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2-01 08:33:57 / 个人分类:年节解读

 

                                        大年三十

 

                                                张志春                                   

 

旧历年的年底才真正像个年底。一年到头,腊月最后一天——除夕一到,仿佛是心灵最柔软处受到触动,思想深处听到亲切而神圣的一声召唤:回家过年噢!仿佛童年在村口玩耍时忽听母亲的呼唤,仿佛看见家院中升起的袅袅炊烟……事实上年年如此。进入腊月,春节启动之日,人们的思想便如射线般朝一个方向作加速运动。回家,回家,和亲人团聚,和记忆在兹的列祖列宗团聚。不管千里万里,不论车船飞机,都要赶在除夕回来。这是神圣的呼唤,这是至高的律令,这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春节的核心节点之一。

除夕又叫“大年三十”、“大年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获得大年命名且能与大年初一并列的,只有除夕了,它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神圣名分与节点了。即使这年腊月只有二十九天,那这月底之日也要称为大年三十。显然,大年三十的称谓已明确将它置于年节的中心地带。年是神圣的,每一天都有崇高的意味,这种称呼是意味深长的。除夕之名,在人们常规的理解中,是指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亦泛指一年的最后一天,总之意在旧岁至此而除。而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季冬纪》提出了一个新的理由:

 

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病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

 

也许这才是除夕之名的由来。

也许,年的称谓在除夕才名正言顺。从文字文献来看,年是一个人头顶谷物或以谷物为头饰的形象描摹,是谷物丰熟的庆典仪式,这不是到了年底才出现的搬运与歌舞场景么?而从民俗传说来看,年是这时候趁丰收来捣乱的怪兽,须放爆竹来吓唬驱逐的对象,这不是仍以谷物丰熟为前提的窥伺与保护么?但无论是顶戴植物或是驱逐动物,都可看出年是农耕文明的悠远记忆,正像西方节日多是宗教生活的记忆一样。

大,神圣曰大。春节是一个有相当时段的文化平台。从腊月开始,至少从腊月初五的五豆节、初八的腊八节开始,春节便已启动,至二十三祭灶,送主管监视一家烟火的灶神上天汇报开始,辞旧迎新进入倒计时,生活的一招一式都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时刻愈走向临界点,愈有着脱俗入圣的升华过程与氛围,这样的神圣时光就叫作大日子。在民俗传统中,春节具备大日子资格的似只有从除夕到初五这几天,而真正能叫得响的只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于是,自古而今,人们至除夕祭祖敬神、贴门神、请灶神、贴春联、饰门旗等等,一切生活情境开始神圣化。窗花四周云彩簇拥,人们的言行也如神仙般雅致优美起来。

 

                                  选自拙著《春节旧事》

 

 


分享到:

TAG: 大年三十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