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联华:俗助农耕地 民以食为天——探幽农耕文化民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3-17 15:41:07

内容提要探幽农耕文化民俗,其最终目的是把我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提高到时代要求的水平和境界,使农耕文化的隐性探幽成为促进南昌社会经济发展的显性力量。

关键词农事习俗 文化价值 时代意义一

 

 

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并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一、农耕文化的历史作用

在长期的水稻耕作实践中,各地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农耕习俗,以南昌为例,不少习俗以歌谣、节令、耕技等方面的形式长盛不衰,沿袭至今。南昌有句俗语:富字田打脚。乡里乡邻,把田地看得十分重。他们坚守着“仰面求人,不如勾头求土”的传统观念。按照南昌地区的气候特点,每年三月便开始了一年的农事忙碌,由此也形成了一整套农事习俗。

1.发始:南昌周边的农村,将牛在新春里的第一次耕田叫“发始”。在确定好日子“发始”耕作时,要备两支蜡烛、三根香和一封爆竹。先把蜡烛和香点燃,插在“发始”耕作的田塍上,点响爆竹,随即让牛架犁进行耕作,象征性地耕一行至数行,即下犁牵牛回家进栏休息。寓意牛在新的一年里学会拉犁,选择今天发个好“始”。一般选晴天和单日,当地还有“初三、初十一,不用拣日”的说法。

2.开秧田:南昌郊县农民,凡早稻开始拔秧移栽时,必备香及爆竹在秧田燃放,以祈土地菩萨保佑丰收,俗称“开秧田”,并要将首先下田扯的第一把秧带回家,抛在屋顶上,以防瓦虫。

3.送开秧门饭:安义一带流行。春插开始下田拔秧叫做开秧门。当天早上,要备好酒食。拔秧前,男主人在秧田上方烧钱纸,放爆竹,点香,朝南作三个揖。女主人提来一小碗饭,上面放着一片腊肉,一片干鱼,一瓣盐水蛋,另倒上一杯封缸酒。丈夫接过后高举过头,口中念道:“秧秧禾禾快快长,秧秧虫虫快快走……”念完倒入田角空处。男的接着下田拔四扎秧上岸,算开了秧门。这天的饭是用甑蒸的,又多又香。男的请村里的好友来喝酒,女的则用小碗盛上饭,再挟几块干鱼、腊肉和盐水蛋放在上面,叫子女们送到左邻右舍去。

4.栽禾饭:新建农民大面积栽禾时,要吃“栽禾饭”(一次较为丰盛的会餐)。栽禾期间,除每日三餐外,上、下午各增食一次“点心”,主要是米粉、面条、米稞或冻米糖等。

5.开秧蔸:早稻秧苗长成后,新建县农民第一次拔秧栽禾,俗称“开秧蔸”。这时,要在秧田边燃放“鞭炮”,以祈吉庆。当天,农家要在早上做好“煎蛋”(一种用蛋和面粉煎成的大饼),等到傍晚收工时,大家一起吃,俗称“搭缺”(原意为将田埂上的放水缺口堵住,这里是借用词)。

6.跪行耘禾:市郊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习惯双脚跪行稻田泥水中,用双手揉泥除草。进贤用耘禾耙耘禾,安义拄棍用脚耘禾。农民的形象说法是“南昌人是求饭吃(形同作揖下跪,求神拜佛),外地耘禾似讨饭(指拄着拐棍,如同乞丐讨饭)”。早稻一般耘三次,俗谚“禾耘三道,不吃东道”,又谓“禾耘三趟胀破壳”,意即多耘禾可增产丰收。

7.洗泥:早稻栽完以后,农活告一段落,农具要洗得干干净冷,收存以待来年,叫做“洗泥”。同时,还以自然村为单位,酿掺酒,邻居互相赠送,并选择吉日加餐,以示慰劳。

过去,农业水平比较落后,各地类似这样的农事习俗,对农业的发展很有帮助。甚至可以说,正是习俗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让农民逐渐摆脱了吃虫兽果蚌的命运,过上了可以吃粟黍牛鸡的日子。从有些习俗中,还可以看到古老的农业是如何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精耕细作”的,要知道,中国的农耕技术曾一度领先世界。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民以食为天”,这些谚语正是农业发生和确立时代所留下的史影。农耕文化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为目的,它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着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农耕文化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如自强不息、集体至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传统,都是由它孕育滋养形成起来的。

 

二、农耕文化的局限性

农耕文化毕竟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它突出的不适应性便明显凸现出来了。旧习惯老传统中那些与社会化大生产格格不入的因素,如封闭、狭隘、粗放、保守等特性,会禁锢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眼界,束缚人们的手脚,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障碍。

以南昌为例,农耕文化曾经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惰性。比如,南昌人不乏聪明,但是坚忍不拔的精神不够;南昌人不乏对新事物的敏感,但是抓住机遇坚持不放的毅力不够;南昌人不乏创造成就的才智,但是把事业做大,做成全国一流的那种大气不够;南昌人不乏对生活的热爱,但是创业图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这几个“不乏”与“不够”,并非无源之水,它是千百年来所积淀的农耕文化惰性在今天的延续。

1.自给自足,封闭保守。南昌论资源可谓“物华天宝”,论人才可谓“人杰地灵”,人们由于受自给自足传统的影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较为牢固。这种良好的资源未能很好地与开放的世界结合,资源的闲置就成为必然的现实。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南昌人对时尚的敏感在消费上未曾落后,但却未能生产出享誉全国的服装名牌。

2.安分守己,浅尝辄止。南昌“水旱从人”的自然条件既培育了“不知饥馑”的生活环境,又派生了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维惰性,人们往往出现满足于现状、自我评价过高的思想状态。回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依然可以窥见此类思维惰性对人们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历史文化根源来挖掘,它同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深厚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3.依赖附从,墨守成规。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跨度,小生产者容易由对土地的依赖演变成为土地的附属物。这种依赖性,延伸到政治和社会关系里,就是对权威和家长的依赖与仆从。发展到意识形态,就会表现为缺乏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我们一些生产经营者,把发展经济的眼光紧紧盯在国家减税让利,把企业的发展牢牢地依附于国家政策的优惠程度上。这种思维方式,虽然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农耕文化派生的依赖性的具体表现。

4.闲情逸致,惰性厚重。在每年开展的“机关效能年”活动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机关作风漂浮,热衷于文山会海,喜欢做表面文章,工作效率低下,管理粗放,工作疲沓拖拉;有的机关人员纪律观念淡漠,自由散漫,“耍风”盛行。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管理不严的原因,又有把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转化为工作作风的思想影响。

5.以情代法,不重法治。农耕文化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行为规范上,最突出的就是以情代法,遇事重血缘、亲缘、情缘、地缘,不重法治,不讲法制。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以人情代替制度,靠关系扭曲竞争,凭勾兑解决问题。其结果是使得竞争和交换秩序紊乱,经济生活无序化现象严重妨碍社会、经济法制化进程。

 

三、弘扬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民以食为天”,那是过去物质条件异常贫乏的真实写照。探幽农耕文化民俗,其最终目的是把我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提高到时代要求的水平和境界,使农耕文化的隐性探幽成为促进南昌社会经济发展的显性力量。

1.冲破封闭保守的落后观念,确立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开放意识。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外开放已成为南昌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目前我们与沿海城市的差距所在。因此,南昌欲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缩小与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唯一的出路就是摒弃落后思想,在全市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2.冲破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确立开创进取精神状态。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名优特新产品永远只能成为地方产品,为什么一些曾在历史上有名的品牌和企业逐渐销声匿迹,为什么地区之间的发展名次不断更替,这一切都是与有没有强烈进取的精神有着直接的联系。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规律。企业不进,必然为市场所淘汰,产品不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会被排挤出市场,地区不加快发展,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3.冲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惰性,确立改革创新的时代气魄。虽然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但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省会城市,南昌依然需要进一步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惰性,以改革创新的现代气魄,打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旧观念,创造性地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体制、新观念。

4.冲破闲情逸致的懒散作风,确立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责任感。懒散作风一经养成,就会成为淡化责任的温床。不解决此问题,难以成为合格干部。要树立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思想,团结和带领本部门、本地区的群众以争分夺秒的精神把工作搞好,把事业做大。

5.冲破以情代法的封建思想,确立依法办事的现代法制观念。我们国家封建历史很长,以情代法、以人代法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如藐视法律、非法投机、坑蒙诈骗、假冒伪劣直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这与我们建设现代化、法制化的城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作者系南昌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


TAG: 联华 民俗 农耕 文化 探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33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