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合川草街古圣寺考察札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10-07 20:19:51 / 个人分类:田野随感

2014年9月13日,我和几位同事来到位于重庆市合川草街街道南部的古圣寺。和前几次出去考察一下,总是不能忘记带一把伞,因为重庆这个地方这可以说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所坐的车,沿嘉陵江一路南下,由于这些天合川一直在下雨,大大小小的河流爆满多时,所以透过车窗可以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嘉陵江。果不其然,刚下车,天就飘起雨来。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对这里还很陌生,所以经过一番询问后绕了近千米的路才找到古圣寺的具体位置。

古圣寺位于合川草街镇古圣村凤凰山的古圣寺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草街古圣寺育才学校旧址,距合川市区30公里,濒临嘉陵江,是缙云山--钓鱼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嘉陵江小三峡片区内五大景区之一,为合川市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直辖后成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圣寺原名虎声寺,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重建寺庙时,因掘得明隆庆年间的洪钟、“残碣”,更名古圣寺。清咸丰元年(1851)再建,而寺庙门坊下所写“咸丰五年(1855)季春月浣毂旦”告诉我们,古圣寺很可能是在咸丰五年完成了再建。古圣寺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大山门、牛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善堂等,两边分设配殿及厢杂房十余间,呈复四合院布局占地4490平米

如今,古圣寺建筑群主要由古圣寺(育才学校旧址)、陶行知纪念馆(2001年开工建设,2006年完成并对外开放)、逸少斋(陶行知先生居所,20世纪80年代原址重建)、碑廊(1999年育才老校友集资建立,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巴金、老舍等政治家、文学家对之的评价以及陶行知本人的文章和为革命先生的学生的简述)、周子池(放生池)、育才小学组成

据陶行知纪念馆陈设的物品和介绍性文字我们了解到:1939年7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决心从教育入手,挽救国家危亡,在此创办育才学校。陶行知亲任校长,设自然、社会、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7组,并聘请当时著名的专家学者,如翦伯赞、贺绿汀、郭沫若等到校任课,夏衍、田汉、阳翰笙、刘白羽、沙汀等名家先后到校讲演或作专题讲座

1940年9月22日,周恩来、邓颖超来到古圣寺看望育才学校师生并题词。周恩来的题词是:一代胜一代”;邓颖超的题词是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同时还捐赠学校400银元。学校学生以沦陷区难童为主,教育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大胆实施生活教育”,民主教学、生产生活劳动、勤工俭学溶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教育中出真知、长才干,为党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抗日救国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

1945年秋,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此开办农村青年干部见习班,1946年迁至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原寺牛王、观音殿为育才学校教室和读报室,两侧为办公室;大雄殿正中为礼堂,两侧为教室;余房为师生宿舍,邓颖超参观育才学校时曾在西厢房内留宿。陶行知住在距古圣寺右侧约200米远的逸少斋里。逸少斋是茅草房,约150平方米,是校长办公室兼会客室,周恩来、冯玉祥到育才学校参观时曾留宿这里。

古圣寺不论从外表看还是从内部看,依然保持着百年前的建筑风格,只是其内部陈设已经没有任何作为一个寺庙应该有的物品了。据庙内一位90岁高龄的婆婆讲,古圣寺在改成学校后,里面的菩萨(佛像)还都存在,到了四清文革的时候,不仅菩萨被破坏丢弃,有些红卫兵不仅从大雄宝殿的大佛身上刮下来8两黄金还据为己有。在改建古圣寺之前,为了安排大量学生,而在牛王殿前的空地上又盖起左右两座房屋,作为音乐和文学的课堂,而原本立在院子里的石碑,如《雍正十一年 “阿弥陀佛”碑》、《咸丰元年 重修凤凰山古圣寺碑记》、《乾隆二十年 “永为万古”碑》、《乾隆四十年 “万古昭明”碑》、《“万古无疆”碑》等,都已成为右侧课堂房屋的“墙砖”,不过这些碑记的文字还清晰可见,但逐字读出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承——拓片。不过,左边的课堂建筑在文革时已被拆除,只剩下一个高约20厘米石柱础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牛王殿中殿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左右配殿里除了一张展板和当年的木质课桌外,别无其他,昏暗的屋子里不时冒出一股霉味。跨过牛王殿的门槛,再顺着台阶走上去,就到了大雄宝殿。大殿里除了那些介绍性的展板外,最惹人注意的则是最里面的高台,上面放着一张桌子,而桌子上的标牌则告诉我们这里是“演讲台”,是以安放释迦摩尼佛的高台为基础改建的。大殿左侧的房屋则是化学课堂,不过这里已经漏雨漏得不成样子,屋内不仅满是水,更长满了青苔。对此,我深表遗憾——这难道就是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吗?而大殿左侧的教师办公室也难免这种命运。

我们在牛王殿和大雄宝殿又转了两圈,在房屋两侧的台阶处,我们又发现了几块被用作“地砖”的石碑。而其右侧的善堂也改成了社区活动场所——非物质文化传承室、美术书法室、手工活动室和形象绣创作室。我们从古圣寺右侧的小门向后转去,而其旁边即是只隔了一道墙的新育才小学。顺着一条布满砖头瓦砾的小道,我们进入了上层的观音殿。这里有很多忙忙碌碌的建筑工,脚手架一层层紧贴着早已面目全非的观音殿。据工人介绍,这个观音殿在今年5月份开始重修前,早就是断壁残垣,很多房子都已经是墙倒屋塌,没有个整样的。经过近四个多月的整修,包括大殿和左右厢房在内的主体建筑已基本修缮完成,而修缮大殿的资金则是政府拨款。当我问到,观音殿修好后,会不会修前面的大雄宝殿和牛王殿等建筑,这些工人则表示,现在还不知道——只要资金到位,可能会修——而目前主要是修观音殿。

那位90岁的老人,只身一人居住在这座庙里。据她讲,她的丈夫曾于20世纪40年代在育才小学教书,她便随着丈夫来带这里,帮着做家务,给学校食堂帮忙。直到大跃进、四清开始,学校不成学校,学生不成学生,自己的丈夫也成了被批斗的对象,而自己和自己的女儿也受到波及。后来就离开了这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育才学校重建,育才学校旧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那时自己的丈夫早已去世,而自己作为育才学校为数不多的见证者又被政府请了回来。自己在这里负责管理育才旧址,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将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但自己却没有得到什么经济资助,唯有每月200元的低保维持生计。而自己的女儿现年70多岁了,与自己的女婿也没有什么正当收入,也是靠吃低保。

实际上,老婆婆对育才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她讲了许多与宣传牌上内容相符的记忆,而有一些她所历经的故事则是政府部门所没有关注到的,比如说陶行知先生选择古圣寺作为育才学校校址,实是卢作孚弟弟卢子英引导而来,而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这里读书时的一些事情,还有文革时期拆房子、砸佛像、剥神像金衣等,她都如数家珍。

不过,由于我们来时已近下午两点,又在古圣寺中转悠了几圈,时间飞速而逝,导致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婆婆及其家人与古圣寺、与育才学校的事情。只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起初,与我们一同进入古圣寺的几位自称是古圣寺周边村民的游客早已离去,而我们作为最后一波离开这里的“游客”,回首望了望手拄竹竿、头发稀松、骨瘦如柴的老婆婆孤零零的一人在淅沥的小雨的中慢慢移向古圣寺门口……






古圣寺门坊




古圣寺里的石狮子


古圣寺里的石柱础


镶嵌在古圣寺牛王殿前的“音乐”课堂房屋墙壁上的嘉庆元年《重修凤凰山古圣寺碑记》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的座位


古圣寺大雄宝殿里的“讲台”


古圣寺牛王殿屋脊


正在修缮的观音殿


善堂改制后的工作室


古圣寺里唯一居民


TAG: 合川 陶行知 草街 古圣寺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4-10-08 08:56:57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孟令法

孟令法

孟令法,字弦德,号德才,别号超然居士、清廉素君;研究方向:区域民俗(民间信仰与口头传统)、畲族社会文化史;爱好特长:书法、中国画、篆刻;宗教信仰:佛教(禅宗)。人生信条: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人生立志: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2782
  • 日志数: 240
  • 建立时间: 2011-05-09
  • 更新时间: 2022-01-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