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传统中秋节习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17 21:30:24 / 天气: 晴朗 / 心情: 平静

 

 

中秋节,又称秋节、八月节、女儿节、仲秋节,也称团圆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说周代每逢中秋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汉代的中秋节在立秋日,晋代则有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成俗。到了唐代,才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南宋时月饼已被列为节日佳品,节日活动很丰富。清代,各地已形成了拜月、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活动。现在,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以及舞龙灯、点塔灯等习俗

中秋节,江淮各地除沿袭吃月饼、舞龙灯等一般活动外,还有一些寓意特殊的活动。濉溪人视中秋为庆丰收的节日,当地有:“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年成”之说。巢湖人则在此日看天测雨晴,当地有:“云雾中秋月,雨打月半天”之谚。如遇中秋月蚀(俗谓“天狗吃月”),铜陵人则家家户户敲锣及敲脸盆、铁簸箕等物驱赶“天狗”,有“破锣破鼓好救月”之说。

中秋日,铜陵人还有“送秋”的习俗。送秋,其实为亲戚邻里青年结伙向新婚夫妻祝福。即事先准备一对红烛和一只结芋子多的大毛芋(即芋艿。其意为多添子孙)置于盘上,或用纸扎麒麟,富者用“金麒麟”(银质或铜质,名为麒麟送子),是日夜由一人带领,将毛芋或麒麟送到新婚夫妇床上,并说些早生贵子的吉利话,一人唱众人和。主人热情答谢,并有茶点、香烟招待,甚至设酒宴款待。

1吃月饼 

月饼,俗称“团圆饼”。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不过,那还只是饼形食品。有关吃月饼的描述,直到明代才有记载,《西湖游览志余》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代,有关月饼的记载渐多,《燕京岁时记·月饼》载:“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淮北灵璧等地称之为“糖火食”。

月饼最初为家庭制作,到了近代则发展为由市面出售,并逐渐形成了有代表性风格的品种: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滇式月饼。

江淮各地中秋节皆吃月饼,且几乎都是在晚上祭过月神之后吃,惟独休宁人例外,一般是在早上吃。天长人在祭过月神后,分食月饼,如有人在外,即留一份或寄去,表示团圆。涡阳人在焚香祭月后,除分吃月饼外还吃毛豆。

2.赏月

 赏月,其实就是祭月。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载:“天子朝春日,秋夕月。”夕月即拜月。到了魏晋,已有中秋赏月之举,但此时赏月尚未成俗。到了唐代,中秋

赏月已成习俗,《开元遗事》有“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的记载。赏月最盛时为

宋代,《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到了清代,赏月活动进一步丰富,又增加了“走月亮”的习俗,《清嘉录》载:“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走月下,谓走月亮。”

江淮都有赏月之俗,但一般都是先祭月后赏月。

祭月,又称拜月,俗称祥月亮。供桌,大多摆放在庭院中,如濉溪、长丰、固镇、石台等。但也有固定在某一方位的,如东至将香案设在院内篱笆旁,休宁将供桌设在天井旁。供桌上,摆放的祭品有多有少,但一般都有月饼和时令水果,如石榴、柿子、梨、苹果、红菱角、鲜藕、芋艿(俗称毛芋子)、板栗、枣子之类。所放水果的多少,因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除月饼和水果外,有些地方还加有特殊的供品,如休宁、歙县城乡则要摆上一个大南瓜,长丰要摆上一个大馍,六安要摆上茶水,蒙城要摆上焦馍,天长要摆上鸡头苞(即芡实)、毛豆荚及月宫嫦娥像等。祭祀时,固镇、五河、巢湖是月出即鸣炮敬祭,如固镇当月亮一露出,立刻燃放鞭炮,让小孩磕头拜月,休宁、蒙城是燃烛焚香叩拜,屯溪是点上红烛,全家跪拜,一般则是焚香拜月,如六安、铜陵、寿县、凤台、长丰等。合肥、天长、五河说祭月是为了避雨雪,当地有“中秋不敬月,出门遭雨雪”之谚。

祭过了月神,才开始真正的赏月。人们一边欣赏似镜的明月,一边品尝祭品,如涡阳、六安、铜陵、东至、休宁、屯溪、巢湖、天长、合肥等都是如此。巢湖人在祭月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共尝新秋果实,谓分食月。屯溪人在全家往往围坐一处,一边吃月饼、水果等,一边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等到月过中天,才回屋休息。

3.玩草龙

中秋玩草龙习俗流传于徽州,祁门、黟县、绩溪、歙县、休宁等地皆有流行。草龙是用稻草扎成的龙。祁门是6人共舞一条草龙,最后送入溪涧,以祈丰年。黟县又称“舞稻穰龙”,先用稻草扎成有角有须的龙头,再将稻草捆成一束一束作为龙身,后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的稻草束作为龙尾,每段之间用绳子系着,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欢度中秋。休宁又称“舞香龙”,其用稻草扎成,周身插香,长短依舞龙的人数而定,每隔七八尺以一根木棍支撑。香龙沿着街道前进舞动,龙后跟随着各式花灯,锣鼓、鞭炮相伴。香龙所到之处,各户均要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欢迎助兴。到午夜香熄后,送龙下水(将龙身投入河中),意为象征丰收。屯溪则在龙头上悬挂一盏红灯,龙身插以“篾香”,舞龙者多为村中儿童,舞到人家门口,要唱一套吉祥如意的言辞,如“香龙到你家舞一舞,来年讨个好媳妇”之类,以博得人家的欢心与款待。

徽州舞草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扎成5条香龙,明月之夜作“五龙闹中秋”之舞,很是热闹。龙身围2尺,用稻草捆扎而成,长约30余丈,每隔七八尺用一柄钢叉支撑;龙背上扎草辫,自颈到尾连成一溜三角,类鳍;尾分3股,编成3瓣,故名“三尾龙”。龙头制作比较精致:先将细水竹编连成栅状,两片相叠固定在龙身的前端,再用短棒把它撑开,便形成“血盆大口”,龙嘴里悬吊着一盏斗大的圆灯,剪纸作龙舌;龙额正面贴一大红“王”字,一对灯笼饰成龙眼;草编龙须有三四尺长,龙颈披红挂彩。龙头和龙身的钢叉各由两名壮汉撑举,龙头主领全龙动作。入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篾香,星光遍体。撑龙人头裹白巾,手擎钢叉,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托灯笼,在前引导,锣鼓开路,鞭炮相助。香龙摇头摆尾,在人们的前呼后拥下,蜿蜒而行。当五路香龙汇集到祠堂前的广场时,舞龙进入高潮。鞭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纸屑纷飞;灯光、月光、香火光交融一片,喊声、笑声、唿哨声一时齐发。五副锣鼓齐响,指挥着五龙表演。该村对舞香龙的要求甚高,在锣鼓声中,五条龙要协调一致,步伐整齐,队形和舞姿造型,均有常规。首先是“五龙献月”。五龙依次走圆场,后龙头接前龙尾,顺绕三圈,反绕三圈,盘成圆圈造型,象征亲人团圆。突然一龙昂首斜插入圈中,其余四龙依次紧跟,小跑步,往中心盘旋,逐层叠高,中心龙居于最高点,形成一座层次分明的五龙盘旋塔。稍停片刻,只听唿哨一响,撑龙人回身向后,反尾为首,在紧锣密鼓声中,小跑反盘,美其名为“五龙盘月”。继之是“五谷丰登”,五龙各自盘成圆形,其一居中,余者居四角,五圆彼此靠近,象征五个粮囤,同时各自在原地盘旋,一顺一反,重复三次。又一声唿哨,阵势猛然变化为“金龙追龙”。由一龙组成一个小圆,其余的围成一个大圆,前龙头和后龙尾将小圆夹住,小圆就象月亮绕地球一样,既自转又随着大圆圈的龙尾公转,于是,大圆、小圆同时旋转,越转越快,直至小圆公转一周方息。此时,鼓声如滚雷,锣声如急雨,气氛非常热烈。后五龙再度走圆场慢步行进,各自构成“梅花瓣”,然后靠拢,美其名为“花好月圆”,象征人们相亲相爱,美满幸福。

4.摸秋 

摸秋,又称捞秋,流行于黄河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摸秋始于何时已无记载,现在能见到这一风俗的最早记载,是清朝梁章矩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云:“鸠兹(今芜湖)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江淮的摸秋习俗多存于皖南及皖西南各地。摸秋,一为祈求生育,它或为青年人摸摘瓜果相送,如黟县青年人结伴到菜地偷瓜,将偷来的冬瓜、南瓜等送给新婚夫妇,祝愿他们生个象瓜一样结实的胖娃娃。宿松的青年男女多结伴野游,有的潜入菜园瓜地,作“偷”摘瓜果棉桃之戏。更有好事者,扮成“送子娘娘”,头戴珠冠,身穿彩服,怀抱冬瓜饰成的婴儿,随鼓乐、笙箫伴奏,送与新婚夫妇或缺子之家,俗称“麒麟送子”,以博取人家的盛宴款待。或为妇女亲自到田间摸摘瓜果,如旧时芜湖的中秋夜,妇女结伴到瓜架间、豆棚下,随意摸索,俗信摸得南瓜者将生男,摸得扁豆者将生女;铜陵人则认为只要摸到的是红的果实,均可视为有添喜得子之意。一为预测人生的命运与年成,芜湖认为摸到白扁豆者,为夫妻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之意。六安、金寨等地人认为摸到大椒要害眼,摸到高梁是钱串子,财运好。铜陵人则以摸取瓜果的顺利与否来预测人生的顺利或多舛。休宁人摸摘瓜果、苞芦之类,每人仅限一种,意为占卜运气。肥东的乡村少年,则以村为单位组织火把比赛,尽兴归来,按照旧习,每人还得摸点农作物,如棉桃、大椒、花生等,俗话说摸到什么来年什么就丰收。

摸秋,各地都有共同的“八月十五摸秋不为偷”的谚语,因此凡丢了“秋”的人家,不管丢了多少,也不叫骂。有的还故意遗“秋”引“偷”。

 

 

 


分享到:

TAG: 传统 江淮 习俗 中秋节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王焰安

王焰安

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出版有《桃文化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三等奖

日历

« 2024-04-23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6763
  • 日志数: 417
  • 图片数: 13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38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20-04-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