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江苏沛县大屯纸扎工艺调查札记(十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2-01 17:07:56 / 个人分类:家乡民俗

调查者:张兆坤 男66岁 高中文化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姚桥煤矿退休干部

参 与 者:朱兰贞 女68岁 高中文化 徐州医师

调 查 者:孟令法 男23岁 硕士研究生

调查时间:2011817日星期三中午

调查地点:被调查者家中(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区12村)

 

今天上午,我来到我的姑老爷家。他曾是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姚桥煤矿干部,现已退休,对很多事情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为了对民间纸扎工艺做更全面的调查,我将我已经设立好的十一个问题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咨询。

一、在您知道的范围内,咱们这里的用于丧葬的纸扎有多长时间了?

“我很小的时候,老爷爷去世的时侯曾见过。这个东西谁知道有多少年了,基本上都是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都一直在用。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兴起的。不过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扎纸,没有千年,也得好几百年了。在咱们这片,扎纸的还是不少的,但基本上都是菜市场那边的那家生意比较好,大家都叫他小蔡、小蔡的那家。就是菜市场北门桥边上的那家。

二、咱们这里在什么时候不让用纸扎的,在什么时候又开始用了?您认为纸扎再次被使用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东西一直都用着,在建国以前那个地方没有。咱这一片扎纸的也不少。不过现在就不多见了。至于什么时候不让用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都不让用喽,连烧纸都允许。那时不都是‘破四旧,立四新[]’,这些根本都不让你弄。你知道不,过去有钱的人家、地主家立的碑,多好看不,上边刻着龙,刻着凤,两边也刻着山水画,那上边字刻的字可好啦,记得小时侯都拿着纸到上面拓字去,拿回家来照着写。自从文革开始,连立的碑都给砸喽,那个放在墓前面的云头案也都给砸喽。那时候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弄的。就是大搞文化运动,批斗这个、批斗那个。好像自从文革结束后,这个东西又开始有人弄了。你看看现在立的那个碑也都很简单啦,就一块石头,上边孬好刻点小花,你看现在刻的那个字儿,根本不能给以前的比。”

三、咱们这里在办丧事时都用哪些纸扎呢?

“办丧事时一般都是女的用牛加一个轿子,男的用马加一个轿子,其他的都差不多,像什么骨灰罩子、摇钱树、吱吱小,吱吱妮[],还给他们起名字来,像什么蒋介石、蒲志高啦。反正用的都是这些。要是出殡,那还得用什么高门楼,天鹅、狮子,不是说的狮子把门吗,排位阁,就是放列祖列宗排位的,从五代、四代、三代的,都放在里面,供大家祭拜。还有那个幡,都说是子孙幡,是孙子打的,一般都放在最高处。还有‘当大世[]’的牌楼,一般里面要放供桌、遗像。还有一大堆的亭台楼阁,那都是给魂儿住的。其他的都给一般的丧事差不多。”

四、您认为丧葬中用纸扎重不重要?为什么?

“丧葬中用扎纸,不能说不重要,也不能说重要。其实这就是为了一个热闹,再进一步说,那就是隆重点。其实这个扎纸,所表现的主要是少的对老的尊重。现在咱们国家的政策不是鼓励:活重养、死薄葬吗,也就说说,人活着的时候子女要对父母长辈好好赡养,等人死喽只要搞个追悼会,人火化了就完啦。不过这也是几千年的遗俗。就像哪一家要是死喽老的,子女不操办,不弄这些东西,那娘家舅那可不愿意,那就的说你不孝顺,还有这左邻右舍的都这样办,你不这样办,人家也得笑话,所以,你不弄也得弄。按我的想法,其实扎纸对死者根本没有什么作用,都是演给活人看的。从古自今都有三年不娱乐、三年不贴对子不放鞭炮,还有三年守灵护坟的。其实一般老人、长辈对下一辈人的照顾、疼爱,远远超过后辈对老辈的赡养孝顺。这种表演都是演给后辈人看的,要让后辈人对长辈父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好好赡养孝顺。说白喽,就是活着的时候重赡养,死了之后是一种怀念。人死就死了,什么都不存了,就只留下人们对他的怀念了。你想想,究竟那边是不是受到这些东西,谁都不知道。你说是不。”

五、您认为丧葬中用纸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想法)?

“这个其实跟第四个问题差不多。纸扎这个东西,就是反映了人们一个孝行。也只要就是对下一代的教育,就是让他们孝。古人不是说:‘父母在不远行’、‘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吗。你知道什么是‘三不孝’不,第一不孝就是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都知道。第二个就是父母做了坏事,子女是否劝谏。说的是古代有个人,看见自己的父母年纪大了,就制了一个背篓子,将老爹装进去。他儿子问他这是要干什么,他就告诉儿子,说是要把老家伙背着扔到山沟里去。他儿子就说,你不能把爷爷扔到山沟里去,这样做不好。他爹就说,你不知道,这老家伙会吃人,不扔不行。说着背起来就走,他儿子也跟去啦。这个人到了地方将他爹往山沟里一扔,连背篓子也扔那哈啦,他儿子却把它捡了回来,他爹问他,捡这个干啥,儿子就说:‘等你这么大了,我好用它把你也背过来。’这个人一听,心想,这刻不行,回头又把老头背回家啦。还有,要是父母吸大烟,子女说吸烟伤肺,不能吸;父母喝酒,子女说喝酒伤肝,不能喝;老头就说,吸烟伤肺,喝酒伤肝,烟不能抽,就不能喝,我伤心。其实这就是说,子女在对父母说话的时候的一种态度,不是有句话说‘父母面前莫高声’吗,要真心实意。第三个就是现在所说的‘啃老’,也就是说子女在有能力的时候要用自己的劳动去赡养父母。有的人就是有能力,也不去干活,还吃老的的,只知享乐,这不是增加父母的负担吗。但是你不能说残疾的人需要父母的照顾,这就另当别论了。其实老人家一方面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他要吃软的,你给他硬的,他要甜的,你给他苦的,这个就不行。其实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以前有个老教授,家里啥子都有,有一回上楼时把腰摔毁了,住在医院里头。他闺女儿子都在美国,就说回不来,就光寄了点钱。他家楼下有个看大门的老头,现在退休,就弄了个修车摊,不过他子女都在身边,三天两头的都来,星期六星期天的老头就带着孙子孙女的出去玩,整天嘻嘻哈哈的。这个老教授就对这个老头说:‘你看看,我还不如你来!’所以说老人家最怕的就是寂寞、空巢、空虚,所以这也是那首歌《常回家看看》流行的一大原因。其实追本溯源就是一个孝顺。另外一个就是注重团结。乡里乡亲的,左邻右舍的。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其实邻里之间也有这方面的经济纠纷,谁家的狗把谁家的鸡咬死啦,谁家的牛把谁家的菜给啃啦,都需要说和说和。要是家里边有老人死啦,要是常年不待家的,给邻居家没处好关系,发丧要抬棺材,谁给你抬。要是兄弟两个,一个待家,给邻里处得不错,一个常年不待家。要是抬棺材,人家说这一半是给这个抬的,另一半让那个自己抬去,你说那你咋抬?所以现在大家通过扎这个东西,花花绿绿的,看着也热闹,把原来很悲哀的事,也变得不那么悲哀,同时也显得子女对人生最后一站的重视。”

六、您认为纸扎是不是迷信?您觉得它浪费不浪费呢?

“我个人认为扎纸是迷信的。只不过是有关灵魂的一种牵强附会的解释罢了。说是不是浪费,我觉得多多少少有些浪费。既然是迷信的和浪费的,就应当要取缔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可行的。其实在很多科学的东西上,其中也多多少少夹杂着一点迷信的成分,如矿上要打井,都是要定位的,主井在哪里,副井在哪里,都是有定位的。在打井的时候都是要放鞭炮的。其实像共产主义要按劳分配,现在拿到社会主义来肯定是不行的。其实像放人造卫星,也是要选好日子吗?其实呀,封建迷信的形成是千百年积攒的结果,想一时间就能取消,那可是不容易的。有的事情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进一步说,这种迷信和浪费都是一种心理安慰。”

七、现在丧葬中的纸扎都现代化了,而且也越来越复杂,对此您怎么看?

“那可是,现在扎纸越来越现代化了,像什么电视机、电话、电脑,现在用的东西,都能扎出来,但是现在传统的依然存在,像纸马、纸轿、吱吱小,吱吱妮,摇钱树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存在,就在于这些东西都是古代传下来的,形成了比较的固定形式,在这样的流传中,这种东西就保留下来了。不过像以前扎的那种八仙、神仙、鬼怪的,现在差不多都绝迹了。其实这都是现在人的思想也都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出现了那么多现代的东西,而过去的东西也慢慢的消失了。人们都是这样的想得,活着的时候能享受的,死了也要享受,活着的时候没能享受的,死了也得享受。所以说现在这些传统的没有完全消失,新兴的东西也跟着出来啦!这也是自然的事。”

八、现在还需不需要纸扎呢?它需要保护吗?

“在我看来,我是不信这个的。你说需要不需要,现在看起来还没办法改变这个需要。其实也就是说人们需要那就需要保护,要是不需要喽,那就不需要保护喽。死者真能收到这些东西吗?又没有哪个魂来面对面的给大家说收到了,要是真的收到了,那就真的要形成更大的攀比之风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扎不全的,你说说,扎纸牛、纸马、轿子、电视、电话的,他咋不扎马桶、厕所。扎纸这项东西形成世俗后,这种力量就不容易剔除。你说说一点不扎也行,那就会被那些传统的邻里亲戚说成小气、不孝。其实办丧事不能因自己的悲痛而牵扯到邻里亲戚,人们通过放烟花、吹喇叭、唱歌、唱戏等,也是为了消除这种情绪。”

九、随着殡葬改革的进行,如果让您说,今后的丧事该怎么办才好呢?

“随着殡葬改革的施行,我觉得还是从简好,节约好。现在人都快死不起了,选墓地、立墓碑、办追悼会、火化,杂七杂八的,得花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你说说,这不能因为一个老娘死了,就让人家治穷吧。还有要保证所有人的公平,从火化开始就得公平。不能因为哪个领导的家属死了,就搞特殊。活着的时候都讲平等,死了更要讲平等。人死就死了,进了火葬场都是一样的。”我姑姥姥插嘴说:“现实中没办法平等,还想死喽来。”“所以说,死喽才更需要平等。进了火葬场,要放礼炮,要求是多少,大家都一样就放几炮。还有骨灰盒,有一千的,两千的,还有三千的,你说分这三六九等的干啥,要是哪家的死个人,要是买个一千的,人家又得说三道四,要是买三千的,这个经济实力还得掂量掂量,所以也只好买个两千的来充数,那你说买这么好的干什么呢?人活着的时候,要是说贡献有大小,好像还说的通,人死了,就成一个没有社会价值的东西了,那还提什么贡献不贡献,要是这个人生前对社会贡献大,人们记着他就行了,何必要弄那么大的排场。大人物这样,小人物也跟着这样,这真是得不偿失,这就是一种攀比。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成为森林中野人那样,并且人不可能啥子都会,总需要别人的帮助。其实我们的社会要形成一种氛围,同时还要制定必要的措施。我们应当鼓励人们节葬,加强教育。我觉得人死了,就应当取其可用的就用了,应当交给国家处理,就像眼角膜一样,这个世界上需要这个得多少吧,还有要肾移植的、肝移植的,多的去啦,所以,还是能尽最后所需的,就尽其所用,也算是最后对社会的贡献吧。不过这种贡献不能一味的让老百姓自己承担,国家应当予以捐献人一定的补偿,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引导,让大家知道这种做法的好处。不过还是要再尊重个人选择的基础上施行才行。使得人们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此形成社会风尚,这样这种传统社会留下来的迷信行为、浪费的行为才能慢慢消失。你看看,战争年代时候,也就是开个追悼会,以此继承他的遗志,激励活人。如果一个老人死了,则是激励子女将双倍的孝心转移到另一个老人身上,形成双倍的孝。老人是团结家庭的一个重要支柱,所以希望在一方去世后,更好的重视赡养,薄葬,这也是防止搞形式主义。”

十、如果抛开丧葬用纸扎,您认为纸扎是不是一种艺术,为什么?

“要是除掉迷信的成分,我觉得扎纸应当是一种艺术。你看人家扎的,连牛马身上的细毛都能剪出来,栩栩如生,还有扎的那些纸花,花瓣、花心、花叶、花枝都真门四亮[]的,鲜亮的,以前的小孩都喜欢抢这个。但是现在都换成机器压好的,直接扎上就行了,没有过去那样精致了。其实这个扎纸不仅仅就是扎,还是剪纸、绘画的综合艺术。不看成迷信的东西,将这些扎纸放在博物馆里,那肯定很好看。”

十一、如果从艺术的角度看,如果纸扎需要再继续发展下去,该从什么方面进行改进呢?您是否有什么建议呢?

“要是想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仅要把里面迷信浪费的一面去除,另一方面是需要改变形制,创作更多的符合现代社会,更加时尚的东西,这样大家才能接受,并且不能老是扎这些牛啦马的,这样大众也只能将其视为丧葬用的。现在办丧事,送的礼也变成什么毛毯、太空被,所以现在也不舍得烧,活着的人也可以享用了。所以扎的这些东西也得符合时代的发展,能成为人们把玩的东西,这就更好了。要有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像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植物一样得到保护。说真的,抛开这些迷信的东西,还真不希望它消失,其实这个东西和剪纸是一样,还是希望能转变形式得以保存。”

在这几次的调查中,这是我得到最为前卫的调查材料了。从这一调查中,我们知道,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是老人,也并不是一味的追求身后的满足,而是更希望得到生前的子女陪伴的快乐,这是此次调查中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传统纸扎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的思想的一个核心,而纸扎的继续生存的关键则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得传统与时尚完美的结合。

在此次的调查中,还有一个关键是想从姑老爷所藏的《沛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找到有关他们蔡氏的来源,以及狄路村来历的一些信息,但是志书里面并没有出现。因此在结束这次的调查后,我再次来带蔡氏纸扎作坊,希望他们能向身居狄路村得老人家询问一下,是否有家谱之类的材料。以等后面调查时,去看一看,以对蔡氏纸扎的历史作更完整的梳理。



[①]这是从1966年文革开始后开始的,是林彪在“八·一八”检阅红卫兵时第一次提出“破四旧”。破四旧就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就是树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

[②]吱吱小,吱吱妮:是当地对金童玉女的口语化称呼。

[③]当大世:没有具体释义,在笔者看来应当是指祭祀。

[④]真门四亮是本地的土话,是指对某些假事物感到逼真的说法。


TAG: 大屯 调查 江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孟令法

孟令法

孟令法,字弦德,号德才,别号超然居士、清廉素君;研究方向:区域民俗(民间信仰与口头传统)、畲族社会文化史;爱好特长:书法、中国画、篆刻;宗教信仰:佛教(禅宗)。人生信条: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人生立志: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3187
  • 日志数: 240
  • 建立时间: 2011-05-09
  • 更新时间: 2022-01-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