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一角叶箜篌。

别忘了,皮影戏还“活”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3-29 00:58:53 / 个人分类:中大民俗学

别忘了,皮影戏还“活”着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3-27  

 
        宁静的暮色被苍凉的唱腔和皮影小人的舞动所打破。湖北省随州市淮河镇上,从来不做白事演出的三个皮影戏班,用搭台唱对台戏的独特方式为去世的艺人唐兴运送葬。这场丧葬仪式上的皮影演出,让利用暑假在全国寻访皮影戏的中山大学师生,切身感受到了抢救皮影艺术的迫切。此后由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戏曲学民俗学等专业的师生带领来自中大以及全国各地的近20名志愿者,兵分七路展开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皮影戏田野调查,足迹遍布陕、湘、鄂、川、滇、冀、豫、鲁、辽、京十个省市。日前,他们正在此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筹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皮影艺术资源库。

        艺人生存现状

        一条吱吱作响的扁担,两三个破旧的道具箱子,几名朴实得与当地农民别无二致的演员走街串巷。在20多年前的中国农村,没有皮影戏就意味着没有娱乐。今天,这样的演出形式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惟有仪式功能的延续使它还在一些地区得以风景独好。以湖南平江县为代表,当地村民盛行请唱“愿戏”(为还愿请皮影戏班唱戏),一个皮影艺人一年演出300场以上,收入可达七八千元。

        但大多数皮影戏艺人的境况不那么乐观。目前影戏的演出多为村乡中几位艺人按影箱自发组班,小班2人,大班五六人,“有活就干,没活解散”,一场演出的报酬为80~300元不等。面对影戏演出市场的衰落,艺人们已经不愿意把手艺传给后人,在他们看来,比起做“手艺人”,读书、打工都是更好的选择。

        皮影的生命在“人”

        国内现在已有不少博物馆收藏影偶,然而刻工再精美、历史再久远的皮影,如果没有艺人操纵表演,灌注如人物血液般的唱腔,它只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有价值却没有生命,也如同珍稀动物的标本,留给后人的是遗憾。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提出,皮影戏是一门“活”的艺术,包括制皮、操纵、演唱等多个方面。对于这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多需要的是对民间艺人的关注,他呼吁政府把各省各乡手艺精、口碑好的艺人“养”起来,向后代传授艺术。

        拯救光影里的记忆

        据康保成教授介绍,以往的皮影戏研究多从工艺美术的视角研究影偶,而根据演出现场来看,演出人员和听众更注重于唱戏、听戏,而非“看”戏。此次田野调查注重考察皮影戏在戏剧学、民俗学方面的价值,涉及唱腔、流派、剧本、影人、皮影图谱、制皮操纵技术、戏班艺人生存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为演出现场进行了录像。整个考察采访艺人531个,收集光碟265张,剧本700多种,照片3.5万张。其中,辽南发现的清光绪年间《桃花扇》抄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康保成教授同时透露,该研究中心有望在2007年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影戏艺术资源数据库,届时这些收集整理好的材料将按省归档在数据库上发布。
 
文章来源: 茶都信阳
 

TAG: 民俗学 皮影戏 师生 田野调查 中山大学 非遗中心 戏曲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