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俗学博客开通了!

新乡土中国[012]第八章.温泉旅游:武义模式元素之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18 21:22:12 / 个人分类:新乡土中国

查看( 1085 ) / 评论( 0 )

  第八章

  温泉旅游:武义模式元素之四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的自然美景,从而获得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自由,是现代节奏紧张社会中人们回归自我、调节身心的最佳选择。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借助自然赋予的独特的资源来提供旅游服务,是日益为实践所证实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在武义,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业的兴起,正显示了此种发展方式的无限潜力,它也成为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一、从躬耕垅亩到休闲旅游

  武义田园肥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地多人少,养育了人们安于田园,自耕自种的生活习惯。唐时诗人孟浩然留下的《宿武阳川》一诗就透露出唐代的武义还保留着秦朝时候的古风。随后漫长的时间里面,武义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过着自给自余的生活, 因此武义人“民风古朴,习性敦厚,重农桑,尚节俭,不好工艺,不善商贾,乡土情感浓烈”。大多数人,一直到近现代,都安居本地,世代务农。当周边的县市永康成为小五金工业城市、义乌成为国际有名的商贸城市的时候,武义依然还是一个农业县。历史上 “风物秦余”的武义,人们过的生活是一种躬耕垅亩的农业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武义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伴随着武义区位交通的提升,伴随着旅游业在全球和全国范围的燎原之势,武义逐渐苏醒,把自己藏在深闺中的古老神奇的文化、奇丽秀美的风光、一流卓绝的温泉向人们一一展示开来,迎接一个休闲旅游武义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初,武义成立了县风景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以及县人民政府风景旅游办公室,开始了在武义这块大地上开发建设旅游事业。这番崭新的事业,契合了时代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大的时代环境来讲,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地方进一步融入到了全球一体中,同时又使得“地方性”的价值前所未有的凸显出来,各个地方都尽量以突出其“地方性”来吸引“全球”,来参与“全球”。于是,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在中国,旅游大规模的发展契机也正在到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内外的旅游也日渐升温,同时,旅游作为一份产业在很多地方都初步形成。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挖掘武义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成为武义发展自身的一个很好的时机。武义境内群山连绵,碧水粼粼,植被葱郁,资源丰富,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是金衢盆地的一部分,中部有“浙江第一,华东一流”的温泉以及壮丽的丹霞地貌,南部是生态良好的山区,另外还有保存完好的古生态、古建筑,它们是武义独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要认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在1970年,武义就在开采萤石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发掘出了日出水量在4000吨以上的优质温泉。然而,对于一个尚未脱贫的农业县来讲,对很长时间以来过着躬耕垅亩的生活的人来讲,人们往往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村是村,见寺是寺,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即便有了这么一口宝贝的温泉,多年来一直只是被作为矿工们以及慕名而来的人们自己洗澡之用,其所深藏的旅游价值根本没有被认识到。所谓旅游、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休闲,对于武义的人来讲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同时,邻县、邻市通过工业和商贸业所创造的经济神话又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有意识、无意识地学习它们、效仿它们、追赶它们,也在所难免,这也一度使得武义人没有时间和精力认识到自己在旅游方面存在的无限发展潜力。因此,在这么一个没有认识基础,也没有任何发展旅游的经验和人才的市县,把其所蕴藏的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挖掘出来,做成产业,是一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事情。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就被许多事迹深深感动。从1991年决定开始发展温泉旅游一直到1998年,武义的领导一直在努力,带队勘探,引资招商,一批批地来,一批批地又走了,始终因为开采难度大,本身又没有旅游基础,而没有人愿意投资开发武义这口上天赐予的神奇的温泉水;而面对资金短缺,武义的领导甚至通过预售门票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可终究因自身没有发展旅游的经验而又告失败。

  所幸的是,失败的经历非但没有难倒那一批对武义旅游业倾注热情的领导干部,反而进一步地激起了他们的斗志。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克服了一次又一次困难,终于把局面打开,旅游在武义初步形成为产业。

  武义的旅游业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0年到1997年,为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开启了温泉开发利用的序幕,并把温泉旅游业作为发展武义经济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和培育。虽然在龙潭和石井里进行的风景区试开发未能成功,但为以后的景区开发作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经验。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0年,为启动阶段。在这个阶段正式确立了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地位,实施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明确提出以温泉为龙头,大力发展武义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但鉴于温泉在更大意义上是个潜在资源,武义的旅游市场未充分发育,所以,在具体操作上围绕温泉先实施景点开发,以景点聚人气,以人气促温泉开发。凭借景点造势策略,先后成功开发了郭洞、俞源两个景区,并在短短两年内相继开放了寿仙谷、清风寨、刘秀垄、石鹅岩、大湾湖、台山、小黄山等风景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一、二日游线路,并打开了武义旅游的知名度。第三阶段是2001年之后,为提高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在全面启动阶段中所出现和产生的诸如景区建设规模小,品味低、科学性和规划性不强以及生态遭到破坏等矛盾和问题,整合旅游资源,规划核心景区,提出“以生态旅游为理念,以温泉度假为特色,把武义建设成全国知名旅游区”的目标。同时,清水湾度假村和温泉浴场正式建成开放。吃、住、行、购等构成旅游的要素业获得了新的发展。[1]

  如今,武义温泉生态休闲旅游的特色品牌已经初步形成,其知名度从武义县以及周边扩展到上海、杭州以及浙江其他市区,而且还向苏南城市扩展。游客数量持续上升,旅游经营的能力、效益也不断提高。旅游总收入在全县生产总值从开始的1.28%上升到2006年上半年的7%,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武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武义正从躬耕垅亩的乡村向休闲旅游的城市迈进。

  二、温泉·古文化·山水风景

  武义是一处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有着“温泉之乡”的美誉;浓厚的文化古韵和农耕风情,常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如画如诗的自然生态和丹霞胜景,又令人惊奇万分。

  经过专家对武义大大小小192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定量评价,其中五级有3个,四级有5个,三级有35个,二级有56个,一级有91个。其中评为五级的是武义温泉;四级的有郭洞古生态村、俞源太极生态村、武义丹霞景区(包含大红岩、刘秀垄、清风寨、寿仙谷)、横山拇指峰、皮子源景区等。由此可见,温泉、古文化和山水风景便构成了武义基本的旅游资源,其中温泉是武义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旅游资源,而古文化和山水风景则是武义温泉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浙江第一,华东一流的温泉及温泉旅游产品

  武义的温泉以量大、水优、温度适宜而著称,出水量4000-6000吨左右[2],温度42~45℃,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堪称浙江第一,华东一流。根据专家的鉴定分析,武义温泉对皮肤病、心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也有特殊的效果,对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以及养颜美容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温泉特别作为华东地区的一种稀缺资源,是武义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和优势所在,它是度假区旅游开发的巨大资本和基础。1997年,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浙江武义省级温泉度假区。2004年5月25日,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被公布为浙江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现今温泉山庄(唐风温泉度假村)、清水湾温泉度假村、明招温泉大酒店、清溪湖温泉度假村等相继建好开放,温泉度假酒店也即将开业。

  唐风温泉度假村以打造大唐风格的生态养生胜地为目标。她是由原来的温泉山庄置换组建而成,地处武义壶山省级森林公园内,占地50余亩。整个度假村以唐风古韵为总体设计目标,推崇“泉心泉意,随心所浴”的盛唐自然开放的风韵。度假村以诗画江南为文化底蕴,开发汤色料理不一的温泉项目30多个,有婀娜多姿的西湖池、潮起潮落的钱塘江池、暗香浮动的“米酒池”、浪漫宜人的“名花汤”、青春焕发的“女贞子池”,还有芦荟池、瓜果汤、咖啡泉、鲜奶泉、瀑布池等等名目繁多,另有日式私家露天温泉贵宾供客人选择。是一处集温泉沐浴、客房餐饮、商旅会议、棋牌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生态养生胜地。[3]

  武义清水湾温泉度假村三面环山,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与天然氧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郭洞古生态村毗邻,拥有客房134间/套,共计259个床位,每个房间直供温泉水,中央空调、程控电话、卫星电视、光纤上网等一应俱全;3个大小会议室共可容纳400多人开会,其中清水厅会议室有200余个席位。餐厅设有宴会厅、包厢,可容纳400余人,提供汇集南北风味特色的精美美食。温泉康乐中心配有先进的按摩冲浪泡池和露天温泉泡池,并配有足浴中心、推拿中心、歌舞厅、KTV包厢、棋牌室、美容美发中心、茶室、购物中心、垂钓中心、健身乐园、湖畔烧烤、乒乓球室、篮球场和两个网球场等各种休闲养生娱乐设施。是现代人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及举办各种商贸活动和会议培训的理想场所。(图片40:清水湾温泉)

  温泉沐浴,一直以来就被视为一项有益健康的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大众休闲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能够寻求到一个品质一流的温泉去处,是大家都欣然向往的事情。一流的温泉为武义的温泉旅游奠定基础,而相应的温泉旅游产品的建设,则为武义温泉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2.神秘奇异的古文化

  武义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屈指数来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太极星象村(国家级文保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古生态村、元代建筑延福寺(国家级文保单位)、南宋廊桥熟溪桥、婺学源地明招寺、浙中名刹台山寺,另外还有鸣阳楼、发宝象龙塔、洞主庙、石梁架屋、汤恩伯故居、叶法善道观、万石院、明代石刻群等等,形成了以古村落、寺院、桥梁、古窑址为特色的古人文景观。

  俞源是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全村弥漫着一种奇异文化的气息。据说,该村一开始常常旱涝交替,瘟疫时发。后来精通天文地理、与俞源先祖交好的刘伯温,帮助俞氏家族重新设计了村落的布局。他按天体星象排列设置村落,在村口设了直径320米、面积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按“天罡引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星座排列了村庄内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筑,构连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还合理选址建造七星塘、七星井,用于防火抗旱,使得俞源村的水流走向、植被分布与建筑的分布科学合理,建筑与环境适逢协调。从此,整个俞源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谈论古代的风水理论,单单按照我们现在的生态人居的理论考察,俞源村落的布局也是十分符合生态原理,人居其中,怡然自得。

  时至今日,俞源还有三个未解之谜:“声远堂”沿口衍条上九条木雕鲤鱼会随季节、气候、气候变化而变换为红、黄、黑三种颜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是圆梦节,这天必降喜雨,即使大旱年头也不例外;七星塘中的第三口塘“玉衡塘”,人们填而造房如是三次,必遭火灾。这些谜一直伴随着俞源从过去走到现在,依然微微骄傲地向人们微笑着。(图41:郭洞全景)

  郭洞容易叫人联想起“双泉古里”的幽深、宁静,其古村、古祠、古桥、古巷、古民居、古树林等,也流露出一个典范的古生态村落的气韵。郭洞人先祖可上溯至宋朝宰相何执中。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其后裔何寿之迁居郭洞,仿《内经图》“相阴阳,观清泉,正方位”营造村庄。郭洞村,堪称村庄规划的经典。出入村庄要经过一道石门,石门连着地自然是石垒的围墙,村庄就躲在围墙的里头,村庄以保守的姿态面对外界的熙熙攘攘。隐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内外繁茂的大树,其中不乏千年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亲昵地遮蔽,使整个村庄优美地沉溺于中国传统的风水氛围之中。山环如郭,幽邃如洞,村名因此而得。

  整个郭洞,三面环山,远处又有左、右青山相拥,恰好应了“狮象把门”之说。村东三角形的龙山,被现代人誉为绿色金字塔。龙山十分陡峭,村中把此山奉为神山,严禁砍伐,如有违者,轻则断指,重则逐出家族。因此,整个龙山,满山都是六七百年树龄的参天大树,更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珍稀树种,蕴藏古老、原始和神奇的奥秘。茂密原始的森林封固了山体,并使龙山成为村落的一道奇丽的屏障。村内又有双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流。村民砌城墙形成水口,溪上建回龙桥,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水口设计的这种聚气藏风的风水解释,实则符合生态原则。聚集后的水流形成一个小型水坝,使得湍急的水流在水口中打转之后再缓慢流出,舒缓了水流的冲击,并可以控制水流量,有利于农田灌溉。同时,还可以在池中养鱼种莲,丰富物产。另外,郭洞村内部以及周围植被葱郁,民居规划合理,也巧设七星井,形成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绝佳人居环境,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图片4:郭洞水口)

  延福寺之珍贵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并不崇尚佛教的元代的佛教建筑,并且是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她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是古代寺庙建筑之精品。现存的延福寺建筑群,成中轴心对称,前为山门,次为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最后为观音堂,两侧拥立厢楼,自成一种对称和谐之美。大雄宝殿是整个建筑群的精华所在,为重檐歇山顶斗拱建筑,平面成正方形,立面成宝塔形,清一色的木结构建筑,梁柱间不用钉不用榫,而坚固牢靠,历经千年而不损分毫。其更为神奇之处是,整个大殿蛛网不生,雀窝不筑,令人叹服。相传,此寺是经由被誉为在世鲁班的巧匠所建。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词的“延福寺”三字,也为该寺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图片42:国定延福寺)

  明招寺坐落于风光明媚的明招山,为著名的浙中文化胜地,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又名惠安寺、智觉寺。县志记载,东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该寺至清乾隆年间奉敕改为智觉寺,为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比杭州灵隐寺还早500多年。到五代后唐时期,著名佛教建筑大师德谦禅师前来明招山开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为当时影响全国的佛教胜地。南宋时,大量学者南迁,在明招寺形成了以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文化胜地。明招寺后就成为明招文化的发源地。

  明招寺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关于阮孚舍宅建寺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阮孚晚年眼目失明,多方求医无效。突一日,有一怪异和尚前来说:“贫僧能治君病”,挖出自己一目,嵌入阮孚眼中,阮孚眼明如故,而和尚仅留一目。阮孚欲以厚利相酬,和尚辞谢,说,“能在贵处求得一袈裟之地,权为栖息之所,贫僧之愿足矣!”阮孚许诺。和尚脱下袈裟矣撒,竟盖住整个明招山。于是阮孚舍宅建刹,名为惠安寺。而吕祖谦仰慕阮孚所建的明招寺,看中明招山的风光,把自家的祖坟以及整个吕氏家族的祖坟,合计30多座都迁、建到明招山,形成了著名的宋代吕氏古墓群。吕祖谦在此守墓期间,四方学子争相趋之,遂开武义一代文风,来此讲学的还有朱熹、陈亮、叶适等名重一时的人物。

  台山寺素有“浙中胜地”誉称,是武义县文化古迹重点保护单位和台山风景旅游区中心。据记载,早在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年),号称伏虎禅师的高僧人到台山说法,结茅安禅,骑虎募创台山寺。后经历代扩建,台山寺初具规模。明崇帧己卯年(1639年),改名真静庵,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复名台山寺。近年又修复并新建了来翠亭、前殿厢房、观音堂、妙云亭。功德亭、山门牌坊、环山长廊、竹亭、焚经石塔和身高15米的南簸阿弥陀佛露天立像等景点,香人日盛,饮誉四方。

  以台山寺为中心的台山风景区,境内悬崖千切,气势雄伟,峰峦竞秀,云雾绩绕,有如世外仙境。世人概之为四绝:一是孤山绝顶有一井,水清甘美,常年满盈,久旱不涸。二是景点奇胜,台山三面凌空,山势陡峭。山内有“妙云清风”、“来翠望月”、“步云远眺”等十景,山外有“华山石剑”、“三石碧潭”、“清修古樟”等八景。三是环境幽静灵秀,空气清新,是疗养练功的理想境地。四是佛显灵异,尤为签书,扣切心思。

  熟溪桥陪伴着武义,一起历经了时事的变迁,如今无论是在晨曦还是暮色,无论是在春夏还是秋冬,都安详地横跨在武阳川上,似是向人们述说着武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她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毁于战乱,修于盛世,经历变迁,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木结构的质地透露出朴实之美,桥墩石砌似舟形,桥身如长廊,长达140米,宽4.8米,桥屋高7.29米,中段楼阁高耸,造型简洁,浮雕精美,朴实雅致。两侧间有桥凳,可供行人歇息。桥身两旁设有独具江南特色的木栏杆,外有壁板相护,安全美观,且可凭栏远眺,合山景色尽收眼底,可谓“丹凤夹岸明千叶,绿水如云落一洲。”而今新修的熟溪古大桥,横跨熟溪,分外古朴雅致,宏伟壮观,是集历史人文和休闲游览一体的好去处。[4]

  几处浅浅的描述实不能道尽武义古老神秘的古文化。沉静于武义的古文化中,感受岁月的悠长,当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体验和享受。

  3.千奇百态的山水风景

  武义境内奇峰林立、重岩叠嶂、深谷幽潭、湖光山色、天然成趣、风光迷人,景观独特。如今已经开发成熟的自然风光的景点有刘秀垄、清风寨、寿仙谷、大红岩、石鹅湖、小黄山、台山、白水瀑布等等。它们大多数都在省级名胜风景区龙潭——郭洞景区内。

  刘秀垄是“龙潭—郭洞”的一个重要景区。垄中奇石林立,险峰拔萃,绿野平畴,茂林修竹,有着“十里画廊”之称。因光武帝刘秀避难垄中的传说而得名。龙口两峰奇立,左如巨鲸伏卧,右峰如雄狮箕距,被称为狮鲸迎宾。入垄不远,西矗一障,雄伟轩昂,形如金交椅。往垄深处,步移景换,奇峰怪石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有状如皇冠的,有形似玉玺,有巨鲸冲浪,有金龟探海,有金童牧牛,有老僧入定。垄中景色,千奇百变,神奇精妙。天岩关过后,便是奇险无比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飞云亭、百步梯。垄的尽头则是有全国丹霞赤壁之称的巨岩——红砣岩。武义籍青岛化工学院教授俞旭的诗句“莫道封禅唯泰岳,应喜吾乡矗奇峰”可谓是对刘秀垄最好的注脚。(图43:刘秀垄空中走廊)

  清风寨,其名甚美。然而俗话却说“北有威虎山,南有清风寨”,透露出了清风寨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险要。清风寨在各朝各代所留下的战争遗迹众多,山寨住民为清朝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后裔,留传的医术、武功享誉八方。他也是省级风景区“龙潭—郭洞”的中心景区之一,以壮观的丹霞地貌、古朴原始的山村土寨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而迷人。景区内有金公岩、情人谷、望仙岩、浴仙湖四大景点。整个景区具奇、险、幽、古四大特点:“飞桥六洞”为我国丹霞地貌串洞群中之最,丹霞赤壁高百余米,龙潭深不见底,此谓奇;寨墙高筑,兵家要地,金公岩上扼守其喉,此谓险;峭壁相拥、翠竹连绵,碧波荡漾,此谓幽;惠力寺,胡公庙,平水祠,古刹幽然,此谓古。古朴、原始、自然是清风寨真实动人的写照。(图44:清风寨)

  寿仙谷不仅景色迷人,而且传说美丽。相传青龙和金龙在此长相守,有一子,精心修炼,成为寿仙,此峡谷就词便称为寿仙谷。谷中既有断崖绝壁、怪峰异石的凶险和奇秀,又有岩泉潺潺,碧竹茵茵的幽美宁静,还有落差120米的九天瀑布如练蜿蜒。有“天下第一酒坛”的醉仙岩,“天下第一天然寿”的绝壁天书,还有“华东第一悬梯”的天梯。“天高云霄久,地美大莱口。山青水又秀,石井称魁首。”是古人对寿仙谷风光的写照。(图45:寿仙谷)

  大红岩整个景区有着丹霞地貌独有的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在景区内号称世界丹霞最大赤壁的大红岩,岩壁赤红,宛如刀削;有最深的丹霞洞双玉洞,洞深而广;有广成子修炼得道、人文始祖皇帝寻仙悟道的崆峒山,沟、谷、洞、柱、壁以及像形的狮、象、鲸、猴、龟等各色各类的丹霞地貌的岩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从景区门口沿路向里走,一路经过八卦池、梅坞村、神仙石、雄鸡坛、不周山、东天门、观音洞、南天门、双玉岩寺、牛鼻洞、轻松岭、西天门、丹霞画廊、鸳鸯林、摘星台、北天门、读书洞、大红岩、仙水潭,形神各异,赏心悦目。

  武义一名为徐硕的人,游过大红岩后,大为感慨,作诗曰:“十里放歌访翠微,我自狂浪雀自飞。红颜(岩)怯月含羞态,青黛睨天傲峨嵋。樵夫有径通幽处,居士无语动诗怀。闲情但逐野云去,绿水荡出人家来。”以此来抒发对壮观的红岩丹霞地貌的赞叹之情。(图45:大红岩)

  石鹅景区的美丽,常被喻为“天鹅也歇脚的地方。”有诗云:“吾乡吾水自多情,秀水青山泛舟行;五百年来文物阜,快乐神仙石鹅湖。”景区内有始建于唐天佑年间、面积3200平方米的禅林古刹慈杭洞府,有长二里之长的悬崖夹道,循壁而游,如临仙境。鹅岩峰、巨石阵、海鲸岩、相思岩影婀娜,令人浮想联翩;红军洞可以使人瞻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革命事迹。石鹅湖湖面266亩,风光旖旎秀美,岛屿散布,曲湾多资,清雅宜人。湖四周象形山石惟妙惟肖,入湖沟谷有冷泉、跌瀑。湖西有一天然石梁,高30多米,长40多米,宽10多米,被誉为吴越第一梁。(图47:石鹅湖)结伴泛舟于石鹅湖上,犹如行走于诗画当中,或许真有有一种神仙眷侣之感。

  龙潭以其潭深、谷幽、峰奇、岩险而著称。经云梯、绕盘山长渠至龙潭,可领略惊险之趣,其间有清凉洞天、金银双屏、银珠飞瀑等景点。至龙潭峡谷上端,便可见气势雄伟、水流万千的龙潭湖,此为首潭;过了蟠龙岭,就至凛冽清凉的二潭,碧玉潭;紧接着是三潭。整个龙潭因高山苍郁而显峡谷之深邃,溪涧清洌更见潭水之幽静,加上林木葱郁,鸟鸣蝉噪,飞瀑沥沥,给人以与世隔绝的桃源之感,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牛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义县西南,最高海拔1560米,是金华市第一高峰保护区内群峰高耸,风云凝会,气势磅礴,有“通斗牛之辉,接罗浮之脉”。山峰巍峨耸立,怪石遍布,山脊和深谷中,一年四季,浓荫密林,翠竹苍松。有国家珍惜动物数十种,植物123科674种,作为国家森林公园,是武义县一座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的宝库。如今,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着手开发,作为生态探险旅游重点的旅游景点包括:以登高览胜、生态探险为内容的牛头山景区;以峡谷涉趣、探险猎奇为特色的石门峡景区;定位于观览瀑布、吸氧保健的九瀑沟景区;还有上田服务管理区。

  此外,武义县城的壶山、畲族小黄山的奇松、飞瀑和小三峡的胜境,台山的碧湖金峡,柳城的白水瀑布,王宅的仰天垄,大湖湾的宝泉岩、地裂沟、石笋等等景观美不胜收,构成遍布武义山乡的秀美景观。

  温泉,古文化,丹霞地貌,犹如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在现代社会中展现,把古老悠久的武义魅力尽情释放。诚如一首描写武义的旅游广告诗所写的:

  武义

  看不完的奇山异水

  道不尽的人文古风

  孟浩然

  用熟溪流水般的节奏

  赞美

  武义的山水遗风

  鸡鸣问何处?

  风物是秦余

  岁月悠悠

  人已非,风依然

  时间的足迹为武义抹上了神奇的人文色彩

  今天的武义

  以华东第一的温泉

  精美绝伦的丹霞

  展开双臂拥抱您的到来

  相约武义 沐浴武义

  三、定位与战略: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

  温泉、古文化和山水风景构成了武义的旅游资源,是武义开发旅游产品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不过,如何整合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对武义旅游业的发展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是武义旅游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武义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武义县政府都积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制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在2002年-2003年之间先后编制完成了《武义县”十五”时期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编制计划》、《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浙江省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2-2020)》、2003年7月《武义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3-2020)》。此外,县里还有的领导先后出专著对武义发展旅游业进行专门的研究论述,如《寻找新沸点》、《新沸点》等书。在这些规划和研究中,通过对武义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的分析,对武义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发展的战略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1.武义旅游产品的定位

  2003年制定出来的《武义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3-2020)》中对武义旅游形象作了如下定位:

  ……着力开发温泉度假疗养旅游,逐步建成重要的温泉度假旅游城市,填补浙江省大型温泉旅游的空白,在保健、康复、和度假休闲旅游上发挥其特色和优势,力争到2010年成为我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温泉养生度假胜地,到2020年成为我国著名的温泉养生度假胜地。[5]

  《规划》中“温泉养生度假胜地”的定位,其内涵是围绕客源市场需求和武义旅游资源特色,本着“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温泉为品牌,以华东市场为重点,以三个效益为核心”的原则,实现产品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成为观光与度假并举,大众旅游与转向旅游全面发展的我国著名的温泉旅游城市。[6]

  《新沸点》的作者也有类似的提法。通过对武义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分离的情况的分析后,把武义的旅游市场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7]在此基础上,对武义旅游产品以及形象作如下的市场定位:

  (1)武义旅游产品近期市场定位:上海、杭州和金华地区的“后花园”

  (2)武义旅游产品中长期总体市场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温泉养生度假旅游胜地

  (3)旅游产品的总体形象定位“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 [8]

  一般而言,市场定位之后,需要有一句形象精练,能反映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特色的广告词。尽管,武义目前还在向社会征求“武义旅游口号标识”,尚未形成统一的旅游口号,笔者个人觉得,《新沸点》的作者所建议的“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却不失为一句形象到位的旅游口号。《新沸点》的作者分析到:“武义旅游产品的最大特色在于稀有的温泉、秀美的生态环境和神奇的山水景观,由此,武义旅游产品总体形象,可定位于‘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借助华清池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温泉文化和极高的知名度,同时凭借世外桃源般的风光环境,就是对武义旅游产品总体形象进行上述定位的缘由。”[9]笔者认为,把武义产品的总体形象定位为“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既带有历史的意象,又契合武义温泉的特点,同时把山水的武义也一同推出,是品味比较高的一种定位表述。换一句话说,这种表述把政府在《武义县旅游产业规划》(2003-2020)中设定的武义旅游的总体形象——温泉养生度假胜地,用诗意的、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赋予武义的温泉养生度假胜地十分形象精练的广告语,将对推动当地温泉旅游产品占领市场产生巨大的作用。

  2.武义旅游业发展战略

  对于自身旅游产品有定位之后,便要有一个科学宏观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一心二翼三组团”即为武义旅游产业区域布局的概括。所谓“一心二翼三组团”,就是以县城为中心,以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核心景区为二翼,形成“温泉文化与古村落文化互补”、“丹霞秀色与太极星象神秘文化辉映”、“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与生态文化联动”三组团并举的发展格局,打造刺激性、参与性、新奇性为特色的温泉度假系列,以洞泉、古村、丹霞为特色的山水景观系列和神秘文化及文物古迹为特色的宗教文化景观系列产品。[10](图48: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这一规划组合是雄心勃勃、踌躇满志的,因为,它把县城以及分布在整个武义县各个方位的古村落、山水景观、温泉都在县域范围内联合起来,使整个武义县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了一个旅游城市。

  此外,在这个远景的、全局的,整体的规划下,武义县旅游局还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小的、局部的旅游发展规划。比如,2005年一年来完成了《浙江省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详规方案》、《武义牛头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武义丹霞旅游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了《俞源景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启动了《武义南部扶贫旅游区规划》的编制工作,2006年又完成了《武义南部旅游区总体规划》。诚如武义旅游局的有关领导所说的:“我们有总的大的远景的规划,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会有新的发现和想法,在做小的规划的时候,会把这些新的内容和想法增加进去。2003年那个规划,当时是2002年就做好了,到了2005年、2006年已经过了三四年了,那么肯定是有新的变化和新的东西。比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当时2003年做的时候,那个还没有成为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是去年才申请下来的。所以,现在的南部旅游规划中,牛头山就成为了新增加的重点。但是大的框架不变,因为我们“一心两翼三组团”包含了南部旅游区在内的。”

  所有这些小的规划,都围绕着武义“一心两翼三组团”的总体目标,都在增进这么总体布局的实现,都为武义在县域范围内成为集温泉、古文化、山水景观、风土人情于一体的温泉养生度假胜地而努力。

  四、旅游富县与新农村建设

  武义旅游业近十年的发展,已经为武义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武义已经凸现出旅游富民的态势。尽管旅游富县目前尚未成为武义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实施,但是却已经是一个可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总结武义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政府主导和推动是武义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亦说明了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引导、推动乃至主导对于这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兴一方旅游,富一方经济:武义旅游富民态势的凸现

  武义旅游业开发发展的几年来,对武义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效益。旅游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它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相关产业增加7至8元的收入;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社会就业4至5人。旅游业的发展和外来游客量的大幅增长,迅速带动了武义吃、住、行、购、娱等行业发展。全县吃“旅游饭”的人越来越多。明招国际大酒店、弗朗德假日酒店、壶山假日大酒店等一批星级旅游饭店应运而生,入住率很高,在“五一”、“十一”等黄金周通常爆满。老黄牛庄、水口饭店、回龙饭店、青山居、寿仙谷山庄、石鹅山庄、农家休闲饭庄等一大批农家乐饭店生意兴隆火热;宣莲、有机茶、萤石工艺品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也获得发展良机,品种日渐丰富,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根据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近些年来武义的旅游业发展多带来的经济效应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见表2):

  

  另外笔者所走访的×××景区,2004年的旅游人次达到44000多人,门票收入达到54万;2005年的旅游人次达到60000多人,门票收入达到70多万。而在景区附近的7家农家乐每家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300多万。不久前,村里刚刚投资开发出来的景点的停车场的收入就有3万多。[1]

  以村的情况来看,郭下村开发旅游之前的1997年,村民人均收入仅1986元,吃了8年“旅游饭”,到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5614元,村集体收入也从3.5万元增加到70万元。另外,全县紧邻景区形成的农家乐已发展到150余家,有些经营者年收入达到数十万元。[2]

  为了对旅游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笔者专门对位于清水湾至郭洞景区熟溪街道抱弄口村的旅游富民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抱弄口村有151户,500人。由于该村位于清水湾度假村至郭洞景区的公路通道上,有着办农家乐的区位优势。因此该村积极开发农家乐,做好旅游富民文章。村两委通过努力,在县政协、县城投公司、县旅游局、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帮助支持下,目前已开发农家乐10家,从事第三产业搞农家乐的村民已有60多人,年可为村民增加净收入60多万元。目前,来自上海、永康到抱弄口农家吃住的旅客络绎不绝,开发旅游富民,发展农家乐的势头与日俱增。

  抱弄口村的青山居农家乐的女老板这样描述她开办农家乐的经历:“……在开农家乐之前,我在外面的厂里干活,我老公开拖拉机,收入不是很高,就是自己吃口饭……现在自己开农家乐,生意很好。昨天晚上就开了11桌,平时一般都可以做7、8桌,一天的毛收入1800元,一个月的纯收入有3、4万。今年过了‘五一’生意一直都很好……”

  由此可见,武义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凸现出了旅游富民态势。到了今年的上半年,武义的旅游业更有厚积薄发的井喷之势: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21.8%,旅游人数达54.41万人,同比增长84.5%,旅游总收入达3.81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7%左右。旅游业已经成为武义经济社会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

  2.旅游富县作为武义发展战略的探讨

  随着武义县旅游富民态势的出现,武义县旅游局局长胡旭东以及相关人员开始了关于旅游富县战略的思考,并于今年六月份形成题为《关于“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的思考》的书面汇报材料。笔者认为该报告既是对武义过去十几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总结,又是对武义旅游业作为县的一个发展战略的科学展望。

  众所周知,在武义,从1998年以来便开始实施了“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对于武义县社会经济的实现跨越式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横向比较之下,武义县在2010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县(市)水平的目标,还需要结合当今的休闲经济时代、县域区位交通的优化,进一步挖掘和凸显武义的旅游资源优势。为此,应当把旅游富县作为武义县发展战略的新选择,用抓工业经济的力度抓旅游经济,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武义县继工业园区建设、下山脱贫工作后第三张闪亮的名片,把武义建设提升为生态优美、新型时尚的旅游休闲城市。

  接着,该文从实施旅游富县战略的必要性、实施旅游富县战略的可行性、实施旅游富县战略的策略建议等三大方面对问题进行了论述。从必要性上来讲,该战略是武义县经济发展融入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的需要、是武义城市发展科学定位的必然选择、是武义旅游产业发展大势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武义县经济、富裕地方百姓的迫切需要。从可行性上讲,该战略能与原来的三大战略有机结合是先行三大战略的必要补充和衍生,能构成更为科学、完整、合理的发展战略,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大,特色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等等都是武义发展旅游富县战略的良好基础,而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化速度加快也使得该战略切实可行。从策略建议上讲,发展旅游富县战略需要做好一下几点:明确战略地位,确立发展目标;加强政府主导,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温泉优势,做大做精休闲养生旅游品牌;推动景区精品化;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优势旅游产业链;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赋予旅游产业更深厚的内涵和生命力;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最后,该文得出结论:旅游富县如果说在十年前还只能是一种愿望,而现在则已经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若确定旅游富县为新的战略内容,即从三大战略扩展为四大战略,将更能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3]

  这篇书面的汇报材料很快得到上级的重视,并于2006年8月11日在《今日武义》上以《把”旅游富县”纳入我县发展战略——对我县旅游发展的一点思考》为题全文刊出。恰巧,当日笔者对胡局长以及旅游局的相关领导进行了访谈。除了已经形成文本的思想见解外,访谈中,还有不少作为战略层面来思考的想法值得笔者在此记录: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唤起全县各界来认识旅游的重要性和作为战略发展的必要性。武义今后的发展,要真的走向富民、富县,我觉得还是要依靠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龙头就是旅游。因为武义现实的条件摆在这里:工业比不上永康,商贸比不上义乌,如果从这些方面来和他们比,是永远跟着他们跑。但是,旅游他们要跟着我们跑。他们的旅游资源条件,他们的区位优势比不上我们。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战略好好抓几年,等到我们好好发展几年,我们就真正变成了金华、义乌、永康、杭州、上海、长三角的“后花园”。他们工作太辛苦了,赚钱赚得累了,到武义来休息,把钱花到武义来。武义就做赚他们钱的事情。这种情况国际上也很通行,像瑞士这些地方,它没有工业,却照样很发达、很富裕,它就是发展旅游啊。那么武义可不可以把武义城市发展定位在旅游上呢?比如说,你管加工业,他管商贸,那我就管招待,可不可以这样子分工呢?不要每个城市都五脏俱全,搞得一摸一样?我们以后的发展都是讲究区域发展,区域发展都讲究一个协调性,如果这个区域大家都发展工业,那么商贸业发展到哪里去呢?服务业到哪里去呢?我是这么一个思考。所以我觉得我们武义要把自己定位定好,在这个区域里面我自己是担当什么角色。”[4]

  在访谈中,一方面是上述这样富有激情的理想,另一方面对于武义把旅游富县在目前作为第四个发展战略的可能性他们也有理性的反思:

  前面的三个战略都是很宏观的,包容性很强的。比如生态立县,这个生态就是方方面面的;工业强县这个工业也是涵盖面很广的;开放兴县更是一种很宏观上的层面。那么旅游业只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行业,从全县来讲,和原来的三个战略来比较,它是不是平衡的呢?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我们也要有所考虑。不过,回过头来讲,对于“战略”这个词本身,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它更应该是基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而设的。刚才说的,工业强县,所以这样提出来,是因为武义工业很薄弱,开放兴县是因为武义原来一直比较保守闭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旅游业作为武义未来的一个发展战略来提出,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武义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

  上述关于武义旅游富县的探讨,或许就是武义把旅游富县作为新的发展战略的一种前奏。而无论旅游富县能不能确定为武义县新的战略内容,或者说什么时候能够成为武义县的新的发展战略的内容,从武义自身发展的过程来看,从武义发展的模式来讲,旅游都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元素,旅游富民是一个不能被否定的事实。

  3.旅游富县与新农村建设

  武义旅游富县的态势已经凸现,力图把它作为一个县的发展战略的思考也已经提出来了,撇开旅游能够成为武义发展新的战略内容不谈,就旅游本身而言,它和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武义在这个方面也提供了自己的经验。

  张利庠在《可资借鉴的八种新农村发展模式》一文中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包括了休闲产业带动型和旅游产业带动型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所谓的休闲产业带动型是指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应具有三个条件:交通便利,距离城市较近,靠近消费市场;有怡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能满足城市游客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基础设施。农家乐是该模式的典型。而旅游产业带动型则是指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发展旅游业首先需要有可以挖掘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也要有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如江南名镇周庄。[6]

  实际上,单纯意义上的休闲产业带动型和旅游产业带动型的新农村在台湾早已经成为一种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台湾目前比较流行的休闲农业,就是提供一些条件,利用农业来带动休闲旅游的一种方式,让城市里面的人在周末跑到农村来,自己种水果粮食或者自己采水果,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7]

  上述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以及理论上的总结提升都告诉我们,当今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旅游休闲业来实现,不失为一个高效益的途径。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是如今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武义旅游业的发展,可是说是通过发展旅游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的示范;是充分发挥武义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

  一方面,它是在县域范围内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此大大促进了武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武义通过旅游所开发的地区其实都在农村,要么山区,要么古村,象郭洞、俞源等、大红岩边上也是村。那些村子一旦旅游开发之后,就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前述郭下村、抱弄口村的调查数据都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它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作用成为关键,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和政府的重要性。景点造势、强行开发、BOT特许权融资方式的引入、委托经营、多元发展、扶大控小、扶优控劣的精品化战略、江南仙境游等等,无一不是在政府主导下实施和实现的。在访谈过程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个案可以说明政府主导的重要性:

  像郭洞的开发,就是政府主导下的结果。因为武义当时什么叫旅游都不知道,就是政府在启发、启蒙,然后,给它做一个点来示范。当时,郭洞这个景区的开发就是县政府派工作组进去发动群众开出来的。然后,开出来之后,村民觉得有人来玩了,有收入了,就说我们自己来经营了。但是,经营这个旅游是要有专业知识的,要有这方面的能力的。一个农民,如果他的文化和素质不符合这个条件,就没法经营。他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啊呀,我做不下去了,市场开拓不出来,没有客人了,成本又这么大,要亏了。’于是又找到政府,政府又帮助他们,就把它接过来,来委托经营。目前就是这种经营模式,就是郭洞委托我们旅游局下属景区管理处帮助他们经营,然后,我们每年给他们一定的钱。从一开始一年3万,到现在一年80万。[8]

  总之,旅游业发展的武义经验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休闲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中国目前的农村条件(包括农民自身素质等)下,新农村建设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项伟大事业,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引导下,才能真正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

  [1] 经该景区负责人要求,不对外公布这个景区的名字。

  [2] 材料来源:《我县呈现“旅游富民”态势》,载《今日武义》,2006年8月2日,一版。

  [3] 胡旭东:《关于“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的思考》,载中共武义县委办公室编:《武义工作》,2006年第16期。

  [4] 根据胡旭东口述整理,2006年8月。

  [5]张利庠:《可资借鉴的八种新农村发展模式》,载《今日浙江》,2006年第9期。

  [7]徐杰舜、林敏霞、杨清媚《聚焦:守土与离土——第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圆桌论坛纪实》,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

  [8] 根据胡旭乐口述整理,2006年8月。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