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关陇地区 文化的关陇地区 民俗的关陇地区 神秘的关陇地区 传统的关陇地区 原生态的关陇地区 欢迎来神秘的六盘山地区采风! 地址:1、http://blog.sina.com.cn/u/1257792720 ; 2、http://blog.stnn.cc/jnwzs/Efp_Blog.aspx ; 3、http://www.zhuaker.com/?uid-5186 ; 4、http://cq.netsh.com/eden/bbs/746877/

《关陇剪纸研究》绪 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7-03 10:18:20 / 个人分类:民俗理论

关陇剪纸研究》绪  论

    关陇地区剪纸艺术与地理、历史文化的地缘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地缘关系。

   剪纸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在地理位置上联系而形成的文化关系,即地缘文化。地缘文化是探索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在文化空间生存、发展地理因素

    文化常常以地理因素而发展的。地理因素会形成文化地缘优势。这种文化地缘优势能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剪纸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在地缘关系上的优势国内是相当有影响力

    文化地缘优势还可以形成地缘经济,或称“区域经济它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与外部文化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文化产生经济,它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文化形式密切结合,形成一种文化“实体

    地缘文化反映一个地区内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关陇地区的地缘文化范围独立存在的一种文化内容,或者说地缘文化圈,即关陇民俗文化圈。这些文化和经济力量首先在内聚集,然后向外发展、延伸或者衍生

    这样说来,关陇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种种文化“特征”,包括民间剪纸艺术,都与地缘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古代,关陇地区的范围很广,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关中一带和甘肃的大部分地方。现在地理意义上的关陇地区泛指关山、陇山(即六盘山)范围内的地方。关陇地区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是丝绸之路要冲,是中西传统文化交融荟萃的通道。凡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传统文化,都与这个地区的社会历史、天文、地理、自然生态以及创造人类一切的族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陇民俗文化圈

以伏羲文化为源头的、几千年来形成的、积淀的关陇文化、民俗文化,形成自己地域特色的圈子。这个独特的民俗文化圈是以陇山主峰为中心,以渭河支流、葫芦河流域和泾河上游水系、以及清水河、祖厉河中上游区域形成的一大片自然地理概念的民俗文化圈。

关于关陇民俗文化圈的建立理论依据,我们主要是以关陇地理位置、地理范围,以泾河、渭河中上游流域面积中所发生的基本相同的、或大同小异的各类民俗事象、风土人情,以及这个地域内的历史、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来论证的。关陇民俗文化圈是以六盘山主峰为中心,以渭河支流、葫芦河流域和泾水、清水河上游、祖厉河水系形成的自然地域圈的概念。关陇民俗文化圈的范围是指以六盘山为中心、半径在三、四百里路的范围以内的地方,和以葫芦河全流域及泾河、清水河上游、祖厉河全流域的广大地域。它包括宁夏的西吉、隆德、泾源、原州区、海原、彭阳;甘肃的静宁、庄浪、华亭、崆峒、泾川、崇信、灵台、秦安、张川、清水;定西以东的会宁、陇西、渭源、通渭、岷县等、庆阳市的的镇原、宁县、正宁、西峰、庆城、合水等;陕西宝鸡以西的长武、陇县、千阳、金台区、陈仓、岐山、彬县、麟游、凤翔等县的一大片地方。

由平凉、庆阳、固原、定西、天水几地区共同组织成立的关陇民俗研究会于1987年以来,多次组织国内外民俗文化界学者、专家对关陇民俗文化圈进行考察,论证。

在这一大片广阔的地方,从人类繁衍的神话社会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端,几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群不断的创造着适应自己生活、劳动、精神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涵盖崆峒文化),这种自己创造的文化,又在各人群、各村落中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取舍、相互同化、或相互异化,从而产生又一种类型的文化形式,又在这个地域内传播、交流、创新……成为历史的存在。这种“存在”不断的叠加,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精致,最后,把它的美定格在关陇地区大地。这就是民间文化,这就是“人相习,代相传”的民间传统艺术。关陇地区的这种传统文化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随之产生了与其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之,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既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文化现象,又是通过人作为载体而世代传播、延习的文化,它是人类集体创造的最早文化,又是人类原始文化的母亲,社会的一切,宗教、政治、礼仪、法度、道德等等都在这里孕育、诞生。(王知三  《关陇文化探微》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年7月)

    关陇民俗文化圈理论的产生,是我们对整个关陇地区的人类诞生、演变、发展壮大的历史、文化诸方面都有了一个辨析和论证的主要范围。范围即区域。区域是自然形成,不是人为的按行政区域框定的。民俗文化的内容、形式、特点告诉我们,自然区域下的历史文化是彼此相通的,相互沟通或相连的、通融的。区域内的民众与这种文化的情感也是相通的、联系的、稳定的。

    比如剪纸这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与这个区域内的人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稳定的。

    剪纸形式虽然在关陇地区保持了几千年时间,由于民情风俗的长期稳定和文化上的封闭,就连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定西、平凉、庆阳、、固原、宝鸡等地民间保留的招魂剪纸,至今在那里仍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有人说,剪纸就是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相通性”及民间剪纸某些体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我们得以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在历史长河中,民间剪纸是区域文化中厚厚的一层文化植被,储存着有关宇宙、天地、自然、人类的大量文化信息,从这些信息里我们可以解读出独特时空里的历史现象。“剪纸”作为民间美术乃至庙堂艺术的基础造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有关生命生存、种族繁衍、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土风民俗、文化艺术的神奇世界。”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和中国民间的一切艺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的诗句和汉武帝远观李夫人魂影的记载,都表明了剪纸艺术的源远流长。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南方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古墓发掘出的一批剪纸,证明至迟在晋、南北朝时期,就已有造型语言十分成熟的剪纸艺术了。这也表明“纸”在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空诞的神秘性,它可能最早就是作为灵魂的虚缈载体被埋进墓葬,以引导那躯壳己失去生命的墓主进入不朽。
    剪纸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采用托物寄意或赋予吉语的手法,用自然事物中那些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上健康的共鸣和联想的美好形象,来诱发人们的美好情感,剪纸成了四季节令、婚丧寿宴、宗教礼仪、生男育女、居家劳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艺术活动,采用形象、谐音、文字等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起着沟通宗族血缘,表达群体感情、愿望的作用,采用了中国本原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作为承载这样的精神情感的民俗符号是民族群体意识、感情气质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体现了阴阳相合生万物,万物永生不息的观念。正是由于其表象符号和内涵超越了时代,所以至今仍具有生命活力。
    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的自然现象,被尊为氏族的图腾加以崇祀,剪纸成了活的自然物的替代,由此民间剪纸造型的观念达到了抽象的极致,多种物形相组合的图案就不断被创造出来。
图腾的意象,体现了生存和繁衍这个人类及一切生物最基本的群体意识和基本主题内涵,还有驱鬼、避邪、招魂等多种功能。
    作为民俗符号的剪纸作品中,还有一些固定的具有深刻的民俗意味的图形样式,如寿字、万字、动物花草等,都表现了人民渴望幸福生活,嫉恶从善、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传统剪纸在形式上饱满充盈,体现了人们希冀团团圆圆,美满充实的民族情感。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凭借一把小小的剪刀,用最廉价的材料创作出的承负着整个民族本体精神的文化符号,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使民间艺术焕发出一种耀眼的光彩,一直明亮在艺术家的心中。

     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剪纸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广大剪纸艺术爱好者,为了把黄土高原上产生的原生态剪纸发扬光大,他们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升华,使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的“土”艺术,极大程度的反应着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民间艺术的执着追求,她们以娴熟的技艺、朴素的手法,把古今人物、神话传说、吉祥动物、虫草鱼鸟演绎得妙趣横生,博大精深。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另外,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近年来,随着节日文化的兴起,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品在都市或新农村闪亮登场,在点缀街头景观的同时,也给百姓的节日生活平添了许多亮点。

    关陇民间剪纸作为一种祈愿祝福的语言,一种承接着祖先生命信息祝祷今天的符图,其内容主要表现喜庆、吉祥,或赞美幸福生活以及反映生命信仰、生殖崇拜的,如“连年有余”“喜鹊登门”等。它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灯笼等,人们还常把它作为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现在又为它添加了新用途,即将一些工艺性剪纸加以装裱,进行收藏;另外,还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可谓匠心独具,很有品位。

剪纸的风格,就关陇地区而言,东西南北都有其变化,特别是剪纸的内容、形式、技巧上都有所不同。有风格粗犷、浑厚的;有风格精巧、纤细的。剪纸与皮影艺术相通,古朴简约、古拙雄浑、造型优美、线条夸张、花样图案具有装饰性。

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关陇地区劳动妇女对人类非物质遗产的伟大贡献。它所蕴涵的民族文化远远超出剪纸本身。因为中华民族的持久性反映在地域文化中不同文化的分布,反映在不同区域文化中早期文化的交汇融合流变,而不同地域的民间剪纸中正好遗存了该地区早期文化的信息,映射出了不同文化时期的文化原型遗存。因此,我们毫不夸张地说,关陇民间剪纸同样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重要因素,同样是一门民族传统文化经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小小的民间剪纸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在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资源。

关陇地区有较丰富的民间剪纸文化资源,在定西、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宁夏固原、陕西宝鸡的广大农村地区,还有相当一批民间艺人从事这一工艺品的生产。我们研究单位和学术部门和各地文化管理部门应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各县区范围内进行广泛调查,摸清民间艺人的分布情况,进行有重点的扶植、开发,克服目前民间剪纸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利润小的不足,按地理范围将他们组织起来,变个别生产为规模生产,让他们走出区域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培养出有文化潜力和科学知识的接班人,以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生产工艺,解决将“绝活”变成“绝版”的问题,盘活这一文化资源,永远留住这一民间奇葩的风采和神韵。

 


TAG: 关陇 剪纸 研究 绪论

王知三○关陇民间○神秘六盘山○深居六盘山 引用 删除 平凉   /   2014-07-03 14:47:41
宁老好!是啊,本书我已经对50名剪纸艺术家做了调查,撰写了她们的作品风格。书出版后送你老。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4-07-03 11:57:52
关陇地区有较丰富的民间剪纸文化资源,在定西、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宁夏固原、陕西宝鸡的广大农村地区,还有相当一批民间艺人从事这一工艺品的生产。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平凉

平凉

王知三 为□民主促进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甘肃省民俗学会•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平凉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日历

« 2024-04-1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3669
  • 日志数: 93
  • 图片数: 60
  • 文件数: 2
  • 建立时间: 2008-12-20
  • 更新时间: 2019-08-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