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讲解词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5-02 23:03:33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南昌民俗博物馆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西合璧的古建筑,该建筑建于1916年,最初为中华圣公会的宏道中学。1927年7月26日贺龙部队进驻南昌参加起义,当时该校的牧师把这里借给了贺龙部队居住,起义军的参谋团也设在了这里,1961年的3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这里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8年经江西省文化厅批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设在这里,负责旧址的使用和管理。我们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贺龙生平展,南昌民俗风情展以及贺龙小楼复员展。说了这么多,还是让大家一饱眼福吧相信您一定会不虚此行!好的,首先来参观一下一楼的贺龙生平展,整个生平展共分为四个部分,从这边开始一起来进入第一展室。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二楼参观南昌民俗风情展。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展厅就是南昌民俗风情展,整个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南昌古城,南昌风土人情,南昌婚俗,以及南昌人生礼仪。在这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南昌的古城风貌。

        一、南昌古城风貌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沙盘模型是根据清代同治府志图为蓝本制作的,反映明末清初时期的南昌城。元顺帝时,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政权的暴虐和腐化已经发展到了极点,因而元末农民起义军迅速得到了发展。为了夺取政权,元末农民起义军的两支主力军以朱元璋和陈友谅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著名的鄱阳湖边展开了一场决战。朱元璋不断的改变战术,采用火攻,联舟大战的方法,利用陈军巨型战舰难于运动的弱点,命小船在大舰四周围攻,决战三十三天,取得了决战性胜利,从而奠定了统一江南的基础。打败陈友谅的起义军之后,朱元璋率胜利之师来到南昌,并亲自命令当时南昌都督朱文正改造南昌城,至此,才剩下今天“老南昌”人能背诵的顺口溜中的七座城门。这七座城门因其地理位置不同,所以每个城门的用途也就各不相同。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讲解每个城门的具体用途。

        章江门:

        章江门也叫古昌门,在滕王阁的附近,位于现在的章江路西端与榕门路的交界处,这里曾经是南昌的西大门。过去这里有一个章江码头,很多士子出游,还有南昌官员迎接朝廷高官都是在这里,通过章江码头进入南昌。所以这里就被老百姓说成是“接官接府章江门”。

        广润门:

        广润门也叫柴步门、广货门,位于现在船山路、棋盘路、直冲巷的交界处。附近有万寿宫,万寿宫会经常举办庙会,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在这里聚集了很多店铺,还有很多牛车、独轮车在大街上穿梭,所以这里被老百姓称为“推进涌出广润门”。

        惠民门:

        惠民门位于今船山路与南浦路的交界处。这里是方便老百姓的门,在这里可以买到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用品,比如说:大米、煤炭、布匹等等,在这里还有老南昌城里最大的蔬菜市场,同时也因为这里有囤积粮食的官仓惠民仓和进贤仓,惠民门附近有供奉“南昌三宝”之一铁象的普贤寺而被老百姓称为“挑粮卖菜惠民门,烧香拜佛寺福门”。

        进贤门:

        进贤门位于现在的永叔路、系马桩、绳金塔交界处,这里曾经是南昌的南大门。因为城门边有汉代的县尉梅福的官舍,梅福后来得道成仙,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望仙门。这里通东南旱路驿道,也连接着岭南两广地区,这里有承担着南昌城主要交通营运职能的马车站,所以很多行客都是驮笼挂袋的人,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驮笼挂袋进贤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绳金塔?绳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内,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绳金塔参观。

        顺化门:

        位于现在的八一大道和孺子路的交汇处,曾经是南昌的东大门,古代顺化门外面是一片树林,那时候打仗都是骑马射箭的,所以这里是历代官府的练兵之地,因此这里被称为是“跑马射箭顺化门”。也因为城门内的延寿寺供有一尊晋代的琉璃佛像而又被称为“琉璃门”,现在南昌还有一座以顺化门命名的立交桥叫“顺化门立交桥”。

        永和门:永和门位于现在的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的交界处。在古代这里多是坟场和寺庙,每到清明和有人出殡的时候,在这里总能听到哭声,因此被称为“哭哭啼啼永和门”,还因为孔子门徒澹台灭明葬在此处,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冷坛社庙永和门”。

        德胜门:

        德胜门位于现在的八一桥西南的方向,曾经是南昌的北大门,因为城外是赣江边的沙滩,所以这里也曾经是攻打南昌的最有利的位置,经常有战争爆发,因此被称为是“杀进杀出德胜门”。还因为这里曾经是行刑的地方,也被称为是“杀人放火德胜门”。

        1927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分三路进军,其中一路指向集结在江西的军阀孙传芳主力。经过三次攻打,1927年11月7日,终于攻克南昌城。12月,南昌正式设市,从此,南昌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统治。城墙被陆续拆除。

        南昌的七座城门就为大家介绍完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昌的风土人情。这里所介绍的是南昌人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南昌的风土人情共分为四个部分:有南昌的年节习俗、南昌的生产生活习俗、南昌的宗教信仰习俗和南昌的游艺民俗。

        请大家这边走,先来了解一下南昌的年节习俗:

        南昌的年节习俗:

        南昌人有一年三节的说法,三节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新年又叫“元日”、“元辰”、“端日”,现在叫“春节”,也就是正月初一,南昌人过年有种说法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天天都是年,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秦始皇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征集了很多江西籍的农夫,到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时候会放农夫回家过年,因为路途远近不同,启程的时间也不同,因而到家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所以家人就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日子开始过年。大家看到我们的陈列橱里成列着古时候祭灶用的东西,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一种习俗是不可少的,那就是祭灶。每年腊月二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祭灶的用品,祭灶很有讲究,民间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当官的人家在二十三日,一般的百姓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是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据传,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家子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晚,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糯米团等。在灶神的嘴上涂一层蜜,并在灶神的嘴上塞一团糯米团,再把灶神像撕下来,用一把火烧掉,意为嘴巴甜甜的,肚子饱饱的,上天后就不要说人间的坏话。南昌大年初一还有吃年斋的习俗,据说吃了年斋,来年老人会身体健康,小孩会聪明伶俐。说到小孩,在过年的时候小孩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压岁钱了,大家知道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吗?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对于拜年,南昌人也是很有讲究的,民谚:“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初二女儿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二女儿回来了,娘家要给邻居们分糖饼,不需要分很多,三四块就行,只是表现出一种邻里关系融洽。初三初四一般不去别人家里拜年,初三南昌人是给已故的人祭年,只有中年女婿可给岳父、岳母拜年。亲戚之间不论亲疏远近,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人前往庆贺,否则,那便是:“新春不拜年,素日无来往。”

        还有一种习俗叫换茶:就是指到亲戚家拜年,一般都带糕点果品,以示尊重。受拜的亲戚家中,要烧汤煮面条,每人一碗,每碗配3个鸡蛋,还要摆腊盘、斟酒、盛饭招待客人,客人回家时回赠糖果礼品,俗称“换茶”、“换菜”。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糕点是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南昌人在过年期间,初七还是很重要的日子,俗称“上七大似年”,传说女娲造人就是在初七这天,因此初七这天,南昌人有吃糊羹的习俗,象征步步高。糊羹是用七种带叶子的蔬菜做成的,据说吃了糊羹来年老人会身体健康,小孩会很聪明。这天还要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春节之后,我们就迎来了元宵节,正月十五古称“上元”,是民间盛行的大节日,南昌民间有“正月十五大于年”的说法,以至把元宵节也算在过年内,人们相互问候、拜年也通常到元宵节才告结束。元宵夜晚人们团圆、看灯、张灯、赏灯、耍龙灯突出一个“闹”字,各种舞龙队伍走上街头,从南昌洗马池、中正街、府学前、瓦子角、万寿宫到西大街一带,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鼓乐喧天。南昌的灯市十分热闹,花灯品种繁多,有彩色玻璃、白玉、瓷器、彩纸、绢丝、绸缎制作的各式宫灯、吊灯、挂灯、手提灯,还有茶灯、鲤鱼灯、兔子灯、西瓜灯。放灯时,还有舞龙、舞狮等。许多大街小巷搭起台子唱起连本大戏。入夜之后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门前都要挂起彩灯,各种灯笼大显身手。户户院内燃放烟花,灯笼通宵高照,烟花、鞭炮彻夜不停。市民喜欢用糯米粉作坯,花生仁、黑芝麻、白糖、冬瓜糖作馅,洁白浑圆,皮嫩味美,全家围坐一起吃元宵圆,象征着合家团圆、幸福。南昌话说“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

        元宵节的下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人们思亲扫墓的传统节日。几乎各家都有人到先人坟上去祭奠、修整坟墓,也就是“扫墓”。南昌人扫墓,有“前三后四”之说,从八一桥至瀛上的路上,人来车往,墓区烟火缭绕,鞭炮声不断。清明节南昌人还有踏青的习俗,所以这一天不论是大街上还是郊外,都有好多人。到了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古时候,“端”和“初”同义,“午”和“五”相通。

        关于端午节有好多传说,其中最有著名的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一位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之后就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所以叫中秋。这一天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吃柚子的习俗。说到拜月,古代有种说法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为月宫里的嫦娥是女子,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比较严重,男人是不能给女人下跪的。

        南昌的年节习俗就给大家介绍完了。

        生产习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这类民俗伴随着物质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农作物的种植收获以及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民俗。因为南昌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主,所以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了也形成了很多生产生活习俗。

        南昌有种说法叫“鄱阳湖里收谷,狗都不食仁米粥”

        在西汉时,鄱阳湖属南昌管辖,南昌的农业以水稻为主,湖田一望无际,土质很肥沃,很适合种植水稻,所以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猪婆,做湖田,务到一年吃三年。在过去,土车是很常见的运输工具,有两种:一种是;轮大的叫羊角车,轮小的叫鸡公车,如果,装柴草和麦子等农作物,堆积的太高就会挡住视线,只能倒着推才能行走。江西人在外地经常被称为江西老俵,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讲吗?宋朝以来,江西人才辈出,外出当官和行商的人都非常多,南昌人是很重乡情的,所以南昌人在外地相逢的时候都叫“俵”,也就是表亲戚的意思,所以后来外省人都以“老俵”来称呼江西人,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家是第一次来南昌吗?如果是的话,那一定要尝尝我们江西的特色菜,黎蒿炒腊肉,黎蒿是生长在鄱阳湖边上的一种野草,它的茎可以吃,但是藜蒿的季节性很强,都说“三月藜,四月蒿,五月当柴烧。”这也就说明藜蒿的季节性是很强的,三月四月是吃藜蒿的最好季节了。南昌人是很热情好客的,南昌有个习俗叫三个蛋一碗面,也就是说有稀客进们的时候,先吃三个蛋一碗面,如果是贵客或是受宠的外甥进门,还要加上一个鸡腿。如果要是以两个蛋待客,这是对客人的不尊敬。南昌人在立夏这一天,还要吃米粉肉,叫做“撑夏”。这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南昌的生产生活习俗。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宗教信仰习俗,

        宗教信仰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属于心理民俗,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说到南昌的宗教信仰习俗,在民间有很多人都这样说“先有佑民寺,后有豫章城”可见佑民寺在南昌人心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佑民寺位于南昌市民德路和苏圃路交汇处,市内八一大道公园北面,在佑民寺里供奉着南昌的三大宝之一的铜佛像,俗语说: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铜。这三万六千铜指的就是这尊铜佛像,现在佑民寺的香火还是很旺。在南昌的西山还有一座万寿宫,相传这里是晋人许真的家,他是晋代著名道家人物,姓许名逊,字他居官清廉,许逊精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

        晋代南昌地区有一蛟,残害生民,许逊神通广大,将此妖孽捉住并铸铁柱将其镇于井底。此后南昌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传许逊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日,拔毛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据记载。西山万寿宫是为纪念许真君而修建的一座宫殿,时至今日,在每年的八月,来这里进香拜佛的人数以万计。在南昌的农村至今还流传着“梦山求梦”的习俗。梦山在新建县境内的梦山湖畔,山势险峻,绿树成荫,是南昌现在著名的旅游胜地。山上有一个梦娘娘庙,传说里面的梦娘娘能以山果诱人入梦,梦到的事物都很灵验,颇为神奇。所以附近的人都会上山求梦,络绎不绝。在过去,南昌传统以“八”为忌数,比如说:七胜八败、七生八死、八十不做寿等等。俗语“做八十”“满八十”都是不吉利的说法。婴儿早产,七个月的可以成活,八个月的一定会夭折。在结婚的时候,女方家的陪嫁也是七盆七桶。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南昌的游艺民俗。

        南昌的游艺民俗:游艺民俗贯穿于许多民俗事象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由于具有极强的群体娱乐性质,许多游艺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历久不衰。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南昌民间的“茶灯”和“十二月采茶调”组合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大致经过“灯戏”、“三脚班”、“半班”等发展阶段,解放后正式定名为“南昌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的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它常以巧合、夸张、误会等手法去渲染戏剧气氛。特别是台词中那些歇后语、错反义语、婉曲语以及乡间俗语的巧妙运用,使演出更为妙趣横生。南昌采茶戏长于表现喜剧和歌舞。传统保留剧目有四记:《鸣冤记》、《辜记》、《花轿记》、《南瓜记》,合称为“南昌四大记”。均取材于南昌民间故事。除了采茶戏外,南昌还很流行西瓜棋,因为南昌盛产西瓜,所以民间很流行西瓜琪,玩法很简单,在地上画简单的棋盘,捡数枚石子,两方就可以对垒,施展攻防之术了。除了西瓜棋之外,民间还很流行堵棍,设备也很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用一根扁担或木棍,两人各持一端,以手掌或肩膀或是腹部同时向前顶,进则为胜,退则为败了。到这里南昌的风土人情就给大家介绍完了。

        结婚礼仪是人们用以规范婚姻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礼仪。由于婚姻是人生大事,关涉到家庭幸福、种姓繁衍和社会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礼仪、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在这里,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南昌的婚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栋江南民居是我们按照1:1的比例制作的一栋江南民居,主要介绍的是南昌人的婚姻习俗,在请大家进入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个大门上面,上面挂着一面镜子和一个筛子,它是吸取天地之精华的意思。镜子具有辟邪的作用,筛子具有过沥的作用,天地之间好的东西通过筛子过沥到主人家,不好的东西又通过镜子档回天地之间。这里是厅堂,也就是客厅。过去拜天地、拜高堂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在厅堂的最上面摆着一张条案桌,上面摆放着镜子和花瓶,花瓶和镜子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左边放的是花瓶,右边是镜子,这里就有一个“左瓶右镜”的说法:过去人们认为家里右边的邪气很重,镜子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在条案桌的右边放上一面镜子以此来辟邪,而镜子是取平静、平安的意思。在中国的古代婚姻分为六礼:

        说媒、问名、占卜、定亲、定日、娶亲。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六礼中把说媒放在第一位 。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家送礼求婚的礼仪,是议婚的第一步,意指男女双方采择成偶。过去,南昌婚姻习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还有许多礼节。男到20岁,女到15岁,父母一经发现有相宜对象,就开始“托媒”。 一般由男家采取主动,并请媒人开始张罗。媒人从接受买鞋钱起,即开始履约去女家,经说合女家同意议婚,媒人便开始询问女家待嫁闺女的芳名和出生时日,准备占卜之用。这种仪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媒人用五行相克来推算男女双方八字是否相合。倘若八字相合,双方便焚香燃烛、拜谢天地和祖先。八字合好后,双方父母把交换来的“庚贴”用红纸写好,置于祖宗灵前香炉底下,如三天内全家平安,就取出帖子,请算命先生去合婚求签占卜。通过占卜得到可以合婚的吉兆后,双方都同意缔结这门亲事了,男家先向女家发“求允贴”,如女家同意,便发“回允贴”。接着男家就要向女家下聘礼,南昌俗称“过礼”,它相当于“六礼”中的“定亲”,在这时,男方家送白银一锭,金如意一枝,表示一定称心如意;女方家回送茶叶、莲藕,代表女子从一而终。民间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嫁进男方家,就不会变了,贞洁牌坊也就是这么来的。紧接着就是选择结婚日期,是结婚步骤中的重要一环,旧时南昌人认为,日子选择得好,则夫妻和睦,家业兴旺;日子选得不好,则夫妻反目,家业衰败。故而从古至今,双方对结婚日期的选择都十分重视。古人结婚一般都选择在春季。但更多的人除了注意选择春季的黄道吉日外,同时还注意男女双方的生肖属相是否适宜此日而定。南昌民间称“腊八结婚不用拣日子”,这一天为佛祖成道日,此日太岁休闲,无煞星管事,为婚嫁吉日,于此办喜事者甚多。也说源于乾隆游江南的传说故事。确定了吉日,就要向女家通报,南昌地区将此日称为“送日子”,相当于“六礼”中的“定日”。对于整个婚礼来说,以上数礼还只算是前奏,婚礼的真正高潮是在迎新娘这一天,它相当于“六礼”中的“娶亲”,两家缔结婚约后,双方就开始忙于筹备婚事了,何时是吉日,多由算命先生算定。婚期确定后,女家就要准备嫁妆,择日发送。在这个房价礼摆放的都是女方的陪嫁,嫁妆主要有:盆、桶大小七个,漆红色,“七”谐音为“妻”,意为“妻生贵子”,其中马桶内放筷子,代表快生贵子;枣子,代表早生贵子;花生,代表龙凤胎;红蛋,代表生男孩。各种器具内放有:红枣子、白莲子、南瓜子、绿豆子、红被子,取意“五子登科”。大家看到这里有一个花轿,这个是四人花轿。在江西,特别是赣南地区结婚有哭嫁的习俗,在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女家要哭嫁,俗话说越哭越发。哭嫁是没有固定的唱词,内容大都是母亲教育女儿到了南方家怎样做媳妇,怎样相夫教子;女儿主要是感谢母亲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哭嫁一直到第二天花轿进门结束。结婚这天新娘一早就要起来梳洗打扮,由长辈妇女陪坐房中,当花轿在女家院内落下,女方家便由两位全福老婆婆照轿。照轿时由新娘的母亲手持蘸上清油的纸捻对着花轿唱些吉利话,为女儿祝福。新娘的闺房紧关着,男方代表请求开门,女方代表就趁机讨价还价地讲结婚礼的价钱,媒人出面调停,女方才开门,此俗农村至今犹存,俗称“越吵越发”。新娘的父母在女儿出嫁的这一天要坐在客厅上两旁,用脚紧紧地踏着一根红绸子捆着的柴,意为“镇财”,因“柴”与“财”同音,意指财气踩住,防止钱财带到男方家去。女家在厅堂的门口还会放上一个谷斗和米筛子,新娘由其兄长或娘舅抱出闺房跨过再上花轿,俗称过“千里眼”。新娘穿新鞋的双脚不能沾地,沾了地会被认为带走了娘家的财气。花轿到了男家,新郎站在大门外迎接,掀开轿帘把自己的银簪插到新娘的头上,把新娘的簪子插到自己的头上,此举叫“换簪”。这时新郎家的一群小孩拥上前去,用手中的苦楝子迎面撒向刚扶出轿的新娘,这叫“去煞”。新娘下轿脚是不能沾地的,这时男家会在地上铺上麻袋,麻,孝顺;袋与“代”谐音,新娘踩着麻袋进入喜堂,男家代表铺着麻袋口中念道:“传袋、传袋,一代接一代”。 新郎、新娘进入喜堂后,新娘要拜花轿,即向花轿的四方作揖,以感谢迎送,这个房间就是洞房, 新郎新娘入洞房前,先物色五个男孩、两个女孩,不脱鞋袜放到床上去,歌手一边唱,一边抛撒一些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之类食品,引得孩子们在床上争食、嘻闹,象征“五龙二凤”、“龙腾凤舞”,预示新人“早生贵子”。结婚的第二天,新娘要很早起床下厨房,亲朋好友会在厨房扔一地的筷子让新娘捡起来,寓意着新娘快生贵子;除此之外,新娘还要用勺子在潲水里搅一搅,象征新娘从此以后成为这家之主。接着给婆婆敬茶,以示从今以后孝顺老人。婚后三日,新郎新娘相偕去岳丈家拜谒岳父岳母,谓之“回门”。南昌乡俗,回门时,这里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南昌婚俗了。

        了解了南昌的婚俗我们再来看一下南昌的人生礼仪:新生儿呱呱坠地,迎接他的就是一系列的诞生礼俗。形形色色地诞生礼,寄托着长辈们对新生儿的祝福和希望。生儿育女,添丁进口,是家庭和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所以当婴儿以落地,孩子的爸爸就要到外婆家、亲友家和邻居家去“报喜”,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就要接受人生的第一次洗礼,也是诞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的礼仪。婴儿满月的那天,一般家庭都要办“满月酒”,也叫“弥月酒”。满月礼中,最重要的礼仪是“剃满月头”,也有些地方称作“落胎发”,剃下的胎发,一般也不随便扔掉。有的地方将胎发用红纸包好,挂在床头,按过去的说法,这样可以替婴儿压邪。有的地方将胎发搓成球形,用红线串好,挂在床头镇邪。现在还有人将胎发制成胎毫毛笔,留作纪念。人的一生只有胎发的顶端呈尖针状,所以胎发毫毛笔就十分珍贵了。婴儿在满周岁那天,家里人会在桌上随意摆放一些东西,如:毛笔、刀枪、算盘等等,然后任其随意抓取,以此来预卜,测试孩子将来的兴趣、性情和前途。这个习俗叫“抓周”。小孩长到六七岁,就要开始进学堂接受教育。古时候的孩子在进学堂的这天,家里人首先会让他拜孔子,因为孔子在历史上是位圣人,很有学问,父母希望孩子将来也能象孔子一样成为有学问的人。之后父母还会给孩子煮三个蛋,意味着孩子将来能够连中三元。最后孩子还要爬楼梯,意味小孩将来能够步步高升,官越做越大。在这里我们用了一张图表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封建科举考试的程序。在那时候,科举考试是相当严格的。首先是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有资格进学学习。之后是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的资格。然后是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最后是殿试:又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封建的科举制度是相当残酷的,孔乙已,范进等等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他们就是典型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随着年龄的不段增长,慢慢的就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中年了,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呢,就要开始办寿庆了,寿庆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寿庆礼仪的形成,与人们自古以来所具有的长寿观念与祈祷心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长寿的追求与渴望不仅十分鲜明地表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而且也常常落实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中,以致形成了所谓的“祈寿”、“祝寿”等寿庆礼仪的习俗形式。“祈寿”本是一种具有原始巫术色彩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某些想象性的动作行为,借以满足人们渴望长寿的理想,了却生命持久的心愿。如贴寿字、挂寿图、抢寿等。“祝寿”也是人们追求长寿理想、祈求延年益寿而产生的行为方式,与一般意义上的祈寿方式所不同的是,祝寿有着一个十分明确的行为主体,那就是做寿老人。

        旧时南昌乡俗,富有人家过生日要做发糕,摆生日酒宴,前来庆贺的亲朋还要送一份生日礼物。穷苦人家至少也要煮三个蛋给过生日者吃,全家人则要吃一顿生日面。祝寿:祝寿前,子女要为寿星添置新衣,亲友赠送礼物或红包,称作“寿礼”。祝寿时,以厅堂为礼堂,上挂寿星画、寿字屏,两边挂祝寿对联,中间香案摆福禄寿之星像,旁边点一对大红蜡烛,案中摆放寿桃(面粉做的桃形寿糕)、寿面,周围摆设祝贺礼屏。案前放两把红漆交椅,东椅坐男,西椅坐其妻。如已丧偶,则摆一椅居中坐寿星,祝寿时, 燃放鞭炮,儿子站在门前,迎接姐妹、亲友,收下礼物,接着致祝寿贺辞,拜寿星由晚辈依次向二老跪拜,并诵念“添福添寿,长生不老”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简短祝语,有的还要喝寿彩、吹喇叭,亲友也纷纷向前拜贺祝福,寿星站立拱手还礼,接着吃长寿面、唱南昌采茶戏、照全家福。祝寿的热烈氛围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祝寿活动的重视和对长辈的孝敬。祝完寿,即可以开寿筵了,先吃寿面,南昌人读“面”总喜欢与“命”谐音,所以不管是谁家老人做寿,都要给来客敬上一大碗长寿面,以示同寿, 即使是左邻右舍,主人也要送去一碗,以表和睦之意。席终尽兴而散。做寿老人要回礼,一般为寿碗、寿筷等。做九不做十 :按南昌传统习俗,祝寿活动年龄进入五十岁以后才举行,越到老年,祝寿活动的仪式也就越是隆重。南昌有句俗语,“三十无人晓,四十无人知,五十做一做,六十摆宴席,七十大庆贺,八十无信息,九十、百岁大摆席”。南昌民间认为“九”是一个吉利数字,它代表天长地久,而“十”是一个足数, 又与“死”谐音,离“世”不远, 十分忌讳, 做寿是避“十”做“九”, 俗称“过九”。人年满六十岁,叫满“花甲”。六十岁头一年,即五十九岁,子女要为其设宴祝寿,八十岁不祝寿,旧俗认为“八”不吉祥,南昌乡俗认为“八十黄泉”,八十岁是即将死亡的象征;南昌人逢九祝寿,俗称“做九不做十”。说到祝寿,让我们联想到我们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子,在这边的二十四孝扇形图就详细的介绍了他们。这也是二十四个小典故,分别是: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等等。简单介绍其中几个小典故:

        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4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人生如同一场大戏,诞生礼是序幕,婚礼是高潮,而丧礼是这场戏的 最后一幕,代表人生的终结中国自古就有“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信条,自古就将丧事看作是家族的一件大事。汉族传统的丧葬礼仪,大致有停尸、报丧、守灵、招魂、吊丧、殡仪(也称“入殓”、“大殓”)、出殡(也叫“送殡”、“出丧”、“送葬”)、安葬等程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隆重气派。在南昌地区举办六十岁以上死者的葬礼,往往称之为“做白喜事”。在旧时南昌人死后,都是采用棺木土葬,俗话说“入土为安”。在南昌地区老人过世最好要在儿子的怀中断气,叫“孝子送终”,出嫁的女儿是不能送老人的终,即使女儿在旁边都得回避,据说这是为了家族的香火和福气。如果家中有女人怀孕,在南昌人看来是不干净的,这样的女人是不可以给老人送终,她在旁边会影响死人还生,会将死人困住。“买水”:南昌地区在人死后的第二天,孝子们要披麻戴孝,在吹打乐的带引下去河边买水,南昌民间认为井水,自来水是人工水,给亡亲擦身要用天然水,这叫“从天而来,顺天而去”。在买水的路上要不停的放爆竹,不停的吹打,以迎水进门。丧葬礼仪就不为大家过多介绍了,人生是一个轮回,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过程。

        到这里我的讲解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希望我的讲解能给您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南昌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文化的历史古城,现在这座历史文化底蕴雄厚的名城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勤劳朴实的南昌人也正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南昌的发展不断努力着,热情好客的南昌人也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南昌参观游览。

 

TAG: 讲解 民俗博物馆 南昌市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33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