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作、科研、编辑:钟敬文先生在坪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0-04-20 12:17:40
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创作、科研、编辑:钟敬文先生在坪石
钟敬文(1903—2002),原名钟谭宗,笔名敬闻、静闻、静君、金粟,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等职,有“中国民俗学之父”之称。
晚年钟敬文先生
1941年初,钟敬文先生受聘到中山大学文学院任教,初聘为副教授,旋即改聘为教授,增聘为文科研究所指导教授。期间,钟敬文先生一身而兼四职:教学、创作、科研、编辑。
教学:教学是钟敬文先生在坪石的主业,受聘中山大学文学院期间,钟敬文先生先后开设了多门课程,每年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民间文学”“文学概论”“诗歌概论”,据他自己回忆,几乎“年年讲授民间文学课”,“每年都要讲授一遍《诗歌概论》”。同时,还组织课外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1942年曾带领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到广西桂林、湖南衡阳一带考察,收集湘桂两地的民俗学资料。
(1942年钟敬文带领中大中文系部分毕业学生到桂林考察留影)
创作:创作是钟敬文先生在坪石的爱宠。教学之余,钟敬文先生常常据案创作,创作了一系列诗词和散文等文学作品。
钟敬文先生在坪石期间创作的诗词有旧体诗和新体诗,具体创作有多少,因战火毁坏和搬家丢失,目前尚不清楚,不过,据估计创作的数量应该比较可观:一是在此期间,他应有两本诗集即将出版,从其写有《<脚印>序》和《<寸铁集>序》,可以看出大致的端倪。按照图书刻印的习惯,自序一般是在图书确定付刻,即将出版前夕才撰写的。由此推断,这两本诗集在当时肯定已经编定。虽然两本诗集也收入了1941年1月以前的一些诗作,但大部分诗应该是在坪石时期新创作的,因此,两本诗集,具有了一定的诗作数量。其二,当时的报刊还发表了钟敬文先生的一些诗作作品,尽管所发表的诗作有些是1941年1月以前创作的,有些还与拟出版的两本诗集中收入的诗作相重复,但数量也是可以称道的,何况1945年1月以后还发表了一些坪石时期创作的诗作。坪石期间写作发表的诗作,主要有:1941年6月15日《新军》第3卷6期发表《银盏坳》(东北的荒年);1942年8月15日《创作月刊》第1卷3号发表的《村妇二首》;1942年11月15日《创作周刊》第1卷6期发表的《小诗八章》;1943年7月《中国文艺》第8卷第5期发表的《孤独》(孤独、十月、灯、纳凉、游子的定义);1943年9月1日《时代中国》第8卷第3期发表的《重来》(8首);1944年2月15日《新学生》第二期发表的《远古的传说》;1944年9月《艺文集刊》第二辑发表的《纪念尚仲衣同志》;1947年10月《文艺丛刊》第一期发表的《脚印》(粗糙、羞耻、土地神的话、道德的力量、季节风、车尘、历史的潮音、不要看不起、纷扰、晴朗的心、狂风雨、贫困和闲情、一滴水、自己的手、脚印)(写于1943年前)。
同时,钟敬文先生还翻译发表了一些外国诗人的诗作,主要有:1942年8月《艺文集刊》第一辑发表的译自日本短歌集《世纪之旗》的十七首小诗;1943年8月15日《朝报月刊》第1卷第5期发表的译自裴多菲的《小诗》。
散文,这里是指包括报告文学、随笔、序文等的散文。坪石期间,钟敬文先生应有出版散文集的事实,从其写有《<新绿集>序》可以得知,书名既已取好且又写有序文,自是即将要出版的表示。散文集收录了多少篇散文,有多少篇与当时报刊发表的相重复,虽不可知,但却可以显示出其散文创作的丰富,坪石期间写作发表的散文,主要有:1941年9月15日《新军》第3卷第8、9期发表的《谈论与思想》、《经验与文学》;1941年11月15日《文化杂志》第1卷4号发表的《奇趣的享受》;1942年5月15日《文艺生活》第2卷第3期发表的《残破的东洞—战地印象记之一》;1942年8月《艺文集刊》第一辑发表的《到温泉去——战地印象记之一》;1942年9月1日《时代中国》第6卷第3期发表《的骄傲的声音—回英室杂笔》;1942年12月15日《创作月刊》第2卷1期发表《石桥塘》;1942年《诗创作》第13期发表《纪念泰戈尔》;1943年9月15日《新建设》第4卷第8、9期发表《契科夫和我们:纪念契氏三十周年忌辰》;1944年1月《中华少年》第1卷第1期发表的《心理与教育》;1945年6月20日《青年文化》第3期发表的《担夫及其他》(写于1944);1945年12月16日《自由世界》第1卷第3期发表的《牛背脊:一个战迹的巡礼》(写于1944)。
随笔,有文艺随笔和学术随笔两种,学术随笔中的诗论,因归属于诗歌研究,这里略而不述,仅列述文艺随笔。坪石期间,钟敬文先生写作发表了涉及内容和种类都很丰富的文艺随笔,主要有:1941年《新军》第3卷2期发表的《读书思考与体察》;1941年7月25日《新建设》第1卷第6、7期发表的《抗战四年来的文学》;1942年8月25日《新建设》第3卷第7、8期发表的《岁暮述怀—回英室随笔》;1943年5月15日《青年文艺》1卷第5期发表的《纪念托尔斯泰—回英室杂笔》;1944年《读书》第4期发表的《读书经验琐谈》,1944年12月30日《文艺》发表的《岁末年头随笔》;1946年2月1日《学生知识月刊》第1卷2期发表的《谈买书》(写于1941-1944年),1946年《民主世界》第3卷第9期发表的《历史的公正——关于<耶稣传>与<何为艺术>的不幸遭遇》(写于1944年);1947年8月15日《文艺春秋》第5卷第2期发表的《对于古典文学的兴味》(写于1942年)。
钟敬文先生为学习外国文人的名言警句,同时还翻译发表了一些译作,主要有:1942年5月1日《时代中国》第5卷4-5期发表的译自B.Pascal《感想录》的《“感想录”抄》;1943年4月15日《新建设》第4卷第1、2期发表的译自广濑哲士的《两位伟大的启蒙作家》;1942年《诗创作》第10期发表的译自高村光太郎的《窝尔特,惠特曼》;1942年11月25日《文学译报》第1卷第4期发表的《卢那卡尔斯基的文艺思想》;1943年4月15日《朝报月刊》第1卷第1期发表的译自小牧近江的《罗曼罗兰论》;1943年3月1日《文学批评》第二号发表的《弗罗贝尔的文艺思想》;1943年9月《艺文集刊》第2辑发表译自罗曼罗兰的《褚威格底诗剧<埃利美亚>》。
序文,主要有为自己所作的序文和为他人所作的序文,坪石期间写作发表的序文,主要有:1942年8月1日《时代中国》第6卷第2期发表的《高尚的情操与艺术:序梁君的“血的收获”》;1942年12月15日《新建设》3卷11、12期发表的《新绿集自序》;1943年5月15日《新建设》第4卷第3、4期发表的《关于拜伦—序陈译<拜伦传>》。
科研:科研是钟敬文先生在坪石的追求,教学、创作之余,钟敬文先生还撰写发表了系列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关于诗歌的研究。这主要是为配合《诗歌概论》的教学,为解答青年学生关于诗艺的疑问而进行的。坪石期间,钟敬文先生的诗歌研究大致可以以1942年8月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41年初至1942年8月前,是他在坪石诗歌研究的第一阶段,此时,他以格言的形式陆续撰写了系列关于诗歌艺术特征和内容意义的片断性认识,坪石期间发表关于诗歌认识的有:1941年6月15日《新军》第3卷6期发表《陨石:关于诗歌文艺的断想》;1941年6月15日《新军》第3卷6期发表《波亚罗的“诗的艺术”—关于它的“现代意义”的一个备忘录(Note)》;1941年8月25日《现代文艺》3卷第5期发表了《文艺断想》;1941年9月15日《新军》3卷第8、9期发表的《寸铁》;1941年9月18日《诗创作》第3、4期发表《诗的话》;1941年10月15日《文艺生活》1卷第2期发表了《文艺琐语》;1941年11月5日《诗创作》第5期特大号发表《诗的话(续一)》;1942年2月15日《野草》3卷5期发表《思泉点滴》;1942年2月20日《诗创作》第8期春季特大号发表《诗的话》;1942年8月《艺文集刊》第1期发表《诗心自序》。1942年8月,在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片断性短论中,钟敬文先生挑选出190则短论,以《诗心》为名,交由桂林诗创作社结集出版。1942年8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