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江苏沛县大屯纸扎工艺调查札记(八)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2-01 17:02:30 / 个人分类:家乡民俗

调查者:温梅英 女40岁初中文化 蔡氏纸扎第五代传人

         蔡进步 男39岁 初中文化 蔡氏纸扎第五代传人

调 查 者:孟令法 男23岁 硕士研究生

调查时间:201183日星期三下午

调查地点:纸扎艺人工作地(大屯煤电公司菜市场北门花圈寿衣店)

 

今天的天气还是不错的,凉风丝丝的。我于下午三点左右出发,于四点左右再次来到蔡氏纸扎制作作坊。

本来是想到达之后就开展预定问题的了解,但在到达后,我看到温师傅正在裱糊一辆纸扎轿车,蔡师傅正在扎一只纸马,由于他们最近几天接到的活比较多,同时也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一直都在不停的干着。我没有马上进行调查,而是站在那里边看边等,温师傅招呼我坐下歇息歇息,于是我便在温师傅与蔡师傅之间找了一只凳子进行观察,等待时机。

不过一会,来了一群前来结账的丧家,他们来到这里一边算账一边讨价还价。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其实丧家并一定就需要这些东西来办丧事,而是这种千年传承的丧葬习俗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在民众心中产生的烙印——一种民俗事象的生成不是一蹴即就的,然而一旦形成,也就不会轻易的从民众的生活中抹去,虽然某些行为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变动,但在内涵上却大同小异。因此只要有需要,只要人们深层的民俗思维没有发生彻底的颠覆,民俗事象的物质需求也就不会彻底的消失。

在这几次调查过程中,通过对纸扎扎制的繁琐过程,以及这次丧家与卖家的讨价还价,我不经得到上述一些不成熟看法,而且也让我深切体会到以纸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他们,生活是多么的艰辛。据他们讲,在三伏天和腊月的时候,生意会好些,有时一连会接好几个,但是除了这两个时段,其他诸如春秋季,他们的生意就会比较冷淡,此时的生活费用也只能靠旺季的积累,所以就想过去说的那样“饥一顿饱一顿”。最后在丧家的坚持下,温师傅夫妇对这次出货的收入又降低了近四百元。

在那里观察等待的时候,蔡师傅为了扎这只纸马骨架,早已花费了近三个小时,而我在那里也仅仅待了两个半小时,因此我能彻底的将其剩余的近一个小时全部尽收眼底。而温师傅在一旁裱糊着一辆已经扎好骨架的轿车,从我到开始,她就花费了近两个小时才彻底糊好。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纸扎工艺的繁琐,而这种繁琐却没有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入。人们总说有所付出就会回报,但是即使是咱行业价格规则的作用下,也会出现例外。

当我觉得时间已经不早的时候,我就提出有两个小问题还需要简单的了解一下,因此在他们边工作边对答的中得到了答案。

 

孟令法(以下简称孟):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所用的浆糊是你们自己做的,那是怎样制作的呢?

温梅英(以下简称温):嗯,俺用的浆糊都是俺自己弄的。这个就是用面和水弄的。首先是将水和面在一块搅匀,搅成稀面糊,然后放到火上加热,温度不能太高,而且要不断的慢慢搅匀,大概搅个十几分钟,煮熟后停火后,还要继续慢慢搅拌,直到将所有的热量都放出来,否则那种浆糊就不好用,有的地方热就稀,有的地方凉就硬,所以要不断搅,直到搅成这样的米黄色,浆糊就弄好了,就可以用了。现在都是弄一回用一回,也不弄多,够这一天用的就行。

孟:嗯。第二问题有点麻烦,就是你们不是说过你们是从镇江那边迁过来的嘛,能否讲讲你们已经迁来多长时间了,迁徙之前和迁徙过程中除了做纸扎还做过其他什么活没有?

蔡进步(以下简称蔡):嗯。俺祖籍是镇江的。究竟是啥时候迁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不短了,至少得八九十年了吧。在我记忆中有三代都是干这个的。

孟:那这种迁移,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呢?

蔡:你算算,都是为了找饭吃,逃荒。

温:这样看,差不多七八十年前都开始逃荒了吧。

孟:嗯。这样说,差不多是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期间开始逃荒的。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南京那边、北京那边都乱的很,民不聊生的,那时候迁过来,也是可能的。那你们迁过来后落户在哪里呢?

温:狄路(沛县大屯狄路村)。

蔡:哪里,不是落到沛县吗?后来才到狄路的。嗯。这个也不清楚,那都是老辈子弄的。

孟:那在镇江的时候,你们这家就做这个喽。

蔡:那是喽。俺这个是祖传的。听说清朝的时候就开始做这个了,现在能说的到的都已经有五代了。

孟:你知道老人们再迁徙的过程中除了做纸扎,还做过什么其他的工作吗?

蔡:没有,就是逃荒,要饭,连家都没有,还谈什么扎纸。

孟:那这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再次做起来的呢?

蔡:大概是70年的时候,才又开始做起来的。

孟:那在建国后到70年左右,都干什么呢?

蔡:干活呗。那是在队里,就给队里做做。也就是给人家帮帮忙,人家管顿饭,队里给两口人的粮食。

孟:那就是说直到改革开放后,这个纸扎才真正成为你们家的支柱产业喽?

蔡:是的。地也分了,队也撤了,现在都成村了,地也是自己种,这个也成自己的喽。

孟:那是。那你父母对你从事这个活动有什么看法?

蔡:那有什么看法,补贴家用呗。老人就想下一代过的更好,能有什么看法。也就是一代比一代强,就是希望比他们做得更好呗。没有啥看法!

孟:嗯。

 

其实从这一调查中,我并没有的到他们迁徙路上所形成的故事,也许也是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段艰难时间的原因吧。但是从他们的对答中,我知道了,他们的迁徙应当是在他以上三代的老人就开始了,因为,他们的父母也都快80岁了。由于他们曾经说过,其父亲并没有从小就从事这一手艺,在迁徙中断断续续地从其父辈那里承传下来,因此他们再次拾起这门艺术,是在其父母的帮助下在他们二十多岁地时候由其父亲传授的。而他们祖上在来到沛县大屯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手艺中断,只不过没有像现在这样,况且由于战乱,以及建国后的大跃进、自然灾害、文革等事件的阻隔,使得这项手艺也只能在当时的“大寨”或“人民公社”中少许的制作一些以帮助办理丧事,从而也将这一手艺保留下来,形成现在的第五代(至少)传承。

今天所得到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前几次调查中的些许不足,但是希求得到他们家族历史的信息,并没有很完整地得到,这也是一个缺陷。因此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还需要找机会去拜访一下这位老人家或者从史志中查询,以求得到相应的历史足迹。而由于他们夫妇现在并没有与老人家住在一起,所以这一访问将延后再做。而现在对他们夫妇及其工艺的调查也趋于结束,所以下一个调查对象将是他们的子女,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关于传承这门艺术看法的信息,以丰富这一调查。然后再去访问老人家,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关于家族或纸扎的信息。除此之外,还需调查一下其他一些并没有从事纸扎制作的一些人员对纸扎的看法,从而才能使得整个调查更加完美。


分享到:

TAG: 大屯 调查 江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孟令法

孟令法

孟令法,字弦德,号德才,别号超然居士、清廉素君;研究方向:区域民俗(民间信仰与口头传统)、畲族社会文化史;爱好特长:书法、中国画、篆刻;宗教信仰:佛教(禅宗)。人生信条: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人生立志: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日历

« 2024-04-17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3127
  • 日志数: 240
  • 建立时间: 2011-05-09
  • 更新时间: 2022-01-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