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城市的记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8-28 17:42:42

老街: 城市的记忆

------------莫让南昌古韵街区消失

 

南昌,地处赣江下游,“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鸥越”,山川灵秀,人文荟萃,是一个有着2200余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古代南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历代郡、州、府均在此设治。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耀古辉今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老街等。历史遗迹丰富,拥有如黄帝乐师伶伦炼丹捣药处“洪崖丹井”,“洞天福地”梅岭,娄妃梳妆台水观音亭,“西江第一楼”滕王阁等众多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南昌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十分巨大的魅力,古往今来,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发了多少人的沉思。“发思古之幽情”,不仅使人伤感于昔日的兴衰往事,还能使人们从中吸取教益,抒发情怀。多少诗人词家为之讴歌咏唱,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更增添了古迹的光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 

这是历史馈赠于后人的珍贵遗产,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特有资源和优势,它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发展旅游事业,提高城市知名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南昌,高楼林立,越来越朝着现代大都市方向发展,但我以为,南昌这些年城市建设主要着重于规模上的外延扩大,仅仅满足于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和住房拥挤的问题。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大量古建拆除损毁,老街、老屋、老巷被破坏,周边的环境长期得不到解决。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让人们显得苍白之感。我们应认真考虑如何杜绝“跺脚规划”、“拍胸脯规划”,由“规划规划,随意改划”向“规划规划,法律算话”转变。

由于从事民俗研究工作的需要,我常常奔走在南昌的大街小巷,去追寻着城市的记忆。几年来,通过初步调查,南昌还有不少的小街小巷,值得我们去追寻、关注。1926年,南昌撤县设市之前,南昌街道有”三条半街“的叫法,意指主要的街道仅有三条半。分别是中大街——现胜利路,其上多是一些老字号的店铺;东大街——现象山北路,主要是居民住宅;西大街——现翠花街和棋盘街,是商贾云集、购物的地方;还有半条街指的是子固路通往阳明路一段,因为很短,故有半条街之称。

南昌翠花街一带是传统的文化与商业街区,“老南昌”韵味十足,现在还保留了原来的许多商业上的特色,沿着石板路,走进一条幽深的小巷,右边是一排二层高的旧式结构的房子,一楼卖的是渔具、渔网、鱼饵等商品,二楼是临街凸出的木架阳台;左边是一排民宅,一些老年人光着膀子,摇着蒲扇,默默地望着小巷中来往的人群,还有的居民则隔着小巷与对面店铺的老板大声聊天。沿着小巷继续往前走,到一块三米多高的旧式牌坊前,看到上面写着“金城”两个行书字,牌坊上长满青苔、杂草,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沧桑;过了牌坊,呈现眼前的是一片颇有民俗风情的“村落图”……

这片颇具古南昌风韵的街区包括万寿宫、合同巷、棋盘街等旁边几条小街小巷,南到广润门,东到翠花街,北临中山路。原有一座“万寿宫”道观,传说中许真君锁孽龙的井就在该巷子旁边不远。毁于“文革”初的万寿宫,它遗弃的砖头有很多被附近的居民砌成了墙,至今墙上的砖头上仍可看到“万寿宫”字样。在三眼井、六眼井一带以前也是南昌非常有民俗古韵的街区,小街小巷历史典故、传说挺多,但早已遭到毁灭性破坏,对于这片在南昌城内已很难寻觅的街区,我们应该怎样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呢?它周边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南昌的缩影。

  

民俗与街道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民俗与街道之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特色,俗话说“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凤”,每一种民俗都需要有一个固定的载体,那就是街道(环境)。民俗影响到街道的变化,街道反过头来又会约束民俗的发展。过去南昌主要是以手工业为主,街上卖的通常是一些老百姓使用的东西,所以街上大多数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店铺,像铁匠铺、弹棉花,小店林立。过去街道都很窄小,房屋低矮,小手工业者穿大街过小巷,打铜锣叫卖、补锅、磨剪子、剃头挑子等等的往来不息,这就形成了那个时期特有的民俗民风。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马路变宽了,建筑也更高大了,街上有了汽车,街道不再是原来的面孔,承载原来民俗民风的载体消失了,过去南昌那些传统的老手工行业也就慢慢从历史的长河中引退了,现在我们再难在街上看见铁匠铺、弹棉花的了。所以说,民俗与街道有直接的互动的联系。

 

七门九州十八坡中的民俗心理

过去南昌是“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前者讲的是南昌的城市格局,如清代翟金生就谈到“门通广阔几经过,街上书坊此最多。土垄一堆高几尺,相连总镇凤凰坡。”后面讲的是南昌的水路水运。前者在街道上与民俗的联系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城市因市而建,街道的分布与其政治、教育、文化、军事都密不可分,把这些都集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城,市主要是指经济。城市建成之后为了抵御外来的敌人,就有了城门,过去南昌每个城门都与当地的民俗习惯紧密相连,如现位于滕王阁附近的章江门,有“接官接府章江门”的民谚,这个门靠近滕王阁,滕王阁又在水边上,过去南昌市的水路非常发达,远道来的官员,上任离任都从此处进出城,老百姓一看这个门都是官府的人进进出出,就有了“接官接府章江门”的民谚,那大家也就不敢再这个门附近卖菜,要卖菜也有专门的门——“挑粮卖菜惠民门”,惠民门附近本身就是菜农比较聚集的地方,渐渐地那一条路上来来往往的就多是菜农菜贩了。再有“跑马射箭顺化门、杀进杀出德胜门、哭哭啼啼永和门“等,都有它们各自的作用,通往它们的街道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功能区分。

 

建立赣文化品牌的特色街

南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名片上除了印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外,还应该打上民俗的文化名城的称号。赣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南昌作为赣文化的中心,也沉淀了不俗的民风民情,需要我们去挖掘与保护。如果能够在高楼大厦成为城市亮点的今天,选择一片最有历史特色的街区保留下来,对旅游、历史文化的承传都极具价值,不异于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怎样抢救保护那些濒临毁灭的老街、老屋?这的确是一个迫切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在所有一切繁丽的建筑类型中,老街、老屋是最具民众心理的建筑样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说,它渗透于建筑文化构成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发展时期,如我国传统民族心态中“天人合一”观念,表现为突出的方圆造型,强调中心对称,小巷幽深,前厅后园,一池碧水,几方天井,四合院式的布局,饱含着无限情趣,既有老庄的闲云野鹤,无意无争的无为浪漫情怀,又有孔孟之道的天理之伦,经天纬地的理性色彩,强调情理的和谐统一,追求闲静的环境空间,可以说,中国现代一切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如生产类建筑、宗教类建筑、政治类建筑、园林类建筑等等,都是从最古老的居住类建筑发展而来的,种种不同的老街、老屋建筑,都包含着一定的居住文化因素。

历史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今天我们对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的态度、方式、做法,决定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我以为,南昌抢救保护城市老街、老屋建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合理布局,善于把握城市个性特色,确定城市文化的宏观框架,对现有的老街、老屋进行一次彻底的普查,掌握情况。还有沿江路,它有著名的滕王阁,沿路有赣江、抚河,再往前有象湖,沿街设置了很多雕塑,如果能更多地往民俗文化上靠拢,建成赣文化品牌一条街,对本省及外来的游客无疑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二是以建筑为主体,展现古城文化的丰姿,如以千年古塔为依托,把绳金塔街烘托出来,成为南昌旅游中的亮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及老屋,采取点、线、面()相结合与风貌分区的方式进行保护,分层次、分等级,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与建设方式,如对万寿宫商场一带地段可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在城市建筑中,应赋予建筑的色彩造型和空间结构以生命感和韵律感,毫无文化品味、火柴盒式的灰色方块建筑应彻底淘汰。

三是在老街、老屋建筑上运用适当的符号代码,增添城市的文化魅力。城市符号代码主要通过店名、路名、招牌等传递一定的信息所反映出来的。

四是铸造艺术形象,集中展示城市精神,如能反映、代表城市精神的雕塑艺术造型。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总结和浓缩、精神和象征,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群枯槁的建筑群,是没有灵魂的城市。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它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城市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建设。

   让我们共同呼吁,关注南昌老街、老屋、老巷,莫让南昌古韵街区消失,

                                                                               

为南昌城市的建设、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吧!

 

 

  


TAG: 记忆 老街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09-08-30 11:55:15
是的,民俗学者应该关注他所在的城市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525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