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团队”的工作空间。主持人:耿羽、恩施土家、木兰山人、大高、暮蝉、齐鲁青未了、南池子、张多等。Email邮箱:CFNGroup@gmail.com ;QQ群号:101757736,QQ群主:齐鲁青未了。请各位版主及时持本网注册ID加入该管理群,以便沟通和联系。您有何建议和意见,欢迎在本空间留言,或是发站内消息。谢谢您的光临~~~
中韩历史民俗与区域文化国际研讨会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7-11 13:29:54
拍摄时间:2011-07-11 13:29:54
中韩历史民俗与区域文化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0年8月22日至27日,由温州大学和韩国历史民俗学会主办,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韩历史民俗与区域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温州召开。出席会议的嘉宾有沈滕求、宋华燮等韩国来宾,萧放、陈勤建、苑利、顾军、陈华文等外地学者和邱国珍、黄涛、洪振宁等温州本地学者。会议期间,大家就韩国历史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界的交流进行了广泛而友好的对话。
24日八点三十分,会议正式开始,首先是会议代表致辞,温州大学副校长赵敏、韩国历史民俗学会会长宋华燮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苑利教授等先后上台表达了对扩大中韩区域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望和对会议成功举办的良好祝愿。
短暂的休息之后,议程进入大会主题发言阶段。萧放教授、宋华燮教授、吴松弟教授、邱国珍教授、陈勤建教授、洪振宁先生分别做了大会主题发言。萧放教授以《中国历史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纲》为题对历史民俗学的概念和中国历史民俗学的拓展、中国历史民俗学的定义、性质、范围、特征、研究方法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宋华燮先生以《韓國 石舟說話 硏究》为题对韩国石舟传说与明朝相关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挖掘。吴松弟教授向我们详细描述了浙江泰顺宗祠祭祖的情况与他的初步研究。邱国珍教授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以温州七夕节和汤和节为例谈了她对区域民俗文化的理解。陈勤建教授对历史民俗在区域文化中的传承和重构进行了精彩阐释。温州地方学者洪振宁先生以声色具貌的语调向代表们报告了他对温州地区民俗文化的研究。宋华燮先生代表韩国民俗学会向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赠送了书籍。
下午的会议分为三组,第一组第一场由邱国珍教授主持,沈勝求教授、萧放教授评议,李海濬、杨剑龙、林亦修、董乃斌等教授分别作了向大会宣读了了自己的论文。李海濬教授通过翻译向代表们报告了他对韩国传统社会的族契组织的类型与性质的研究,林亦修教授提出了地域文化的人神互动范式,指出传说和仪式是理解人神互动的关键。这一范式对构建民间信仰,乃至民俗学的方法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第二场由董乃斌教授主持,杨剑龙、李锺书教授评议,李龙海、胡晓慧、沈勝求、连晓鸣等教授分别就自己的研究向大会作了报告,沈勝求教授就朝鲜时代武庙的性质和关王庙的变迁做了发言。萧放教授谈了他对上述诸位学者报告的看法。第二组第一场由温州大学社科处陈安金处长主持,程蔷、朴現圭教授评议,顾军、陈华文、苑利、刘金柱教授宣读论文。苑利研究员向代表们报告了人类财富视野下的文化跨国保护问题陈华文教授讲了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意义;第二场由苑利研究员主持,陈华文、金旻玉教授评议,朴現圭、赖施虬、刘芝凤、陈安金等宣读论文,朴現圭教授讲了浙江平阳新罗庙的记录和现况。陈勤建教授自由发言。第三组第一场由温州大学历史学学科带头人王海晨教授主持,吴松弟、金東實教授评议,郭长根、王贵元、陈明舒、黄涛等宣读论文。黄涛教授以历史的发展为序,对中秋节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的赏月风尚。第二场由温州大学图书馆张靖龙先生主持,刘石吉、郭长根教授评议,潘一钢、赵肖为、王海晨、姚周辉等宣读论文,姚周辉教授重点讲了“五服”人口规模的“敦巴数字”现象及其划定因素。宋華燮教授自由发言。
会议过程中,中韩学者就历史民俗、区域民俗、温州地方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为中韩两国民俗学界继续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开放和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相信,在中韩两国民俗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韩文化交流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西北狼)
影音分享
- 节目地址:
通过E-mail / MSN / QQ,把节目地址告诉你的好友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区域文化
温州大学
研讨会
中韩
历史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