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客只是用来收集散乱见于报刊杂志的与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有关的小文,做仓库用。其他学科的相关文章及论文不录。
从剽牛盟誓到澜沧展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2-06 23:25:38
/ 个人分类:专栏存档
从剽牛盟誓到澜沧展演 《中国民族报》2012年12月7日 □ 刘大先 |
|
| 《勐巴拉娜西》是一场“超级歌舞秀”。 资料图片 |
|
云南宁洱如今显然不如普洱市有名,但是早年宁洱可比较风光,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设立了专区,下辖15个县,直到2007年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宁洱才成为县府所在的一个镇,这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地区行政建制的变革。前段日子在云南西南部调研,经过宁洱时特意去参观民族团结园,因为很早就听说这里是新中国初期西南26个少数民族剽牛盟誓的地点。 民族团结园是宁静安谧的宁洱镇中比较著名的建筑。园子正中间竖立着“民族团结誓词碑”,上书:“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誓词下面是参加结盟的四十几位各民族代表用不同民族文字的签名。这个碑是1951 年元旦在宁洱红场举行盟誓仪式的结果,当时的仪式还包括剽牛、饮鸡血酒咒水、宣誓结盟等内容;主持者包括代表新中央政权的共产党军政代表和本地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和头人。 解放初期的宁洱地区,各民族跨境而居,彼此往来密切。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尚待消除,这造成了新政权政策推行极为棘手的现实处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新政权在西南边疆实施了以民族团结为基调的一系列举措,普洱盟誓无疑是其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为了纪念这次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大会,代表们提出要用少数民族的方式表现出来。会议主席团顺应了大家的心愿,提出建立《民族团结誓词碑》。拉祜族、佤族代表要求进行“剽牛”仪式,大会采纳了这个建议。这次盟誓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将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本土风俗传统相结合,国家通过仪式性社会实践,在象征层面重新塑造文化和政治领导权,因而也取得了实际层面的积极效果。 六十余年过去,这块记载了历史的碑铭依然伫立,提醒着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文化政治遗产。有意思的是,在随后的行程中,我又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驻地景洪市,观看了作为旅游观光项目之一的“超级歌舞秀”《勐巴拉娜西》。这个新时代语境中的文化产品,在我看来,不仅体现了商业文化实践的当代面相,同时也包含了巨大的文化政治雄心。 “勐巴拉娜西”的意思是“光之城”,从这个命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台主要以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为题材的旅游歌舞晚会。它是当前云南投资最大,由著名编导和灯光、舞美师及优秀演员联袂奉献的一台大型晚会,融歌曲、舞蹈、杂技于一体。类似的节目在全国各种城市并不鲜见,但《勐巴拉娜西》却因为其地处多民族及跨境民族的边境文化带而别具一格。 开场前,首先是在勐巴拉娜西艺术宫前面广场上进行的演员与游客之间的跳舞互动,在主持人和领舞者教参与者学习哈尼族、佤族、傣族等各族舞蹈的经典动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酝酿观者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借此售卖演员扮演的形象——通过与华丽盛妆的女演员收费合影的方式——这当然是最直观意义上的符号经济。如果从最粗率的批评意义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少数民族文化在商业资本之中成为一种贝拉·迪克斯所说的“被展示的文化”。 诚然,这是事情的一面,另一方面,歌舞秀也起到了文化传递和召唤的作用。《勐巴拉娜西》分为五个部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各个方面:神话起源、经典爱情传说、独特的节日庆典、戏剧化的历史形象以及地缘文化特色。它们以直观的服饰形象、肢体语言、符号象征的形式呈现在外来观光客面前,通过华美炫目的灯光舞美,悦耳动听的声响效果,地方风物与极具感官冲击力的杂技的结合,猎奇式展现的历史与形象,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沉溺于其中,接受它所传递的轻松而又丰富的信息。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召树屯和婻吾婼娜的双人舞蹈,这是根据广为人知的孔雀公主的故事改编而成,背景则是西双版纳迷人的自然风光。最后的篇章“一江春水”,以模特和特色服装走秀的方式,把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联系在一起,共同呈现在舞台上。这是一种跨国界的区域联结的比喻,我们看到文化创意的灵感已经超越了民族国家的政治界限,而通过历史地理的优势条件将区域结合起来——这些条件包括古代华夏朝贡体系的文化传统,流经整个东南亚的澜沧江-湄公河的地缘联系,跨越国界线的不同族群长久以来的亲缘、血缘关系,新形势下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发展现实。 澜沧江-湄公河这样的“一江春水”,通过文化符号的展演,以平滑顺畅、不言而喻的审美形象,让区域合作的寓意巧妙地表达出来,又达到了赏心悦目的效果。在现实中,西双版纳与老挝交界处的磨憨经济开发区就是这样一个地理节点,它连接老挝的磨丁口岸,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的主体通道口岸,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昆曼大道(昆明至曼谷)由此可直达老挝,向东到越南,再往南可到达柬埔寨、马来西亚,向西可到泰国、缅甸。在勐腊海关可以看到中老两国之间各个时代的界碑。但是界碑只不过是国家政治边界的物理象征,边民的往来包括贸易、通婚、文化交流从来没有中断,《勐巴拉娜西》的 “一江春水”在民间意义上,正与目前国家国际间的宏观合作政策达到了契合。 从剽牛盟誓到澜沧展演,大致可以一管窥豹,瞥见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中国由国内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初步设立,到跨越国境、和平崛起的发展势头 |
|
相关阅读:
- 西双版纳“回傣”的融合与坚持 (放牛班的课堂, 2012-3-07)
- 土司王朝的背影 (silver, 2012-3-06)
- [转载]甘肃肃南:裕固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方兴未艾 (李建宗, 2012-4-22)
- 对于少数民族文艺影响深远的一篇讲话 (deva, 2012-5-04)
- 刘大先:少数族裔文学翻译的权力与政治 (放牛班的课堂, 2012-5-29)
- 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繁花似锦:写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前夕 (silver, 2012-6-05)
- [袁剑]旧疆新命:西南少数族群的“再发现” (放牛班的课堂, 2012-6-05)
- [朝戈金]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少数民族”维度 (黄涛, 2012-9-18)
- [热依拉·达吾提]新疆民族民俗学的学科建设 (黄涛, 2012-9-24)
- 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上) (陶立璠, 2012-11-08)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傣族
剽牛
少数民族
佤族
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