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名城韶关,东西依傍浈武两江,一浊一清,最后汇合在城南,形成一个半岛。就在半岛南端两江汇合之处,浮着一个园园的土墩,方圆约十来丈。站在芙蓉山顶鸟瞰,它象一只浮着的瓦钵一样。讲起这瓦钵,却有一段神奇的传说。那当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有一年,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晚上。在武江河边,有一只四面进风的破旧小艇,仓里躺着一个骨痩如柴,久病缠身的妇人。她摸着身旁才五岁多的儿子的头发,流着眼泪,凄凉地说:“阿江儿啊,你爹丢下我们母子,两年了;现在我又不行了……你,没爹没娘,年纪又小,今后靠什么过日子呢?你到后仓洗净那个瓦体,到街上乞食去吧!妈不能……”
说到这里,母亲就咽了气离开人世。可怜的阿江,从此天一亮就上岸去沿街乞食,天黑才回到艇上睡觉。
那年月,皇帝坐江山,穷百姓正是泥菩萨过海——自身难保,有谁来照顾这个孤苦伶仃的阿江哩。
一天,寒风呼呼,雪雨飘飘,正是“赶狗不出门”的日子,别说街上行人稀少,连那茶楼酒肆,也早早关门。阿江从早到晚,连一粒饭、半条菜脚也乞不到,回到艇上,又冷又饿,伤心地捧着那乞儿钵“哇哇”地大哭起来。哭到半夜,人也倦了,泪也干了,就望着那个钵出神,禁不住咽一口口水,喃喃地自言自语说:“饭来!饭来!”
谁知他这么一叨念,瓦钵里居然真的冒出香喷喷,热呼呼的油粘白米饭,而且,不知不觉地长大成人,变成一个身强力壮的打鱼能手了。
一天,阿江打鱼回来,刚把船拴好,就听到江边有人喊救命。原来一个洗衣姑娘失脚掉进河里,阿江一甩衣服就跳下河去,一会儿就把她救上岸来。这姑娘叫阿香,是江边黄老财的婢女。因为阿香常在江边洗衣服,阿江早就认识她,只是未曾说过话。自从这一次,阿香很感谢阿江的救命之恩,常常替他缝补衣裳,拾掇船仓,渐渐有了感情,打算结成夫妇。谁知这事被黄老财知道了,怒气冲天,正想叫阿香来责问一番,痛打一顿,忽然,眉头一皱,想出一条毒计来:“哼!你这个贱货,别以为你生得如花美貌,我想动你一下也动不得,如今权在我手,非要阿江拿出她的赎身银来,否则就不准她嫁出去。”
于是,抬高阿香身价,要两百担谷子。阿江一听,想起宝钵,就一口答应,叫黄老财明天派人到江边担谷。
阿香不禁担心地悄悄对阿江说:“阿江哥,你穷到连一条好艇都没有,哪来的两百担谷呀?”阿江笑着把宝钵的事告诉了她,喜得阿香一夜没睡好,天一亮就尾随着黄老财和那般狗腿子,来到武江河边。河边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只见阿江双手捧着乞食的瓦钵,对着谷箩念道:“谷来!谷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瓦钵象大水管喷水那样,黄灿灿的谷子直往谷箩喷去,一眨眼就装满一箩,不大功夫,两百担就装完了。黄老财呆了,阿香笑了,看的人纷纷叫好。这时黄老财忽然一声怪叫,喝令他那四个狗腿子去抢阿江的宝钵。机灵的阿江一看,情势不妙,招呼一声阿香,两人同时飞跃上船,解开拴索,正要撑船离岸。谁知黄老财已经带着四个狗腿子,不怕裤管浸湿。同时跳上船来。勇敢的阿江,毫不畏惧,把宝钵交给阿香,就和他们展开搏斗。可是,单拳难敌四手,最后两人都被他们捆绑起来。
这时,船无人驾,顺流而下。
黄老财抢到宝钵,捧在手中,四个狗腿也围上前去,都象拾到万两黄金那样,高兴得连小艇流向哪里也不管了。
这时黄老财已经快活得手舞足蹈,连连喊叫:
“金来!银来!珠来!宝来!”
宝钵真的听人吩咐,从钵中飞出无数的金银珠宝来,金光闪闪、满船生辉。乐得五个家伙,你抢我夺,尽往自己的衣袋里塞,还一边塞、一边喊:
“金來!银来!珠来!宝来!”
他们贪心不足,越多越喊,越喊越来,直到把五个人都埋在里面,只露出五个头、五双手。可是,他们还在喊,黄老财还是贪得无厌,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还喊:
“哈哈!金来!银来!珠来!宝来!”
“哈哈哈!什么都来啊!”
只因这一喊。果然什么都来了,连那蛇虫鼠蚁,也纷纷出洞;还有那尿水屎团,也夺钵而出,弄得他们大喊救命,最后还飞出铁锤、大石,打得他们头破血流,呼爹喊娘……
这时,小艇已流到两条江水汇合之处,突然嗄喳一声,小艇超重,舱破下沉,只见那宝钵忽然变成了个土石圆墩,把他们压在底下,永无超生之日。阿江和阿香却都安然无恙,此后他们俩就住在墩上,男打鱼,女织网,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搜集整理者:肖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