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江西中秋》一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0-03 05:48:04 / 个人分类:民俗节庆

【编者的话】今天是中秋节了。为给“我们的节日-----中秋”献上一份厚礼,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梅联华先生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江西中秋》一书已出版。填补了《江西中秋》一书的空白。

在现代生活中,民俗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成了一个遥远的声音,我们的心灵也仿佛失却了归属,日渐疏离。为寻回和传承我们丰富、优秀的民俗文化,让我们一同来体验这次“中秋民俗文化之旅”吧!

中秋节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时至今日,中秋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中秋节已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江西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江西在地理上与吴越和荆楚毗邻,先秦时由于战争和其他因素,江西与这些地方已经“杂俗”。秦、汉以后,中原文化进入江西,吴、越文化也继续向江西传播并“沉积”在这里,江西中秋文化除传承着吴越文化遗风和融汇吴楚、中原以及宗教文化之外,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出一种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中秋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江西不同的地区
,人们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江西亦多以月饼、橙子相馈,夜间敬月,亦以月饼、菱藕及瓜果之属为礼,但人们心中所礼者,为许真君诞辰。
在江西的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独特的中秋民俗等。
 

1、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中秋祭月习俗源远流长,先秦时代就有仲月傩祭之俗,那时是为了防除疫疠。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江西,中秋祭月所祭的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这种习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从周代开始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即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拜月。中秋拜月方式很多,或向月跪拜,或供月光神祃,还有以木雕月姑为偶像者,但都把神像供或挂在月出方向,设供案摆供品。月亮升起来后,必烧头香,妇女先拜,儿童次拜。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是江西人过中秋的一句俗语。由于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的嫦娥是女性,因此拜月时男子不能参加。在中秋之夜,老年妇女在拜月时还必须念:“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

   中秋节赏月,最初是由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江西也有不少赏月的胜地,如庐山的“月照松林”、南昌的“东湖夜月”等地的赏月,就曾久为人们所赞美。

        月饼敬月  此习俗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中秋夜间,江西多以月饼、橙子、菱藕及瓜果敬月为之礼。

柚子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江西一些地方中秋除盛行吃月饼外,还有吃柚子的风俗,这是因为“柚子”与“有子”或“佑子”谐音,可以寄寓吉祥的意愿,而且暗合了中秋祈子的寓意。

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朝诗人高鼎的一首名作,描述孩童春季放风筝的场景。在江西一带很时兴中秋节放风筝,俗称放风禽。中秋夜,百姓在风筝内放置灯,高高放起,远远望去,四处风筝灯如繁星满天,只见灯不见筝,十分好看。有诗为证:远近鱼灯乱,高低萤火飞;云收雷霹雳,子跃母迷离。

   故事   故事架又叫“抬角”,主要特色是讲究服装道具的变化和变换剧目上。有首歌谣形容江西中秋故事架之繁华:“八月十五天气晴,三江故事大游行;家家户户迎宾客,轰动南临丰进人。”凡是故事架经过的三江口区域的各个村庄,都受到热烈欢迎,当地群众鸣放鞭炮,赠送糕点,还有赠送红布的,叫做“披红”,相当于藏族同胞敬献哈达那样隆重与珍贵,充分反映出村与村之间和睦相处的深厚情谊,给人留下美好回忆。 

抬故事   抬故事以历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古典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情节来展示。一般选择8岁以下的小孩进行人物造型和化妆,并站在特制的故事棚木架上表演。“抬故事”是江西赣州寻乌地区中秋节庆的重要民俗活动,是古代人庆祝丰收的一种形式,借此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

菩萨出门行香  每到中秋节前后,江西赣东北地区的一些乡村平常供在庙里的菩萨都要出来行香,这也是一年之中仅有的一次,每到一户百姓家中,老百姓都要拿出红包或捐出一些善款,以求得到降福。同时,每家每户都要供奉月饼、水果。对祖先进行祭祀。

       江西粑俗文化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用陶臼制作糍粑。每逢中秋佳节,赣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粑”,“做粑”也象征着一种团圆。其中“湖口粑俗”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山歌   在赣东北畲族地区,到了中秋这天,全村人都聚集在一个山头,然后便可自由上前唱山歌,唱歌形式有三种,即独唱、对歌、齐唱。在这种喜庆的气氛里,一般对唱比较多。唱畲歌已经成了畲民在中秋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娱乐生活。

 跳傩舞  跳傩,俗称“跳魈”。每到中秋时节,江西抚州、萍乡等地区都要进行跳傩活动,跳傩舞者头戴面具,身着古装,持各种兵器,手舞足蹈,其表现手法严肃而诙谐,它既是人们以娱乐形式向傩神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一种祈祷方式,也是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中秋传统娱乐活动。

 火龙追月  江西舞火龙历史悠久,多用彩龙头,每节内有竹笼,内置燃烛或捻子,舞时点亮,火龙翻滚,五彩缤纷,其中板凳龙这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在赣西地区民间流传很广。每年中秋节,都要以隍城板凳龙为主,与其他火龙相互配合进行火龙追月活动。

 烧太平窑  “太平窑”是一种类似圆筒的象征窑。它用一只只烧瓷器时用做垫底的圆瓷渣饼搭成,这种窑大的一丈多高,小的也有三尺左右。每到中秋节烧“太平窑”,成了江西景德镇地区特殊的中秋传统风俗习惯。

 吃碱水粑  中秋节时吃碱水粑是江西赣西必不可少的项目。人们将包装瓷器的稻秆烧灰滤水代碱制成碱水,和大米一起磨浆,制成长条状。碱水粑食用方法多样,而且久储不坏,相传是窑工们外出必备的干粮。

放火灯(孔明灯 火灯又叫“孔明灯”。火灯用较薄的白纸制作,灯顶为锥形,灯身为圆柱形,直径通常为60-90公分,高约90-100公分;下部是灯口,用篾丝或细铁丝扎边,再垂直交叉系两根铁丝,用来放置吸了油的草纸工旧篾缆一类燃料。点燃后,燃料产生的热气立即把一盏盏灯送上高空,抬头看去,像星星一样明亮。赣南地区农村,中秋节晚上有放火灯的习俗。

挂通草灯  江西赣南地区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龙灯  “摆龙灯”也叫“迎龙灯”,是赣东地区迎中秋的方式。所谓“龙灯”是由干稻草捆接而成。用收割后的干稻草绑接成龙的形状,在稻草上插满香,到了晚上月明之时,由村民用棍子插入稻草中并点燃上面的香,高举着来回游走于各村庄之间,形成了一条火龙,龙灯越长越兴旺。“摆龙灯”因此而得名。

火龙虎进村  火龙虎是由7名壮汉,每人一根竹篙。竹篙选用长约八九米的毛竹,从尾部往下层层扎好竹枝,竹枝上再捆上浇注过植物油的纸卷。夜幕降临后,各房人马举着49根竹篙汇集卢氏家庙前,依次点火,火苗迅速化成一条条长长的火龙,煞是壮观。这是赣南地区农历八月中秋的一道独特景观。

烧瓦塔  在中秋这天,江西大部分地区有烧瓦塔的习俗。烧瓦塔习俗始于元代。当时的统治者为防民众反抗,限制使用利器,规定5户合用一把柴刀,3户共有一把菜刀;不准三五成群相互交谈。压迫越重,反抗越强,民众便在中秋节前互赠月饼,月饼中夹进纸条,约定中秋之夜以火为号,起义杀敌。但是,凭空点起大火作信号易被发觉,便让孩子用瓦片垒塔、烧塔,借此举火为号。以后,这一包涵反抗压迫意识的游戏便成了中秋节的风俗。

   传说中秋节这一天,诸神都出游赏月,如果民间有虔诚的降神仪式和咒语,则所降之神便会显灵,满足人们的愿望。因此在江西民间有许多请神的习俗,这些习俗意在祀神,实在娱神,让神高兴,进而显灵。旧俗的诸神一般有土地神、篮神、桌神、簸箕神、月姑、八仙等,各地祭的神不同,形式也不一样。


二、
中秋民俗文化特色 

中秋节文化特色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1、
以月亮为主题的文化特色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一赏月: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 二踏月:月下男男女女结伴出走,在月下踏歌赣地走月亮之俗;三拜月:妇女、少女拜月,拜月时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四拜月老: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五吃月饼:“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2、以团圆为主题的亲情特色

        团圆,是中秋文化的精神内核。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辉洒大地,人们把月圆当做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花好月圆的美好景象既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中国“天人合一”、“中道和谐”哲学理念的反映。中秋把团圆与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完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三、中秋节的四大精神内核

中华民族向来有浓厚的家族观念,重视亲族间的血脉联系,成员的团聚是维系和确认家族纽带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一个以团圆为主题的节日,中秋节的节俗是以四大精神内核为核心的。

丰收  秋祀是在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仙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中国古人看来,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负载着深邃的象征意义。祭祀的供品也有讲究,必定要有月饼,北方多供梨、苹果、葡萄、毛豆、鸡冠花、西瓜;南方则供柚子、芋头、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这些供品都是新收获的蔬果,人们祈丰收、求团圆的美好愿望既是为了酬谢老天,也是预祝来年的丰收。

   拜月祈心愿 拜月乃是中秋重要的仪式。人们清扫庭院,设立香案,摆放供品,燃烛焚香,拜月许愿。拜月曾经是女性的专利,姑娘们借此祈求能长得更加美貌、心灵手巧,嫁个好夫君。中秋佳节顺应着中国人的感情需要,中秋夜,人们沐浴同一轮月光,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精神需要,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幸福生活的憧憬。

   月团圆     “团圆”是中秋节文化的重要元素,增添了节日的人情味。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人们想念家人的情怀却不曾改变。聚少离多是人生的常态,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在中秋和家人团聚。中国古代就称中秋为 “团圆节”。圆润澄澈的中秋明月,一家人在月光下许完愿后,就开始赏月。分食月饼是赏月的重头戏,人们根据家庭人数切成几份,把第一块呈给家中的老人,剩下的分而食之,名曰“吃团圆饼”。从平淡朴素的月饼中感悟到真正的团圆和甜蜜   

   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代表中国人生活的理想境界和“人月两圆”的意境,自古就是中国人特别追求的美好人伦境界。从古到今,在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中,思乡恋家是最大的主题。宋朝诗人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就是在中秋欢饮后,想起弟弟苏辙,情不自禁写下的,至今仍是中秋节日人们引用最多的祝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思念亲人的情愫,怀念故土的乡愁,油然而生。无论你漂泊到世界的哪个角落,看到中秋明月,黑眼睛里溢出的总是对阖家团圆的向往。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秋节的这种向往团圆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更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

如何关注

微信公众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

或搜微信号:NcsFolkloreMuseum

更多精彩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10-15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8146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