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 丛书总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1-04-18 15:50:06 / 个人分类:序跋点滴

 

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

丛书总序

 

张志春

 

倘认真说起来,这一套丛书,是呼应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而起的全新选题。21世纪之初,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撞入眼帘的时候,国人颇有一些陌生化的感觉。似不顺口,也不知怎样简称才好。追溯传统,中国文化似乎少有从否定角度命名的习惯。除却先秦思辨中的“白马非马”的表述,一般都是直接应对且正面命名。如黑白、阴阳、昼夜、男女、好坏啊,无不如是。究其翻译文本的原初,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日文“无形文化财”的概念。所谓文化财者即文化遗产也。非物质与无形亦不过同质异构的概念罢了。它的学科基础是民俗,期待中的非物质遗产学正在建设之中。对于这一概念,学术界初有争论,最初认作政府工作的概念,渐渐地趋于熟惯,政府、学者和民众都认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竟也成为这个时代街谈巷议的热词。于是乎,有关它的相关项目较有深度的叙述也成为普遍需求。

在这里,重温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礼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等等。概括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空间。可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随即,波及欧美亚非澳,一个全球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渐次展开。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学者和民众三位一体,旗帜鲜明的非遗保护运动紧锣密鼓地拉开帷幕。截至20199月,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于世界之榜首。作为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自是成果累累。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截至2019年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74项,省级604项,市级1415项,县级4150项。其中中国剪纸、西安鼓乐和中国皮影已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适时编撰这一套丛书,就是要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开专属性的叙述。

当然了,本丛书将是一个开放性规模的丛书。它所叙述的主体将从陕西省数以千百计的非遗项目中逐步选取。它可以是国家级的、省市级的,也可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的全人类级别的。第一套为9册,可单一项目成册,同类聚合也行。选题宜从作者把握的成熟度,亦为后续留有余地来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叙述并非只是地域性非遗项目常识性罗列,而是陕西形象全新向度的叙述。一提及陕西,众所周知,是周秦汉唐等十余朝建都的风水宝地,是历代精英俯仰徘徊的文化空间。在这里,帝王将相叱咤同风云的业绩一再纳入底气丰沛的文字叙述;在这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雄视千古的经典宝卷,成为后世荡气回肠的吟诵辞章;而这套丛书中,则呈现出一个与之鼎足而三的民间世界。这个由非遗项目支撑起来的意蕴丰沛的民间世界,簇拥起来的是全盘刷新的陕西形象。

倘若向远古追溯,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叙述模式大约是混沌一体的,无论部落的首领还是族群。而进入分工明晰的文明时代,大致可分为由上层社会所掌控的文字叙述与民间习得的口头叙述与图像叙述的两大类型。与国外学者的一般认知与命名相反,我国学者将文字叙述的传统视为小传统,而将原始社会以来的口头与图像叙述视为大传统。恰恰在这样的分界点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整体上带有口头叙述与图像叙述的特色。这自然是意味深长的。

毫无疑问,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世界的非遗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陕西的非遗项目,在中国的非遗地图中占有醒目的篇幅。这里有百万年前的蓝田人的敲打石器为工具的传统;这里有六千年前半坡人左手绘制鱼纹的图像叙述传统;这里有女娲补天、炎黄争鼎以来的民间口头叙述传统……,而这一切,切切实实地与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的文字叙述传统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厚重丰赡的古代文明。而在民间,因其可持续的生产与生活,因其信仰与娱乐,因其岁时年节,因其人生礼仪等等,这种种图像叙述与口头叙述得以拓展与传承,活态地遗存在今天。这是源头活水,这是国宝一般的遗存啊。仿佛银杏一般,仿佛蕨类植物一般,经历毁灭无数的冰川纪而险存于今。因其珍稀而益觉宝贵了。

当然,看似截然不同甚至对峙的文字叙述与图像叙述、口头叙述,却并非纯然的平行线结构。千百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极端者,底层的草民可能揭竿而起逆袭而为帝王将相,顶层的冠盖人物可能因国破政亡沉沦到命运底层;即便平时,底层者可能或科举或军功而扶摇直上,位高权重者可能因告老还乡等而回皈到平民之中。命运与身份的交替互换,环境与氛围的感染,自然使得看似对峙的两种叙述方式互渗互动,在一定意义上彼此接纳并分享了对方。这就是我们在民间仍能听到带有宫廷意味的西安鼓乐,其节奏旋律,其阵容架势,其乐器服饰,演出仪态,无不呈现从容淡定的贵族色彩;这就是我们在大字不识的村野老妇的剪纸作品中不时发现自远古到近代文献文物互释印证的东西;这就是在宫廷官署只能台口朝北以示身份低下的戏曲而在市井村落仍有高台教化的氛围……,这也就是孔子所言礼失之而求诸野的历史背景,这也就是王阳明认知众人就是圣人的别样依据。如果更为宏观来看,就不难发现,在中国,由于官方掌控或思维惯性种种原因,文字叙述的传统更趋向于整合,趋向于统一,多样性得不到充分地发育,自由境界的表达更多时候受到压抑与悬置。而根植于民间社会的口头叙述与图像叙述,由于接地气,贴实用,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鼓励探索与践行,鼓励与时俱进的探索创新,以更为宽容的意态接纳着多样性,从而使得更为博大的群体中潜在的创造性智慧潜能得以自由发挥,而这一切,在历时性地推敲琢磨中,在共时性地呼应普及中,凝定积淀在有意味的形式之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库存。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的丛书聚焦于此,就是聚焦于这些活态的非遗项目与现实生活内在的深厚关联,聚焦于项目的活态性与文明原创性,聚焦于它在中华文明坐标系中醒目的位置。力图使读者从中获得一种认同感与历史感,获得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的直觉认知:

譬如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长安北张村造纸术、周到起良村造纸术至今仍活态存在,与出土最早的灞桥纸并生于西安地区,这种巧妙地组合最容易我们回味原创文明的非凡价值与意味;

譬如瓷器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耀州窑曾是享誉天下的古代名窑之一。精湛的技艺、传承的故事以及与之内在勾连的民俗,都值得我们敬畏与珍视;

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是人类的三大饮料之一。茶树的培养,茶叶的泡

制,茶马古道的今古传通,茶人的酸辣苦甜,都是一出唱不完的戏,悟不透的经;剪纸是以陕西为主体申报的联合国非遗项目。其中颇多联合国命名的民间美

术工艺大师,颇多可与世界美术大师相提并论的经典作品,更有可歌可泣的艺术

悲情与励志故事;

总之,无论黄帝、炎帝还是仓颉的神话传说,无论是古老的高台秦腔还是街

市游演的社火等等,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更是全面应对人生百态的智慧。因需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而滋生,因需破解生存困境而建构,因需满足精神饥渴而生长,它带来巧慧与便捷,它带来生活新感觉与趣味,它带来精神富足与自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珍贵记忆,是历史文脉的延续,穿越时空的文明我们会因之对陕西的民间世界刮目相看,就会惊叹,在这一方黄土高地上,在民间,竟会顺理成章地滋生如此茁壮的中华文明根脉,竟会有着如此奇异厚重的创造,令人感佩不已。作为有意味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非化石般缩居于殿堂橱窗,或弃置于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如山间泉溪,过去涌动而流淌,现在仍然在涌动在流淌;仿佛明月徘徊于古人窗前,也徘徊于今人的窗前。它绝非外在的自然,而是灵性的创造,有温度的手作,历代堆垛式的琢磨与营构,人与天地自然对话的结晶。它以不可思议的生命力,陪伴着古人也要陪伴今人,顽强地穿越时间和空间,而在当下生活中活态地存在!种种非遗项目,通地气,宜民生,或诉说,或制作,或描绘,绘剪切,总之是文字叙述之外,文义的口头叙述与图像叙述的寄寓之物。于是乎它并非规定动作的机械挪动而是充盈着生命活力的四肢张扬;并非命题制作的僵硬堆砌,而是自由意志的形式呈现;并非四海统一的专制律令,而是奇山异水的百花齐放;文化的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而健康地绽放。而多样性原本就是自由的形式,就是对于桎梏生命样态的解构与放飞。

倘如是,或许就呈现出一个陕西形象的全新叙述。它是历史的,却不同于历史性叙述;它是活态的,却不只是瞬间即逝的摄取;历史层面的叙述仅是不思量自难忘的过去,是对业已消失的既往深情地回忆,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言说,而它却是既贯穿远古而至今仍是目前的活态存在;它是特写的,却不等同于纯文学;文学层面的叙述为了情思的真善美而容许虚构,而它的观察从宏观到细微,从成果到过程,无论是图像记录还是文字表述,全然写真;它是记纪实报道的,却不等同于新闻。新闻层面的揭示着意于最近情境的变动,而它所呈现的内容则有着相当长时间段落的积淀与绽放,甚至可以追溯到鸿蒙的远古。

需要说明的是,丛书的关键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纯然无形或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物质载体的。它的第一载体就是人,传承人的文化行为、文化技艺、文化表演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形态。非遗就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是其发展模式。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载体,如戏曲中的文乐武乐,服饰道具;造纸技艺下的纸张,剪纸作品;制茶技艺下的茶叶;再如庙会这样的民俗文化也离不开剧场、广场等文化空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将以一定的特写镜头聚焦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取与舍的斟酌中,舍弃百度式的知识组接,防止人物淹没在项目或技艺的过程叙述中,拒绝追根溯源的沉浸阻滞非遗主体的活态现状,阻断将非遗项目与原生态生活剥离出来如钓鱼出水那样……,意在知人论世,点线面结合,多层面多向度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风貌,诉说代代相续百折千回的传承故事,解读其传承人有所担当的文化负重等。全面性,细节化,情感化!唯愿有所感悟的他者叙述和随笔式灵性文字,拼成一桌文化大餐,呈现在亲爱的读者您的面前。

                                             2020.2.22

 

附记:《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丛书由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起陆续出版。已出版有张志春著《剪纸》、张兴海朱春雨著《茶叶》和王蓬王欣星著《造纸》。


TAG: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创文明 民间世界

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张志春   /   2021-04-19 20:57:13
谢谢宁老抬爱!祝您万事如意!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21-04-19 06:04:28
文化大餐--好美的宴席呀!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