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瑜亮,各擅胜场,不如锣鼓搭台共铿锵!

《剑桥中国文学史》——摘自百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8-13 23:48:02

《剑桥中国文学》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国别文学史之一,该系列由相关领域顶尖专家主持编撰,因定位的读者目标为普通大众,故力求以叙事的方式写成一本整体连贯、可通读的文化史,而非仅供专家参考的研究性论著;同时又能深入浅出地把相关领域最前沿的观点和学术成果呈现出来。
《剑桥中 国文学史》以1375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卷,各五十万字,分别由宇文所安、孙康宜主编,作者涵括十几位美国汉学界的著名学者,如柯马丁、康达维、田晓菲、宇文所安、艾朗诺、傅君劢、林顺夫、奚如谷(上卷);孙康宜、吕立亭、李惠仪、商伟、伊维德、王德威、奚密(下卷)等等。全书以编年而非文体的结构方式介绍了从上古的口头文学、金石铭文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的故事——写作不仅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外在于国家的文化媒介。各章因作者各异其趣的学术与表达风格而呈现出不同的叙述面貌。
上卷部分,从公元前2000年末的中国书面语言和早期铭文等问题入手,追溯了这一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传统的起源。到了本卷结束的十四世纪末叶,商业印刷文化已高度发展,在既有的文言文写作之外,新兴的城市白话写作已逐渐蔚为大观。本卷各章描述了一些重要王朝的兴衰起灭、宫廷在文学生产中扮演的角色、孕育著名大作家的社会及物质语境、其他亚洲各国的文化影响,包括佛教的输入等等。而在这一长时段中,写作以及对写作的阐释,从一个非常小范围的、附着于王室的写手阶层的特殊技能,转变为一个大帝国的精英阶层的根本身份象征。本卷的作者们深知,传统既保存在经典文本之中,也取决于最初产生这些文本的各种条件。
下卷部分,以1375年前后形成的明代文化开篇,贯穿满族治下的清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的现代文学。这一时期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风格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范畴,因而下卷的写作也相应包括了多样的主题,如政治审查对文学的影响、印刷文化的变迁、朝代更迭与文学发展、青楼文化、女性作家的兴起等等。除了诗词、小说、戏曲、说唱文学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外,本卷还深入讨论了西方文学的汉译,现代“新小说”的兴起等等。
本书的基本定位不同于国内一般的文学史写作。因主编和作者均置身于美国的学术环境,受西方流行学术风潮——如新文化史——的影响,故力图超越以往以文体或朝代分期为结构、注重作家个体和作品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分析的传统文学史模式,而建立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即文学文化史:相对于文学的社会背景分析,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杂志与报纸副刊等在文学的演变中均曾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相对于对作家个体的强烈关注,则更注重文学史的有机整体性,及对一些倾向和潮流的梳理,因此对文学交流、文人结社、文学社团、地域身份认同等多有着墨;相对于以往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自主性,因而本书的编年断代方式颇富新意,为最大亮点,比如第一章的起讫为从上古到西汉——这不仅因为许多相传是三代或春秋战国的作品实际上是在西汉才整理编纂成形,而且还有一个从口传到以简帛书写的一个文化的物质形态的变迁。其他章节的时段安排均不同以往,各有说辞,由此展开的文学史叙事新颖而别致;相对于传统文学史致力于将作者和作品定型和定性,则更注重文本的不确定性,因而作者问题、文本的接受史、选集的编纂、文本的制作、流传与改写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分享到:

TAG: 百度 出版社 剑桥大学 文化史 文学史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899
  • 日志数: 4
  • 建立时间: 2013-08-12
  • 更新时间: 2013-08-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