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研究新著:《信仰与秩序》简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02 19:57:03


                    

《信仰与秩序: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刘道超著,全书六章38万字,实拍照片47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月出版。

本书完全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写成,详细介绍了广西客家的祖先崇拜、门神、灶神、土地崇拜等信仰习俗,以及漓江流域水上客家人的生活、婚姻与信仰习俗。

本书通过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几个方面,探讨了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特色与社会作用;并以此为路径,探索我国民间信仰的内部结构,窥析民间信仰的本质、特征、内在秩序、传承与流变之规律;进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探讨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中的位置,追寻中国社会乃至是人类社会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社会动力之源泉。

不论对客家研究,抑或对中国民间信仰研究,本书的价值与贡献不菲:

对于客家研究,本书提供了不少新的调查材料,弥补了客家研究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水上客家人的经济生活、婚姻生活与妈祖信仰及神格转变的个案调查研究。

对水上客家族群的研究是客家学研究和民俗研究的薄弱环节。本书以丰富的实地调查资料,向世人展现了桂北漓江流域约十余万水上客家人的经济生活、婚姻生活与信仰习俗。这一族群,由于谋生艰难,经济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很难娶到外姓女子。为了维系族群的繁衍,不得已而对传统婚制进行变革,实行同姓内婚。族中同姓婚比例高达60%以上。为了对内或对外说明其变革婚制之合理性,族人们创造了某种“神谕”,以表明这是“神的意志”。同时,为了保证族群的健康繁衍,又定下两大规矩:“三代之内不能通婚”、“一个家之中,不能连续三代都娶同姓。”从而为我们了解人类生存的内在法则或秩序,提供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象其它移民村落一样,桂北漓江流域的水上客家人也在他们的根据地灵川县毛村以血缘和地缘建构起信仰中心。前者是宗祠,后者是土地社坛与妈祖庙。尤其是妈祖庙,建制最为辉煌,是当地名符其实的信仰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演进,这个至今仍称为“天后宫”的庙宇,庙中供奉的神灵发生了变异:先前由区域中各姓氏共同敬奉的妈祖变成了黄氏族人的“三祖婆”。神格变异走了一条非常另类的路径:在其它地方大多是由祖先神变成地方神;这里则是地方神变成祖先神。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神灵信仰如何为服务社会而发生变异,以及人们为了自身需要而创造神、改造神的特殊案例。

其二,对广西客家土地崇拜的调查研究。这是本书内容最为丰富、论述最多的部分,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书中以极其丰富的调查资料介绍了广西客家在村落社坛、社日习俗、民居土地龙神以及阴宅后土信仰的习俗,尤其是当代社日习俗繁盛的景况,十分难得;还对土地神的神格尊卑及其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作了比较全面的剖析,对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土地神神格卑微、地位低下的观点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认为土地神地位不卑反高,“土地神的地位在汉代以后并没有下降,不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民间层面都是如此。”(见原文第253页)

其三,对门神与灶神信仰的调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也很丰富。本书不仅勾勒了我国民间门神与灶神信仰的流变过程,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广西客家族群门神与灶神的名称、陈设,以及日常信仰习俗,更注意分析门神信仰的地方特色,以及灶神信仰的实质。认为灶神在本质上,是我国社会为了规范和控制世人行为、维系社会秩序,经过长期社会选择,精选出来的“社会行为控制”的最高代表,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神道设教”的艺术建构。(见原书第121页)

其四,对广西客家祖先崇拜的调查研究。本书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广西客家族群祖先崇拜在家祭、祠祭与墓祭等方面的情况,并着重关注了广西客家(贺州地区)奉祀远祖、建立跨越省域的总祠,以及异姓共祠的特殊情况,并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异姓共祠的本质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体现了客家族群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生存智慧。

其五,对广西客家民居建筑的调查研究。广西客家虽无类似福建永定、南靖等的圆形土楼,亦鲜闽粤赣等地客家人的五凤楼或方楼,却创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民居。本书对此亦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其中既有比较规范的客家围屋(如贺州江家大屋)、四角楼,亦有因地制宜的变形围屋(如蔡氏民居、礼村民居),更有全国罕见的建在石山顶上的围屋(石顶民居),还有对广西客家民居不设防或象征性设防的剖析,而对客家民居精神空间建设的剖析,更是此书的一大亮点。

对于民间信仰研究,本书亦有贡献。

此书不仅为我国民间信仰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个案材料,更通过对这些个案材料的深入剖析,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全新见解。这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

其次,本书通过看似杂乱无章的民间神祗,勾勒出我国民间信仰的结构秩序——“百神所依,唯祖与社”,认为“民间神祗的世界秩序,是以‘右社稷、左宗庙’为原则建构的;祖先神、社稷神成为众神的中心或归依。”(原书第285页)同时指出我国民间信仰的总体特征:多元一体化,即均以“天地君亲师”为最高信仰对象,但具体表现则各有差异。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将我国以社稷神与祖先神为核心的民间信仰命名为“社祖教”,同时提出了民间信仰“希望理论体系”分析框架。认为民间信仰的宗旨在于为平庸而沉闷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建构意义或价值体系;为民众建构生活与人生的无限希望,并通过日常生活及岁时节令等不断维系这一希望,在个人、家庭或社区遭受各种打击或不幸之后,采取相应手段化解这些危机与不幸,使之重构希望,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与勇气。(见原书第263页)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亦颇有特色。作者以共时性为基础,同时注意与历时性结合,使之既内容充实,源流又清晰可辩。全书既有局部之详细叙述,又注意作整体之观照;既有民俗学的深层剖析,又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既有客家民间信仰单向度的描述,又有横向之比较分析;既有具体详实的介绍,更注重理性分析与思辨,努力探析民俗表象背后的本质与民间信仰的深层结构。意欲透过广西客家民间信仰之“一斑”,窥客家或中国民间信仰之“全豹”。应该说,这是本书的重大特点,恐怕也是作者追求的研究风格。

在某种意义上,此书可称为“中国民间信仰新论”,发人思考之处颇多。



TAG: 客家 民间信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刘道超

刘道超

刘道超,1955年生,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客家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与客家历史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32365
  • 日志数: 453
  • 文件数: 9
  • 建立时间: 2009-01-06
  • 更新时间: 2011-08-1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