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俗学博客开通了!

《平话人图像》后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31 22:10:38 / 个人分类:汉民族研究

查看( 931 ) / 评论( 0 )

 

平话人图像后记

 

国际著名的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曾把在台湾清华大学任教人类学8年(1984年至1991年)时间所写的长短47篇论文汇编成册出版,取名为《文化的图像》。先生在“自序”中曾深情的说:

 

作为一个人类学的文化研究者,我的立场仍然是从具体到抽象,那就是认为你必须具体地去了解文化,也就是必须亲身去作田野,亲身去体会你所要了解的对象,然后你才能从许许多多经验中验证归纳出抽象的理论。除此以外,那些空中楼阁的玄想,那些个人的抽象思维就像象征学中所说的‘私人符号’(private symbol)一样,终究是难以为公众所接受的。”[①]

   

所以,对于人类学的研究者来说,从具体到抽象是治学的基本方法。而要具体地认识和了解研究对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文化进行描述。对于民族志的描述,虽然有“浅描”和“深描”之分,但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重视“亲身去体会你所要了解的对象”,这样一比照,我们要了解历史悠久,文化多彩的平话人,不仅要使人有“印象”,更应该“带给读者的是一个具体的‘文化图像’。”[]

为此,我们从考察平话人那天开始,就十分注意平话人的“文化图像”,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其中有韦树关、徐桂兰、盘美花等老师,覃锐钧、林敏霞、杨清媚、侯井榕、朱志燕、臧敏娜、何月华等同学,才有了平话人这幅“文化图像”。

《平话人图像》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部分是平话人的仪式图像,旨在通过平话人的民间宗教仪式来研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该部分所收论文除《贺州八步镇民间打醮考察》的调查点在广西贺州和侯井榕的《托生与共生:六甲人丧葬仪式文化心态分析》来自于广西的三江苗族自治县的调查外,其余调查均来源于对南宁市郊的平话人,主要是平西村、位子禄、杨村、石埠镇。该部分主要是描述和书写当地平话人的民间宗教文化,同时解读仪式变迁的原因,仪式包含的人文思想和平话人的生活变迁。平话人的宗教信仰活动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复苏,民间仪式组织得井井有条,不管是平话人传统文化的延续还是民间资源的重新整合的需要,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

第二部分是平话人的语言图像,共收录了八篇与平话人相关的论文,主要是盘美花与韦树关的考察报告与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平话的分支语言,比如贺州的“本地话”、“八都话”,富川的“梧州话”,永福的“百姓话”,武宣的“伢话”,湖南江永县的土话,广东的“连山话”,广东南雄的“大塘话”等等。韦树关还对贺州的几种方言的共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考察报告和分析对于研究平话人的历史来源、濒危语言的保护、平话人的文化要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是平话人的民间文化图像,重要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一些现成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平话人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比如梁世华编著的南宁平话情歌,全面而精彩地描述了平话人的青年男女纯朴而甜蜜的爱情生活;朱志燕收集整理的白色蔗园山歌反映了白色右江河谷地区的“蔗园人”(也称平话人)山歌文化的丰富多彩,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蔗园人的质朴生活和丰富的情感意义世界。这些山歌在蔗园人中时代相传,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与思想,在现代生活里仍具有闪光和可借鉴之处。何月华在平西村所收集到的平西村的民间传说代表了大多数平话人的历史记忆,这些传说,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它们已经成为平话人组织活动、举行仪式的想象基础。侯井榕的《三江六甲人的火·火塘·灶神文化》,运用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分析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六甲人的火、火塘、灶文化及其多元象征意义。

第四部分是平话人的道公经文图像。2003农历二月初二,南宁市平西村举行“土地诞”仪式,我们得知这是一个很隆重的民间仪式,于是组织了包括硕士生和部分中文系本科生在内的近20人前去参加。我们在那里看到民间的道公班子和师公班子同台唱戏的场面,并认识了他们。在后来的调查中,我们多次访谈了南宁有名的道公,从他那里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本部分所有的经文以及附录的内容均是由他慷慨提供的,这里其中有他在仪式中经常要用的经文。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料,无论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还是从象征学的角度,或者从论理学的角度,都可以发现许多新思想。它们同时包含有大量的神话故事传说,草根社会的生活记忆、精神寄托和现实的映射等等。

综缆全书,所选入文章和文献给我们勾勒了平话人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虽然相对于客家研究来看,平话人的研究至今还很少人涉及到,很多研究免不了还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但是本书的不少文章已经开始通过跨学科的结合与互动,开始了探索性、理论性的研究,这也是平话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引入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平话人的研究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此,我要特别提出的三位人:一是广西工商学校的退休教师梁世华,他作为平话人的一名成员,在充分认同自己族群身份的背景下,努力收集平话山歌,编写了7万余字的《南宁平话情歌》,为平话人研究贡献了一份极珍贵的资料。

二是盘美老师,作为一名语言学田野工作者,她先后考察了贺州“本地话”、富川的梧州话、永福的百姓话、武宣的伢话、湖南江永的土话、广东连山的“连山话”、南雄的“大塘话”为平话人的研究,尤其是为桂南平话人与桂北平话人关系的研究,以及平话人的人文地位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是覃锐钧硕士,他自从进入了人类学以后,对平话人的民间信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平话人道公结成了朋友,以坚毅的毅力将平话道公的经书全部整理了出来。

正是由于有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努力,加上其他师生的通力合作,我们今天才能将平话人的文化图像比较具体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徐杰舜

                                                  00六年四月十四日凌晨



[]李亦园:《文化的图像》(上),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页。

[]李亦园:《文化的图像》(上),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页。


分享到:

TAG: 后记 平话人图像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