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旧事》后 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07 11:00:41 / 个人分类:序跋点滴

 

春节旧事》后

 

 

 

 

       在童年心灵深处能留下温馨而美好记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大年。还有歌谣呢,“做啥好?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在温饱不济的年代,吃的意象成为向往而诉诸童谣。现在回溯,亲切中仍有多重滋味涌出。但清楚地记得,每年的冬天,大约是从冬至开始,内心深处便涌动着一种情绪,仿佛对美丽远方的翘望,仿佛对一种信仰的皈依,一种心往神追的感觉。盼望过年,就进入倒记时状态。是为了那难得的美食,还是为了那除夕夜反复试穿而大年初一早早穿上的新衣?是为了那供桌庄严香火缭绕的祖先祭拜,还是走村串户拜年追节的心灵放飞?是,又不仅于此。真如陶渊明所感觉的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天,一天,又一天,看着清晨的日出,看着夜晚的星月,望着父亲备办年货忙碌的身影,盯着母亲缝制新衣的针线,静听大年渐近的轻悄的脚步。

       腊八,祭灶,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破五,正月十五……多少人间壮景,多少痴迷向往,多少欢乐狂潮啊!我知道,春节是一座高峰联袂的昆仑山脉,春节是百川争流的江河水系。目之所及,如园囿之百花盛开;耳之所闻,如林间之众鸟高唱。这里所记,只是远远地眺望,只是印象的点滴,只是曾经的回忆。是的,这种描述如同拜谒名贤大师之后踏上归途,神清气爽,天高海阔;如在船上静听渔歌之后,看青山历历,白云悠悠。

还在于,大年初一是我的生日。当年小学入学报到时,跨进山门楼子的校门,走进脊兽高张的戏楼,老师问,你的生日哪一天,似乎底气丰沛地答曰大年初一呀;老师再问大年初一是哪一天呀,我觉得这有什么好问的,大年初一就是大年初一么。哦,一棵小苗苗,头上是蓝天,脚下是大地,光芒源自天上彻照身心,雨露渗入根脉滋养枝叶。对大年初一,自幼深怀感恩之心。

2007年,在火晶柿子、金橘一起上市,菊花、大丽花比并绽放的时候,某个中午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几十年致力于民俗研究的韩养民先生要主编丛书,嘱我撰写《春节旧事》。虽蒙厚爱却自知才疏学浅,但一听说到“春节”格外亲切,遂应承下来。原以为有点生活积累,资料也有点,几个月即可完稿,谁知上船才知风浪急,当家方晓柴米贵,上台顿悟功夫深。春节没有系统的故事,丛书体例要求的文学性、写作中的情节与人物细节都成为软肋,有的场景抒情写意是顺理成章的事;有时却似乎千呼亏唤不出来,只能成为漫长等待的一个过场;有时明知不少地方年节习俗的价值,却憾于不能一一走访,只能借助于第二手材料;平时对春联啊饺子啊有所研究有所发现,而此处却不是展现考证玄思的地方。好在韩先生不只在学术上有宏大的构想与格局,而且在写作风格上亦是老庄风度无为而治,一再叮嘱:放开写,不求全面,只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就行。我的学生宋亮亮、王玲等(她们是山东重庆等地某高校的青年教师)特意在山东日照、烟台和济南等地搜集了大量的年画资料,或照片,一大卷一大箱子的邮寄过来。受此鼓舞,几次写着写着停顿下来的手指又击键而行。

 河北大学出版社邓一鸣先生,为此丛书两次来古城,总体构拟如他频频举杯豪爽大气,细节布局如他谈笑风生让人愉悦。这样的合作与友谊是难得的,也值得珍重且珍藏。

 向朋友祝福并请教。让春节的祥瑞覆盖我们,像蓝天覆盖着大地,像空气滋养着人类,像阳光温暖着心灵。

                                  

            张志春

              2008621于西安兴庆湖畔

 

 

   

 


相关阅读:

TAG: 春节旧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