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一角叶箜篌。

叶春生:春节——传统与现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30 12:14:39 / 个人分类:叶师文存

对话与讨论

岭南文化大讲坛第28讲
叶春生春节——传统现代

腾讯网 2010年02月08日11:29
 

  陈实:各位街坊、各位听众、亲爱的朋友们,“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28讲现在开始!今天的主讲嘉宾是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我省著名的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叶春生教授今年71岁高龄了,他演讲的题目是“春节——传统与现代”。

  今天是农历二十三,是小年,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初五是年关。春节要来了,我们马上要过节了。中国的春节是一个伟大的节日,为什么呢?因为在全世界60多亿人口里面有1/5(近14亿)的人口要过春节,如果再加上中国文化圈和受中国文化圈辐射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那么可以说春节是全世界参与人口最多的一个节庆,春节对于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呢?是欢声笑语,是醉醺醺的脚步,是夜空开放的焰火和爆竹,是满街的喧闹和热气腾腾,春节也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感情,那里有妈妈的唠叨,有情人的饺子,有温暖的问候,有吉祥的祝福,有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笑脸和我们无责无难的期盼。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国旗和国歌,我们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民族传统,一个优良的民族思想和民族传统,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身份的标志,也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民族稳定的凝聚力和推进器。

  今天,叶教授会通过对传统与现代春节的解读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中国的民俗学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从一门当初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学”,变成了现代中国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学术生长点,而我们叶春生教授在这个学科的阵地上已经奋斗了将近50年,他师从“中国民俗学的泰斗”钟敬文先生,在近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致力于民俗学、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神秘文化的研究。他和他所带的博士和硕士已经组成了一支“叶家军”,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以“两广”为基地的中国民俗学的岭南学派的雏形。叶老师有一肚皮的引人入胜,就让我们一起跟他走进岭南春节,去感受那动人的故事

  叶春生:首先谢谢大家,也谢谢陈老师过奖的介绍。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按照我们广州的习惯是过小年了。广州人称腊月二十三号就开始进入了年关,从今天开始每一天的日子都有固定的安排,和北方不同,我们是二十三祭灶入年关,北方是喝了腊八粥以后就是过年了。从冬至那天开始他们就开始数九,“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因为北方天气冷,头九二九以后走在街上,把手放在袖子里面,叫做“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就是说河面上结冰了,可以踩在上面。“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是说柳树发芽了。

  今天是六九了,广州有句话叫春打六九头,今年春到得早,4号立春,所以从4号那天开始就进入了虎年了,3号以前是牛年,4号就是虎年了,前几年这个问题还争论得很厉害,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同了,就是说从立春开始进入新的一年。今年立春早,4号就立春了,春节要到14号,所以人们认为今年是忙年,忙年怎么样呢?民间传说忙年生个小孩没有屁股眼。昨天《广州日报》登了一个消息,有个人生了一个没有屁股眼的小孩,生了这样一个小孩就等于等死了,养不活。但这不是一个规律,只是一个换历的过程,每7年都有一个忙年。而今年的春节(2月14日)又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春节跟西方情人节合而为一,这种现象38年才有一次。因为到春节那天正好是西方情人节,所以佛山有人今天就开始组织年关的活动,他们组织了1000对恋人,准备在春节那天当众热烈拥抱亲吻。他们认为春节既传统又时尚,可以吸收西方的元素。到底这个好不好呢?大家自己去评论。

  怎样才能过好春节呢?中央领导很重视这个问题。1月8号,北京以国务院为首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春节高峰论坛,就讨论怎么样认真过好春节,让我们认真打好仗,提高和丰富春节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我就是跟大家讲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好春节?怎样才能过成现代与传统共荣的一个佳节。

  我讲四个问题:第一,春俗记忆历史文化符号。特别是我们广东到底都有哪些亮点,我会简单说一下。第二,嬗变多姿的岭南风俗。广东春节的风俗受外来的影响比较多,所以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第三,年俗复归的人本精神在什么地方?第四,春节如何超越圣诞。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春节风俗是那么多姿多彩,我们完全有理由超过西方的圣诞节,使我们春节变成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古雅又时尚的世界性的节日。

  下面我们先看几幅有关广东春节的画面,这两幅照片我想到什么呢?西方的圣诞树冷冷冰冰的,有些挂上圣诞老人的袜子,我们广东说这是臭袜子,我们把桃花树挂上了红包,这不比外国的圣诞树好吗?今年佛山在一个创意园区里栽了1506颗桃树,把全省第二高的4米8的桃树,种放在他们的桃园里,意思就是说打造成我们中国的“圣诞树”。

  这个是去年珠海的花市,外国人也来逛我们的花市。新春的饰物市场很热闹,春节的符号充满了市场,春节的年货充满了市场,群众也很多,怎么能说我们春节没有东西呢?怎么能说春节我们没有自己的符号,而被圣诞节给冲击了呢?如果打造我们的财神爷,穿上财神爷的标准服装,然后在街上给大家派红包,不比圣诞老人派礼物更好看吗?

  这是南海的高桩狮,两个人在这个狮子上能跳过3米8远的桩,这些桩一般是3-4米高的,不说两个人,让你一个人跳过去,都很困难,而我们现在广东的高桩狮发展得相当好,奥运会上我们有表演过,全国文联开晚会的那天,演高桩狮的就是广东的一个狮子队,那个狮子头在演出之前,由胡锦涛主席亲自点睛,点睛的那支笔一放下来,有很多人抢着买,结果给外省的一个人抢到了,买了这支笔,这是一个好兆头。

  这是深圳的万人大餐,就是客家大盆菜,春节大家高高兴兴集中在一起吃客家大盆菜。

  下面一幅是新春大吉,去年我去看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宾馆没有摆圣诞树,就摆了桃花,上面挂满了红包,这是我们中国的“圣诞树”,比刚才看的西方的圣诞树好多了。

  这是故乡水,好多地方都仿造。我前几年曾经照过一个故乡水,他们请我去看,我说不行,这个故乡水要马上停掉,要不然你就要关门了。他说为什么,人家这里可以搞,我这里为什么不可以呢?我说人家那是在珠江边上,远远看见珠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那里,有水进,有水出,进得多出得少,当然好了。而你们这里搞一个故乡水,只见水出不见水入,所以我说你这里一定会关门,果然不久这里就拍卖了。你们问我哪里的风水最好,为什么韶关南华寺香火那么盛?我告诉你们这些就是,你到南华寺去看,只看见水流进去,没看见水流出来的,它的水到了那里是从地下流出来的,所以它的香火一直很棒。

  岭南文化根在中原,因此我们春节的风俗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中原的一些古老的民族。我看在座的广东本土的人不少,但是北方来的也不少。我怎么看你们呢?就是广东的本土人,一般鼻梁山根那里比较矮,北方人鼻梁很直的,不但直,中间还起一个结,中间那稍微突出来一点点,这就是区分的一个标志。第二个特点,脚趾的最后一个指头是开叉的是北方人,不开叉的是纯种的广东人。但是广东人80%都是北方来的,根据人文学家的考究,北方人骨头有206块,南方人只有204块,在哪里呢?就是那个脚趾开叉的那两块。

  北方最老的民族在广东都有落户的,鹤山县有一个村庄是姓源的,他们就是从北方来的,他们就是古老的鲜卑族,可能大家都听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首歌就是鲜卑族的民歌,他们现在有600多人,住在我们广东鹤山县,前两年我到那儿去访问,专门拜访了他们,我说你们不用到北方去认祖归宗,我来看一下你们就可以辨别你们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你有什么根据,我说第一,你们睡觉的时候头朝外。还有一个你们睡觉是裸睡的,包括大姑娘都是脱光衣服睡的,现在还保留了这个习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说你们是鲜卑族的正宗的传人。这些东西都有一定的遗传性的,一代一代传下来,所以我说我们广东人是中原来的,因此我们很多风俗习惯跟中原是一样的。

  第一,春节记忆的历史文化符号。春节我们古代称元旦、正旦,是自从汉武帝采用了太初历以后而设计的,现在我们都把春节叫做元旦。但从我们采用了公历之后,就是1911年以后,就把西方的1月1号(公历的1月1号)称为元旦,与我们过去的元旦名字相同,因此我们就把过去叫的元旦改名为春节,到现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我们说,春节比起圣诞节和西方的元旦历史悠久多了。大家肯定没有注意到,圣诞节是基督的生日,基督的生日现在历史学家都认为是无证的,不知道他是哪一天生的,所以无所谓圣诞。

  圣诞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公元336年,罗马教人看到一些异象,在12月25号那天,举办一些祭会,很多人来拜太阳神,因此他们就把那天定为圣诞节,是将错就错的,不是真正的基督的生日。这样的节日现在都可以成为世界性的节日,而我们中国的春节有根有据的,比它早400多年,为什么不可以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呢?完全可以的。实际上12月25号,那是西方人认为的太阳的生日,这和我们中国有点相似,因为从冬至那天开始,冬至阳神,夏至阴神,从冬至那天开始白天就越来越长了,见太阳的时候就越来越多了,因此他们说那天就是太阳的生日,把它定为圣诞,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所以我们从腊月二十三(今天)开始就祭拜灶君老爷,希望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在我们广东,这个日子也是有区别的,按历史上说的是“官三民四疍五”,这是什么意思呢?官方是今天祭灶,老百姓是明天祭灶,水上人家是后天祭灶,现在可能大家都淡化了,但是水上人家还是记住了。我经常到三水一带,那里的水上人家多,他们还是腊月二十五才开始祭灶。

  从腊月二十三直到三十号,天天都有安排,从年初一开始又有另外的一套风俗,“初一人拜神”,广东人一般来说初一不去串门的,特别是女孩子,初一那天女孩子千万不要第一个到人家家里去拜年,你到人家家里去,万一那一家人这一年有什么不顺的事,他就怪你的,所以“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就是互相拜年了。“初三穷鬼日”,就是说不要去人家家里,初四是乞丐讨米的日子,初五、初六可以高高兴兴地玩一天,初七可以在广州游花地、游白云山。“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是什么意思呢?初七那天不要去看娘家的,就算初七那天去了,初八也不要回来,初九再回来,因为民间的说法跟我们现在的理念认为八字是好的不一样。“初九九头空”,初九又是九完蛋,南海一带有初十打春的风俗,什么叫打春呢?两个村庄的小孩子拿着石头开战,哪一边打赢了就认为这个村庄就可以兴旺发达。小孩子初十打了一天还不过瘾,十一再去打,再去打就不行了,家长要把孩子赶回家里,不要打了。“十二打东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起灯头”,哪一家那年生了一个男孩子,十五那天就要挂一盏灯,十六晚上要去偷青,“偷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人家的菜园子里面偷一把青菜回来。菜园主人想啊,大家都进来偷,把我的菜园子踩坏了,所以那一天他就拔很多青菜,守在园边,来一个人就扔一把给你,你就不需要偷了,所以叫踩青走百病,拿本地人的东西回来可以延年益寿,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从这些风俗不难看出,这些活动都与农耕文明相关,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春节的活动是在农事告一段落之后,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所以,应该说春节是庆丰娱乐的日子。今天晚上把灶君老爷送上天以后,一直到年三十晚的时候才把财神接回来,三十晚的时候一般在12点钟家家户户都放炮,叫开门炮,炮弹的纸都是红色的,第二天早上一开门看到门口一片红色,那就是一个好兆头。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来追思先贤,孝祖归宗,确认自己的根脉。放炮、吃饺子、守岁、元宵闹灯会等这些都是中原的习俗,所以我说我们广东人80%来自中原。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围绕祥和、欢乐、亲情、孝道、仁义来进行的,这就是春节永驻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它是龙的传人的一个“年”的情结,不管交通怎么拥挤,车票怎么难买,春节的时候我们都得赶回家去过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08年的时候我也是在这里讲春节的风俗,那时正是雪灾最严重的时候,几万人堵在韶关那里大雪纷飞不能回家,有些人坚持了七天七夜还在那里等着,我就说这是年的情结,年的召唤。

  如果我们春节要申请世界遗产名录,那是最好的财产,那么多人那么困难都要回家过年,现在我们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把春节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相信这能成功的。可以说这是中国的头号的世界遗产,现在我们把端午节申请成功了,应该说第一号就是春节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端午节被韩国抢过去了,我们要争过来。实际上韩国申请的端午祭跟我们的端午节是两码事,韩国的端午祭拜的不是屈原,也不是龙的祖先,他们拜的是山神,它也不划龙船,也不吃粽子,跟我们完全不同的,但它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它申请成功了,它不是抢了我们的端午节,所以他们申请成功以后,当时我就讲,我们中国还可以申请,我们申请同样可以成功,那么在去年的时候就通过了。

  第二,嬗变多姿的岭南春俗。岭南地区由于开发比较晚,交通也不方便,因此很多东西从中原传进来以后,就在这里常驻,变化,分享。当时广东人从中原迁来是通过四次大搬迁,迁到广东来的,来到广东的时候,古代科学不发达,走到我们这里面对的是茫茫的大海,以为到了天的尽头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我们祖先来广东的时候,大多数是在中原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所以才跑到广东来,来到这里后边还有追兵,因此只有冒险飘洋过海才有出路,所以广东人现在华侨最多,冒险精神也比较强,都是这样来的。

  然而在迁徙的过程中要建造自己新的家园,就必须超越,必须通过艰苦的劳动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因此广东人不空谈,不讲空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一次广东举行《好媳妇大赛》之类的比赛,得奖的都是北方人,她们能说会道,广东人不太会说,一件普通的事,北方妇女她编得很顺口,比如“站在家门口看到天安门,站在天安门看到全世界”,说得很好听,都是侃侃而谈,讲得你口服心服。但是广东人只会实际的做,表达不是十分流畅,但是这也是一个优点。

  在广东这个地方,又由于地缘的关系给他们提供了一线生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俗,再加上我们广东人的头脑比较灵活,进行重新包装,他们让圣诞树挂满了红包,把过了腊八就是年改为祭灶入年关。由于本地吃不上饺子,就吃豆腐角。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广东的面粉都是没有劲的,包不成饺子,这两年北方来的面粉比较好,才能吃上饺子。那时候没有饺子吃怎么办?吃豆腐角,客家的豆腐角实际上是饺子的变种。抬阁变成了飘色,去年广东曾经进行过全国的飘色大赛,北方的飘色叫做抬阁,是一个人肩膀上站着两个人,不会动的,广东的是很生动的。这些东西都是根据北方的民俗加以改装的。

  广东人对传统民俗节日保留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包括我们的春节,离春节一个多月以前,商家已经开始打造了,春节的花街,春节行大运,潮汕地区游大标,中山、番禺地区出春色等等,都留下了农耕文明的印记。虽然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民俗,比如说过平安夜,扮圣诞老人等等,但是比起本土的一些节日来说没有那么热闹。现在年轻人都说春节的味道淡了,我就不知道你们怎么看。你们到乡下去看一看,到市场去看一看,春节的气氛还是很浓的,我觉得比西方的圣诞节浓得多。

  正好今年是春节和情人节合在一起,所以很多人期盼着那天要庆祝,刚才我说这是38年才有一次的机会,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我们年轻的朋友,中国是没有情人节的,有人说元宵是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你在哪一本书上看到?有人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也不是,七夕的主题是乞巧。情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什么概念呢?情人是婚外恋,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西方允许有情人,但是他们也认为情人不道德的,前年戴安娜过世10周年的时候,英国举办了一个追思会,当时英国王室就发表了一个慎重的声明,不欢迎卡米拉参加,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他在戴安娜还在世的时候,卡米拉就跟查尔斯有情人关系,所以这个人是不道德的。他们允许有情人,但是也觉得情人是不道德的,特别在我们珠江三角洲,过去情人是要浸猪笼的,年轻人知道什么叫浸猪笼吗?把你放在一个猪笼里面,里面放一个大石头,把你放到江里去淹死。所以说这应该是商家炒作、媒体炒作的结果。那么中国有没有婚外恋的节呢?有很多,少数民族汉族都有。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中国少数民族里面流行得比较广泛的,比较喜欢的一个例子来做,比如说婚恋节也好,什么恋爱节也好,新加坡有一个恋爱节,恋爱节还有开门节、关门节,从哪一天开始男女青年谈恋爱没有人说你,但是从哪一天关门了以后再谈恋爱那么大家就认为不道德。其实中国有很多例子,我们媒体应该按照中国的习惯、中国人的观念来打造,不一定要用西方人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这里春节最热闹的是舞狮、舞龙的活动。舞龙广东相当多,广东有三十六种文物,有些还很有特点的,比如说中山的醉龙,现在传到澳门去,这个已经申请列入了国家民间遗产名录。还有很多种龙,比如说火龙,都是我们广东有的。舞狮更加多,刚才我们说的,现在有很多地方应邀到国外去表演,获得金奖的都不少。所以这些东西都可以认真打造成为我们国家级的,甚至将来进世界级的名录。前几天在美国小食品的评比里面,沙河粉获得了第一名,在国外登了以后,一传到我们这里,卖沙河粉的那个老板很敏感,马上就组织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大、小媒体的记者都到场了,展示了他们制造沙河粉的一些工艺,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估计申请是可以成功的,但是要一步步地来。

  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所以在这里发展了很多丰富的新年的风俗,比如说吃万人大餐,实际上是亲情、族情、乡情的一个情节,过去由于物质比较匮乏,所以大家盼着亲友团聚的时候有一顿丰盛的饭菜,就是在过去比较困难的时期,家庭经济再困难,年三十晚也希望有一顿好的饭菜,比如说有“一礼烧肉,宰一只鸡”, “一礼烧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叫一块肉,或者是一斤?因为要拿来拜神,所以叫“一礼烧肉”,标准的“一礼烧肉”是3斤6两,如果你要买猪肉来拜神的话,就要卖肉的师傅割3斤6两给你,那就是一礼猪肉。“宰一只鸡”,年三十晚一般是宰一只小母鸡,一只鸭,假如是年初二(开年)是宰大阉鸡的,北方人也没有阉鸡这个概念,什么叫做阉鸡?我跟他们说那是鸡的太监。北方不阉鸡的,公鸡老了就放到山里,直到它们老死。所以广东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年初二要宰阉鸡”。我们广东还有一个风俗,年初二是开年饭,吃饭的时候如果是老板请工仔吃年饭,老板主动夹一块鸡肉给你这个工人,那就表示你今年被解雇了,所以你吃完这顿饭你就要自己卷行李走人了,没话可讲的,所以广东把这叫做“吃无情鸡”,你吃了这块鸡你就走了。

  广州人初七要游花地,广州芳村那里就有,那里摆了很多花,去那里看花,并且吟诗作对,或者是去游观音山(白云山)。西关一带初七还有一个风俗,因为初七雨水到了,古代人就认为是天穿了,天漏水了,初七那天就做一根煎饼,用一根绳子捆着,丢到屋顶上去,意思就是补天穿。广东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春节期间有生菜会,是广东很热闹的大会,生菜会的标准日期是阴历的正月二十六,那一天观音开库,你没有钱那一天你可以跟观音去借,做生意发达了以后再来还愿,这是外省没有的风俗。现在广州比较流行的是郊区坑口的生菜会,南海最出名的生菜会是官窑,但是现在大部分改为正月十五,广州的番禺有一个村叫做山坑村,山坑的生菜会是正月初八,那一天不管你认识不认识,你到那儿去,那里摆着100多张桌子,坐够10个人就有人来给你上菜,你可以在那里吃饭,免费的,那天去的人越多越好,证明它这个村子兴旺发达。

  再有就是广州的花市,花市大家都很熟悉,除了游花街之外,还有卖懒,就是说把懒卖出去把勤买回来,这是向小孩子普及一个勤劳致富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形式,现在没有卖的了。广州的花街还是人山人海的,如果外省的同志在广州过年,你们不妨去逛一逛广州的花街,那是很有乐趣的,每年我都要去凑一凑热闹,过去听人说年三十晚能看到很多中央的领导在花街上逛花灯,很多都写下了著名的花街的诗篇,但是这几年领导很少到花街上去,但是老百姓还是都去,我每年也有去。

  这是有关春节的风俗。这些风俗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我觉得得益于广东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中原移民的南迁,温和的气候和富饶的土壤,和占尽八面来风的地利,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人们清丽活泼的风格。桃红柳绿的美景妆点了节庆的江山,海外风情的熏陶,远离中原文化的监控,使得岭南民俗表现出一种大胆追求的精神,节庆偏于宽松自由,使民众的精神得以尽情释放,更加人本,自然天成,这是它变化的原因。

  第三,年俗复归的人本精神。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政府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所以使得春节的风俗越来越人性化。前几年年三十晚是不放假的,但是年三十晚实际上是没人办公的,后来经过人大层层的呼吁,现在把年三十变成了年假,就是说提前了一天,这不只是假期多一天少一天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对人性复归的一种措施。加上广东的外来工人比较多,早在春节以前十天、八天春运就开始了,外来工提着大包小包赶着回家过年,如果我们不调整假期的话,就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从中国春节风俗的远景发展变化来看,这些都与农耕季节是密切相关的,大地回春,万物生长,所以这个时候是值得庆贺值得祝贺的,它本身铭记着农耕社会朴素自然的崇拜,宗族神灵的崇拜和农民的亲情。

  虽然现在社会在发展,但是不同的地区,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民俗,好的把它抢救、保留下来,不好的把它扬弃,再加上不断地创新,人们是有选择的,并不是盲目的。农民群众辛苦了一年,春节期间稍微修整,庆丰娱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这一系列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大主题进行的:一个是进奉,一个是娱乐,包括娱人和娱神,娱了神,神高兴了自然就保佑人,人也安乐,这些风俗之所以能够得到长久的流传,与民众对神跟社会的依恋有关,虽然现在社会很发达了,西方很多国家进入了后工业的文明时代,但在我们国家只有东南沿海地区等大中型城市可以说已经跨入了工业文明的行列,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的一些省份很多都停留在农耕文化的层面上,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奉献,对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家可以注意到,每年中央要发一个一号文件,一号文件一定是讲农业生产的,这说明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农业国,大部分人对农耕文明的习惯还是十分尊崇的,虽然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对年夜饭的期盼不是那么强烈,对新衣服也不是那么向往了,但还是有的,只是形式改变了,对年夜饭你说不期盼?现在在广州你现在再去订年夜饭,你肯定订不到,你们不信可以试试看,我是一个多月前订的,还订得比较差的,对新衣服也不是那么向往,但春节的时候,总得穿一件新一点的衣服,不能穿得破破烂烂的,我今天这件西装是第一次穿的。

  所以就是说春节所负载的喜庆的情怀,热热闹闹背后的心意还是要向公众表达,放炮也罢、烧香也罢,设一个花篮也好,不过是一个形式,这种形式的空间是可以转换的,我历来主张干部或者是公务员,你到哪里去你献一个花篮,或者到烈士那里献一个花圈,这是一个观念,这和老百姓在祖宗面前插一炷香,在烈士墓面前烧一炷香是一样的,只是烧香现在对环保、对治安会造成火灾等等,但是你可以指定地方让他烧,并且按照宗教的说法,烧香的香烟会到天上的,所以我们老百姓有一句话说烧香福到天,你要去拜领导要拜准,虽然你的话没有传下去,烧香都有严格的规定的。我前不久去一个寺庙里烧香,一个大和尚在旁边看着我,我点完以后,他过来拍拍我的肩膀,他说你烧香的动作很标准。怎么烧呢?一般是拿三支香,点着以后,不要用嘴去吹熄它,要对着香炉这样摇三下,它就熄灭了,熄灭以后,先插中间一支,再插右边一支,再插左边一支,这三支香是平的,不要一高一低,烧到一定程度以后,会看香影的人会来跟你说,根据这三炷香不同的形状去判断你的祷告到底有没有成功,你烧香是否到天,香影有24种,我曾经请教过一个和尚。

  有一个人他家里是有点问题的,他去烧香,是什么问题呢?她的爱人是做珠宝生意的,结果有一天出门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她自己要我带她去烧香,然后问一问到底怎么样,这些香左边那支最高,然后再下来,右边的最低,结果那个和尚就说你的丈夫回不来了,他甚至知道他出走的时候穿着什么衣服,长的什么样子都能说出来,所以这个香你还是要相信的。

  因此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增加喜庆、娱乐的气氛。那么春节期间老百姓就是靠这些活动来表示自己的诉求。由于环境比较宽松,广东这几年从民间挖掘出很多过去难得一见的风俗,比如说高难度的湛江的舞英雄,吴川的貔貅逛花桥,独特的佛广妇女的舞被狮,神秘的庐江过火潭,我亲自去看过,一堆炭火烧得通红,直径大概有4、5米这么宽,师傅带头过去以后,跟在身后的一帮小青年,光着脚从火坑里踩过去一点事也没有。我曾经采访过那个师傅,你是不是在上面洒了什么药,他说没有,但是在带人家过去之前,这边跳两步,那边跳两步,步法一定要按照师傅教的,少一步都不行,要念着咒语,也是少一句都不行。我说你敢不敢上,他说不敢,谁敢拿性命来开玩笑,万一少了一步,过去就烧死了。我亲自看着他们过去没事,完了以后我也采访过小青年,我问他你们过去以后有什么感觉,他说这个火炭根本不热,凉的,滑滑的,这很奇怪,是这样,看他的脚底下是黑的,但是没有事。

  还有更神秘的,有一种游戏,用一跟银针,大概有手指那么宽,从脸这边穿过去,从那里穿过来,含在嘴里,不流血,拉出来以后没有疤痕,我过去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不相信,前年元宵节我特地去看,面对面在一公尺以内看着他穿,穿完以后跳到一个神灶上,民众就抬着他游行,村庄全部的人跪在那里拜他,山呼海啸,跟当年毛主席检阅红卫兵差不多,场面非常热闹。完了以后,我访问过他的儿子,他儿子还是一个中学校长,我说你爸爸以前是干什么的,他说他就是一个普通人物。下来以后,我问他刚才你做了什么,他说不知道,过了几天他又跟大家一起下地劳动,一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也不是神,他上去以后讲的话谁也听不都,我们跟他讲话他也听不懂,我问当地的乡民他讲的是什么话,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说大概是讲官话,结果我用广西桂林话问他,他也听不懂。可能是讲潮州话,我也跟他讲两句潮州话也听不懂,讲客家话也不通,后来他们说他讲的是神话。对这种神秘的现象,科学还没有办法解决,到底什么原因谁也不知道。我特别跑去看就是为了这个,民间这样的现象多得很,所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春节期间这样的活动很多的,就是说在我们科学没有解决之前,不要随便封杀,要慢慢的研究。

  第四,春节已经超越圣诞。我说春节只要打造得好,我们一定可以超越圣诞。我国有13亿人口,华侨分布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那是传播中华文明的一支强大的队伍,怎么才能传播呢?那就是要把我们春节的各种符号,打造得比圣诞节更丰富、更多彩,这样的话群众自然就会接受。现在为什么春节没有圣诞节那么丰富呢?他们说是我们的符号少,其实我们的符号也不少。圣诞节有圣诞老人、圣诞帽子、圣诞大餐、圣诞老人的袜子等等,我们中国大红灯笼、中国结、门神、饺子、年糕、春联等等,其实符号也不少,只是我们过去没有专门地去研究、去归纳它。前段时间佛山为春节做了一件好事,他们把全国东南西北的春节风俗都邀到一起,就是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那里天天都有活动,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他们的活动就说明一个理念,我们分散的符号很多,就像捏不起拳头,打出去没有力量,如果我们把它集中在一起,捏成一个拳头,打出去就有力量,我觉得他这个概念很好,所以大家有空不妨去看一看。

  在我们国家,我觉得我们没有统一的信仰,国外有统一的信仰——基督教,所以大家信上帝,他们的圣诞节搞得很火,我们中国信佛教的也不少,但是佛教也是外来的,道教是我们本土的国教,但是道教在历史上受过的冲击太多了,也是几遭劫难。还有儒家思想,但是儒没有形成一个教,形成一个教要有仪式才能成教,我们没有,甚至儒家的思想还多次遭到了打击,文革期间甚至把一些儒家的经典被视为封建的东西,拿它来批判,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缺乏统一的认识,所以这些东西需要进一步打造、进一步衡量。

  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影响比较多的我们春节的风俗,大家浏览一下就知道了。我去年把世界各地对中国春节庆祝的情况都收在了一起,说明我们的春节随着中国国内的进展,已经在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要我们进一步认真打造,中国的春节完全是可以超越圣诞节的。但是目前对春节风,各个阶层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个也是自然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文化的大整合,面对西方文化强势的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受到了一些冲击,这也是自然的,但是春节以它丰富的内涵,以及整套完善的礼数,特别是其中浓缩的亲情、乡情,游子的朝圣般的返乡过年、期盼团聚的心情,那是抢不去的,每年春运,接送几千万的旅客,漫天废物的贺年卡,最近流行的电子贺卡等等这些都代表了他们的一种经验,这些东西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一些年轻人要颠覆春节的传统,冲破物质的桎梏,去与朋友疯狂,去跟同学聚会,其实这是一种老的传统慢慢变淡,新的东西不断的产生,这是正常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春节风俗,让老年人过得舒服,老人中意守岁、中意看春晚,中意拜年就让他拜,年轻人要去旅游、要去追星,要去唱K,就让他去,毕竟是在春节的活动范围之内,只是春节娱乐的形式变了,但不等于春节的年夜饭略微变得不同而已,所以面对这些情况,我觉得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春节,使它中西合璧,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提到中西合璧。但是中西合璧、与国际接轨,我们只注意到我们去接人家的轨,为什么不让它来接一下我们的轨呢?就是说完全可以让它来接我们的轨,因为我是在云南生长的,云南从昆明到河口的铁路,是我们中国的标准轨(1米8的),而在河内开到老挝、越南的铁路,过去是1米2的,它要开到中国来,还要换火车头,因此,它自己来接我们的轨了,它把它的铁路改成1米8,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来接我们的轨。

  提到风俗也是一样,我们春节的风俗搞得好了,那外国人也来接我们的轨,因为文化这个东西没有国界的,文化强势一定会向低处流的,关键是我们要把自己的文化做大做强,广东省最近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我觉得这个口号很好,七年以前我们是提出来要建设一个文化大省,现在是文化强省,我们做强了,这个提法很有战略眼光。

  虎年伊始,虎虎生威。我觉得我们的目的一定是能达到的,恭祝大家如虎添翼,新年吉祥。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陈实:非常感谢叶老师,今天叶老师给我们讲了春节的风俗,有四个方面我们应该记住的。第一个,我们要保留我们优良的习俗,我听了有很大的收获,原来偷菜也是有这么“光荣”的传统的,我看搞偷菜游戏的这个行当还要进一步发明,把偷菜变成扔菜,干脆把自己的菜扔出去,我看把偷菜变成扔菜,说不定也是一个好游戏。

  第二个,我觉得叶老师讲到要改造传统的东西,这一点在广东也很明确,不但是过去非常明显,在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明显,有很多新风俗,比如说把过小年吃腊八粥变成了祭灶,而且我知道广东有很多新习惯,举个例子,我到肇庆去看到有很多人在仙女湖游泳,下午五点钟的时候,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徒步来的,我就问公园的一个老头,我说大爷仙女湖有这么多人游泳,是有什么风俗、有什么故事?他说没有,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不想打仗就来这里游泳,慢慢就变成了习惯。我觉得广东这里新习惯很多,尤其是上一次叶教授讲春节回家也是新风俗。

  第三个,我觉得叶教授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按照我们的习惯打造新民俗,我觉得这是当前移风易俗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建国以来,我们在精神文明里面有一个缺点,缺乏顺俗而教,就是按照风俗习惯来进行教化。举个例子,比如说南海有一个风俗,是秋收以后,周围几个县的人都在这里来拿田里的泥巴,你丢我,我丢你,到那天州太爷、县太爷、镇长、保长都去,打得鼻青脸肿的,他很高兴,老百姓也很高兴,与民同乐,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事情,可是解放以后作为一个恶习被禁止了。我觉得可以顺着这个风俗进行教化,受伤不可怕,西班牙斗牛伤的人更多,不用泥巴来打,用西红柿打总可以吧,所以应该顺俗而教,这对我们建设文化强省也是很好的,很重要的一点,这种民俗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的品牌,这是一个重大的意义,所以要顺俗而教,按照中国的习惯来打造新民俗,使我们中国更加民主、更加开放。叶教授讲所有的民俗里面,尤其像春节这样的民俗,它里面有省情、有民情、有友情、有亲情、有乡情、有爱情,都在里面了,所以我有这样的一个态度,要很虔诚地去做,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传统的保留好,又发现新的民俗。

  下面我们就按照论坛的惯例就开始跟叶老师互动,上一次提问的时候据说提到了很多风水问题,今天看大家能不能提一些层次更高的问题。现在大家提问开始。

  提问:两位教授好,我家里是经商的,我去过几个地方过年,觉得这些地方都是很热闹的。我想问是不是人多的地方过年比较热闹?是不是现在的人不是特别的想过年。

  叶春生:人多的地方热闹这是自然的。你说不想过年,你想不想过年呢?我想你还是想,起码过年的形式不一样,你过年的时候可以跟朋友去唱K,去旅行,去泡吧都可以,如果今年不让你过年你同意吗?你还是想过年的,因为过年有不同的立场。实际上商人更盼望过年,过年有钞票,过年他们更有机会赚钱。

  提问:叶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我是85年毕业的。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民俗的问题,我老家是阳春的,那里每年的农历6月15也是要拜神的,但是这么多年有一点困惑,我搞不明白这个节日是什么来历?

  陈实: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在6月15的时候带叶老师去看看。

  提问: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刚才您也提到了春节节气的气氛越来越少了,大道理我就不太会说,但是从我切身的感受,我觉得我们小时候开油锅,广州的逛花街,我觉得现在的花街不算是花街了,我记得小时候真的是花炮的,现在全部都是小玩意、洋玩意占了绝大多数,还有就是送礼,我们春节送礼都是送中式糖果,现在不搞这个了,对于这种变化,叶老师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叶春生:中式糖果其实也是后来的,从70、80年代起就送中式糖果,以后又到西式的糖果,这与社会发展有关系,我觉得这个变化是正常的,人们的口味不同了,过去小孩子喜欢吃芝麻胡,现在不吃了,现在要吃麦当劳。人也变了,只是过年的方式变了,因为社会也在变,这个变化是正常的。

  提问:还有一个是放鞭炮您觉得现在是否应该再提倡。

  叶春生:北京是限放,我们广东是禁放,实际上你到郊区去还是可以放,就在市里面也有不少人故意放,放了之后等你来抓,因此我觉得跟地区和时间有关,要注意安全。

  提问:两位教授好,我这里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春节我们现在对一些长辈要有什么样的礼节对他们,我们每个人的角色应该怎么样去做,我十几岁就来广州了,都是跟年轻人在一起,很少跟家里人、大人在一起,很多东西都不懂,就这个问题。

  叶春生:至于你以什么形式来尊重他,那是由你个人自己来安排,如果是你有工作,甚至已经成家了,那么过年应该给老人家一个红包,如果你还没工作,还没成家,那就老人给你一个红包,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关键一点是你心里要尊重老人。

  陈实:那个红包也不要十几万,其实只要你有孝心在,几块钱也可以的,主要是表示春节敬宗,亲情、爱情、友情它都在这里面。

  提问:叶教授你好,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您刚才说您希望想把春节打造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去争取世界遗产,我就想问您,为什么我们春节一定要去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呢?为什么要致力于这样一个目标,是不是我们达到了以后,我们的民众会过得更快乐?我们的活动将会更丰富,这是文化意义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朋友问的,她想知道一下您春节是怎么过的?

  叶春生:这个问题三年前就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后来登报了,说我年初二就带着全家去韶关旅游去了,所以春节搞什么活动也没什么意义,我准备过了这个团圆期就找一个时间跟家里人玩一玩,去旅游。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打造世界节日,这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如果我们国家的春节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同,大家都来过中国的年,将来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威望就提高了,这样做起来事情来就不一样了,更容易了。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信誉,实际我们是想用一张中国的名片,把中国推广出去,让全世界的人都认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前两年美国如果是经济上有一些什么东西,美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现在掉过来了,中国在十多天前,宣布调整银行的储备率,结果消息一传出去,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如果在其他方面,我们都能做到这样,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就不一样了,主要是为了这个目标。现在国家已经成立一个春节申仪办公室,我估计我们完全有可能把春节列为世界第一遗产,国家把它当做中国纪念遗产的第1号。韩国的端午祭的申请,是韩国的第13号,我们用第1号的话,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陈实:我听明白了,中国打一个喷嚏世界就感冒,中国一过春节全世界都热闹。

  提问:首先感谢教授您精彩的演讲,在这里我想问一下,我感觉春节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喜庆气氛,我上次听那个教授讲古代诗词的现代魅力,他就谈到了古代的朋友聚会,古代的吃请,古代的请吃,都是一种很纯粹的,纯朴的友谊,朋友之间的相聚,而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吃请或者请吃更多都有一种功利化在里面,我就想问我们的春节是不是应该象一种纯粹化的喜庆,就是如何让我们过春节就是为了一种纯粹的喜庆而过节。我有一个同学就谈到一个问题,他是深圳的,但祖籍是潮汕的,他在深圳那边过年的话,他亲戚给他的红包最少也有50块,然后他回潮汕的话,他亲戚给它的红包只有5块钱,他都不好意思拿了,太少了。在潮汕过年环境也很差,都不想回去了。我感觉纯粹的喜庆就应该像教授您提到的多元化的过节方式。我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用一种纯粹化的喜庆心态去过年。

  叶春生:太纯粹是不可能的,因为春节除了喜庆之外,通过大家的欢喜,大家的交流调整好关系。

  提问:我觉得古代人应该更多是一种纯粹化的喜庆。

  叶春生:任何喜庆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家里的条件差,你不回去是不对的,你应该回去帮助家乡建设,发展起来。

  陈实:我插一句,春节本身是一种文化,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文化去过春节,就是你说的,我们是为喜庆,为欢乐去过春节。而不是为了文化,请你吃颗糖,咱们讲文化,请你吃块饼,咱们就孝敬父母,那这样年怎么过呀,过得没有意思了。所以春节有很多的文化蕴育,蕴育在喜庆的节日之中,但是我们不是为了过一个文化的节日,那样子就把春节的意义搞混了。我觉得刚才那个丫头提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日子好了,春节不知怎么过了,越过越没劲了,放鞭炮也不放了,我历来觉得鞭炮应该是限放,不应该禁放。顺手而教我觉得就是这样道理。第二个有些不想回农村,说明农村没有进步,没有改变,我到一个农村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建自己的房子,门前有踏脚步了,整个的部分村子干净的很,如果是这样的新农村我想肯定有很多人愿意回去,我想道理应该在这里。

  提问:刚才我听到叶教授介绍了我们关于春节在民俗这方面很多的东西,感觉自己也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两位教授,刚才叶教授介绍了春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没有人去申请把圣诞节申请为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呢?

  叶春生:不用申请,全世界都在过圣诞节。

  提问:我们是不是申请把春节打造成人类对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听教授说我们是要把春节打造成超越圣诞节的节日,我就想我们有必要去超越圣诞节吗?

  叶春生:当然有必要,圣诞节为什么不申请呢?哪一个国家都在过,不像我们中国,春节是发明于我们,圣诞节最早在罗马教会,现在罗马教会在全世界已经没有了,全世界每一个国家一起联合来申请,那是不可能的,也不会去申请。

  提问:谢谢叶教授的精彩演讲。我现在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是80后,我听了您的介绍之后,我对这些风俗都感到非常陌生,我在想等到我们这一代做了父母之后,我们如何去传承这种春节文化,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代人跟我们的父辈都有代沟了,我们现在完全不知道,我在担心,会不会等到春节越往下传,越来越变样,甚至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这代人了解的真的是太少了,我想问我担心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如果出现了该怎么办?

  叶春生:春节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你父母有没有给你红包,那就是一个传承,当你做了父亲以后要给你小孩红包,把中国的春节一代一代往下传,大家都要这样做,就会一直往下传。

  陈实:今年回家的时候多听听父母给你讲春节的故事。

  提问:两位老师好,我想请教叶教授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比较具体,就是说人的属相是春雨后开始算,我想问这是不是你的一家之言,或者说有什么根据。第二个问题,刚才听您的讲座,感觉你的观点就是春节要创新,继续发展,现在大家都觉得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春节越来越变味了,我们的年夜饭变成了春晚,我们的走亲朋友变成了短信问候,我们的红包也越来越变味了,变味的成分越来越浓,所以您说我们要把春节推向世界,我觉得肯定能成功,我也相信,但是我们推向世界的春节的味道如果是一种不东不西的东西,这种变味的,既不象圣诞也不象春节的东西,我觉得作为一名民族学者,作为一名民族中国人,固守传统,一些传统东西真的要保存,我们有些东西不能变,我们有些东西要传下去,我们不能让吸收的外来东西盖过了本质的东西,盖过了它原有的东西,是不是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东西?我就想请教叶教授这两个问题。

  叶春生:你的观点很对,吸收外在的东西是可以的,但是根本性的是不能变的。说的具体一点,中西合资的企业,中资一定占51%以上,外资最多占49%,我们吸收外来的东西,根本性的东西不能变,只能把外国的这些元素融合在我们中国的传统里面。第一个问题,是否是一家之言,我是前年在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当时是一家之言,有不少人反对,后来新华社上海分社给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76%的人同意我这个观点,只有24%的人坚持以春节那天算起,春节有时候在立春前,有时候在立春后,这就不好掌握。既然按照传统的算法,生肖历来是中国特有的,就应该按照中国的传统来算,你不信,回去算命先生给你算命的时候,他一定问你是立春后生的还是立春前生的,如果立春前生的,他说话你是属虎的,立春后生的你才是属牛的。

  提问:叶教授、陈教授你们好,前两天我上网有看到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在北京工作,像上海、广州、北京这些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些城市打拼,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春节是一个很喜庆的节日,人人都想回家过年,人人都想跟家里人一起分享这个快乐,但是80后现在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在这种大城市成本非常高,现在很多论坛里面,很多年轻人都在口口相传,过年回家要送礼,封红包,想孝顺父母,很多小城镇的人、或者是小城市的人到了没脸回家过年,其实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心理,心理其实很想回家过年,但是面临大量春运的压力,买不到车票,飞机票又很贵,回家过年可能要两、三千块钱,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对于80后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也是一个80后的代表,能深刻体现这种心里的煎熬,一方面非常想回家过年,另一方面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工作、金钱各方面的压力,回家感觉自己还不够份量,所以我想问一下一个很传统的文化是一个很喜庆的节日,而让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或者的白领群体,或者是北京的彝族,他们这种无赖会不会一直传承下去,而春节无形中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喜庆。

  叶春生:你千万在心里不要把自己当做80后,现在80后最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没有钱,没有车,老人可以给你发红包。第二个交通负担,政府正在想办法解决,你不解决车票就回不了家,每一代都有这样的情况。我到广州读大学5年都没有回过家,但是我没有把它当成一种压力,我在这里利用寒暑假期间去打工,去广州站扛麻包带自己赚钱。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苦,所以你们要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陈实:我来讲两句,刚刚这位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刚刚基本上发言的基本上都是80后,我就回答这个小朋友的问题。关于回家我们都想回家,可是现在回家成了一个负担。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个心里问题。第一,你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其实不要求你去给他太多的红包,不要求你给他十几万红包,甚至一分钱都不要,只要你常回家看看,爸爸就给你包包饺子,妈妈给你一点唠叨。第二点,小城镇的不回家,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在自己,你回到你的家里去,你看爸爸妈妈,只要你不是啃老祖宗,你回到家里边,就是一个盼望,就是一份亲情。你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你自己觉得我不给点钱给爸爸妈妈就觉得过不去,不给点钱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就觉得舒服不起来。问题就出在你自己身上。不光是你们,我们这一代也是这样,我老爷子要求我一年给他存一块钱,他要求我给他钱了吗?没有。但是这一块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既关系到尊重父母的孝心,其实就体现在一块钱身上。所以我觉得首先我觉得如果把年变成负担,这个心里就是你自己的,你去掉了这个负担,这个年就是喜庆的。

  提问:我觉得我们春节气氛是很浓的,但是抗战以后这个春节就垮台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第二个,在我小的时候,有一个轰动,全体的人有钱的人拿钱出来给穷人,一个人给一碗粥,你到那去都有粥吃,什么时候去都有,特别穷的有人会送到你家里来,给你家过年,可能家里没有饭吃,这是第二个。第三个,过了春节所有的人都长了一岁,这个对小孩的意义也是很大的,大人也是,如果你是腊月30生的,现在是一岁,过了春节就两岁了,如果你是春节那天生的,你就是一岁,再过第二个春节的时候开始两岁,我觉得这个好算,这样很简单。我们家是腊月二十三的送灶,就是灶王爷在我们那里有一个牌位的,有两行字,上地莲藕丝,下地保平安,每到腊月23日我们家就有有这个事。第五个就是说放炮竹,我们庙前有两个牌楼对放的,但是要注意不要受伤,距离要远,这种习俗也很热闹,也很激动人心的。鞭炮经常放,放一个,自己上去以后还会再响一起的,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叶春生:你讲的实际上就是实岁和虚岁,现在就你生日的那一天来计算。

  提问:我觉得就是过了年就长一岁,长一岁对小孩有很大得意义,大家都长一岁,这样很简单。

  陈实:这个问题不用争了,大家其实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说。叶老师在这里也无法做一个法定的议论,今天的互动就到这里。最后我有一个问题,请你两句简单的话回答我一个问题,什么叫文化,什么是文化?

  叶春生:关于文化这个定义就是人类生活积淀的知识的总和。

  陈实:恭喜你答对了。叶教授最后我们要送给你一个读书卡,另外请你抽奖。


分享到:

TAG: 传统节日 春节 岭南文化 叶春生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