道而认为外人也知道所以没有注释。第三,注释还应该注释“歌谣的属性、动作等等”。如《梅县童谣》中的《自愿壁背听》是故事歌谣、《虾公须茂茂》是有动作的,编者都没有注释。第四,整理不要擅自更易歌谣中的有关字词,对于俗字,若认为“写起来太不文雅,因就可能范围内,尽量易以他字,这是千错万错的。”如《梅县童谣》中的《火萤虫》“野阿野,长揖”中的“长揖”,“当作‘唱也’,依原音原义,这才叶韵,这才上口”,可编者却将它改了,这是不妥的。第五,整理更不要擅自改写。如《绍兴儿歌》的“6065二首,似经文士改作过的”,这是不科学的。第六,记录口语最好用拼音字母及英语注音,这是因为口语不易写出来,勉强写出的一般不会准确。

8.关于民间歌谣的考订问题

在经过整理的民间歌谣的文本中,有些字词因整理者不理解或理解得不确切,没有注释或注释有误。为避免以讹传讹,很有必要对此进行考订。张清水对有关歌谣中的词语进行了认真的考订,从而澄清了一些错误。如他认为:《妹花颜》篇中的“坛”,应解作“谈”,即评其好丑之意。亦可作“弹”字看,因乡人谓批评为“弹论”、“弹驳”故也。“担水河边不洗埕”的“埕”字,解释最易,“埕”,瓦器也,作椭圆形,或高或矮,不一其类;口细脚小,有如橄榄。多用之以藏燥湿之物。此间客人,家必有埕若干个。“高山放石落底卑”的“卑”字,当改作“坡”(读作“卑”),客人横河筑石堤以积水灌田,其石堤谓“坡头”,堵水谓“作坡”是其明证。石坡颇牢固,证以下句“只见水流石不移”,亦合。同首“扰路来也妹相思”的“扰”字,是缓步前来,摆手掉脚之意,是形容闹架子的妇人走路时之情趣的,俗谓“缓缓子扰呀来”者,是也。还有“大石拦江”四字,我疑是曲路回环中的景况而言,大约是指石岗突河中的情景。以全句言,即在那么情景之中遇着情人之意,此说可通。“娘在一岸也无远”篇中,首两句末字都是“远”字,客音情歌中罕见此例;第二句的“远”字,疑是“遥”字之误[8]

9. 关于歌谣的相似问题

    民间歌谣存在着一种相似的现象,张清水认为这种相似现象有三种:一是跨时代的相似,如将《蛋歌》中的第3首与《诗经》中的《将仲子》相比较,则可知二者“很相似”;如将《蛋歌》中的第5首与《诗经》中的《伯兮》和《狡童》相比较,则“如果第五首是直述别离后之系念的,则‘头勿修’与‘首如飞蓬’,是相同。如果是写情人之单方思念的,则‘三顿勿食’与‘使我不能餐兮’,又安见其异?”;将《蛋歌》中的第16首与《诗经》中的《鸡鸣》相比较,则可知“亦有点相似。所不同的,是《鸡鸣》篇中的一对好人儿虽受金鸡的叫扰,但为男子尚在温柔乡中贪睡;而16首中的男女的好梦,却被金鸡的啼叫赶散以致于生出怨望”。一是跨地域的相似,如《夜梦不祥》,闽南、京兆、沁阳的和翁源的相似,《天皇皇,地皇皇》,绍兴的与翁源的相似。如《吴歌乙集》中的《大人大人要看啥》、《喜鹊尾巴长》,也与翁源的儿歌相同[7]。“吴粤相隔数省,竟有如此极相类似的儿歌。”[7]一是跨族群的相似。在不同的族群中,也有相似的歌谣。如将《蛋歌》与《客音情歌集》相比较,则知“有十多首很相似”。这种相似现象的存在,是因为“许多歌谣都是相互流传转换的”,所以“相似之处,所在多有。”[12]对于相似的歌谣,一般人在搜集、记录时往往不太重视,他们“往往有一种错误,就是有取舍的忽略了它许许多多同型的绝相类的只差一点点不相同的歌谣。他们以为有了一两首作代表便算了,横竖是大同小异的,一一赘录,干什么?”[6]认为“歌谣是胡诌而成,其同其异全是胡诌所致,此外别无多大的理由与原故。”[6]张清水认为,这种认识“不独失之武断,且也流于浅薄了”,对这种歌谣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收录,以充分认识其价值。这是因为,“这嘴对嘴传述下来的‘口碑’,都是民间社会文化的‘遗迹’,基于他们的种族、地形、言语、生活等等特殊条件而组织成功的。一字一句的差异,都有其组织形成的原因的存在,都该予以绝大之注意的。你如要了解这一个部族的特殊文化的现象及其形成演进的阶段,这些材料,每是最可宝贵的资料。你如若要知道这一首歌谣的来源、流传、转变的痕迹及其理由,更需要这大同小异的无数量的歌谣来排比、分析,才有结果。”[6]因此,那种“集许多一地同型的歌谣在一块,给研究各门学科的人们以丰富的资料,这是最为有用”的,这一点对于歌谣集的编选者来说,“是最可称许的地方。”

 

10.             关于歌谣来源的问题

关于歌谣来源问题,张清水虽未在有关“歌谣集”的评论中谈及,但是他在自己所搜集整理的歌谣中却对此有所注释,表现了他具有一定的注重歌谣提供者的意识。这主要有这两种情况:一是注释演唱者,有的并注释演唱者的名字。如第91期《翁源儿歌》第87首后注:“这是侄女像花新近唱的。”第110期《翁源儿歌》卷首言:“是此间小学生们唱给我听的。”第82期《翁源儿歌》后附言:“这些都是六月间,我在舅氏李少白所主办的中英算专修科学校里汇集到的。得舅氏和学生黄炯超、曾秉明、陈士明、蔡鉴明诸君的帮忙,使我能够于几天之内,得到廿多首。”一是注释材料的提供者。如“这些山歌,仿佛是去年四月间,翁中学生何韶光寄给我的。”[14]

  11关于民间歌谣可供现代诗人学习师法问题

张清水借对《梅县童谣》艺术特色的肯定,发表了自己的主张,认为童谣中“很细致的描绘,深入的刻画,高妙的技巧,优美的音调,可供给现代诗人去学习师法,可供给现代诗人以一些新的范本”[6],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民间文化工作者的一种普遍认识。

 

 参考文献:

[1]清水。农瓜麻的故事[Z]。民俗,1516

[2]民俗学会议决之进行事项[Z]。民俗,45

[3]清水。翁源儿歌[Z]。民俗,66

[4]清水。关于本刊[Z]。民俗,109

[5]清水。读《绍兴歌谣》[J]。民俗,48

[6]张清水。书评[J]。歌谣,219

[7]清水。吴歌乙集[J]。民俗,39

[8]清水。粤风[J]。民俗,64

[9]清水。蛋歌[J]。民俗,76

[10]清水。由歌谣中见出广东人啖槟榔的习俗[J]。民俗,1718

[11]清水。关于啖槟榔风俗之二[J]。民俗,1314

分享到:

TAG: 歌谣 民间 实践 搜集 张清水

刘国棋的民间文学空间 引用 删除 liu.a168   /   2010-02-10 09:18:41
3
刘国棋的民间文学空间 引用 删除 liu.a168   /   2010-02-10 09:18:16
关于民间歌谣的考订问题,在下有点看法:民间文学具有变异性,又既有集体性,没有所谓的原著问题。或因口误,或因...若他仍然流传在人间,异文更能说明它的变异性与集体性不事吗?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王焰安

王焰安

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出版有《桃文化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三等奖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5662
  • 日志数: 417
  • 图片数: 13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38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20-04-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