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流域水神崇拜的考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27 16:27:18

 

 

                                    

一、北江流域江河概况

 

北江是珠江在广东省境内的最大主干流,其流域面积几乎占广东面积的三分之一,流经韶关、清远两市各县以及肇庆的怀集、广宁、四会和佛山的三水、南海等县区,与珠江最大主干流西江在三水境内的芦苞及西南两涌汇合,然后由南海进入广州市郊,现以芦苞水闸(古称东海口)为两江汇合标志。

北江水系是在由北至南的流淌过程中,与大小江河交汇而逐渐形成的,首先是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的浈江(又名浈水),向南流经广东的南雄、始兴、至韶关市后与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三峰岭的武江(又称武水、武溪、溱水、泷水,向南流经广东的乐昌、乳源、曲江等县)汇合,正式称为北江;其后不断接纳支流,流域面积不断扩大,在曲江的孟洲坝接纳了发源于乳源县安墩头的南水;在英德的东岸咀接纳了发源于翁源县船肚东的翁江(流经翁源全境和英德、新丰、佛冈、曲江、连平等县部分地区);在英德江头咀接纳了发源于连州星子墟磨面石(亦有说是该市三姊妹峰)的连江(古称湟水,近代称小北江,流经连州、阳山、英德);在清远市江口接纳了发源于佛岗东天蜡烛的潖江;在四会的马房接纳了发源于连山擒鸦岭的绥江(流经怀集、广宁、四会);在清远飞来峡下游接纳了大燕水;在三水接纳了芦苞涌、西南涌以及发源于花都的九曲河[1]

 

二、北江流域水神崇拜考察

 

在北江流域的干支流,曾存在过多少种水神?实行过何种崇拜形式?由于缺乏记载,现在已很难确定和描述了。但通过对有关庙宇和传说的考察,我们可以得知其主干支流上存在过九种水神崇拜,下面试分而述之。

 

(一)由广府人传承而接受或受广府文化影响而移植来的天后崇拜

 

所谓广府人,即广府民系,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府民系即指口语中的“广府人”,分布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以粤语广府片为母语,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在广东主要分布在广州、花都、从化、增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台山、新会、开平、鹤山、高要、四会、中山。

北江流域不是广府人的主要集聚地,生活在北江流域的广府人虽有部分是因宦旅而徙居的,但更多的则是因经商而旅居。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政治、经济地位优越。当其价值获得了人们的认同后,其所携带的文化因子就或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产生影响,遍布北江流域的天后崇拜当是这种影响的结果。

天后崇拜始于福建,据传福建莆田湄州林氏女,生而灵异,殁而为神,往来海上,庇护航行,救人出险,祷之辄应,于是为福建沿海人民所信奉。唐宋以后,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天后崇拜则由福建而几乎遍及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天后是海神,职责是负责海上渔民的安全。广府人因多生活在海边,变幻莫测的海洋生存环境,使他们在关注自己的生命安全时,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天后信仰,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这一信仰因素,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天后崇拜。

广东与中原的政治与经济交往早在先秦乃至先秦前就开始了,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等现代运输设施前,人员的流动、物资的运输主要是靠北江水运。凡北上的物资和人员先经水运到大庾岭脚下,再由人挑抬而翻过大庾岭;而南下广东的物资、人员则由人挑抬到大庾岭南麓,再将北江运输到珠江三角洲。大庾岭梅关古道开通后,随着海上贸易的进一步拓展,北江的运输更为繁忙,一大批原在珠江三角洲从事海上捕鱼的船民,见运输比捕鱼更有利润,便转而从事运输。江上运输虽比海上捕鱼相对要安全一些,但风险依然很大,生命时时会遇到自然和土匪的威胁,于是,他们不但忘不了他们的保护神,而且还要时时祭祀他们的保护神,这样,他们的天后就随着他们和他们的船只而来到了北江,并首先对北江流域的原住船民继而对北江流域的民众发生影响,他们也将天后的神像由船上而移到岸上,并进而建立了天后庙,天后信仰由船民而泛化到普通民众,天后的神职也由海神而变为了水神。

北江流域的天后崇拜主要见于有关地方志的记载和史迹依存。查阅北江流域的地方志,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有关的记载,如据民国十五年《始兴县志》载:始兴县有天后庙;旧《怀集县志》记载,怀城河泰来浮桥下中洲有天后宫,清同治十二年改建。

 考察有关史迹,可知北江流域各地曾有不少的天后宫,如乐昌河南水一里许有天后宫;洞头岗村的客家庙有天后菩萨。南雄浈江畔水南村有天后宫,水口村、上朔村、湖口村等有天后宫。 韶关市东堤中路的古渡口有天后宫。连州星子易字村有天后宫。

这些记载与史迹,表明天后崇拜曾经是北江流域普遍流行的水神崇拜。人们膜拜天后一般来说有四种形式:一是船民行船时突遇灾难的呼唤、膜拜;二是船民行船之前的祷告和行船之后酬谢;三是船民罹难或患病时的拜谒;四是天后春秋二诞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出生诞、九月初九是逝世诞)的朝拜。其中第一种形式是临时性的,多在船上举行;后三种形式则是在天后宫举行,如每年天后春秋二诞那天,韶关武江段的船民都要备上公鸡、鲤鱼、香烛、纸钱等祭品,纷纷将船艇停靠在天后码头,举家大小登岸,上天后宫朝拜天后,祈求天后保佑他们船艇航行顺利和一家老少平安。这种天后宫的祭拜形式日益影响着居民的精神世界,天后信仰慢慢为他们所接受,并参加进祭祀的行列。

 

(二)由有益于地方官员转化而来的马援、周崇拜

 

所谓有益于地方的官军,就是指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些在地方任职的官军,曾针对地方的现实困难,对自然地理进行改造、对社会危难进行整治、对百姓生活进行帮助,地方百姓对其感恩戴德,充满崇敬感激,并经过百姓的传承、张扬,由崇敬感激而发展成生活的依托,赋予其神格与神职,奉为地方的保护神,享受着地方百姓的香火祭祀。

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48),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经过武江时,曾写过一首《武溪深行》,“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何毒淫!”描写了武溪之险恶。武溪水恶,俗人多不敢为,不得已而为之则莫不胆战心惊,而马援去和歌作诗,从容而过,故民间认为其具有降伏武溪的非凡“泷夫”之力,赋予其水神神格,由将领而为水神——伏波神,建将军庙而祭祀。

周憬,又作周听,字君光,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曾任桂阳太守。武江是桂阳郡治和粤北韶关乃至珠三角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最直捷的通道,有“郡又与南海接比,商旅所臻,自瀑亭至乎曲江壹由此水”的记载。但昌乐泷滩多水险,沿途百姓深受“传役”之苦。有鉴于此,东汉熹平三年桂阳太守 “乃命良吏将帅壮夫,排颓磐石,投之寥壑,夷高填下,凿截回曲,弼水之邪性,顺导其经脉。繇是小蹊乃平直,大道允通利,抱布贸丝交易而至”[2]。百姓感念周憬整治武溪的功德,将他由地方官吏奉为地方的保护神,既而奉为武溪的水神。刻《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勋之纪铭》碑而颂扬其功绩,改将军庙而为老爷庙。

乐昌昌乐泷泷头的将军庙、老爷庙、泷溪祠,正殿分别塑有韩愈(居中)、马援()、周憬()像供人奉祀。船民和过往行人为求平安,一般在开船之前,携带香火到庙里祭奠一番。

 

(三)由地方名人转化而来的曹主娘娘崇拜

 

所谓地方名人,是指出生于同一地域中的某人在某种危急时刻而保护地方的利益而挺身而出,做出了英雄壮举,从而地方民众不断传诵,为感念其功德,地方民众赋予其神格,立庙祭祀。

曹主娘娘本姓虞,生于英德麻寨虞湾村,生于唐咸通二年,死于乾符六年。有关记载言:公元879年,虞氏(即曹主娘娘)统领麻寨各乡村的武装力量,袭击贼匪,并与其他民团官军一起,将敌军赶出了含洭。但曹主娘娘却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曹主娘娘不畏强暴,英勇善战,不惜流血牺牲,终保一方平安的高风亮节深得后人敬仰,英德到处都立有曹主娘娘庙。《英德县志》载:“西祠,即古寨将夫人庙。唐末徐志道建庙于麻寨冈,祀虞夫人,因号焉。”

在人们的思维中,曹主娘娘既然能除匪患、保平安,当然也能保佑船民的平安。于是曹主娘娘也由庇护地方安全的神转化为护佑船民的水神,神的职能进一步扩大。英德有两座庙表明了曹主娘娘的水神身份,一是大庙,据《英德县续志卷三六·坛庙》记载:“峡山庙,在县南六十里,面大河,谓之大庙,祀虞妃,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重修。”庙建在危险江段的江边,其功用与目的与水有关无疑。一是江口庙,又称曹主娘娘姑嫂庙,位于英德南二十里外的连江口镇江口咀村背后的小山岗上,东临北江,南面向连江口,西临连江,北与浈山相接。庙里供奉曹主娘娘和她嫂嫂为主的神像。据民间传说,曹主娘娘得道成仙后,为了让嫂嫂能有栖身之处,便决定为嫂嫂找一块风水宝地。一天,曹主娘娘从连江的源头磨面石顺江而下,当来到连江与北江交汇处时,认为此地可管辖英(英德)、阳(阳山)、连(连州)三县水路,保百姓过往船只平安,随即将头笏往穴位一插,确定了位置。从此,她便用一部分法力与嫂嫂一起坐镇江口,船只过往均平安无事[3]

由于处在北江与连江的交汇处,是两江船只的必经之地。因此,过往船只为求得平安,都虔诚祭拜。而来往于连江的船只祭拜尤甚。

 

 

(四)由地方仙人转化而来的石上兄弟崇拜

 

所谓地方仙人,即是地方上的传说人物,这些人大多因为某种偶然的机遇,得以仙化,并依据仙化的身份,为民除害,是乡民的一种理想化形象。乡民为寄托自己的理想,便由仙而确立其神格,立庙以祭祀。 

石上兄弟,是始兴的传说人物,传说说:从前始兴有三个人,老大叫雷善举,老二叫周民安,老三叫葛先成。三人一起做贩牛生意,结为同年(结拜兄弟)。一次,他们赶牛路过阿公岩,在岩下休息,想点火抽烟,却一时无火,可抬头一看,只见阿公岩烟雾燎绕,似有火光,待上去一看,火是没有看到,却看到了桃树,树上有鲜红的桃子,三人吃了后都成了仙。雷善举变成了红脸,周民安变成了白脸,葛先成变成了黑脸。

三人成仙后,尽力保佑地方,大家很感激,便修庙敬奉,庙称石上庙,又称飞云宫,这三仙就是石上爷爷,当地客家人又喊作石上菩萨。石上庙附近有个恶棍,就是黄所村的潘蟹练,此人很有点法术,经常欺负村民,又爱作弄船民。潘蟹练对为善乡亲的石上菩萨心怀不满,故意挑衅,硬说石上菩萨的石马吃了他的禾,气势汹汹地去找石上菩萨算账:三天后在松树坪见高低!三天后,红脸雷手持铁锤前往黄所,却被一片大水挡住去路,只听见哗哗的水声,但是看不到村子,红脸雷知道是潘蟹练在施水法,就请一个放牛哥进村去把潘蟹练家灶墙上的一碗水倒掉,村子便露了出来,红脸雷走到潘蟹练家门口时,还躺在床上睡觉的潘蟹练大吃一惊,赶紧出来迎战,一交手,潘蟹练就败下阵来,他赶紧一变变做老鹰,红脸雷马上变做专治老鹰的角鹞(鹞鹰),角鹞在天上把老鹰打到地上,红脸雷现回原身,到地面却找不到潘蟹练,气得用铁锤往脚下的大麻石上一敲:我就不信找不到你,以后再跟你算账!说完就回去了。谁想到这块大麻石是潘蟹练变的,这一锤正好敲在他的脊梁骨上,从此再也不能施妖术了。石上菩萨为民除害,大得人心,据说船民有难,只要大喊:石上菩萨保佑啊!就能逢凶化吉,石上兄弟在船民和排工心中,已由传说中的仙人转化为了护佑平安的水神。

这是一则次生传说,它包含有这两种文化信息: 一是传说虽没有解说“石上兄弟”、“石上菩萨”为何要冠以“石上”,但透过这种命名,我们却可以发现这里包含有远古的石崇拜意识,传说应是对这种意识的一种敷衍。二是传说主人公变为仙人后,虽说他们“尽力保佑地方”,但却没有描述他们保佑百姓的事迹,着重表现的是他们与潘蟹练的斗法。潘蟹练的现实生活人的身份,表明其代表的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邪恶势力。对于船民而言,则应是土匪的象征。

因为石上菩萨灵验,所以过去从南雄到韶关直至南海、三水等地,只要是始兴人生活的地方,就会建有石上庙。旧时,在船民、排工相当多的始兴县,就建有八个大型的石上庙4

 

 

(五)由著名将领转化而来的关公、岳飞崇拜

 

所谓著名将领,就是指那些在中国历史上指挥有方、骁勇善战、精忠报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贡献并对中国历史发生过影响的将领,由于他们的赫赫战功,民众对他们充满了崇信之情,赋予他们辟邪消灾的能力,进而奉为神明,立庙祭祀。

关公、岳飞是历史上的著名将领。关羽,约生于160?卒于220年,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大将,俗谓其以忠义立世,能御灾除患,尊而为神。关公信仰几乎流行于全国各地。岳飞, 生于1103年,卒于1142年,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北宋名将。因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佩,多立岳王庙而祭拜。

关公、岳飞本是杀敌的将领,但民众却赋予了他们辟邪消灾的职能,进而还赋予他们水神的神格。佛冈有一座佛冈大庙,庙处潖江门峡,清厅同知龚耿光曾应乡绅之邀写下了《重建佛冈大庙峡神祠记》:“佛冈大庙峡固吉河乡之一隅,峡中有滩极险,西达清远,为至省水路门户。峡之麓有庙,祀守土神,来行舟楫必祷而后行,涉险如夷。”庙里供奉有三位主神,一位是白发长髯,一位是金发紫须,一位是红发短须。据传这三位主神中,一位是关公,一位是岳飞。

 

(六)由观音菩萨转化而来的观音崇拜

 

所谓观音菩萨,就是指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观世音”, 众生若遇有灾难,只要念诵其名号,其就前往拯救众生,帮众生解脱苦难,因此,民间寺庙几乎都继嗣观音。

观音因是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的菩萨,是普渡众生苦难的慈善神,因此,北江船民又赋予了她水神的神格,以保佑船民安全。英德北10公里北江河畔的观音山中,在临江峭壁处,有一个高40多米、宽30多米、深70多米的金字塔形岩洞,宋时曾在洞内建造有三层阁楼式寺庙,供奉观音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

 

(七)由民族始祖转化而来的盘瓠崇拜

 

所谓民族始祖,主要是指瑶族始祖。始祖是氏族发源的根本,故氏族成员对始祖充满着崇敬之情,不断以各种仪式和立庙进行祭祀。

佛冈的大庙峡,《佛冈厅志》记载:“先古称盘王庙。”据省考古专家李密考证,吉河洞先民以盘瑶为主[5]。这里虽未明言盘王是水神,但从将庙建在水口来推断,盘瑶先民应在生活实际中,已赋予了盘王水中保护神的角色,只是这种角色,可能只是这里盘瑶先民的一种信仰。因为随着瑶民的迁徙,大庙的神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盘王逐渐被其他的神所代替。

 

(八)由神奇动物转化而来的龙王崇拜

 

所谓神奇动物,就是指中国神话中四灵之一的龙,据传“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汉族民众奉其为呼风唤雨、造福万物的神物,通过仪式和建立庙宇进行祭祀。

龙是自然的水神,龙王当然具有水神的神格。北江流域的何家手插头滂有龙骨庙,庙里供奉的是龙王菩萨;仁化县城东门外的河边有龙母庙(即龙王宫)。龙母庙何时所称,有待考证。因它以前曾称“龙王宫”,我疑心这是某种误记或仿记。

 

(九)由守护神转化而来的北帝崇拜

 

所谓守护神,就是指道教所敬奉的无量祖师。据说其拥有消灾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寿的神力,故颇受民众拥戴,民众纷纷立庙祭祀。

北帝是北方天帝,又称玄武、真武、玄武大帝、真武帝君等,是统理北方、统领所有水族的道教民间神祇,具有水神的神格。

清远市西60公里的大湾镇金()山顶有一座金山祖庙,庙中供奉北帝,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的生辰,这天大湾镇人杀鸡祭神。船行至庙前江面时,船家便摆好香烛熟鸡,抛洒纸钱,鸣放鞭炮,以求平安。三水河口东北的芦苞,是北江入注珠江的咽喉、西北江河道的要冲,这里有日胥江古庙,庙里祀有北帝。

 

 

从以上的不完全考察,我们可以得到这三点认识:

第一,地理环境虽不能完全决定文化的生成与衍生,但却可以决定一些文化质素的生成与衍生。北江文化的既层层交汇而又层层迸射的特质,乃是由于北江水系交汇性和迸射性的地理特征而生成并衍生。

第二,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神职的转化与扩大,说明了北江流域生存环境的艰险,反映了当时北江流域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

第三,同一庙宇,随着时代的变迁,庙神多次变异,如佛冈大庙,最早称盘王庙,后称三王庙、关帝庙、三娘庙,庙神的变迁,说明了需求的变化,“反映了广东人讲求实际,善于变通的人文心态”[6]

 

 

 

参考文献:

[1]黄伟宗:《北江文化雏论》,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20:14:29  

[2]黄今言:《秦汉江南经济述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0页。

[3]林超富:《英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协英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英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7年,136——139页。

 

[4]曾汉祥、谭伟伦:《始兴县的传统经济、宗族与宗教文化》,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法国远东学院,2003年。

[5]高小莉:《叩问大庙峡》,《佛冈文史》第10辑。

[6]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56页。

 

 


分享到:

TAG: 崇拜 考察 流域 北江 水神

蛊毒黄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蛊毒黄   /   2010-03-24 10:55:56
王老师好,不错啊文章,tghsj@126.com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王焰安

王焰安

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出版有《桃文化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三等奖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6759
  • 日志数: 417
  • 图片数: 13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38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20-04-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