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中的鼠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20 18:25:59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本地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免费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推转岁月的年轮,当亥猪年在冬季里摇着尾巴渐行渐远,我们又将迎来一个子鼠的年份。

一说到鼠,我们头脑中马上会闪现不少涉及它的词语,什么鼠目寸光、鼠窃狗偷、鼠头鼠脑、贼眉鼠眼,什么雀目鼠步、无名鼠辈、鼠肝虫臂、城狐社鼠,什么鼠心狼肺、首鼠两端、鼠肚鸡肠、鼠窜狼奔,什么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等等,褒意的没有,贬意的一箩筐,字里行间充满对鼠的蔑视与仇恨,也说明鼠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形象:它们阴险,它们狡猾,它们诡诈,它们是疫疠的载体,亦是灾难和厄运的化身。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在我国的民俗文化和民俗生活中,鼠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人们对于鼠的态度也并非这样简单。

神话故事里的文化英雄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许多民族那里,这类以偷咬为能事的动物是开创世界、惠及万民的文化英雄,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实的确如此。看一些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吧,它们可以表明老鼠曾经为人类做了什么。

在云南澜沧县拉祜族流传着《牡帕密帕的故事》,说的是在天地浑沌未开的时候,创世神厄莎种了一个葫芦,葫芦老了以后,掉到海里去了,厄莎把它捞起来,放在晒台上晒了77天,葫芦里传出打口哨的声音;又过了12天,人在葫芦里说话了:“哪个把我们接出来,我们种的谷子给他吃!”小米雀听见了便去啄,可啄了很久也没有成功。老鼠来咬了33夜,终于咬出了一个洞,一男一女从里面走出来,他们便是拉祜族的祖先。在这里,鼠咬天开,老鼠成为创世的英雄。

在四川一带普米族的神话《太阳、月亮和星星》里,老鼠又成了光明的使者。远古时候,大地一团漆黑,鼠和猫头鹰是好朋友,他们决定为万物去寻找光明。于是猫头鹰驮着鼠往天上飞,飞了99天,厚厚的云墙把天地隔开了,鼠就在云墙上打洞,啃了99天,啃开一个洞,露出一道冷冷的白光,是月亮的光。老鼠又在另一云墙上打洞,啃了99天,啃开一个洞,露出灼热的红光,是太阳的光。虽然猫头鹰和老鼠被太阳光照得睁不开眼,见不得光,白天不敢出来了,但大地从此有了太阳和月亮。

在许多民族的神话里,老鼠给人们带来了谷种,甚至还教给人如何耕种。福建宁德地区畲族流传的《老鼠和谷种》就说,古时候,稻谷一年四熟,收割不尽,人不知爱惜。天神一生气,就用布袋把谷子全收回去了。人没有办法了,便求老鼠去偷谷种。老鼠上了天,等天神睡着,它在黄泥浆里打个滚,咬开布袋,沾了一身稻谷回到人间,从此人间才又有了谷种。流传在山东一带的《老鼠死了不闭眼》故事,也有类似的情节,说的是古时只有天上有粮,人间没有。鼠住在天上,给人把粮从天偷了来,结果被王母娘娘赶到凡世。

类似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在这里,是鼠帮助人类走出浑沌,是鼠为人类带来光明和谷种。根据学者对“文化英雄”的界定(美国《韦氏大辞典》认为:文化英雄系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一民族常把一些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来说最基本的因素加诸文化英雄身上),鼠真的是许多民族不折不扣的文化英雄。因为它的贡献,不少民族都对它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彝族人、布朗人种出粮食,总会请鼠尝新;有人说在鼠前加上老字,称其为“老鼠”是为了表示尊重;安排十二生肖顺序的时候,也因为它功劳卓著而名列首位。因为它的贡献,人们甚至对它偷粮的行径也抱有一份同情。流传在贵州黄平东坡一带的苗族神话《耗子偷粮》,解释老鼠偷粮是因为人本来答应给帮助自己的老鼠粮食吃,结果却食了言,老鼠不得已才用“偷”的下策。在我国南北方都有流传的《老鼠为什么死不瞑目》,说老鼠给人类带来了谷种,人却不允许老鼠吃粮,见了老鼠就打,老鼠觉得委屈,才死了也不肯闭眼的。

神话故事包含着原始先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和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也许先民们曾经从鼠的活动中获得过某种启发,也许先民们曾经直接受益于鼠,比如饥饿的时候从鼠洞里找到过救命的粮食,惊喜之余便对事情做出了浪漫主义的解释,赋予鼠一个“文化英雄”的身份。

现实世界里的驱灭对象

然而,神话终归是神话,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们感受更多的是老鼠祸害人类的本质。它们毁田偷粮,是农业民族的大敌;它们传播疾疫,是人类生命的杀手;它们咬物坏墙,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对于老鼠的罪恶行径,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出了愤怒的呐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有学者解释说,这首出自《诗经·魏风》的诗篇,是对不劳而获却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们的指责和讽刺,其实我们又何尝不可以看作对严重危害人类生活、直接侵犯人类生活空间的真实老鼠的痛斥和控诉?!

面对老鼠的肆虐横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绝不会坐以待毙,老鼠也便成为人类的驱灭对象。

为了驱除消灭老鼠,人们畜养礼遇它的天敌。老鼠的天敌自然首推猫。我国古代有一种“报本反始”、报答上天神灵并祈祝农业丰产的年终祭礼,叫大蜡。大蜡礼的祭祀对象中很重要的一个便是猫,“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唐代之前,人们还普遍养狗以捕鼠。《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齐国有一个善长相狗的人,他的邻居托他买一条捉老鼠的狗,结果他买了一年才买到。他对邻居说这是条好狗。可是邻居养了好几年,狗也没逮到一只老鼠。邻居觉得奇怪,就问那个相狗的。相狗的说:这是条良种狗啊,它的志向在于猎捕獐麋豕鹿而不是老鼠。如果想让它捉老鼠,得把它的后腿捆上。邻居听了他的话,“桎其后足,狗乃取鼠”。古人养狗捕鼠的习俗从这则故事可见一斑。四川三台县郪江乡汉代崖墓中还发现过一块画像石,一狗蹲坐,前爪支地,眼睛圆睁,口中叼一只肥硕的老鼠,亦是养狗捕鼠的明证。今人嫌别人多管闲事,动不动就说“狗拿耗子”,看来是不知道古人竟有养狗拿耗子的风俗了。

前面我们所述普米族神话《太阳、月亮和星星》里和鼠是好朋友的猫头鹰,实际上也是鼠的天敌,也曾被人饲养以捕鼠。据唐刘珣《岭表录异》记载:“桂林人罗取(枭)生鬻之,家家养使捕鼠,以为胜狸也。”除饲养鼠的天敌外,聪明的人类还进行创造,千方百计寻找灭鼠工具和灭鼠方法。老鼠夹、灭鼠药、电子灭鼠器纷纷被发明出来。

有趣的是,为了摆脱这种整日偷偷摸摸为非作歹又难以对付的动物的侵害,人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对老鼠进行不懈的喊打,还在象征世界里想出了老鼠嫁女的高招,并发明种种仪式以达到驱灭的目的。婚姻嫁娶本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行为,可是民间却让老鼠也嫁女娶亲。鼠婚在我国是普遍流行的俗信,只是不同的地方鼠女出嫁的婚期并不一样,但大致集中于旧年腊月二十三到新年的二月二之间。也许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都听过老鼠嫁女的歌谣或故事,在这些歌谣或故事中,出嫁的鼠姑娘总是难逃葬身猫腹的“噩运”,其中最滑稽的当属鼠姑娘的糊涂爹娘为女儿挑选花猫做女婿的事了。鼠姑娘的爹娘要找世界上最神气的做女婿,结果,鼠姑娘找了太阳找乌云,找了乌云找围墙,最后发现还是猫咪最神气,便与猫咪定下了婚期,结果可想而知,“新娘刚到猫咪家,猫咪一口就吞下”,一天好日子没过成,鼠新娘眨眼间命丧黄泉,成了猫新郎的腹中食。

俗话说:“人惊鼠一夜,鼠扰人一年。”为了保证老鼠亲事的顺利进行,各地都有一些禁忌和习惯做法。湖北江汉平原一带,俗以腊月二十四夜鼠嫁女,届时家家要把面饼和纸花放在暗处,为鼠女“添箱”,这天不能舂米磨面,孩子不能大声喧哗;在河北张北,老鼠的婚期是正月初十,这天,各家要蒸糕,或煮小米饭,撒于各处,以为鼠食。陕西一带,鼠嫁日家家要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惊扰了老鼠的好事。广东佛山,俗以除夕之夜是老鼠嫁女的吉日良辰,这天,人们要早早做好准备,在床底下沿墙边点上蜡烛,为老鼠的迎亲队伍照明。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流传着与鼠有关的多种多样的岁时习俗。照鼠耗就是其中一种。在特定节日燃灯以驱鼠叫照鼠耗,也叫照虚耗。不过,照鼠耗的日期各地并不一致,燃灯的地点也颇有地方差异。比如湖北、安徽等地就是在元宵节举行,届时,人们在门上、井上各处燃灯;山西左云一带是正月十日照鼠耗,到时候,各家各户都在米缸面瓮下烧香燃灯。

敲击避鼠也是常见的做法。在湖北荆州一带,正月十五晚,各家的小孩手拿簸箕、罐子、破瓢等敲击,边敲边唱:“正月十五敲破瓢,老鼠落儿不成苗;正月十五敲破罐,老鼠落儿不成算;正月十五敲簸箕,老鼠落儿不成器。”鲁西南一带有类似的做法,只是时在二月二,人们一边敲瓢一边唱:“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眼里长着棠梨花。”在云南,正月十六日的驱鼠仪式是这样的:一人左手拿葫芦,右手拿刀子,绕屋随走随锯,也有放在地上拖的,一边锯或拖一边唱:“葫芦拖一拖,老鼠死一窝,葫芦锯一锯,鼠儿不成器。”另一个人手拿鞋子,在地上拍,边拍边唱:“鞋子掼一掼,鼠儿死一万;鞋子拍一拍,鼠儿死一百。”

在山西运城有滚葫芦的习俗。正月初十日,当地人常常拿一细腰葫芦,从窗边滚到炕沿,从锅台滚到门槛,凡是老鼠常走的地方都要滚上几滚,滚时还要念道:“葫芦葫芦滚八匝,老鼠生下一个窝瞎娃娃。只有一个有眼的,猫逮啦。”东北地区还有在农历正月第一个子日燃熏鼠火的做法,孩子们在田梗上撒稻草点火烧杂草,叫熏鼠火,农家还会根据火势大小来占卜当年庄稼的丰歉。火叫“熏鼠”,其目的可想而知。又在河北赞皇,村民从山上砍来红葛针柴(形似老鼠爪)在空地上点火烧,叫“烤老鼠爪”。每年的腊月初一是贵州平塘毛南族的送鼠节,每到这一天清晨,村中的男女老少就到山野中的指定地点举行送鼠仪式,仪式由寨老和祭司共同主持,人们大唱《送鼠歌》:“送老鼠,除老耗,大家都来呀,今日过小年。家家齐开仓,谷穗挂成排,米魂挂中央。不许老鼠窜进屋,不许老耗钻进仓。”过后,年轻人还要举行砸老鼠比赛。

综观所有这些习俗活动,虽然形式林林总总,愿望和动机却高度一致。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这些习俗活动多少显得滑稽可笑,甚至有些愚昧无知,但在过去人们是那样认认真真地一丝不苟地做着,可见其驱鼠、灭鼠、避鼠害的愿望是何等强烈!

老鼠是文化英雄,老鼠是驱灭对象,但它们并没有概括出老鼠在民俗文化和民俗生活中的全部形象。老鼠还是有情有义的代表,是多子多孙、招财进宝的象征,并且是很多童谣里的主角。在节日里,它们的形象成为面塑,背驮元宝;在婚礼上它们的形象成为礼花,人们借它的超强繁殖能力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在童谣中,它们机灵可爱,调皮有趣……既讨厌又羡慕,既憎恶又欢喜,既想斩尽杀绝之,又想借助其威力,正是人类面对老鼠多重性格的复杂心理。(该文发表在《百科知识》2008(1))

 

 

 

TAG: 民俗 文化

萧放的博客 引用 删除 xiaofang   /   2008-09-20 22:50:22
老鼠是文化英雄?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