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一角叶箜篌。

名校突然“变老”几十年 原是建校时间有争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03 16:07:54 / 个人分类:叶师观点

名校突然“变老”几十年 原是建校时间有争议

搜狐广东 2011年11月24日09:37 来源:大洋网

协和中学举行了100周年庆典活动,老校友纷纷回校祝贺

 

  一年“老”两年甚至十年,不出十年就成百年老校

  “10年前我回母校才80周年,怎么今年就100周年了呢?学校老得真快啊!” 上周末“协和系”举行校庆,一些校友对于突然老去的母校感到有些纳闷。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部分学校“追本溯源”把校史延长,百年老校突然频频现身。

  有校友认为,上延历史无伤大雅,毕竟还是原来的母校。但是也有校友认为,篡改历史是欺世盗名,给学生做了一个剽窃造假的榜样。而校方则称这是挖掘历史正本清源。

  校友惊愕:母校4年老40岁,怎么回事?

  每年11月份,一股密集的“校庆潮”就会在广州呈现。近日、协和系学校、执信中学等多所学校都举行校庆庆祝活动。然而,有些学校突然“升格”为百年老校,让一些校友感到奇怪。

  “我记得2002年回来母校才80年大庆啊,怎么今年变成了100年了呢?” 协和小学96届的校友小蔡就告诉记者。

  协和中学93届毕业生许仲溪说:“我读书时,协和还是师范学校。到2001年,中小学教师没有那么紧缺,加上大学扩招,师范学校变成了高中。办学的方向和模式都不一样了,既然不是师范学校就要改名。改名肯定要改回有历史的名字,协和中学确实有这么多年历史,是没错的。其实,这对校友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还是原来的那个学校。”

  除了“协和系”,就连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的校友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困惑。 2008年,华师附中隆重举行建校120周年的校庆,当时,老校友扳着手指头算:“2007年才是校庆56周年,怎么2008年就变成了120周年呢?”

  2008年,广东实验学校2001届校友志成参加校庆:“2004年是80周年大庆,突然就‘穿越’到120周年。4年就长大了40岁,我们感到有点手足无措。”

  记者调查:建校时间有争议 才有变老理由

  学校为继承传统和增加校友认同,逢五逢十都会举行校庆。而近年来,百年老校突然之间频频现身。为何几十年历史的学校突然变身百年老校呢?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由建校时间有争议引起的。一个学校,通常都会经历合校、分校、停办、复办、改名、转制等变迁,而校庆的界定,是以哪个时间为准?也就成了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在11月13日当天,协和幼儿园(原西村幼儿园)举行了“复名”仪式,而协和小学与协和中学均举行了100周年庆典活动。记者从“协和系”校史发现:“1911年,美国幼儿教育家碧卢夫人在广州西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培养幼儿教育人才的学校--慈爱保姆传习所”,这就是最初的“协和”.后改名为“慈爱幼稚师范学校”和“私立协和女子师范学校”.

  而协和小学,根据记载及校友回忆,在2002年曾举行过建校80周年校庆,当时校庆元年是从1922年私立协和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立之日计算的。据协和小学的老师介绍,“今年是整个协和系百年校庆,为免同为协和的学校年岁参差不齐,所以根据祖校的历史上溯,把校庆元年定为1911年。”

  而协和中学则有两个公认的源头:一是1911年美国幼儿园教育家碧卢夫人创办“保姆传习所”;另一个是1921年在广州永汉路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2008年,华师附中在媒体刊登了建校120周年公告,把120年前由美国牧师哈巴在华建校、在美国纽约大学注册的“格致书院”定为自己的建校起源,学校校庆元年从1952年上溯至1888年,为此出现了校友口中“去年56岁,今年120岁”的情况。

  校方说法

  华附:抢救历史追根溯源

  对于2008年上延历史而引起教育界热议的华师附中,该校校长吴颖民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坦露了心迹。

  “2008年,确实有些校友在议论,怎么华附去是56岁,今年就变成了120岁呢?但其实是部分校友有误解。”他说,2007年的学校校庆,是“合校”56周年,当时是从1952年四所附中合并之后算起的;而2008年是“建校”120周年,是把校史上溯到1888年广东格致书院,以此为校庆元年。“我们使用的字眼非常严谨。”

  吴颖民称,学校一直都是在讲“合校”多少年,而不是“建校”多少年,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1952年解放初期,华师附中由4所学校合并而来,对于以哪所学校为建校源头也有过争论。

  “我们这样做是抢救历史!” 吴颖民说,“随着年代的久远,寻找历史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们是有迫切的使命感,去抢救历史,搞清楚来龙去脉,趁着4个附中的老人家还健在,把学校的历史尽可能地挖掘清楚。”

  协和中学:是“认祖归宗”

  那么,协和中学,转制至今仅10年,为何已有百年历史呢?协和中学办公室副主任黎龙辉告诉记者,虽然在师范时期一直没有“追根溯源”,但“协和系”是一脉相传的,历史沿革很清晰 --1911年的时候碧卢夫人建保姆传习所虽然还没有“协和”的名字,但1916年就开始有了“协和”的名字。2001年学校复名为“协和中学”之后,就把源头重新续上,是“认祖归宗”.

  黎龙辉称,2011年协和复名时有过一段插曲:当时恰逢国家师范体制改革,需要提升师范学生的学历。而广州市师范学校是五年制大专,已不适宜培养老师了。时值广州需要扩大优质高中的,于是决定把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制为高中。“当时曾经提出更名为广州市实验学校,但是这样改不是没有根了吗?于是校友一致认为,还不如用回协和的老名字更好,于是通过校友会、教育部门的批复,复名为协和,源头得以续上。”

  黎龙辉称,当时也有个别校友有异议,师范和协和的两个校友会直到5年之后才合并。

  专家建议,名校元年应由地方志等权威机构来认定

  校庆本是发扬学校传统,增加校友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方式,学校希望历史越久远越好,因此,一些名校的校庆纷纷跨越百年。贴上了“百年”标签,真的有用吗?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称,几十年或百年校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捐助。有专家也认为,原来的校庆都比较低调,现在一些校长出现浮躁心理。“校庆功利性非常强,教育意义就越来越少了。”

  为何纷纷争当百年名校?

  1.或有更多校友慷慨解囊

  有校友会的前辈告诉记者,校史能够上溯,把更多史料“收入囊中”,更利于凝聚全球各地的校友力量,壮大学校。“历史久远的名校一般在全球都有校友和校友分会。重新追溯了学校历史后,一些老校友就感觉找到根了,也容易为母校出力和作贡献。” 越秀区某名校校友会负责人说。

  2.扩大外延增加知名校友

  有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对于社会的贡献,归根结底是培养人才。因此校友是否出色,也是衡量学校好坏的重要标杆。由于“上溯”历史, 校友资源随着年岁久远而大增,一些名人也纳入“校友名录”,成为学校作育英才的见证。

  绝大部分学校的校史中都会称“人才辈出”,包括众多院士、名家以及社会中流砥柱等。 假设学校以合并年份或新转制的时间计算,短短数年或十余年的校史,怎么可以培养出有一定分量的名人?因此上溯历史,把名人归入麾下十分重要。

  不过,这遭到一些网友嗤之以鼻。

  网友举例称,杭州某高级中学真正是百年高校,起源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曾培养鲁迅、李叔同、朱自清等名人,这没错。但是近年,杭州某师范学院,一所本来创建于1978年的高校,也上溯历史,称自己前身同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按照杭师大的宣传,岂不是鲁迅、李叔同、朱自清、叶圣陶都算他们的学生?”网友调侃道。

  3.社会名望大增 招生最有利

  一些百年名校的校友会负责人也表示不能认同,“其实细心一点就能发现,很多上溯校史的学校,一般都不会随意增加年份,增加年份的多少,主要是方便学校”逢十逢百“地举行大庆。

  ”学校举行大庆,教育部门领导重视,校友归宁庆祝,媒体争相报道,学校名望就会得到提高,在生源竞争、争夺资源等方面都会得利。“这位校友会负责人说。

  教育人士:校庆应由权威机构认定

  对于校庆上溯,广州一名资深教育专家称,”学校都把自己装扮成古董,尽量抹上一层深厚的历史色彩。“

  该教育专家称,”现在的学校总是将自己的校史,往古、名、洋去靠、学校并非以办学实力去吸引人,而是以外在的东西来吸引眼球。比如邀请体艺明星归校,其实体艺明星和学校有什么关系呢?体艺明星是不是在贵校培养出来的呢?“

  这位专家回忆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除了几所历史悠久的、与海外有关的学校,如真光、培英、培正,当时校庆庆典搞得少且不隆重。但是,这十年八年校庆满天飞,功利性比较厉害。

  现在学校往回追溯历史,出现了许多让人生疑的历史,都是与合并有关的。或者前面已经停办了,或者是部分主任或校长过来办。”学校也像古董,尽量抹上一层深厚的历史色彩。 有多少‘牵连’就有多少‘附会’了“.

  那么,校庆元年的计算就没有部门可以规定吗?专家称,以前是有教育志和地方志可以追溯,但是现在学校自己也在修志,怎么更改都可以了。随意性比较强,学校于是自己就挖掘历史。对于行政部门,只要无伤大雅,不改庸俗的名字就可以了,主管机构的审批也没有。

  这位专家建议,应该由统一的地名、地方志等权威机构来认定。

  他还告诉记者,国外没有搞这些隆重的校庆,校庆是中国特殊的产物。在国外,倒是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比较隆重,家长都是盛装参加的。现在校庆功利性非常强,教育意义就越来越少了。”学校教育意义应该占第一位的,但近年越来越陷入这样的怪圈。“

  校史应如何界定?

  ”应尊重历史,不要随意夸大缩小“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曾撰文称,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几十年或百年校庆隆重盛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也有利于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捐助,因此各高校多希望本校历史越悠久越好,希望校史能够尽量上延。同时,也出现个别高等学校互相攀比校庆年份,不尊重历史,勉强追溯校史,随意更改校庆年份的不良现象。

  刘海峰认为,中国高等学校校史追溯和校庆年份的核定问题相当复杂,以往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于是一些高校便自行其是,牵强附会,找些当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学校作为前身学校。

  据刘海峰介绍,有些高校在校史追溯和确定校庆年份时随意性太大,出现个别学校刚合并组建1年,只因为合并的学校里有来自百年老校的,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

  ”这样,随意性太大了。这就好像儿子、侄儿、孙子要与爷爷过同样岁数的大寿,不太合理。追溯高等学校校史应尊重历史,既不应缩小,也不能夸大。“

  ”学校有史料证实是可以上溯“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春生认为,目前这种学校上溯历史的情况在全国已经很普遍,很多学校为了体现历史悠久、传承文化,都存在上溯校史的情况,有些附属学校的校史甚至比母校还长,出现”儿子比母亲还老的现象“.

  叶春生表示,地方的上溯历史是有专门的机构,有一定的程序,但是目前在学校上溯校史这一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校有史料或其他证明确实存在历史渊源,是可以将校史上溯的。另外,学校在上溯校史的时候,还要做好向校友的解释工作,以免造成误解。

 


TAG: 名校 校史 叶春生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