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提寺“君”“臣”夜话(二)(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1-05 12:14:24

建文帝在宁德民间故事十一:支提寺“君”“臣”夜话(二)

陈永霄

 

  建文帝喝了一口茶,沉吟了一会儿,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   

  “第三个原因:削燕王失误频出,心太慈痛失杀贼良机。洪武间,多实行严刑峻法。回想皇爷爷当年命皇考懿文太子省决奏章,由于太子性情仁厚,对于偏重的刑狱多有减省。到我被立为皇太孙后,继续执行宽大刑律,认真研究历朝律法,改定洪武《律》偏重的律法条文七十三条,天下臣民无不颂德称善。(《二十五史·明史精华·恭闵帝》)皇爷爷病危,把我和驸马都尉荣国公梅殷(娶宁国公主,是朱元璋最喜爱的二女婿。笔者测荣国公与宁国公主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贾府首代荣国公贾源与其兄宁国公贾演的原型,只是把夫妻变为兄弟罢了。)拉到御床前说:‘燕王不可不虑。’(谈迁:《国榷》卷十)皇爷爷临终所虑,就是自己驾崩后,燕王必反。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在册立皇太孙大典上,众皇叔和百官都到齐了,唯独四皇叔燕王故意姗姗来迟,他经直走到我的身傍,用手重重拍打我的背后,并说:‘不意儿乃有今日!’对皇爷爷立我为储君大为不满。当时,皇爷爷看在眼里,十分震怒,大声责问:‘何为挞皇太孙’,要治四皇叔的罪。我怕皇爷爷与燕王父子失了和气,还为燕王解围,说:‘臣叔父爱臣故耳!’但皇爷爷还是当场把他拿下,关了几天才放。(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赵士喆:《建文年谱》卷1)后来刘伯温军师预言:‘燕子飞进城。’(刘伯温:《烧饼歌》)皇爷爷更加想到自己死后,燕王必反。皇爷爷‘燕王不可不虑’的临终嘱托,其用意就是暗示我登基后要进行‘削藩’,以消除他老人家的临终顾虑。但皇爷爷又担心我不是燕王对手。因此,临终前,他还嘱咐驸马梅殷道:‘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接着他将早以准备好的遗诏交给梅殷,颤巍巍地说:‘敢有违天者,汝其为朕伐之。’(李贽:《续藏书·梅殷传》卷五;《明史·宁国公主传附梅殷传》卷121)、(马渭源:《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文弱书生皇帝朱允炆》)就是说,一旦燕王反叛,梅殷即可代皇爷爷兴兵讨伐,将其剿灭。交待完后事,皇爷爷才溘然长逝,驾鹤西去。

  “我即位后,改革吏治,推行新政:以‘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为宗旨。首先,更定官制,完善中枢,提高文臣地位,精减地方冗员,极大地节省了国库开支;其次,宽和政治。创造比较宽松的政治氛围,初步确立了新型的君臣和睦关系,解除了洪武间‘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的恐怖氛围;(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明史》)第三,宽缓刑罚。改轻刑典,宽刑疏法,纠正冤假错案,为胡惟庸、蓝玉、郭恒三个大案除主犯外被冤杀的功臣勋将恢复名誉,结束了洪武间大兴冤狱,忠臣蒙难的昏暗局面;第四,宽免税赋。采取于民休息国策,限制洪武以来僧道大量占田特权,减赋全国,均赋江南,减轻百姓负担,使黎民富足,国库充盈,欣欣向荣,大得民心。自古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我虽然大得民心,却失了天下,岂不悲哉!”(马渭源:《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文弱书生皇帝朱允炆》)

  说到这,建文帝又流下了眼泪,一副怅然、迷茫的神情。静静地坐在凳子上认真听着建文帝讲述失国故事的郑和,站了起来,他忘了自己的身份,不解地说:“怎么会这样?”一阵凉风从窗户吹了进来,建文帝打了一个“哆嗦”,觉得有点冷,郑和连忙将自己身上的斗篷解下,披在建文帝的身上。建文帝继续说:

  “怎么会这样?问题就出在削藩上。藩王地位虽在皇帝、太子之下,然而却在百官之上,皇爷爷在时,一些藩王已不安分。建文以来,更是变本加利,胡作非为。他们仗着是我的长辈,欺我年幼,拥兵自重,鱼肉百姓,欺压良善,草菅人命,以至民怨沸腾。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劝我进行削藩。我虽同意削藩,但先削哪一个藩王呢?兵部尚书齐泰认为:‘擒贼先擒王,诸藩王中燕王势力最强,危险最大,理应从他这儿下手,燕王一除,足以震摄其它诸藩王,这叫杀鸡给猴看,那些实力与智谋比不上燕王的藩王们就会乖乖地就范。’与齐泰同参国政的翰林学士黄子澄却认为:燕王在藩地北平呆了近20年,树大根深,万一胜不了,或打了个平局,朝廷脸上不好看。弄不好其它藩王乘机作乱,那时天下之局势就会无法收拾。俗话说:‘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就从周、齐、湘、代、岷五王入手。因为,先帝在时,他们就有很多劣迹和不法行为。(马渭源:《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文弱书生皇帝朱允炆》)为了稳妥起见,我同意了黄子澄的建议。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八月,从第一个想篡位当皇帝的周王开始削藩,到建文元年(1399)六月,仅用十个月的时间,一口气连削周、齐、湘、代、岷五王,除湘王畏罪阖宫自焚死之外,其它四王被废为庶人。行动之果决,成效之显著史无前例。

 

  说到这,建文帝那暗淡的目光,顿时亮了起来,显得那么自信,那么炯炯有神。郑和端茶给建文帝,他押了一口茶,凝思了一阵子,神色沉重了起来。他继续说道:

  “虽然我们在十个月内连削五藩,在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却埋下了祸根即给朱棣以喘息的机会。这是我上了支提寺以后才想到的。其实,在削藩一开始的方案选择上就犯了错。当时,如果采用了齐泰的建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削燕王,不给他以喘息的机会,就不会使原本的优势,逐渐转为劣势。这是我犯得第一个错。可悲的是,在“出师有名”问题上又犯了错。朝廷北伐,在似定燕王罪名,出师有名方面,齐泰、黄子澄建议以削周王时,燕王在周王议罪书的“回答”中为周王求情,我们就以“连谋”的罪名将燕王废了。然而,我却认为‘朕即位未久,连黜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天下。’(《明史·黄子澄传》卷141)迟迟不对燕王下手,坐失良机。现在想来,其实削燕王出师有名理由多多:洪武二十五年(1392),在皇太孙立储大殿上,燕王重重打了皇太孙我一下,这是犯上(储君),是‘大不敬’之罪,此罪一也;皇爷爷临终遗诏:‘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卷15)就是说诸王在自己藩国遥祭即可,不要到南京来奔丧。然而,燕王抗遗诏带兵南下至南京长江北岸,意在谋反,此罪二也;建文元年(1399)三月,燕王借正式改元之名进京朝贺,他到南京,竞趾高气扬从洪武门僭越规制走上了皇帝专用的御道,穿过午门,直抵奉天殿,见了我这个皇帝,竞不下跪,只拱了拱手,狂妄自大,目无君王,嚣张之极。当时,监察御史曾凤韶上疏说燕王犯有‘大不敬’之罪,此罪三也;议罪周王之际,燕王上书为周王求情,此罪四也。再加上皇爷爷‘燕王不可不虑’的临终遗诏,何谓出师无名。这是我犯得第二个错。‘杀’燕王与‘擒’燕王选择上,我又犯了错。在连削五王中,除湘王畏罪自焚外,我一个王也没杀。对付燕王这个强敌,我还是心慈手软,总顾及他是我的亲叔叔。在第一次出征北伐时,我居然下了谕诫:‘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领兵攻打京城建康时,曾下令:自家亲属,同室操戈,兵威相逼,本已经是不祥之极了,将士们要手下留情啊!现在我大明将士出征与燕军交战,将士们一定要体谅朕的一片苦衷,毋使朕背负杀叔之名’。在三次北伐中,燕王十多次差一点被我军成擒或射杀,由于我有不杀燕王,只要活捉的谕诫,使燕王成了“射不死的神人”、“杀不死的阎王”。这是我犯得第三个错。”(马渭源:《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文弱书生皇帝朱允炆》)

  夜已深了,郑和看建文帝谈兴正浓,一时间肯定停不下来。于是开门出去,叫中军把点心端进来,自己回到屋里,帮建文帝添了茶水,让建文帝坐下。建文帝坐下后,点心已端了上来,无非是素菜素果之类,摆满了一桌,还有一壶宁德黄家老酒。郑和说道:“您是否可以喝酒?”建文帝笑笑说:“我又没有正式出家,可以喝!我不但喜欢喝酒,还喜欢吃鱼,只是我囚禁在寺里,只好天天吃素了。”郑和帮建文帝斟上酒,一边说:“我敬您一杯!”一边说:“您想吃鱼,这好办,我在宁德期间,保证您天天吃到鱼!”建文帝端起杯,说道:“那就有劳你了!”一口喝了下去,连说:“好酒,好酒!”建文帝一边与郑和喝酒,一边接着说:

  “第四个原因:李景隆吃里爬外,开城门使我国破家亡。燕王在北平起兵造反,发动所谓“靖难之役”。朝廷第一次北伐,打算派托孤大臣、驸马都尉梅殷挂帅。由于梅殷时为总兵官,已镇守在南京的门户淮安。大臣们遂推荐耿炳文当任北伐统帅,我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乃拜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娶朱元璋七女大名公主)、都督宁忠副之,率师北伐。’(夏燮:《明通鉴》卷12、纪12,惠帝建文元年)。谁知耿炳文率师13万出征,却出师不利,损兵折将。我一气之下,经黄子澄推荐,改任曹国公李景隆(洪武朝曹国公,死后追封岐阳王李文忠之子。世袭)任北伐统帅,征集50万兵马开往前线,直捣燕王老巢。谁知在北平郊外郑村坝一役,使我苦心经营的第二次北伐在第一次决战中输掉了。”

  这两个建文朝的君臣边聊边喝酒,建文帝突然话锋一转,问郑和:“听说你在郑村坝一战中立了大功,燕王赐你改‘马’姓为‘郑’姓,是不是?”郑和没想到建文帝会突然发问,但他觉得对建文帝没有什么好瞒的,于是坦然地回答说:“是!”建文帝没想到郑和这么快就坦然回答,心里道了声,真君子也!眼看没酒了,郑和走出屋子,命中军:“再拿一壶酒来!”转身进屋,走到建文帝身后,帮建文帝捏捏肩膀、捶捶背。酒来了,“君”“臣”俩接着喝。建文帝好久没有这样痛快过了,他借着酒兴,继续说:

  “在第二次北伐山东德州白河沟大决战,我军大有抓燕王、吞燕军之势。然而天不佑我,一阵莫名其妙的飓风,该死的巨大沙尘暴,使我60万(此时已增兵至60万)北伐大军打败了,100多万石粮饷也送给了你的主子朱棣,李景隆成了我朝最大的败家子。黄子澄、练子宁(吏部侍郎)、叶希贤(监察御史)等大臣,力主杀掉这个败家子,但我念在其父李文忠对大明朝有建国之大功,此战战败,主要原因是遇到沙尘暴,不忍心杀他,总以为他会总结失败教训,将功补过,谁知我留下了亡国的祸根。

  “第三次北伐由历城侯、平燕将军盛庸主持,他指挥的东昌(今山东聊城)战役获得大捷,这是我朝北伐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建文四年(1402)初,燕军企图南下,攻打南京。朝廷下令募兵40万,由梅殷统一指挥,挡住燕军南下去路。燕王大为恼怒,但又无可奈何。(《明史·宁国公主传》卷12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卷16)只好从泗州出发,渡过淮河直抵扬州。不久南京江北门户浦子口被燕军占领,掌管长江水师的都督佥事陈瑄降燕,使我朝第二道防线长江天堑丢失。

  “燕军渡江后,兵临城下,把南京城团团围住。但南京城内尚有军队20万人,且齐泰、黄子澄已在外募兵勤王。南京城墙坚固,如果勤王兵到来,凭借最后一道防线,内外夹击,到底鹿死谁手,未卜可知。六月十三日,丧心病狂的十九叔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我看大势已去,准备一死。后经太监王钺说,皇爷爷临终时,给我留下一个红色的铁箧子,说:‘如允炆遇到大难,可以打开它。’ 当我们打开铁箧子,才看到皇爷爷为我准备的三张度牒,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俱备,还有白银十锭。红箧内还有皇爷爷一封亲笔遗诏,上面写道:“应文(即建文帝朱允炆)从鬼门出,其余的人从水关御沟而行,黄昏,会集于神乐观西房。”按照皇爷爷的生前指示,我们从鬼门逃了出来,从此开始了五年多的逃亡之路!”(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天啊!我十个月能削掉五个藩王,然而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却削不掉一个燕王,反而被燕王给“削”了。皇爷爷您从和尚到皇帝,而孙儿我却是从皇帝到和尚,我有何面目见皇爷爷于地下啊!”说到这,生性文弱的建文帝已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TAG: 故事 建文帝 民间 情绪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王焰安

王焰安

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出版有《桃文化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三等奖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6730
  • 日志数: 417
  • 图片数: 13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38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20-04-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