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上午,武汉华中师大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安排了来自全国部分地区参加“2015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的专家、学者代表们参观了武汉园博园;下午会议结束。部分代表还专程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园博园北临金山大道,东接金南一路,西临古田二路和古田四路,全园规划总用地213.77公顷,主场地为江汉区及硚口区长丰地块和东西湖区金口垃圾填埋场。
三环线横穿园区中心,园区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南区位于硚口和江汉两区,北区位于东西湖区。2015年9月底至2016年4月,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在武汉园博园举办,展会主题为“生态园博,绿色生活”。
与历届园博会选址市郊不同,武汉园博园选址中心城区,周围有8个居民社区,其中不少安居房、还建楼。园博会主会场由金口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成,延伸至张公堤“一带十园”园林群,总面积相当于5个解放公园。武汉园博园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当地居住环境,被誉为最“亲民”的园博园。
武汉园博园建筑设计采用“4+2”方案,即由四大主体建筑和东西部两大服务区组成。主体建筑包括国际园林艺术中心、长江文明馆、飞翔的花园、创意生活馆,分别展示经典园林艺术、长江流域文明成就、武汉三镇特色园林艺术及大武汉现代城市文化等;东部服务区重现清末民初汉口城的特色建筑艺术,西部服务区以湖北民居为建筑特色,并延伸至张公堤城市公园。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结束后,武汉园博园作为城市公园永久保留。主体建筑将变身城市婚礼中心、室内主题乐园、五星级酒店、园林会所等,继续发挥功用。
园内两大展馆:
园林艺术馆,位于北入口内广场西侧,展示世界各地经典园林艺术;长江文明馆,位于楚水北岸,分南馆和北馆,展示长江流域文明发展历程。我们重点参观了长江文明馆:
长江文明馆外形犹如一只洁白的飞鸟展翼于山水园林之上,将集中展示以长江流域文明为重点的世界流域文明,并通过3D、4D等高科技手段为游客带来互动体验。园内两大展馆:
园林艺术馆,位于北入口内广场西侧,展示世界各地经典园林艺术;长江文明馆,位于楚水北岸,分南馆和北馆,展示长江流域文明发展历程。
展 园:
共有117个,分布于园区环形游线附近,乘坐电瓶车快速可达。 117个展园全家福:
国际园展园区:
英国园、法国园、肯尼亚园、巴西园、瑞典园、荷兰园、德国园、韩国园、新西兰园、日本园;
大师园展园区:
詹姆斯·科纳园、杰奎琳·奥斯蒂园、亨利·巴瓦园、王受之园;
西部展园区:
成都园、九江园、贵阳园、哈尔滨园、太原园、郴州园、石家庄园、长春园、济南园、天津园、重庆园、沈阳园、丽江园、上海园、深圳园、广州园、惠州园、泉州园、海口园;
东部展园区:
聊城园、昆明园、郑州园、合肥园、杭州园、长沙园、南昌园、厦门园、宁波园、北京园、青岛园、福州园、三亚园、南京园、南宁园、镇江园、靖江园;
西北部展园区:
唐山园、泸州园、西安园、常德园、西宁园、呼和浩特园、银川园、南通园、乌鲁木齐园、兰州园、遵义园、大同园、岳阳园、寿光园、自贡园、连云港园、滁州园、晋中园、台州园、山南园、大连园、宜春园、绵阳园、珠海园、东营园、中山园、佛山园;
湖北园:
楚风汉韵园:
湖北市州园展区:
宜昌园、襄阳园、荆门园、荆州园、黄冈园、孝感园、黄石园、十堰园、咸宁园、鄂州园、随州园、恩施园、天门园、仙桃园、潜江园、神农架园;
港澳台展园区:
香港园、澳门园、台湾园;
众乐苑:
生日花园、五感花园、蔬果花园、妙想花园、儿童花园、家庭花园;
主题园展园区:
玫瑰园、重生园、台地园、橘颂园;
创意园展园区:
生命之台、水的颂歌、沉淀园、再生园、掌园儿、乡园、地平线/水平线、半园、生园;
企业园展园区;
下午部分代表还专程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该馆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筹建于1953年。截止2009年,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馆内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珍贵藏品。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董必武为湖北省博物馆题写馆名。
链接:湖北省博物馆历史沿革
湖北省博物馆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
1953年3月16日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水陆街;同年9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合并成立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办公地址暂设武昌水陆街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内。
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恢复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合署办公。
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处,办公地址武昌姚家岭农业展览馆内。
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迁址武昌东湖风景区,湖北省政府拨款兴建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1956年迁至武昌水果湖。
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
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1年,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湖北省博物馆分离,成为独立的文博机构。
1987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文管部"从馆内分离,成立独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
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并。
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
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地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2011年7月,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改造工程启动。
2011年12月22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
博物馆建筑布局
馆区内的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综合陈列馆作为扩建工程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编钟馆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
馆区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
湖北省博物馆有各类文物、标本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为主,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
在20余万件藏品中,不少是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
镇馆之宝
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 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秋晚期,千年不锈,由许多小暗格组成。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 |
| 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吨左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
| 郧县人I号头骨化石:时期为旧石器时代。1989年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出土,颅长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
|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
一级文物
|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
| 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
|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
|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
|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中国截止2009年以来,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
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其他文物
馆中江陵楚墓出土的彩绘木雕鸟兽座屏,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楚国"聘礼行迎图"漆画与楚国司法文书竹简,云梦睡虎地出上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及武昌土地堂出土的南朝青瓷仰覆莲花尊等均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又如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的敦煌写经,明清书绘大师江夏派吴伟,"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松江派董其昌、陈继儒,"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及张裕钊、杨守敬等诸家的墨迹,都属稀世珍品。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时十八星军旗,著名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恽代英、陈潭秋、施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遗物、纪念物。
展览综述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
楚文化展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05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展品中有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还有复原的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发掘的楚国车马坑中的部分车马。
书写历史
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战国秦汉简牍,湖北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书写历史》展出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和书写工具实物,旨在使观众对古代先民的"书籍"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梁庄王墓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
曾侯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