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0-29 14:26:36
/ 个人分类:媒体报道
【编者的话】“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于10月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召开。这是在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后召开的全国民俗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民俗界3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馆馆长出席了这次大会。

2017年10月28日上午(星期六)09:30-10:00,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 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举行了开幕式。


大会主持人: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开幕式议程主要有:
1.贵州民族大学领导致辞
2.贵州省教育厅领导致辞
3.贵州省文化厅领导致辞

4.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领导致辞

5.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致辞

10:00-10:30 与会代表集体合影留念

10:30-12:00 大会发言
主持人:刘德龙(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1、肖远平(贵州民族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困惑

2、王京(北京大学)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日本民俗(学)研究综述

3、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民俗学会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工作总结(2015-2017)
13:30-18:00论文研讨(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各分会场)
分会场共设有九个,我馆馆长作为第六分会场召集人,第六分会场研讨主题为:应用民俗学理论研究。来自全国各地民俗学专家代表共有十篇论文在第六分会场进行了研讨。



我馆馆长代表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研讨论文是《对中国民俗旅游的思考》。
发言人:梅联华(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餐饮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 研究馆员)
发言题目:对中国民俗旅游的思考
发言内容: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休闲时间明显增多,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急剧膨胀。我国已进入全民旅游阶段,全域旅游新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
一、风靡一时的民俗旅游
二、需要反思的民俗旅游
三、民俗旅游注入新概念
四、对民俗(民宿)特色旅游的思考
在实现全域旅游,打造民宿集群特色旅游区,既是提升自身的旅游接待功能,树立旅游品牌形象,更是完善现代都市功能,因此,要树立民俗(民宿)景区一体化的观念,让民俗(民宿)集群旅游区开发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市民、游客即可享受到民俗(民宿)集群旅游区的文化特色、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优质生态滋养、人文滋养,也可时时感受到现代都市生活和时尚气息。

19:30一21:00 :在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观看“”民族艺术与非遗展演”。



链接:2017年10月27日下午,来自中国民俗学会的二十余位代表人员到访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感知非遗文化,交流参观心得。代表团前往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陶瓷工艺坊等场馆,观看传统纺织染、木雕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和非遗学员学习情况。
2017年10月27日,来自中国民俗学会的二十余位代表人员到访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感知非遗文化,交流参观心得。代表团前往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陶瓷工艺坊等场馆,观看传统纺织染、木雕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和非遗学员学习情况。
▲中国民俗学会部分代表参观多彩贵州
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建院以来,现已逐渐形成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教学科研管理体系,成为贵州文化艺术界及美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教学科研单位,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学院有基础与理论教研室、中国画与版画教研室、油画教研室、平面设计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服装与民族民间美术教研室六个教研室,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和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两个研究所。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将蜡染、蜡画、刺绣等艺术融入到生活用品、旅游商品的创新设计研发中,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贵州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美术学院教研的重要方向。美术学院依托其人文、学术及人才优势、平台和资源的整合优势,致力于更好地保护与弘扬非遗文化。
链接:贵州民族大学(Guizhou Minzu University),简称:“民大”,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毗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贵州省重点建设的高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学校有两个校区:贵阳市花溪区和贵安新区大学城,占地面积2825亩,其中贵阳花溪校区1325亩、贵安新区大学城校区1500亩,校舍面积75万平方米,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87万册;设有21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设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有教职工1487人,全日制在校生17249人。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
如何关注
微信公众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
或搜微信号:NcsFolkloreMuseum
更多精彩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