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民俗学研究所 硕士生

家乡民俗志(湖南隆回)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1-13 17:00:57 / 个人分类:民俗学

家乡隆回位于湘中偏西南,地处雪峰山南麓,属北高南低的丘陵山区。隆回,寓名“龙回”。相传,古时有一苍龙携八小龙自境内九龙山麓起程,往东海腾飞,中途回望,昔日盘地,云霞蒸蔚,钟灵毓秀,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首回归,安营九龙。从此,润物造化,衍育众生。如此美丽的传说为家乡增添了无限的风采,也反映了家乡独特的民俗文化

位于资水之滨的隆回县城地形平坦,人口集中,东接邵阳,西濒洞口武冈,其行政单位由26个乡镇构成。我的家乡六都寨镇位于隆回的北面,属于典型的南楚农村地区。从六都寨镇沿公路往北,大致经富家、建华、水源、七江,到鸟树下,眼前便出现一座魁梧的大山。这座山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望云山。山的东麓,零散地分布着一些人家,我所在的村子就坐落在望云山脚下。下面我就从望云山的传说开始讲起。

一、     地方风物传说

1、         望云山的传说

关于这座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位于山顶的望云寺是隆回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相传,当年秦始皇下令臣民为他找寻长生不老之药,其中就有一个人不畏长途跋涉登上了望云山,终于找到了长生不老药。可是他想,秦始皇那么残暴,若是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话,那天下百姓就更遭殃了。于是自己私自服下了长生不老之药,变成了望云山上的神仙,护佑当地百姓。

我们当地人对这座山非常崇敬。以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会有四面八方的香客上山求神拜佛,还有人不辞辛劳把一些旅游纪念品运至山顶进行交易,那场面十分热闹。从山脚爬上山顶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经过龙神寺(小地名),绕过十八湾(盘山小径)、登上雄鸡岭(非常陡峭的石砌山道),再往上就是“顶山堂”了。“顶山堂”实际上就是望云寺,主要分为前殿和后殿两个部分,庙里供着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南岳菩萨等大小神仙的佛像。早些年县里为了发展无线电视,在山顶上立了一座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建立了望云山电视差转台。所以现在的人站在山下仰望山顶,远远的就能看到那座高高的电视塔。有时山上云雾缭绕,那座塔就隐没在了云海里,很有一番意境。由于独特的地势条件和神秘的民间传说,这座山成了民众心中的朝圣之地。

2、   “大风吹走皮蛋壳”——马安界的传说

“大风吹走皮蛋壳”,这是小时候父亲经常跟我讲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赶很远很远的路,身上只带了一个皮蛋,每到一歇脚的饭店,他都只买饭不买菜,他把皮蛋当做主菜。某一天,他到了“马安界”这个地方,皮蛋差不多只剩下了蛋壳。他想,靠着这蛋壳应该还能撑完最后一段路,结果没想到一阵大风吹来,把他的皮蛋壳刮走了,他伤心的不得了。

记得父亲每次跟我讲这个故事都是在家里吃皮蛋的时候,他的意思,后来我才领会到,大概是劝我少吃菜多吃饭:一个皮蛋能让赶路人坚持那么久,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节约精神。后来我每次吃到皮蛋,都会记起父亲跟我讲的这个故事,我想这就是民间故事的教育和情感维系作用罢。

3、         被雷劈开的鹅卵石

村头的小溪边有一块大石头,形似鹅卵,乡亲们都把它唤作“鹅卵石”。这块卵石蹲坐在小河边,中间裂开一条很大的缝,约有二十厘米宽,几乎把整块石头分成了两段(因为缝隙里长着杂草,看不出来石头底部是否破裂,按常理,该是裂开了的)。据说有一年打雷,巨大的雷声把这块石头击成了两半。不过,谁也没有亲眼目睹过当时的情形,人们只是凭猜测和想象,构拟出了这种说法。或许真有此事,一代代传袭下来,这种解释就演变成了一种信仰,人们普遍认为这块鹅卵石是带着某种灵性的事象:既然是雷神所为,那么它身上必然也附着神的力量。所以,以前村里师公巫婆做法事,地点都选在这块石头附近。乡亲们平日里烧香拜祭,时常也在这里进行。

有趣的是,有一次,一户人家的儿子赌气离家出走了,家里人认为他精神方面有些不稳定,很是担心,情急之下找来村里的一位巫师测算儿子的去向。巫师带着那家人来到那块鹅卵石上,点上香,手指一掐便算出来了,说,不用担心,他现在很有可能就躲在一座山里,那里很开阔,他还在吸着烟。巫师用如此一类的话描述出了一个大致的地点,那家人根据巫师测算的地点去找,果然找到了他们的儿子。

以前的村民很迷信(说是以前,其实也就过去一二十年,那时候迷信行为还是比较盛行的),村子里有好几个巫师巫婆,他们的生活往往比一般人要富实些,谁家遇到不顺的事情,他们都会主动上门帮忙“解决”,乡里人也都愿意相信他们:只要出些钱米,就可以顺利避免那些未知的灾祸。比如说,家乡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小孩子长至三四岁,往往最让大人操心,为了“好带一点”,一般要“寄名”,就是请巫师取个名,认他们作“寄父”、“寄母”,以后的灾难就可以消除。我的名字就是村里的一位巫婆取的,不过只指了音,并未指字,于是后来造成了许多变动(这跟他们的知识水平有关,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没念什么书,起名往往只考虑读音)。

4、大石山的鬼怪传说

村子西边有一座山,因为山上兀立着两块大石头,所以被称为“大石山”。“大石山”在乡人的印象中是一个恐怖阴森的地方,传说山上经常发生鬼怪事件。有一次,一个人独自上山砍柴,走入一片茂密的树丛地带的时候,忽然迷了路。往前走,没有路,往后走,也没有路,往左往右都找不到出路。他慌了,以为撞上了“道路鬼”,吓得大声呵叫,说:“‘道路鬼’你快走开,再缠着我我就用大粪泼你!”果然,那鬼怕是受到了恐吓,没过几分钟,周围立即变得开阔起来,山路也变得清晰可见了。

这当然不是真的。但一经传说,这个故事便变得玄乎其玄,再说还有人亲自见证,于是这座山就蒙上了一种恐怖色彩。兀立的大石头占据了山头相当大的一块地方,山下的人远远能够看得见。阳光明媚的日子,那两块大石头便清晰地点缀在青翠的树林之间。这样的景色在外人看起来很特别,但在乡人眼里总是有些凄清的,因为按照当地的习俗,凡非正常死亡的人都埋在这座山上,通俗一点地讲,这座山就是“短命鬼”或者“吊死鬼”之类的冥居之地。这对于一个信奉鬼神的民族来说,是非常忌讳的。

5、“鸟树下”的由来

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听人解释过为什么我们那个地方要叫“鸟树下”。小时候跟着大人这么呼着,认字之后才知道它的书面意思,就是一棵大树底下的人家,而且树上有很多的鸟。后来我又发现,我们那里许多小地名都是由标志物起名的,如荷香桥、金石桥、横板桥、桐木桥,等等,显示了原始思维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二、岁时节日习俗

家乡的节日习俗跟其他地方的差不多,没什么特别的规矩。春节的主要活动是吃团圆饭、拜年、访亲会友。稍微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年初一那天清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早饭,一定是要边吃边看着天亮的,方言叫做吃“天光饭”,吃完饭后每个人才开始准备新年的活动。拜年是人人都很重视的,第一次出门都是给最重要的亲人拜年,比如做女儿的一定是要先回娘家拜完年,然后才可以去别的亲戚家。第一次出门的日子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大年初一到初三是最佳的吉日,但有时候初一这天并不比初二、三吉利,于是会选在初二出门拜年。

春节是个十分喜庆的节日,许多年轻人会选在年前成亲,过完年后再回亲。回亲的酒席非常隆重,能干的岳母娘会用碟子盛上腊干猪心、猪耳、猪舌以及各类糖果、点心、甜酒鸡蛋等等来招待新女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春节里还有一个习俗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挂新青”,意思是给前一年去世的长辈上坟。时间一般是在初四五以后、元宵节之前。家乡的上坟祭祖活动叫“挂青”,逝者有几个儿子就要轮流举行几年的“新青”。与之相对的“老青”都是在清明前后进行。据了解,湖南大部分地方都有这种习俗,如衡阳地区春节也有上坟活动,叫“上新坟”,规矩跟我们的差不多。

其他的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过小年、除夕,这些节日习俗跟其他地方的也都差不多,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端午节的粽子。家乡的粽子是大而尖的,约有二十厘米长,跟城里短而小的粽子不同。大概是庄稼人能吃,粽子太小了填不饱肚子。端午的时候女儿要回娘家“送端午”,家家户户门上、窗户上都要插艾叶,有时人的耳朵上也要夹上几片艾叶,据说能避邪。家乡对中元节看得很重,每年农历七月初十或十一每家每户都要把祖先接回来,每餐饭之前必须烧纸点香,摆上鸡鱼肉等美食进行祭祀。十四那天晚上就要把这些鬼神请出家门,给他们焚烧大量的冥纸。据说十四那天晚上阴间有一场“木偶戏”,后辈人为了不耽搁祖先看戏,都要给他们准备大量的纸钱和粮食,并且态度非常恭敬,从来不敢故意懈怠和拖延时间的。这个节日一直到现在还保存得很完整,整个流程都没有发生很大的简省和变更。中秋节一般是吃月饼和赏月,重阳节前两天要蒸好甜酒,待到九月九要喝甜酒以图吉利。腊八节几乎没什么活动(我从小到大都没听说有什么特殊的习俗)。过小年通常也就是置办年货,除夕前几天集市上人山人海,可以称得上比肩继踵了。

三、           婚俗

家乡的婚俗也没有太多特殊的地方,无非就是相亲、合八字、择吉日、下聘礼、置嫁妆、办酒席之类。不过老一辈人观念里有许多礼数和讲究,我们年轻一代经历的少,自然也就不清楚具体的情形。况且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简约和浪漫,老一辈人的礼数也逐渐被淡忘了。

记得我们小时候最欢喜的事情就是看到路上的送亲队伍,年轻力壮的男子们抬着还散发着红漆味的高脚家具、花花绿绿的棉被套枕,一路浩浩荡荡,向围观的路人散发着糖果和红包。孩子们是最爱凑热闹的,也最嘴馋,一路跟着跑着,通常都能得到一包用报纸包裹、用红线系着的四方形的糖果包。

送亲队伍到了男方家,鞭炮马上响起,拜堂、洗脸(新娘进入新房里的一个仪式,通常由男方家族的一位表妹端来一盆清水,新娘象征性地洗手、擦脸,然后拿出一个红包给这位妹妹),之后就算正式成了人家的媳妇。记得我有一次在邵阳市区的街上碰到这么一个情景:五六个人拉住一个年轻的西装男子,把他头上插上枝叶、脸上涂几撇牙膏、嘴里塞根黄瓜、手上还让他拿着两根香蕉,其滑稽之像实在引人发笑。这是邵阳市区的捉弄新郎的一种习俗,我们隆回没有这种习俗。

四、           丧葬习俗

家乡的丧葬仪式流程比较复杂,报丧、入殓、开灵、唱祭文、烧冥屋等等,凡事都有讲究,比如“开灵”一般是三天三夜,唱祭文、子女守丧、拜祭,一系列的仪式结束后就是烧“冥屋”,纸屋的颜色很华丽,设计很精致,里面有纸衣、纸鞋,还有纸做的冰箱、洗衣机等等。烧“冥屋”之前法师都要对着纸屋念念有词,手舞足蹈,撒酒,撒米,帮助逝者超度灵魂,护佑子孙后代。送葬的队伍很热闹,前面举着花圈、彩旗,后面敲锣打鼓、奏乐鸣歌,哭声、乐声、鞭炮声,响声彻天。送葬的亲属三步或五步一拜。入土的时候小孩子不能观看,犯冲的人也决不能在场。诸如此类的习俗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是比较生疏的,因为没深入调查,在此就不多述。

五、   信仰与禁忌习俗

南楚地区是巫俗重地,家乡的巫风也算是比较盛的,尤其是以前生活很落后的时候,人们更加迷信鬼神。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巫术仪式和迷信活动都渐渐消失了,那些神秘的场景也只能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找到。

比如,小孩子不慎落水要给他捞魂、收胎、蒸胎,通常是把一个蛋放在小孩的枕头底下,三天后煮熟让小孩吃下,以后就平安无事了。另外,以前还有“打祭”,就是集体性的拜神节会,由一人承办,多人集资,算是比较重大的祭神活动。

小时候听大人讲的禁忌习俗也是很多的,如除夕夜不能掉碗筷、吃饭的时候不能敲碗筷;大年初一禁止扫地,垃圾要堆在门背后,叫“留财”;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禁止用牛耕田;红薯入窖的时候禁止在窖边谈论老鼠;屋前屋后的大树要慎伐,等等。

六、总结

地方民俗志的内容包罗万象,我上面只就其中的五个方面做了介绍。按照民俗学的分类方法,应该还需介绍方言、农谚、童谣、游戏、行会等等内容,这样才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整体面貌。当然,单凭个人的经验和印象,也是无法反映地方全貌的,还应该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才能掌握深刻详实的资料。我想,这就是民俗研究的特殊要求,也是民俗学科之所以熠熠生辉的重要源泉。

民俗文化是民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真正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的文化,这对认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TAG: 湖南 民俗志

曾有幸民俗空间 引用 删除 曾有幸   /   2011-11-15 17:44:29
隆回民俗很有特色,尤其是小沙江一带,我曾于2003年参加过由该县举办的中国第三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确实值得有系统性的认真研究。
慕羲的民俗学博客 引用 删除 罗平   /   2011-11-14 21:20:11
原帖由张润平于2011-11-13 19:45:11发表

谢谢您~~多向前辈学习请教!
慕羲的民俗学博客 引用 删除 罗平   /   2011-11-14 21:17:28
原帖由浙师大向军于2011-11-13 21:36:23发表
哈哈 我也算半个邵阳人的。

真的呀?
引用 删除 浙师大向军   /   2011-11-13 21:36:23
哈哈 我也算半个邵阳人的。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1-11-13 19:48:24
又多了一员骁将。祝福!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1-11-13 19:45:11
5
走在乡土上 引用 删除 耿羽   /   2011-11-13 18:02:29
民俗学子——苏长鸿(恩施土家) 引用 删除 恩施土家   /   2011-11-13 17:10:07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罗平

罗平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075
  • 日志数: 12
  • 建立时间: 2011-11-13
  • 更新时间: 2012-06-0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