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昌】南昌街巷文化(四)南昌筷子巷趣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5-16 05:05:19 / 个人分类:南昌文化

【编者的话】街巷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这也是唯一能让您留住这座城市的记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致力于南昌城市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的研究,不断地推出南昌文化的研究文章,其目的就是为了留住南昌记忆,让您更加喜欢我们的家乡南昌。

南昌象山南路和塘塍上中断之间,夹有一条长412米、宽2.5米的筷子巷。人们总以为和吃饭用的筷子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

筷子巷形象横街巷源于明朝。据史载明朝初年,朱元璋一次来南昌,随同的一个朱姓的同宗,看到筷子巷地处闹市,交通方便,于是便在这块地方辟地建屋,广置产业,当即取筷子巷命名。那会,筷子巷的“快”字,上面没有“竹”头,据说寓意“快子快孙,人丁兴旺,快着紫袍(紫袍在一些朝代只有三品官和亲王才有资格穿著)。光耀门庭”。

从朱氏命名筷子巷后,这条街道便为了一些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所吸引的跻身之地。狭窄的一条筷子巷,从明代以来程了富贵之家居住的热闹街市。昔日江南才子江峰青桥寓筷子巷,在新年的门撰写的一副对联:

“梅占花魁,哎旖旎春光,作和羹劳想象;

巷名筷子,念苍茫时局,待借著共筹窗。”

这副对联,联语意思是:筷子巷为南昌一灵秀钟毓之地,这里既有旖旎的秀丽春光环绕,又是判官折桂的书香门第的赏南昌西湖风景的所在,对于这些贤达来讲,居安不忘报国恩,然而,面对“苍茫时局”,纵有“快子快孙”的愿望,又如何能扭转这日渐衰败的局面。联语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筷子巷作为街名存在已有数百年了,筷子巷的旧称一直沿袭到清朝乾隆年间,(见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直到清道光时期才改快子巷为筷子巷,这可能是人们习惯用语所致。


今天筷子巷已随着西湖区的旧城改造整条街也不复存在,它只深深的留在南昌人的城市记忆里了.......



分享到:

TAG: 博物馆 活化石 筷子 南昌市 文章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5270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