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春发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2-09-28 20:06:49 / 个人分类:我的记忆


 三顾春发生

 

张志春

 
初顾春发生是大三的时候。那时刚恢复高考,国家也不容易,我们每天一斤口粮有四两粗粮呢。耳餐春发生葫芦头泡馍有些年头了,却不曾抵达舌尖。只远远烧香何如面见真佛呢?趁着周末解解嘴馋,满足好奇心,也是见世面么。
记得1970年代,我的一位朋友刚进城,见人吃香蕉也买一串。不会吃又不便问,遂拿回分赠舍友,才知吃香蕉应剥皮露出瓤儿来。由此,自己遂觉不能只教室宿舍图书馆读书,还应推倒四堵墙去看世界。上街步行,节约一两毛钱,看一场电影;登一次雁塔,爬一次城墙;碑林抚摸几通石碑,街巷抄几幅春联;或一毛三个油炸元宵,或一杯冰激淋,一瓶冰峰汽水,一个蜂蜜粽子……,体验一下未见过、未听过、未说过、未尝过、未想过的……,一个广袤的具象或抽象的世界,新鲜,有趣,积小成众,人们说的阅历,不就是这样目光所及舌尖所尝脚步所历么?
   春发生,葫芦头,呀,说来口齿生香的名字!春发生自是杜诗的撷芳;葫芦更了不得,且不说神医悬壶济世,就本土神话来说,葫芦是诞生创世始祖的母体,也是天地万物发源的乐土……,怎么一古脑儿积淀在这道美食上了?思来想去也值得一吃。品尝不也是一种经历么。果然。同属泡馍,跟羊肉泡就是不一样:羊肉泡的馍烙到六七成即可,拧揪捏并用,掰饼花生米大小,须煮沸方成美餐;而葫芦头的馍则烙熟掰如黄豆粒,汤锅浇泖即可享用。羊肉泡讲究汤清,美味涵融而不着痕迹;而葫芦头汤如奶汁,浓郁,乳白翻滚……,一碗盛来,未动筷子,唾液潜溢,味蕾活跃,目光凝聚,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馨香之气,若玫瑰花开,若云缠雾绕。这应是云中景,神仙界,要不,怎能消受如此荡气回肠的美食呢?
   再顾春发生是二十年后的上巳节。是继我发起的小阁宴联友雅集之后,解维汉先生再次组织的雅集活动。记忆中有卢善求、樊川、林随喜、任本命、徐熙彦、张斌礼等先生。除我这个票友陪座而外,雅集者是陕西对联界一等一的人物,哪一个走出潼关都撑得起台子。事实上他们多有过关斩将走向全国的不俗业绩。先是彼此馈赠新著,记得解维汉厚厚一叠,新编几大本联书。再则说说近来联坛新事。举杯投箸之际,彼此相约以上巳为题或诗或联。或你出以上联,众人应对。葫芦头泡馍的馨香,使佐餐的联语趣话更加滋润。或说最近又发现一个搞对联理论新苗子;或又说及名人题写的不规则对联,应宽容对待,视为对偶句即可。起码说明社会精英也关爱对联这一文体。美餐果腹,平常严格的我们似也宽厚了许多,只愿介入对联界的人越多越好。我尝试为春发生拟联:滋味溯隋唐,葫芦幸自药王赠;嘉声传远近,宾客聚如春草生。又想斟酌好了再说吧。如今好几位老先生已驾鹤远行,而春发生的雅集或许值得联坛追述的一件事呢。
   三顾春发生是2009年。那次是应邀考察。葫芦头泡馍申请非遣项目呢。进入操作室,见大师傅衣帽雅素宛如天使,手脚麻利杯盘净,刀快勺响脚步轻。刚出㶽的白剂饼糊精散发的香味,不断勾活内心深处的馋虫;沸腾的汤锅真个是玉液琼浆,仿佛要漫出云雾来;佐餐调味的木耳、香菜、蒜苗、粉丝、泡菜、辣子酱等,青赤黄白黑五色俱全,似有远古的神秘传统与哲思寄寓其中。说起渊源,陪伴的师傅说,远在唐代就有了呢。只不过原是煮白肠、猪杂碎一类小吃。药王孙思邈云游四方,偶坐桌边,尝一口白肠,味腥油腻呀。这如何了得!遂唤来掌勺的,侧身从药葫芦取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健胃祛腥之药,附耳悄语一番。见掌勺者虔诚点头如圮桥听训,一时兴致,连药葫芦也馈赠了。药王的点拨,自如神仙的手指,所触之处都变成黄金,店堂的一切自熠熠生辉。从此小吃香味袭人,一再逆袭攀升,由默默无闻转而为街头巷尾的津津乐道。店家庆幸感恩,葫芦高悬门首兆示吉祥,店名易为葫芦头承传至今。

三品葫芦头后,我也渐渐琢磨它的滋味。这一个响亮的传说,为葫芦头平添许多美味。说者乐意说,听者顺耳听。或者充满期待兴致犹浓地,或者不经意淡淡地这样说着听着,空间漫延着,时间推移着,就这样口耳相传着。但,这是真的吗?这自然是民众口头叙述的一个传说。一个经典意义上的民间文学传说。在我看来,它是历史真实的别样叙述,每一个说者自然不留名姓,每一个听者却可以在转述中将其演变为新的异文本。于是具体情境却不妨朦胧与挪移。

第一种可能,它就是真的。孙思邈是华州人,距长安不远;他采药治病常常进出终南山;且虽被唐太宗邀请却又辞而不就……,说明隋唐之际,长安一带是他老人家活动的范围之内,且食疗自是医者特别是中医的关注点。在药王可能小事一桩不足挂齿,未进入文字叙述,但对百姓来说却是津津乐道的对象。

第二种可能,在某个时间,某个高人以某种药方提升了葫芦头的美味是真的,但却不一定是孙思邈。人们在口耳相传中,习惯上总想有说起此来来头大的氛围,说起诗句段子,主人公必是李白杜甫苏东坡,说起匠作必是鲁班,说起巧慧必是阿凡提……,总之千人万人所为之事,不知不觉中似箭垛似的都集中到众人所认可的典型人物身上了。大有言必称某某才能令人信服之势。如此这般,话语情境中容易渗透,说者易获话语权,听者心里也滋润。

第三种可能,葫芦头美味没有这么一个蛹蝶之变或豹变的突进,而是一个有着相当时间长度的渐渐提升。想想看,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半坡彩陶上就有精彩的绘猪,猪肉因此在我国成为第一副食。不是牛肉马肉驴肉狗肉叫作大肉,而是猪肉享此尊荣;遥想我们先民,在烹饪技艺上不断探索攀升,从血肉到排骨再到头蹄内物无一不经过漫长的折腾磨合,色香味意养型在千百年的餐饮践行中得以成形。仿佛一条漂亮的乡间道路,你不知第一次留下脚印的是谁?也不知跟随而来夯实拓宽的又是哪些人?你只觉得它平顺幽远又舒心。但从先民最初品尝时的淡而无味甚至不无腥臊到今日的色香味诱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舌尖上的历史进程。所以,这个传说就是将此三者揉而为一。在我看来,传说是历史深透的叙述,那朦胧是历史的幽深,也是历史的魅力。

倒是现在春发生门店的缘起如工笔字画,眉目清楚。1920年,关中有叫何乐义者,曾开餐饮店“何记葫芦头”于五味什字。低调经营而口碑不错,众取杜诗“润物细无声”句,誉其为“春发生”。自此以后,春发生师徒薪火相传,生意葳蕤。详细梳理一番,便知谱系颇为完整。考察前做功课,知工序有处理肠肚、熬汤和泡馍三道,但亲见师傅从容不迫,手中那肠肚经捋、刮、翻、回翻、漂,各有章程;再经捋、煮、晾等而容貌刷新,仿佛村女在质朴的纸张剪出花儿,仿佛雕刻艺术家在琢磨飘逸的风神,仿佛诗人在锤炼精美的诗句,便知一道美味积淀了多少代的智慧,多少人的汗水!看着熬汤,猪骨洗净砸断,骨髓自然融汤;再配以肥母鸡、鲜牛肉、鲜大肉、北京鸭入汤烧开,撇泡沫,调料包,熬制成乳白之汁。待窗口递进馍碗,师傅平刀扶斜片肠肚、猪肉、鸡肉披覆馍堆,泖,再泖,三泖,倘遇馍粒指头蛋大的豪放一族,师傅还要再泖一次呢。只见小勺来回蜻蜓点水一般,春风习习之中,微量荤油啊,调料水啊,味精啊,绿的香菜末、青白分明的蒜苗末、红艳艳的油泼辣子,一瞬间汇聚碗里。旁观者眼花瞭乱却也眼馋。再勾些许沸汤,一碗美味便热情洋溢地面见顾客。一眼扫去,品尝者无不满面喜悦,或举箸微笑。你瞬间会感觉到,天下人怎都这么和颜悦色的呢?是的,谁会在欣赏的美味面前皱眉呢?而自己,似乎忘记了是在考察工艺程序,而被这一美味搅动得跃跃欲试了。难怪人常说“提起葫芦头,嘴角颔水流”呢。                    

                                              2022.4.24初稿2022.6.17修改

 

 



分享到:

TAG: 春发生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