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一角叶箜篌。

深入乡野探寻 “潮文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3-06 08:49:53 / 个人分类:媒体报道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14-03-04 07:33

潮州手工艺品:刺绣。 文靖 摄

春节刚过就前往潮州,是为了赶一场阔别64年的盛事潮州青龙庙会。文靖 摄

潮州手工艺品:茶具。 文靖 摄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参加青龙庙会、观看潮剧表演、品味潮州功夫茶,寻访潮州手工艺……对于久居深圳的潮州人来说,梦回故乡,不外如是。春节刚过,由戏曲专家、画家、艺术家、媒体、文化学者等组成的“乡土曲艺进深圳”采风团就踏上了前往潮州的旅程,目的在于寻访最正宗的潮州文化,并把这些体验带给深圳的思乡之人。从2月21日到2月27日,在为期六天的考察期间,采风团深入潮州乡间田野,访潮人、听潮剧,看潮绣,满载浓浓的潮州文化气韵从潮州归来,而新一轮潮州曲艺走进深圳的活动筹备也即将紧锣密鼓地展开。

  赶一场阔别64年的盛事

  潮汕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一提起潮汕文化,自然会想起潮乐、潮剧、潮州菜,当然还有闻名遐迩的功夫茶。“潮文化”也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而充满魅力。

  之所以选择在春节刚过的时间前往潮州,是为了赶一场阔别64年的盛事潮州青龙庙会。“花灯美景,百戏杂陈,鼓乐喧天,爆竹震耳,游人达十万余,全城如醉如狂……”这是民国时期《潮州年节风俗谈》一书中形容潮州府城青龙古庙游神的一段文字。这种被潮州人称为“营老爷”的民俗活动开始于清乾隆年间,延续了一百多年,据说,昔日到离家谋生的潮人,都习惯到青龙古庙祈求安顺,每年的正月廿四,潮州人都要举行盛大的青龙古庙游神活动,旅居海外的潮人也把这一风俗带到了东南亚等地。以至于马来西亚新山的柔佛古庙游神,被台湾民俗学者定位为:“台湾妈祖庙会之外,华人世界最大的庙会”。可惜64年前,这一潮州风格明显的民俗庙会被斥为封建迷信废止,直到今年,才在各方努力下恢复,成为潮州规模最大的文化踩街活动。

  活动当天,潮州府城封路,13个锣鼓班走上街头,舞狮舞龙、锣鼓花车,各种民俗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潮州市民则走上街头,或是围观表演,或是拜神祭祀,当地人告诉记者,“营老爷”既是潮州人的一种传统,也是国泰民安,国家富强的一种表现。刚刚恢复的这次青龙庙会,虽然还是60年来第一次,但已经有了几分当年“全城如醉如狂”的盛况。也让采风团的成员见识到潮州民间文化之丰富。

  潮剧、歌册带来潮州乡音

  既然是寻访乡土曲艺,那么闻名遐迩的“潮剧”,当然是不能错过的。本次采风团来到潮州潮剧院,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郑舜英和国家二级音乐演奏家、潮州市潮剧团头弦丁广颂。在两位老师的介绍下近距离感受潮剧艺术。

  令人惊讶的是,与很多地方戏曲观众日趋减少、难以为继的现状相反,潮剧在现代的发展却是方兴未艾。作为潮州地区的地方戏—潮剧,代表着潮州文化的精华,最具地方特色的标志是联结海内外潮人的纽带。现今仍流行于粤东潮汕平原、海陆丰、福建南部、港台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一带,受众在千万以上。郑舜英告诉记者,目前她所在的剧团每年要演出200多场,每年在潮汕地区的每个乡村都有演出,而潮州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培养的年轻潮剧演员更是供不应求,常常是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借出去演出了。而在潮州,采风团还欣赏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少儿潮剧演出,其中最小的演员只有6岁,在潮州,潮剧之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另一个别具一格的潮州特色曲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歌册”,潮州歌册是由江南弹词发展而来,它萌芽于明代初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繁盛于晚清至民国,广泛流传于潮汕民间,流行时达五百多年之久。深受民众尤其是妇女的欢迎,有“闺中文学”的别称。仅在几十年前,唱歌册几乎就是当时潮汕民间最为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埕头、巷尾、门前、树下……到处都有人在吟唱着那动听的潮州歌册。但是,如今这些歌册大部分已经失传,只有部分图书馆、档案馆尚有少量存档,而谈到潮州歌册的传承人,数量就更加少了。在与潮州歌册的传承人柯秉智和他的学生翁楚钿交流的过程中,专家们不仅仔细聆听他们对歌册的介绍,还指出歌册发展中的问题,希望帮助这个濒危的艺术形式更好地传承下去。

  手工艺展示深厚潮文化

  在潮州期间,最让采风团成员惊叹不已的,要数各种巧夺天工的手工艺作品。铁枝木偶、大吴泥塑、潮绣、通草花、麦秆画、手拉壶、竹编灯笼……,采风团穿梭在潮州的大街小巷中间,寻访一个又一个民间手艺作坊,被手工艺人的传统手艺所折服。潮州刺绣的繁复精美,潮州木雕的金碧辉煌,潮州手拉壶的别具一格,都给采风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没想到,潮州有这么多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有人这样感叹。

  不过,在采访中,大家也发现,由于远离现代生活,保留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民间手工艺,生存现状堪忧。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潮绣大师康惠芳告诉记者,如今在她的工作室里工作的绣娘大多是从十几年前就跟着她的老人,“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来学这个,有的来学了一年就嫌太枯燥走了。”而因为巨大的人力成本,现在的潮绣已经基本不再应用在生活用品上,而是大多成为工艺品,制作成装饰的绣品画。康惠芳向记者展示了她收藏的两件潮绣龙凤褂,“这是当年的潮绣厂里作的,当时每个女工一天8分钱的人工,这样一件衣服要绣好几个月,卖到香港东南亚等地,一件卖400块。”

  “那现在这样一件衣服要多少钱呢?”面对这个问题,康惠芳笑着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绣这样的衣服了,因为太费工,这些已经成为收藏品。”

  人工越来越贵,传承人也越来越少,很多民间手工艺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在龙湖镇湖边林村,采风团访问了制作竹编灯笼的村民林先生,了解到这样的灯笼他一天可以编两个,而一对一般大小的灯笼只能卖到108元,因为编灯笼不挣钱,所以他的妻子只能到外地打工。怎样用现代创意,为民间手工艺注入活力,这也是采风团成员思考的问题。

  铁枝木偶舞台演出布置及木偶人服饰包含潮绣元素,木偶的制作体现潮州泥塑工艺;潮州泥塑展现潮州戏曲人物形象,蕴含潮州传统戏曲艺术;潮州花灯蕴含通草花及潮绣等工艺……在潮州,每一种民间戏曲和手工艺的身上,都渗透着潮文化的痕迹,而这些特色的乡土曲艺内在的文化精神内涵正是人们乡情的“根”。

  据悉,乡土曲艺进深圳项目采风归来后将进一步整理相关素材,并进行活动筹备,预计将在4月中旬为深圳市民带来醇正的潮州曲艺展演,将采风期间采集到的这些乡土曲艺成果,通过绘画、摄影、摄像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同时邀请部分潮州老艺人到深圳进行展演,让深圳市民更好地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


TAG: 潮州 民俗文化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