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物件】寿文化之源流(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2-02 06:37:15 / 个人分类:网络转载

纵观中国寿文化的演变脉络,其主要特征为一源三流。即起于一个源头,分为三系支脉。所谓起于一个源头,是指中国的各类寿文化均脱胎、演化于早期的原始寿文化;所谓分为三系支脉,是指中国的原始寿文化经过分化演变,逐步形成了人本寿文化、科学寿文化宗教寿文化三家流派。

1、原始寿文化。以上天和神灵崇拜为心理基础,以巫师、巫术为依托手段,带有浓厚的非科学、非理性特征和神秘主义色彩。这是萌芽阶段的中国寿文化,战国时期达到高潮,秦汉以后逐渐式微。春秋中叶以后诸子百家勃兴,开始出现分流。这种寿文化突出表现为帝王对长寿的渴望,对寿者的仰慕,对长生的向往,对上天和神灵的敬畏,对沟通上天、神灵与人之间的巫者的迷信,对不死之药的痴迷。

2、人本寿文化。是中国寿文化第一次伟大的历史转型。其最大贡献和特征,是把人们追求长寿的途径从依赖虚无缥缈的上天和神灵转移到人自己身上。这种寿文化以春秋中叶诸子百家的出现为起点,直到现在仍然具有独到价值。

这种寿文化的出现,与诸子百家勃兴后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大解放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家,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死寿夭,其养生理论带有明显的科学因素,从而把中国的寿文化从神秘主义的泥潭带进了科学的轨道。3、科学寿文化。是对人本寿文化的深化、丰富和发展。它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书籍的出现为标志,特别是经历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残的战争和疫病后,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派生出后代的气功养生学、药物养生学、膳食养生学、宫廷养生学等。

科学寿文化的思想基础,无疑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人本寿文化思潮;其在养生技术的手段上,也借鉴继承了原始寿文化中巫术、巫药的合理因素和道家吐纳养气的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这一支寿文化的一个杰出贡献是,直接带来了中医中药学的大发展,成为中国养生文化最重要的流派。4、宗教寿文化。主要集中在道教和佛教,起源于魏晋以后,直到近现代。道教的寿文化主要表现为练功调气、炼丹服药。练功调气,显然受到老庄特别庄子养生理论的影响,炼丹服药显然受到原始寿文化长生不死之药的影响。这种气、丹合一的养生文化,在魏晋南北朝的道士、名士、世族子弟、官员乃至皇室人员中颇为流行,唐宋时期此风不减,很多皇亲国戚和文人雅士均好此道。佛教的养生文化以禅定除虑的禅宗为典型代表,既借鉴了印度宗教哲学的养生理念,也继承了道家道教的调气功夫,更汲取了中医中药的科学元素。中国寿文化历史的演变,关键点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其源头则是早期的原始寿文化。

中国原始寿文化的起源,主要有三个中心:昆仑、巫山、燕齐。

1、昆仑。位于西北之青藏高原,是中国最早的寿文化神话传说区域。其寿文化神话主要存于《山海经》。《西山经》载:“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海内西经》载:“此山万物尽有”,有“不死树”,还产玉膏或玉英,饮之使人长寿,屈原《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就是称颂其长寿功用。昆仑山是“百神之所在”,百神之中,最有权威和影响者乃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昆仑山最有影响的传说,是后羿曾经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嫦娥偷食而奔月。2、巫山。位于古代巴楚两国交界处的三峡大巫山地区,自殷周以来就是中国寿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区。《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灵山,巫山也。山有十巫,从此升降以沟通上天、神灵与人事,且“皆操不死之药”。巫医同源,是上古人类之智者,是各种医疗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者。众多巫师集中出现在巫山,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上古时期宗教中心与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往往重合。巫山地区奔涌不息的盐泉和储藏丰富的丹矿,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两大必需品,促使巫山成为中国上古史上的重要文明区域,成为中国南方巴楚文化的重要源头。3、燕齐。位于环渤海湾地区,起源于战国时代的燕国和齐国。大海的神秘莫测,海市的虚无缥缈,以海为生的生死无常,造就了浓厚的神仙信仰。当时盛传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长生不老的仙人和仙药。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就曾听信方士之言,派人入海寻找不死之药。秦始皇不仅命徐福带人入海寻不死药,而且自己曾三次亲至齐国求仙。汉武帝则派遣多人到海上寻求仙药,多名方士也因寻药无果而被杀。三个地区中,对中国寿文化影响最直接最重大的无疑是是巫山。昆仑的传说最早,反映出中国寿文化的西支来源,但主要是人们长寿理想的寄托,并无史实之依据。燕齐方士海上神仙与仙药之说,荒诞不经,早已成为笑谈。巫山之寿文化,起源时间远早于燕齐而接近于昆仑,其最大特征是以延年益寿之丹砂和巫医为依托,使人们渴望长寿的愿望有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功效,从而成为中国原始寿文化向人本寿文化、科学寿文化和宗教寿文化分流转变的关键区域,对中国的寿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于网络,傲雪整理)


TAG: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33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