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寻道者(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25 10:00:42 / 个人分类:服饰世界

 

 


   中国服饰文化寻道者


  ——记服饰文化学者张志春教授

 

张健

   十几年前,"服饰"一词在中国人的认识里更多局限在物质与技术层面,从文化层面对服饰的关照鲜有人及。张志春先生作为一名高校人文学者,从他积淀深厚的文学与史学维度,敏感地洞察到文化之于服饰的重大意义。在国内服装界、大众文化领域还一致眺望西方时尚风向标的时候,他身怀着承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感,以学术人的敏锐,拓荒者和殉道者的胆魄,在国内首次郑重提出了"中国服饰文化"这一命名,明确定位了中国服饰文化这一研究命题。
   
 多少个漫漫长夜,他在浩如烟海的中外著作中引经据典,寻道溯源,漫漫求索,著书立说,如同一个渴望挑战极限的探险家,在无人地带跋涉,又像一个固执狂热的淘金者,一遍遍的淘洗泥沙,全神贯注于金子的闪光,探寻着中国服饰文化神奇美丽的瑰宝,构筑着中国服饰文化庞大体系的基座。


   
为中国服饰文化寻道溯源


    追溯张志春教授是如何走上服饰文化研究这条荆棘丛生又充满挑战之路的,说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中文专业出身的他,对形式美有着天生的敏感与追求。他曾任教的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原西北纺织工学院)又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以纺织科技与服装设计著称的学院,于是乎"常见这软包袋形式的绘画与创作,常听服装与饰物的种种话题,便也掺乎进去看热闹似的谈点感觉,……主动的被动的从文化方面美学方面讲了一些轮廓与细部,就显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渐渐喜欢起服饰了。"
  
  然而当他真正涉足这一领域后,却发现,在喧嚣的时尚泡沫下面,我们拥有的只是一些西方服饰文化的片言只语和道听途说,有关中国服饰文化的理论则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仅仅是几部众所周知的考据式著作和零碎的服饰散论,因此他说道:"服饰文化的理论却相形见绌,不能解释我心中的种种困惑,……谈及服饰文化往往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慷慨激昂的神情后边说不出一二三四来,津津乐道的都不过是西方服装设计师的一点零碎观念与感觉。
"
   
 于是,在困惑中不断地向未知提问,强烈的求知欲和使命感使他毅然投身到这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虽然冒着跨学科研究的风险,但扎实的人文研究功底反而成为他的优势。在崭新的领域,他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既有学科的大量专业知识亟待学习,又有行业中人的觊觎和冷眼旁观,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反倒更坚定了他走下去的决心。凭着北方人耿直、倔强的性格,学者的坦荡和严谨,一个人文工作者高度的使命感和自信心,他始终保持着异常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的激励自己,终于在探险者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张志春教授苦苦寻觅中国服饰审美历程中几经迷失的线索,大胆立论,在不同学科的游离之间构架新的支撑点,用全新的视角阐释服饰文化的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叠中驰骋想象,每一个字里行间都留下了他心灵经过的痕迹。


   
中国服饰文化寻宝者


    从远古的蒙昧荒蛮到现代文明,服饰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完整地体现着一个民族文化、经济乃至政治、哲学的发展过程,而蕴藏丰富的中国服饰文化随着近现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的全面渗透,它的光辉却陡然黯淡,这其中既有暴力的摧毁也有人为的遗弃。
   
 但是,要真正构筑理论系统,谈何容易?中国服饰的历史犹如一条大河,泥沙俱下。从中建构中国服饰文化理论体系,可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犹如在沙里淘金,其艰辛可想而知。曾经,也有学者试图梳理,给予正名,但因为时代和历史的众多原因,这样的梳理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深度与广度,最终没有建立起文化的高度。
   
 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张志春先生以他史学、美学和文学的学科优势,首次从哲学的高度命名了"中国服饰文化"这一命题。他精读了无数典籍,大胆吸收古代思想家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给予重新解读。但是他并没有囿于前人的成果而止步不前。在前辈学者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周锡保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他看到,"前者注重文物考释轻舆服文献,后者重文献资料而推究渊源流变,都是从历史实证与客观发展演变角度来研究的通史格局,着眼点不在中国服饰文化学说方面"。而在看王维堤的著作《衣冠古国》以及杜书赢撰文评析李渔的服饰理论时,总觉得未能延展深入下去。其他一些专著也未曾注意梳理服饰理论资料,时下的服饰文化理念受西方服饰文化格局影响和渗透,始终不能反映中国人深层次心理的观念和需求。
   
 1990年代早期,他便开始了服饰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勤奋的笔耕。从远古原始思维、图腾崇拜、宇宙观的演进辨析出中华服色审美模式,从哲学、宗教民俗、政治、历史变迁和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洞悉中华服饰审美内涵,在沧桑变化中领悟服饰背后一个民族心灵的成长史。他把这些渗透着真知灼见的思想和见解凝聚成鲜活激扬的文字,十几年来,孜孜以求,笔耕不怠,发表了数十万字的学术论文。在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饱含着缜密思考的文字当中,我们得以阅读了他的心灵。
   
 《裸露与遮盖:现代服饰观潮》(以下简称《观潮》)是张志春教授自1993年以来近60篇服饰文化的论文集,文章的体裁各异,或长或短,娓娓道来,无不散发出作者的敏锐触角,见解深刻,其中有多篇被收入《中国服饰文化参考文献目录》中。《孔子与服饰》探讨了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服饰审美的决定作用,而《朝鲜白服色的文化渊源》则对朝鲜民族崇尚白色的习俗起源于中国商代给予了可信的理论依据,引起了日韩专家的极大关注。他提出的诸如"服饰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是两极摆荡""魏晋风度的核心是服饰境界"以及"服饰的共性永远大于个性"等一系列服饰命题都触及到当代服饰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如果说《观潮》是有感而发的散点研究,那么2001年,他耕耘数载推出的服饰文化力作《中国服饰文化·第一卷》则完全是从理性思维入手,全方位透视、剖析和阐述中国服饰文化深层理论的鸿篇巨制(还将有第二卷、第三卷的问世)。这部勾勒中国服饰文化主干经脉的学术专著,以多声部复调结构,从哲学、宗教、美学维度追溯了中华远古服色审美的历史演进,中华服饰美学体系构形的哲学渊源,透析了各个历史朝代的重要思想家和著名服饰现象,把原本庞杂凌乱的服饰历史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勾画出一幅完整的中国服饰文化地形图。仔细阅读,我们就能够发现那些起决定作用的河流、湖泊,山脉和丘陵,哪里是制高点,哪里是等高线,那里是高地那里是平原。全书把沉积的历史与激荡的文字贯穿于整体叙事中,纵横捭阖,拿捏有序,却又赋予了它开放性的格局。可以说《中国服饰文化》是一部中国服饰文化的思想史,同时又是一个展望中国服饰文化之未来的立足之地,它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服饰文化领域里一部扛鼎之作。
  
  张志春教授的研究在服饰文化领域里确立起独特的服饰观,在于他并没有把服饰简单地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符号,只作单向度的研究,而是把服饰研究纳入到大文化、大境界当中,把它置于多向度的时空结构当中,去阐释、构形。在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时,他说试图"从跨学科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以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模式来展开中国服饰文化学说的轮廓与细部。而所谓点,即一个人物的服饰学说或一个命题;线,即历史的线索或一个服饰事件或某类服饰命题的梳理;面,即对某个时代或一群政治家或社会服饰习俗的剖析;体,即中国服饰文化的整体境界的多重透视。从而探讨中国服饰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内在规律;辨析中国服饰命题与国人文化心态的渊源衍化;梳理历代服饰现象的文化线索和美学意味。"
 
   而他研究的另一个特点,便是给人以鲜明和清晰的历史感,把敏锐的触角深入到时代的心灵也深入到自己的心灵当中。在利用积累的素材时,他从来不拘一格,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现实感悟、当下时尚焦点,都成为他流畅的行文中鲜活有机的例证,图文并茂,传递信息,展示出早已积淀为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服饰命题,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理论,让人们从宏观视域领悟中国服饰文化的整体境界,为时兴的西方服饰文化理论提供可与之对谈的话语体系。


在服饰文化领域中独领风骚


   
 十几年来,张志春教授不懈地追求,使他在服饰文化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他的专著《中国服饰文化·第一卷》已被多个服装院校列为服装专业的必修课;他的学术论题在国际服饰学术会议上成为世界同行的焦点,引起广泛关注;他的学术论文荣获国家及省级人文科学奖项不胜枚举;作为著名服饰文化学者他多次被媒体报道追踪,传播服饰文化理论;在学院,由于他突出的教学成果和学术成就,曾连年被破格晋升为讲师和副教授,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他的一席话中我们读到了作为一个人文学者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体会到了一个人文学者的光荣与梦想。他说:"……资料的搜寻,有时细读十本书还找不到一点信息,这如同大海探珠、深山寻宝一样,往往令人有茫然、疲惫和惊喜的种种感受……矛盾、怀疑、自信……这种种不时探露的思想苗头与写作感受都或隐或显地展示在行文当中了。……但我自己认准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干下去。千里之行没有援手是很难抵达目的地的,我更期待方家的指教、期待着可以对谈的朋友。"
 
   正是这些饱含着真情实感的字字句句,道出了一个实干家的肺腑之言和真知灼见,而他的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则为同行做出了鲜明的榜样,并激励着他的学生们不断地投入到服饰文化研究的领域中来,端正学术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他的治学之道和做人态度,为中国的服饰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纺织报》2005.5.30)

 


TAG: 服饰文化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